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歷史篇

作者: k4851118 (高望)   2020-07-12 18:58:38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歷史篇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844887
前言
近年有意將台灣與日本都市中的人文景點與歷史結合,成為一套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經過
一年思考後,首先以花蓮市當作初步的嘗試。
以花蓮市當做起點格外有意義,因為花蓮市是10年前第一次出社會上班時的地點,至今在
巴哈小屋依然留相當豐富的花蓮遊記,不過本系列許多地方都是前陣子到花蓮取材時第一
次去,彷彿認識全新的花蓮市一樣,用全新的觀點來看以前生活的地方也頗有意思。
由於花蓮市目前並無官方志書,本系列的內容大多參考張家菁的《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
市街的形成與發展》,該書對於花蓮市的日治時期以前的歷史非常詳細,尤其是都市規劃
、產業及建設等,其他參考書為《續修花蓮縣志》等。
花蓮市簡介
花蓮市是花蓮縣治所在地,人口約10萬,雖然比台東市稍少,但加上緊鄰花蓮市的吉安鄉
與新城鄉(尤其吉安鄉部分市區早已與花蓮市融為一體)的衛星都市人口後已達20萬,是台
灣東部最大的都會區,也成為行政院東部辦公室的所在地。
花蓮市在歷史上受到東部地形阻隔的影響,漢人前來開發速度較晚,直到台灣受到清朝統
治中期都還是原住民的世外桃源,直到清末才開始有零星的漢人聚落。由於漢人到此開墾
較晚,所以花蓮市沒有像西部地區城鎮有歷史悠久的漢人宗教信仰中心與祭典,目前最早
的延平王廟也僅170年歷史。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重視東部的農業開發,而花蓮市所在的花蓮港是東部物資與人員的出入
門戶,花蓮市區也因此快速發展起來,1940年花蓮人口已達近4萬人,並改制為「花蓮港
市」,是東部第一個改制為市制的區域。由於花蓮市可以說日本人創造出來,所以今天市
區日式風味依然留存。
戰後初期花蓮受到1951年地震影響受創嚴重,但仍持續發展,而且受到近代都市化集中的
影響,使得花蓮縣的人口往花蓮都會區的集中現象愈趨明顯。雖然花蓮市的都市規劃與建
設出自日本政府與戰後國民政府之手,但畢竟花蓮是原住民的故鄉,花蓮市是原住民前往
都市謀生的首選,因此原住民佔有不少比例,每年花蓮縣聯合豐年祭都在花蓮市舉行,形
成與西部都市不同的人文特色。
史前到清末
1683年清朝打敗台灣的鄭氏政權後,台灣納入清國版圖,但清朝並未重視經營台灣,因此
因地形的阻隔而使漢人未深入開墾的東部地區,就索性被當成「化外之地」來處理。由於
原住民沒有文字,所以僅知道在漢人前來開墾時,花蓮市所在地已有許多原住民部落,以
阿美族與從蘇澳移居過來的葛瑪蘭平埔族為主,由於族群不同且前來先後有別,這些部落
彼此處於對立的狀態,部落外圍建有防禦工事。
1874年日軍侵略台灣的牡丹社事件,使得清代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尤其「化外之地」可
能被外國列強侵略的危險,因此採取「開山撫番」的政策。當時授命督防台灣的沈葆楨所
主導的開山路線分成三路,其中北路由羅大春領軍,由蘇澳經由今天的蘇花公路路線,到
達今天的花蓮港並成立兵營,這是清朝政府首次在花蓮市境內設立統治機關之始。劉銘傳
在台期間也曾在花蓮港設立撫墾分局,嘗試對周圍原住民進行管理。
19世紀初期漢人的開墾腳步已到宜蘭地區,因此花蓮也開始有從宜蘭渡船的漢人前來,但
