[新聞] 數萬人聚集香港維園燭光紀念六四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14-06-05 21:08:49
數萬人聚集香港維園燭光紀念六四
紐時中文
KEITH BRADSHER 2014年06月05日
這組圖片展示了2014年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紀念六四燭光集會和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學潮。
香港——數萬人周三在香港中心地帶的一個公園集會,紀念天安門廣場鎮壓事件25周年,
雖然北京和大陸其他地方戒備森嚴的安全措施似乎預先阻止了任何抗議活動。
鎮壓事件發生之後的多年裡,中國大陸一方面快速發展經濟,一方面嚴格限制公民自由,
這種限制最近正變得越來越嚴。在紀念日到來前的幾周里,中國警方拘留了幾十名人權活
動人士,還對其中一些人起訴並定罪。
網絡審查員擴大了他們本來已經很廣范的封鎖,加大力度刪除那些與共產黨消除公眾對
1989年流血事件記憶的努力相違的網站和帖子,1989年,士兵在北京殺死了數百名尋求更
多民主以及限制腐敗的學生、工人和專業人士。
政府控制下的中國媒體機構在很大上程度上忽略了這個紀念日,雖然外國媒體給予其全球
關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發佈一份聲明說,「25年後的今天,美國仍在緬懷那些在
天安門廣場及附近、乃至在中國各地獻出生命的人,我們呼籲中國當局提供與1989年六四
事件有關的死者、被拘留者或失蹤者的信息。」
香港這次守夜活動的組織者稱,周三參加活動的人數「超過18萬」,警方估計有9.95萬人
參加。去年,組織者估計有約15萬人參加活動,而警方估計的人數為5.4萬。
參加周三夜晚集會的人看起來比前幾年的參加者年輕不少,其中包括首次參加活動的羅馬
天主教樞機陳日君(Cardinal Joseph Zen),陳日君廣受人們的尊敬,以前他只是在臨近
紀念日時做祈禱,沒有參加過紀念活動。
最近幾年中,參加維多利亞公園集會的大多數人年齡都在40歲或以上,他們還記得鎮壓事
件發生當晚的有關電視報道,有時他們還帶着自己的孩子來參加紀念活動。而今年參加者
的年齡分佈有極大的改變,絕大多數人都是20或30幾歲。台上的主持人讓第一次參加守夜
活動的人舉手,人海中有許多隻手舉了起來。
第一次參加活動的雷克斯·劉(Rex Liu)今年27歲,他是一名辦公室職員,他說,雖然他
非常遺憾25年前有學生死亡,但他來參加活動更多是因為如今的中國腐敗橫行。他說,「
往年我沒有特別的衝動要來參加,今年我來了也不是因為這是25周年紀念。今年我覺得有
必要來,是要表達我對中國政府墮落和腐敗狀態的不滿。」
由於國家安全機構強加於中國大陸對紀念日的一貫沉寂,香港成了中國領土上唯一個能舉
行公開紀念活動的城市。
今年40歲的平面設計師郭燕祥(Kwok Yin-cheong,音譯)每年都來參加守夜,他是周三
下午最早來到這裡的人之一,他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在民主和個人自由方面
,中國的紀錄非常、非常之糟糕。」
在守夜活動即將結束時的簡短採訪中, 陳日君被問及是否是以教會領導人的身份參加這次
活動。這名已退休的香港大主教微微聳了聳肩,閃過一絲被逗樂的笑容。「不,不,不,
我就是我自己,」長期以來一直倡導全面民主的他說。
站在樞機主教身旁的香港民主黨創始人、虔誠的天主教徒李柱銘(Martin Lee)插話說,主
教是因着「天主教會的良心」參加守夜活動的。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周三發表了一篇文章,援引了一名政府發言人回擊聯合國人權事務
高級專員的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於周二呼籲北京方面釋放支持民主的活動人士和
其他被關押的人。
新華社報道稱,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一次例行記者會上說,「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納
瓦·皮萊(Navi Pillay)的所謂新聞稿違反權責,嚴重干預中國的司法主權和內部事務。
中國強烈反對。」
「中國選擇了一條可行的人權發展道路,這一點不會受任何不和諧聲音的改變,」他接著說。
在聚集在維多利亞公園周圍的人中,一名男子高舉着一塊為那次武力鎮壓辯護的牌子。牌
子上用中文寫着:「反對平反六四,民運危害國安,如不立時制止,中國沒有今天。」
這個名為趙景煌(Chiu Keng Wong,音譯)的男子是香港人,是一名相機經銷商。他說1989
年時,他在內地。
「人們不了解當時的情況,」他說。「為了保衛改革開放,必須這麼做。在內地待過的老
