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新竹縣市合併的時機尚未成熟

作者: don323 (咚薯叔)   2021-09-10 14:30:51
新竹縣市合併成為「第七都」的時機尚未成熟,新竹市很可能面臨如台中豐原、台南新營的窘境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146
https://image6.thenewslens.com/2021/9/7h4cp4jyf8ag6uur2q2fp5ik5x9bik.JP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竹兩位首長更表示縣市合併,就是為了要追求成為第七都,但筆者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這部分單看人口數就知道答案,但為了讓這個願望成真,立法院竟然想透過修法處理,這個讓人摸不著頭緒,究竟是為了地方城市發展,還是少數人的政治利益?
文:吳祈攸(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自本週一(9月6日)開始,新竹縣市皆雙雙躍上新聞版面,原因在於兩位首長拋出縣市合併的構想,以致區域劃分議題又再度浮上檯面,隨著該議題的滿城風雨,甚至讓立法院內傳出要修《地方制度法》的風聲出現,不禁讓人覺得這是一齣「試水溫的戲碼」。
筆者是個土生土長的新竹人,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先了解,過去的大新竹是如何共處的?為何新竹縣市會分家?最後,再來談作者對新竹縣市合併的觀點與方案。
過去的大新竹如何共處的?又為什麼會分家?
其實,台灣各縣市劃分的基礎是奠基於日治時期,當時日本殖民政府將台灣劃分為五州三廳,而現今的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在日治時期就是新竹州的管轄範圍,當時州政府的所在地就是新竹市,政府廳舍就是今天的新竹市政府,因此新竹縣市在過去本為一家。
戰後,國民政府撥遷來台後,將新竹州一分為四,大約就是今日的縣市劃分型態。不過,新竹市在後續的規劃中,卻從原先的省轄市地位被降為縣轄市,在預算分配或是城市治理上,都要受限於縣政府,導致城市建設落後其他省轄市近30年,這也是新竹人最「怨嘆」的時光。
約莫於1970年代中期開始,新竹市升格的聲浪,不斷在新竹地區沸騰,其原因在於閩客問題。
自新竹縣市合併以來,由於客家族群人數比閩南人多,導致縣長都是客家人在做,原先雖然有縣長客家人、議長閩南人的政治傳統,卻在1973年被邱泉華議員打破,最後閩南人連議長都沒得做了。
這種政治權力結構的問題,往往會影響預算分配的多寡,在當時大多數的稅收來源,都是新竹市的商人居多,但繳稅最多的族群,卻無法享受大多數的經費挹注,這讓新竹內部的傾軋不斷,最終在1982年正式分家,形成了在頭前溪兩岸各自為政的格局。
這部分有個可觀察的例子,如果讀者的家族,本身是老新竹人,又在新竹報戶口的話,會發現於1982年以前在新竹市登記的戶口,身分證開頭是「J」(新竹縣),1982年之後的開頭是「O」(新竹市)。而當年同意縣市分家的省主席,是人稱阿港伯的林洋港先生,他當時為了此事,與蔣經國總統鬧得十分不歡,這或許也是他錯失更上一層樓的原因之一。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20/7/3y62zcxygbckvl8yfyk9gltal7kmnp.jpg
1996年與郝柏村搭檔參加總統大選的林洋港
雖然現今分家的主客觀條件早已不同,族群問題在台灣逐漸淡化。不過,只要涉及城鄉利益,屆時族群問題勢必再被挑起,這些紛爭誰要處理?如果會有激化雙方對立的可能,真的有必要做嗎?
再者,新竹市在升格之後,新竹縣政府對新竹市也不是很友善,許多新竹市的精華地段,新竹縣政府都不願意放手,甚至大肆出售給私人企業,如現在的新竹州立圖書館就是很好的例子。新竹市升格近40年來,當年費盡先人心血與代價,現在兩位首長沒有釐清這些問題,卻拋出縣市合併的議題,筆者認為在討論這件事之前,是否應該要正視歷史與土地歸屬問題,在上述前帳未清前,竟要來個大和解,令人是霧裡看花。
新竹縣市的合併時間成熟了嗎?
而兩位首長更表示縣市合併,就是為了要追求成為第七都,但筆者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這部分單看人口數就知道答案。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20年的戶籍登記人口數資料顯示,新竹市人口數為45萬1412人,而新竹縣人口數則是57萬0775人,共計102萬2187人。根據《地方制度法》規定:「人口聚居達一百二十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可知即使縣市合併之後的人口數,也不及法定直轄市的標準。
但為了讓這個願望成真,立法院竟然想透過修法處理,這個讓人摸不著頭緒,因為如果按這個標準,最應該升格的是擁有126萬6670人的彰化縣,結果這個問題沒有討論,反倒為了新竹升格而要修法,究竟是為了地方城市發展,還是少數人的政治利益?筆者不得而知。
但爬梳了相關的報導內容,除談合併的優點外,大多還是圍繞在政黨選舉利益上,但各位有想過這真的是新竹民眾要的嗎?
此外,從城市治理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城市規劃,早已不傾向大城市的方向了,尤其是歷史或文化城市。
因為大城市容易陷入盲目擴張或建設的結果,反倒會使資源浪費、城市競爭力受阻的問題,這個稱為城市病(urban disease)而這樣的情況在西方國家或中國大陸屢見不鮮,我們難道還要重蹈覆轍嗎?新竹市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亦可稱為北台灣的文化首都,我們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為了要爭取直轄市,犧牲了歷史城市的特色,筆者認為大可不必。
世界上著名的歷史名城,如佛羅倫斯、巴塞隆納、利物浦等,面積都與新竹市相仿,因而證明面積大小不是發展障礙,能否將自我特色發揚才是重點。在台灣,我們也看到很多縣市合併後,原縣治寂寥沒落、偏鄉地區更邊緣化的例子,倘若新竹縣市合併,依照現在的發展趨勢來說,新竹資源會大量投注在竹北地區,新竹市很可能面臨如台中豐原、台南新營的窘境,這個部份真的有想清楚嗎?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1/9/i75osj016jagq9n94nmw3ujzkxyi4m.JPG
新竹市政府
筆者認為,閩客問題雖不再是縣市之間的阻礙,但城市健康與歷史紋理是筆者的堅持。加上過去的例證來看,縣市合一難以相得益彰,不如維持現狀,各自安好。
雖然縣市合併非是解決縣市問題之良方,但筆者支持區域聯合治理的概念。
區域聯合治理,係指在不變更行政區劃的條件下,區域生活圈與重大公共建設分布的概念。舉個例子,台北市有許多大型的體育場館,而從新北市要到台北市最多也只要半個鐘頭,那為什麼新北市還要再蓋體育館呢!新北市一蓋好,基隆市就又搶著要,我們真的有需要這麼多體育場館嗎?為何不是蓋在重要的點上,鄰近縣市再一起去共用,還可以避免掉空間閒置與蚊子館的問題。
這就是區域聯合治理的目的,因為一堆無用的公共設施與蚊子館,不但浪費公帑,很可能還要再花一筆錢活化。如果將公共設施平均放在區域生活圈當中,除可以讓地方均衡發展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口移動時,不會整個擠在核心都會區裡面,忍受一堆的交通、噪音、擁擠的問題。
此舉,不但能遏止新問題發生,也有時間能去解決舊的問題,對新竹縣市政府而言,筆者認為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若能在區域聯合治理上,成功發揮集體的區域利益,我相信對新竹縣市而言一定有更好的未來。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146
網路分享文。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