開墾並不順利。清末的開山撫番政策使得墾民有政府與軍隊保護之下,使得漢人前來漸多
,並形成許多漢人聚落,其中又以十六股庄與駐軍所在的花蓮港最具代表性。
十六股庄位於今天花蓮車站東北方,1851年由黃阿鳳招墾到此地,並設「延平王廟」祭祀
,後來成為清末花蓮漢人最大的聚落,四周並建有土牆防範原住民的襲擊。花蓮港周邊在
清末已成為物資的轉運港與漢人與原住民的交易市場,馬偕至東部傳教時便是從該港登陸

日治時期
清末花蓮市區雖已有居民居住,但發展依然有限,直到日治時期才發展迅速。日本統治開
始後行政區域變動快速,1897年在今台東與花蓮縣的區域設為「台東廳」,花蓮市附屬於
台東廳,直到1909年在今花蓮縣的區域獨立設為「花蓮港廳」,花蓮市所在的「花蓮港街
」成為行政中心,花蓮市成為花蓮的行政中心至此確定至今。
日本政府在台灣引進都市計劃的觀念,凡是重要的都市城鎮在日治初期陸續發布「市區改
正」計畫,作為都市發展的基本架構。1909年在今日花蓮市的「花蓮港街」成為花蓮廳的
行政中心後,隔年便發布市區改正計畫,後來陸續擴充,直到1930年代,市區計畫範圍已
經擴及到今天花蓮的市中心方圍數公里。
由1931年的花蓮港市街圖可以看出,當時的市區以黑金通(今中山路)與筑紫通(今中正路)
為中心,街道呈現與今天市中心相同的棋盤式排列,其中黑金通前往舊花蓮火車站與花蓮
港,是當時最熱鬧的街區。另外棋盤式的道路中有一條斜切的道路,前往當時日本的移民
村吉野(也就是今天吉安慶修院的所在地),今天中華路與中正路的圓環交叉路口,便是日
治時期都市規劃最明顯的遺構。
花蓮市的快速發展,與該地成為東部物資的轉運港口直接相關,其中又以鐵路與港口建設
最為重要。1909年開始花蓮至台東的鐵路建設,至1926年全線完工,其中花蓮車站位於黑
金通(今中山路)的尾端,也就是今日花蓮鐵道紀念園區與東大門夜市周邊,車站靠海也是
為了鐵路與港口之間的運輸需要。鐵路是東部交通的一大盛事,加速了東部的開發,黑金
通也成為當時花蓮市最熱鬧的街道。
受到花蓮與宜蘭間的地形阻隔,花蓮對外長期依賴花蓮港的海運,但原有花蓮港水淺,無
法停靠大型船隻,夏天的颱風與冬季的東北季風甚至可能有無法停靠的狀況,因此一直都
有花蓮築港工程的訴求出現,直到1931年才終於選定今花蓮港位置開始築港工程,至1939
年完工,後來雖然有後續工程,但戰爭讓工程被迫終止。花蓮築港使得花蓮不再因為海象
不佳而成為「路上孤島」,是當時花蓮交通上的另一重大成就。
花蓮港街成為花蓮廳的行政中心,因此也成為花蓮廳與花蓮港街的辦公處所,公共建設除
了舊花蓮車站以外,還有水道、公園、市場、醫院、神社、公會堂等,使得花蓮市呈現近
代化與日本化的風貌,例如1922年完成的花崗山公園,是當時市民最大的休閒空間,1916
年在美崙山山腳建造花蓮港神社,成為當地的神道信仰中心。以上建設雖然都在日本統治
後先後被取代,但仍有部分遺跡留存。
日治時期東部發展快速,尤其是林業與糖業等最受重視,花蓮市身為東部開發的人口與物
資門戶,許多會社與銀行分行的辦公室都匯集於此。1922年台灣實施酒類專賣,1924年總
督府在花蓮市成立專賣局花蓮港支局,並在今中華路與中正路交叉口附近建造工廠、辦公
室、宿舍等,從事酒類製造、販賣並取締私酒。該廠區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後持續製酒業
務,直到1988年遷廠為止,是花蓮市內保存最好的日治時期產業遺蹟。
花蓮港街在1905年人口僅1千多人,比台東街(今台東市)還少,但在日治中期便超越台東
街,1940年人口近4萬人,並改制成「花蓮港市」,成為花東地區第一個市制的行政區,
今天花蓮市的範圍至此確定。除了行政中心、鐵道、港口、產業等建設帶動花蓮市外,也
與日本政府鼓勵日本人移民花蓮有關,最有名的便是吉安慶修院所在的吉野移民村。
