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文化局.高爾夫球

作者: k4851118 (高望)   2020-09-12 21:45:00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文化局周邊.高爾夫球場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914461
本篇與以下幾篇所介紹的歷史人文景點都位於美崙地區。美崙地區位於花蓮市區北側,日
治時期早期除了原住民外無人居住,許多照片呈現荒涼的草原景觀,1920年代起陸續在此
建立軍營與高爾夫球場,但真正開始發展的契機是港口建設。1931年花蓮港工程在美崙地
區海岸開工,日本當局已預期港口完成後的周邊發展,因此在1930年代起便開始著手美崙
地區的都市規劃,其中包含道路與住宅區,與北邊的工業區,因此今天翻開花蓮市美崙地
區的地圖,會發現現在的道路與日治時期規劃幾乎相同(中美路、民權路、永興路與圓環
便是很明顯的標誌)。
日治時期結束前美崙地區已有少數發展,包含上篇戰爭末期的松園別館,與1936年花蓮港
中學校的成立,也就是今天花蓮高中的前身,但真正的快速發展則是在戰後。1951年的花
蓮大地震使得市區毀損嚴重,最大影響便是包含花蓮縣政府的各政府機關紛紛都遷至美崙
,隨者花蓮市區人口的增加,美崙地區成為戰後最早發展的外圍都市地帶,寬廣的道路與
原本市中心的狹窄壅擠完全不同,營造出良好的居住環境,這也歸功於日治時期都市規畫
者的遠見。
花蓮縣文化局周邊
花蓮縣文化局周邊位於民權路的圓環旁,除了有文化局附屬圖書館、美術館、演藝廳、石
雕博物館等設施外,旁邊有原住民文化歷史館,後方則有石雕公園,並與海邊的江口良三
郎紀念公園連接,是規模相當大的文化園區,除了演藝廳只有表演活動才會開放外,其他
都是經常性開放。
該區內規模最大的便是石雕博物館,主要展示花蓮的石雕藝術與工藝品。花蓮擁有獨特的
地質,大理石與玉石產量豐富,因此也產生了石雕產業,1995年花蓮縣政府開始舉辦戶外
石雕公開賽與石雕藝術祭,為了保存與推廣石雕文化,因此於2001年成立了本博物館。
博物館是周邊唯一要收費的設施,但20元幾乎可視同免費。以2020年5月的展示內容,1樓
當時為花蓮奇石協會的會員聯展,該協會據稱也有50年的歷史,由花蓮文人駱香林等人發
起成立,當時展出的作品中大多由玫瑰石等所形成類似山水畫圖案的石頭,也有圖案石這
種讓人賞心悅目的作品,也有少數大理石的石雕作品,2樓則有8位來自各國的女性藝術家
的石雕作品。由於展覽約幾個月就更換,很值得每次來訪花蓮時前來參觀(但要注意換展
時會暫時閉館)。
石雕博物館旁則有圖書館、美術館、演藝廳等設施。圖書館除了作為借閱圖書的功能外,
1樓還有藝文空間展示花蓮相關文化人的生平與貢獻,例如曾經介紹過詩人楊牧、上述促
成石雕藝術的文人駱香林等,另外也收藏花蓮的在地圖書。美術館有2樓本來有駱香林與
楊西崑紀念館,與原住民與非洲文物館等常態展示,後來撤除後完全作為定期美術展示的
空間,另外有「藝.沙龍」的文化活動空間。
該園區範圍內有戶外石雕藝術的公園,直到海邊的海岸路上,在角落有「海軍殉難四戰士
紀念碑」,碑文提到民國52年也就是1963年時,海軍曾支援花蓮港商船的進出作業,3月
10日時有一商業郵輪出航時擱淺,由海軍派出4名官兵搭艇前往支援脫離,卻在隔天凌晨
因為輪船未及時將纜線解脫,導致官兵的船艇翻覆,4位官兵全部殉職,該碑便是紀念此
事件而建立,現在的紀念碑是1989年重建的第二代。
從公園穿過海岸路,有一階梯往下可以前往海岸的自行車道,而階梯下方有「江口良三郎
紀念公園」,有一鳥居與江口紀念碑。江口良三郎曾是1920-1926年的花蓮港廳廳長,他
是軍人出身,曾經參與鎮壓太魯閣族的太魯閣戰爭,在擔任廳長期間不斷向日本政府鼓吹
花蓮築港,甚至利用阿美族組織棒球隊至日本比賽等機會宣傳花蓮的美麗風光,雖然在
1926年在職期間去世,但日本政府終於在1930年通過築港計畫。
1922年他曾在今公園海邊先建立一個簡易防坡堤工漁船使用,被稱為「江口突堤」,後來
為了紀念他對爭取花蓮築港的貢獻,曾興建銅像與紀念碑,但銅像已被拆毀,曾作為上述
海軍殉難四戰士紀念碑的基座,近年花蓮縣政府以紀念碑為基礎改建成公園。
文化局周邊除了紀念公園外,還有「花蓮市原住民文化歷史館」,不過這個館主要作為原
住民表演藝術與文創工藝活動時使用,只有活動時才會開放,並沒有歷史的常態展示。文
化局周邊的場館非常豐富,如果仔細參觀的話可以花上半天,尤其室內都有空調,很適合
在天氣炎熱或下雨時前來,藉此了解花蓮的文化藝術,也值得進入圖書館透過展覽與圖書
了解花蓮。
花蓮高爾夫球場
花蓮高爾夫球場是位於美崙地區北側的郊區球場,早在日治時期便已存在,與淡水高爾夫
球場是台灣唯二日治時期現存的高爾夫球場。1928年該球場在當時幾乎無人居住的美崙地
區成立,當時名稱為「花蓮港米崙高爾夫球場」,擁有18洞的規模,與淡水高爾夫球場都
是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球場,不過不久就發生戰爭,戰爭期間該球場被徵用為指揮部,為
了防禦還建築許多碉堡工事。戰後該球場恢復使用,碉堡也都被拆除,目前該球場依然是
由花蓮縣政府所有,並委外經營中。
由於高爾夫球場為會員制,非會員且未繳費者為安全起見不能進入場內,不過可以進入會
館與練習場參觀。在會館的左方的道路深處,有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的建築,雖然目前荒
廢並未使用,但該俱樂部其實是建於1935年,是台灣目前唯一日治時期留下的高爾夫球場
建築。大概為了高爾夫的摩登形象,該俱樂部的圓弧屋頂與流線型的窗戶,完全不同於日
治時期的公共建築與住宅,相當具有現代前衛的時尚感,已經被花蓮縣政府列為古蹟。不
過該建築卻因當時產權點交問題,成為財團法人花蓮高爾夫球俱樂部所有,而該俱樂部目
前又停止運作,導致該建築荒廢至今,期待由政府或民間單位管理修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