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美麗的帝王之山:南湖大山

作者: roylu91 (Roy)   2020-10-28 20:36:55
完整圖文遊記:https://roylu91.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南湖大山,台灣代表性大山。山型雄厚而有「帝王之山」稱號、南湖圈谷則是台灣罕見冰
河遺跡、此外可近距離欣賞一枝獨秀的中央尖山。南湖大山美麗獨特的景致,成為熱門登
山路線。另南湖群山與中央尖山合稱中央山脈「北一段」,走一趟「北一段」可入手8座

灣百岳。
一、「北一段」行程規劃與準備
(一) 原定計畫與準備
這次成員共三人,原行程包括:南湖群山、中央尖山,就是所謂的「北一段縱走」,時間
安排寬鬆的8天。沒在爬山的人可能會以為8天很厲害,而高手看到北一段8天則會以為是

爛行程,但8天規劃,純粹就是依據自己實力設計。行程未請協作,部分天數必須紮營。

此除了基本登山裝備,包含睡袋、帳篷、食物、爐具,最後平均每個人還是背了17~20公

裝備。隊友上,我們三人雖皆未走過這條路線,但因一起爬過多次山,彼此熟識,相互了
解實力,包含公有裝備的重量分配、行進間的配速、行進時人員前後安排,都考量到彼此
程度。對我這種身為最弱的隊友,讓我走在中間,整趟行程幾乎都走在一起,順利完成這
次登山。
(二) 體能訓練
由於原本行程計畫達8天,除了南湖群山,中央尖山則是比較具挑戰性的一座山,因此行

也擬定了自己的體能訓練計畫。大約出發前三個月,每天下班從桃園騎20公里Ubike回台

,遇雨就到運動中心跑步、做重訓。我想持之以恆一段時間的體能訓練,即便只是簡單騎
腳踏車,堅持一段時日,都會不知不覺增強登山時的體能。
(三) 計畫與變化
這趟行程,最終未依我們原訂計畫。在出發前氣象預報,除了前2天好天氣,接下來因鋒

會下一整週的雨。但因為仍有2天的好天氣,最終仍決定出發。原計畫第一天是中午從宜

搭國光號前往勝光登山口,改為自己開車凌晨4點從台北出發。我們想法很簡單,就是趁

氣好盡快趕到南湖圈谷。原本糜爛的行程,就變標準行程,第一天到稜雲山屋,第二天到
南湖圈谷,再視天氣,決定是否去中央尖山。最終我們放棄了中央尖山,北一段行程縮減
一半,變成標準的南湖大山4天行程,但運氣好,南湖大山給了我們4天好天氣。
D1:勝光登山口~雲稜山屋(紮營雲稜山屋旁)
D2:雲稜山屋~南湖山屋(紮營南湖山屋旁)
D3:南湖東峰、南湖主峰(宿南湖山屋)
D4:南湖山屋~勝光登山口
二、南湖大山上山路線
(一) D1:勝光登山口~雲稜山屋
1、 勝光登山口-6.8K登山口
海拔落差:約500公尺
距離:4.5公里
上河參考時間(思源啞口出發):2小時20分(去程)、1小時40分(回程)
實際行走時間(含休息):2小時20分(去程)、2小時(回程)
(1) 勝光登山口(海拔約1800公尺)
南湖大山目前不外乎從「勝光登山口」或「思源登山口」起登,這兩處皆位於「台7甲」

路旁(思源啞口-武陵農場間)。步道每100公尺設有里程指標,里程數是從「思源登山口

起算,目前多數人從勝光登山口開始。不過這兩處登山口,其實差別並不大,兩者會在里
程指標「4.8K」叉路處交會,從「勝光登山口」會少走2公里的路,但坡度比較陡,而我

這次就是從勝光登山口開始行程。
(2) 果菜園、勝光山、4.8K叉路
勝光登山口起登,一開始沿著果菜園的產業道路上山,產業道路的終點是一處蓄水池,隨
即會走進筆直的針葉林中。從勝光登山口到「4.8K」叉路口,會先經過此次行程的第一座
山頭-「勝光山」(海拔2285公尺,無展望),由於這是條非常大眾的登山路線,即便走在
茂密森林裡,路徑清早已被踏的清晰可見。
從「4.8K」叉路開始,到「6.8K」登山口,這2公里的路,可以說是南湖大山最好走的一