一輩人理解我的觀點。」
香港的幾個與內地中國政府有關聯的組織一直企圖解釋說,過分執着於六四事件在政治上
不健康。其中,「愛港之聲」在維多利亞公園附近舉行了一場小型集會。在密集的警察和
金屬柵欄的保護下,該組織拉起了一條橫幅,呼籲香港人民「放下這個包袱」。
周三的守夜活動開始前,支持民主的香港議員預言,幾乎萬里無雲的天空會讓走出家門的
人群規模大過去年。去年的傾盆大雨影響了參加人數。但他們希望降低人們對活動規模的
期待值,指出近年來他們自己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共產黨過去20多年裡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一直在自己做——要我說,這是很可悲的,」
來自支持民主的公民黨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湯家驊(Ronny Tong)說。
香港的民主運動已產生兩方面的分歧,一方面關乎香港該如何應對北京一意孤行的立場,
即拒絕改變對天安門鎮壓行動的官方立場,還有一方面關乎北京不願讓香港獲得更廣泛的
民主。這種分歧的一個明顯標誌是周三晚上,在維多利亞公園港對面舉行的另一場燭光守
夜抗議,自1989年以來,該活動年年都會舉行。
此次針鋒相對的活動是由黃毓民(Wong Yuk-man)領導的政治團體普羅政治學苑組織的,黃
毓民是民主派激進人士,也是有70名委員的香港立法委員會的一員。他辯稱,現有親民主
黨派在挑戰中央政府時的立場還不夠強硬。警方稱此次活動吸引了3060人參加。
黃毓民的政治團體在周二晚間發表的一則聲明中表示,「守夜活動已經舉行了20多年,其
重要性在遞減。現在,它頂多就是一場例行的儀式。」
守夜活動還遭遇了另一場挫折,組織者稱,周三晚間,該活動的網站因為黑客的惡意攻擊
而癱瘓。守夜活動組委會副主席蔡耀昌(Richard Tsoi)表示,自今年春季起,活動網站就
受到了周期性的攻擊,周三晚間則完全癱瘓了,他還說,「我們有理由懷疑,是內地政府
發動了攻擊。」
今年,香港內部持續不斷的政治鬥爭,加大了人們對守夜活動的興趣,鬥爭的誘因是中央
政府是否會批准香港在2017年舉行普選,選出這片還有擁有幾分自治的疆域的下一屆特首
。自英國在1997年把香港主權交還給中國以來,香港一直維繫着自己的司法和經濟體制。
目前,只有選舉委員會的1200名委員被批准推選特首,這些委員的複雜選舉流程確保了親
北京的商界人士主導了該委員會。然而民調始終顯示,大多數香港人都支持引入普選機制
——雖說,隨着內地經濟增速遠超香港,支持普選的人數在近些年已經略微的縮減。
北京官員已經暗示,他們可以給香港成年人人手一張選票,但前提是由忠於北京的人牢牢
控制提名委員會,由該委員會決定哪些人的名字可以出現在選票上。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替
代方案的民主黨派已經四分五裂,這些方案的差別在於,公眾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候選
人提名。
周三,隨着燭光守夜活動的啟動,組織者向人群中央的一尊雕像敬獻了冰箱大小的花圈,
這尊雕像和1989年春學生們在抗議接近尾聲時,在天安門廣場中央樹立的「民主女神」雕
像相似。樞機主教陳日君高舉蠟燭,加入到了人群中,他遵照中國的喪葬傳統,在花圈送
近雕像時鞠了三次躬,等雕像被安置好,組織者都退開後,他又鞠了三次躬。
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儲百亮(Chris Buckley)、潘公凱(Philip Pan)自香港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0605/c05hongkong/zh-hant/
========================================
普選議潮加上六四
作者: lkcs (繽紛之狼)   2014-06-05 21:51:00
搞笑的是,經歷過的人不去,沒經歷過的人反而要去
作者: Patrickov (派翠可夫)   2014-06-06 01:40:00
經歷過的人是去不了,不是不去
作者: MotleyCrue (克魯小丑)   2014-06-06 02:29:00
純推二樓
作者: lkcs (繽紛之狼)   2014-06-06 08:03:00
經歷過的(中老年香港人)不去,沒經歷過的(年輕香港人)去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14-06-06 10:15:00
文章才在說今年是"難得"有一堆中青年紀的參加耶
作者: lkcs (繽紛之狼)   2014-06-06 11:02:00
難得,這個詞我喜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