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活動] 黑人音樂社電影講座

作者: bluesky23 (KEVIN)   2011-12-09 14:44:17
※ [本文轉錄自 Hip-Hop 看板 #1EuQsSnJ ]
作者: bluesky23 (KEVIN) 看板: Hip-Hop
標題: [活動] 黑人音樂社電影講座
時間: Fri Dec 9 14:41:27 2011
黑人音樂社電影講座
Dick Fontaine 迪克‧方登 Hip Hop紀錄片系列
放映影片
【嘻哈歷史】Beat This! Hip-hop History
時間: 2011/12/13(二) 19:00~21:30
地點: 風雩樓1F視聽室
【鴉之城】(嘻哈歷史之二) Bombin' (Hip-Hop History Ⅱ)
時間: 2011/12/19 (一) 19:00~21:30
地點: 風雩樓1F視聽室
導演講座
政治大學「大眾文化與流行音樂課程-大師講堂」
時間2011/12/22(四) 19:00-21:00
主講人:Dick Fontaine 迪克‧方登
地點 :舜文大講堂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黑人音樂社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眾文化與流行音樂課程】
協辦單位
大大樹音樂圖像
GrooveWar
影片與文案提供
流浪之歌音樂節 Migration Music Festival
http://www.treesmusic.com/festival/2005mmf/documentary.htm
(文案撰寫:張世倫)
Hip Hop文化自70年代的一個地區性草根文化歷經30年發展至今已成為影響全世界最深的流
行文化之一。在Hip Hop文化發展成目前商業化、主流化的面貌之前,Hip Hop文化是在甚
麼樣的場域、族群以及社經環境中成長?這不是我們這些七、八年級生經歷過的,我們必須
求助於文字以及影像上的記錄,帶領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70年代,來一起見證Hip Hop
文化興起的過程。
很幸運我們有英國紀錄片導演Dick Fontaine,他於80年代中期執導了兩部紀錄片【嘻哈歷
史】以及【鴉之城】(嘻哈歷史之二),客觀的記錄了Hip Hop文化。Dick Fontaine剛好
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眾文化與流行音樂課程-大師講座】邀請,將於12/22號週四於政
大演講。
政治大學黑人音樂社趁此機會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眾文化與流行音樂課程】合作舉辦
Dick Fontaine所執導的【嘻哈歷史】以及【鴉之城】(嘻哈歷史之二)兩部Hip Hop文化
紀錄片的放映講座(影片由大大樹流浪之歌音樂節提供),並邀請政治大學黑人音樂社創社
社長,目前為GrooveWar網站總編輯的凱文帶領映後講評。
影片介紹
【嘻哈歷史】導演:Dick Fontaine ( 1984年/彩色/60分鐘/中文字幕 )
本片紀錄了80年代紐約的South Bronx區,嘻哈文化如何興起的過程。這部BBC委製的
作品,不僅是嘻哈文化最早的紀錄,更揭示了在被高度商業化、庸俗化、與全球化之前,
嘻哈為一種來自草根社區的文化自覺運動,是如何與在地的黑人社群緊密連結,並成為年
輕黑人重拾族群自信的手段。
迪克‧方登 在片中融合虛構與紀實手法,風趣又考究地檢視了包括饒舌、放克、霹靂
舞、碎拍(break beat)、DJ文化、以及街頭塗鴉等風格的歷史根源,以及這些元素與黑
人社群的政治、經濟、與族群文化等社會結構的緊密關連。
本片難得處在於拍攝時間早,卻在當年輿論仍充滿疑慮的脈絡下,非但沒有妖魔化嘻
哈音樂,反倒具有同理心地將其視為來自草根的一股文化運動,並正面地肯定嘻哈的盛行
,大量避免了青少年幫派惡鬥,更成為凝聚社區意識的重要力量。影片包括嘻哈先驅
DJ Kool Herc、Afrika Bambaataa等的珍貴訪談,對美國社會文化史與嘻哈文化有興趣者
,不可錯過。
【鴉之城】(嘻哈歷史之二導演:Dick Fontaine ( 1985年/彩色/59分鐘/中文字幕)
《鴉之城》是迪克.方登持續探索嘻哈文化的成果。延續第一部中對於饒舌、DJ文化
等黑人社群文化呈現的考究,本片場景依舊設定在紐約的South Bronx,而焦點則集中在街
頭塗鴉傳奇人物 'Brim' Fuentes,以及最早為嘻哈文化命名,人稱嘻哈教父的DJ Afrika
Bambaataa。片名「Bombin'」在嘻哈黑話中意指街頭塗鴉,片中流竄著半虛構半紀實的風
格,就如同嘻哈先驅者混接美國文化與各國文化的努力,觀眾有如親臨黑人草根運動的萌
芽現場,可以輕鬆看待,也可拋開對嘻哈文化所有的成見,一起搖擺。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眾文化與流行音樂課程-大師講堂】
時間2011/12/22(四) 19:00-21:00
主講人:Dick Fontaine 迪克‧方登
地點:舜文大講堂
導演介紹
迪克‧方登 Dick Fontaine
迪克.方登的作品遊走在紀錄片的邊緣,過去曾為樂手的方登拍攝了大量的音樂片。
他的影像風格大膽前衛,並擅長融合紀實與虛構手法,引人入勝。他不滿足只紀錄音樂活
動的外表,而更把心力專注於探討音樂背後的文化現象。
60年代他首先將「直接攝製」的電影手法帶入英國電視台,為了紀錄披頭四美國巡演的過
程,他聯繫人在紐約的紀錄片導演梅索兄弟(Maysles Brothers)協助拍攝。方登的披頭
四影片《耶!耶!耶!》(Yeah!Yeah!Yeah!)是英國第一部「真實電影」紀錄片,45分鐘
的內容裡沒有任何旁白,全程使用手搖鏡頭、特寫畫面、與現場收音技巧,在當年被認為
是創舉。在方登之後,美國的梅索兄弟也拍了他們的披頭四紀錄片《發生啥事?披頭在美
國》(What's Happening! The Beatles In The USA),如今同被認為是紀錄片經典。
他曾拍攝的對象包括貝蒂‧卡特,約翰‧凱奇, Johnny Rotten,桑尼‧羅林斯,歐
奈.柯爾曼等,影片《爵士使者》(The Jazz Messenger)曾獲得多項獎座,並曾在美國
院線放映,他並且是第一位正面肯定並詳細紀錄嘻哈文化興起的導演。他和Mike Hodges
(《黑道當家》的導演)兩人,在60年代以前衛手法為電視台拍攝「新節奏」
(New Tempo)系列紀錄片,影響深遠。本次放映的歐奈.柯爾曼《瘋狂樂音》與
約翰‧凱奇《噪音?樂音?》皆屬此時期作品。他們並成立「國際刺青者」
(Tattooist International)機構,專門提供資源給有志於以進行前衛獨立製片的影像工
作者。
講評人介紹
凱文
政治大學黑人音樂社創社社長
PTT BBS站 Hip Hop版版主
H.O.O.D北部大專院校聯合嘻哈社團創始者
GrooveWar網站主編
一介凡夫俗子、酷玩份子。世界在我眼中是電幻般的色彩,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我喜歡生
活在黑與白的夾縫中間。為了尋覓我的謬思,頂著一顆電台頭戴著耳機,手上拿著GP-3,
聽著Jaku終日在sunrise之前散步在挪威的森林。森林的終點豎立了一面夢幻牆,我站在
上面邊看著天空爆炸邊捕捉殘餘的青春魅影,一心期盼著希望之國的降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