日治時期花蓮市的日本人最多有上萬人,比例曾接近1半,最少也有近3成,因此市區內充
滿了日式的民宅,這些民宅戰後許多依然有在使用,但也逐漸荒廢或被拆除,直到近年重
視文化資產與懷古風下,部分修護成原有的面貌,作為展示、紀念館或餐廳使用。
戰後
二戰結束前的美國空襲,也對花蓮市區造成一些損害,之後隨者日本投降,由國民政府接
受後,1946年改制為「花蓮市」至今。比起戰時的空襲,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對花蓮市區
曾造成更嚴重的損害,但隨後便重建恢復繁榮。
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對花蓮市的最大影響便是美崙地區的發展。美崙地區在日治時期稱為
米崙,當時有鑑於花蓮港將建造於該地區的海邊,為了將來港口與產業發展擴大時的都市
成長,於是在1930年代將都市計畫擴大到美崙,並有道路、公園等規劃構想,但開發還處
於初步階段就結束日本統治。
戰後國民政府延續日本統治時期的都市計畫,大地震後更加強美崙地區的發展,尤其將花
蓮縣政府等政府機關均遷到該地區,成為發展新市區的原動力,今天美崙地區的道路與日
治時期規畫相當類似,例如橫貫整個地區並與舊市區的連接的大道就是今天的中美路。
1980年代花蓮最大的改變,莫過於十大建設中的北迴鐵路的通車,與新花蓮車站與鐵路的
誕生,連接蘇澳與花蓮的北迴鐵路在1980年通車,通車後的花蓮車站移轉到今天花蓮車站
的位置,原有日治時期留下花蓮車站與鐵路都陸續裁撤,部分建築留到今天整修成鐵道園
區與舊鐵道徒步區。不再是火車站前的中山路由於與中正路、中華路並稱為「金三角商圈
」,至今依然是花蓮市最熱鬧的地帶。
美麗不用修飾的景觀,成為戰後花蓮觀光產業爆發的契機,花蓮市成為國內外旅客前往花
蓮觀光的入口,旅館林立成為市區的特色,吸引許多就業人口,加上本身行政機能與都市
機能的健全,花蓮市人口在戰後一路攀升,早自1980年代便已破10萬人口,由於市域狹小
不夠容納多餘人口,至今40年來依然維持這個數字。花蓮市區也在人口成長下一路擴大,
原有的市區北邊擴充到新的花蓮車站周圍,再擴及到後方的中央路,市區西邊擴及到吉安
鄉,使得吉安鄉目前人口已達8萬餘人,成為全國最多人口的「鄉」。
1980年代花蓮遠東百貨在中華路開館,但經營30年空間早已過於狹小且老舊,2009年全新
的遠東百貨在和平路開館,舊遠東百貨隨即閉館,2018年的地震使得舊館龜裂而被拆除夷
平。2015年開幕的東大門夜市,取代了原有規畫不佳的自強夜市與南濱夜市,成為花蓮最
具規模且現代化的夜市,假日晚上經常擁擠到水洩不通。遠東百貨的新館與東大門夜市,
反應花蓮市區逐漸擴大且觀光與消費市場進化的歷程。
結語
從台北搭3個多小時的火車,到達全新的花蓮車站,出站之後看到站前遊客中心與一整排
的觀光飯店,後方便是高聳的中央山脈,第一時間便有心情遠離塵囂與被治癒的感覺,這
就是國內外旅客到達花蓮的第一印象吧。
花蓮市曾是原住民的地盤之一,但日治時期卻被改造成日式風格的都市,至今除了車站、
工廠等部分建築留存外,許多日式民宅散見在市區中,改建成紀念館、餐廳等,很值得在
市區散步時順便尋找。
除此之外美崙的文化局園區有石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原住民文化歷史館等,雖然
各館的空間都不大,但全部都參觀也要花不少時間,很適合前來參觀或是做為雨天備案。
原住民是花蓮市的主要族群之一,但遺憾的是花蓮市內除了原住民文化歷史館外,沒有介
紹原住民歷史的大型場館。近年原住民豐年祭成為花蓮夏天的一大盛事,其中聯合豐年祭
都在花蓮市舉行,市區也有原住民自行辦理的豐年祭,也可體驗原住民文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