,除了一兩處小崩壞路段,幾乎是沒有起伏的平坦步道。
但如果說這登南湖大山的第一段路程有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去、回程的感受怎麼差那麼
多。去程,可能剛起登,體力充沛、心情愉快,不論是蔬菜園的產業道路,還是後來林間
的上坡,留在記憶中的就是輕鬆愉快的走,豈料最後一天踢了20公里下到這裡,怎麼沒印
象,樹林中的路有那麼陡,菜園中的路怎麼有那麼遠。
2、 6.8K登山口-松風嶺-多加屯山
(1) 6.8K登山口(海拔2310公尺)
6.8K登山口,是個寬闊的平地,目測放個十頂營帳應該不成問題,從行前搜集資料中知道
這附近有活水源。若從宜蘭搭乘中午出發的國光號,下午三點多從登山口起登,5點應可

到6.8K處,在6.8K處紮營是我們原本計畫的選項。但6.8K處就登南湖大山而言,其實還在
很下方,若下午才出發的人,亦可選擇到松楓嶺紮營,或多加屯避難小屋過夜。不過我想
爬南湖大山,多數人都是一早出發,並不會在6.8K處紮營。
(2) 松風嶺(里程指標8K附近)
6.8K登山口後,路徑開始陡上,這段路程,筆直針葉林長滿山頭,而我們就踩著腳下的樹
根努力向上。撇除辛苦的向上走,或下山的趕路匆匆,若能不趕路悠哉在這森林漫步,應
該會很享受。從6.8K出發,大約需1個小時,爬升300公尺後,可抵達8K「松風嶺」。這是
一處稜線上的松林防火巷,地形平坦,地面一層厚厚的松針,宛如一張柔軟的地毯,看著
陽光穿過樹木撒到地上,好想慵懶的賴在這裡,只是前方還有遙遠路途,還是必須揹起重
裝繼續向前走。
(3) 多加屯山避難小屋(或稱:多加屯鋁屋,約8.55K處)
經過松風嶺,不遠處即可走出這片針葉林,大約距離松風嶺500公尺,即可抵達「多加屯

避難小屋」(須從叉路走進去約30公尺處)。這間小小的山屋,整理的蠻乾淨,這次來就遇
到2組山友住這小屋。
(4) 多加屯山(海拔2795公尺,里程指標9.3K)
過「多加屯山避難小屋」後,即會進入比較低矮的箭竹林,林中先會遇到「多加屯水利三
角點」(指標8.6K處,海拔2723公尺),然後再往前到9.3K處附近,從箭竹林的小叉路鑽進
約1分鐘,即可抵達「多加屯山三角點」(無展望視野)。
3、多加屯山-木杆鞍部-雲稜山屋
(1) 木杆鞍部(海拔約2500公尺,里程指標11.1K)
標準南湖大山行程,多數人第一天會從勝光登山口走到雲稜山屋,而這第一天路程的最高
點就是多加屯山。多加屯山後會有近2公里的下坡(高度下降約300公尺),直到「木杆鞍部
」。木杆鞍部,對爬南湖大山的人,意謂著稜雲山屋已快到了(約20分鐘路程),而若要單
攻「中央尖山」的朋友,則會從木杆鞍部叉路繼續往南湖溪山屋方向前進。
(2) 雲稜山屋(海拔2615公尺,里程指標11.7K)
雲稜山屋,位於前往南湖大山的中央位置,也是多數人登南湖大山第一天選擇過夜的地方
。雲稜山屋內有55個床位,山屋外可紮營,山屋有廚房、有供水,不過雲稜山屋的水,來
自集水器儲存雨水、露水,嚴格講水源並不穩定,我們這次來就處於水源吃緊狀態,一來
人數爆滿用水量大,二來是前2~3天並未下雨。不過運氣好的是,水量雖吃緊,但仍夠我

料理簡單晚餐,還有隔天所需飲水。但如果山屋真的沒水,依據行前搜集資料,另可下切
至舊雲稜山莊取水(活水源)。
(二) D2:雲稜山屋~南湖山屋
1、 雲稜山屋-審馬陣登山口
爬南湖大山,我個人感覺比較累的一段路,就是從雲稜山屋上審馬陣。雲稜山屋(海拔261
5
公尺,里程指標11.7K處),審馬陣山(海拔3140公尺,審馬陣登山口指標14.8K),兩地距

3.1公里,海拔落差約525公尺。但從雲稜山屋出發後,一開始並不是爬升,而是一路下降
,到指標12.4K處才開始向上陡升。這一段路並無危險路段,但感覺就是走不完的陡升。

果遇到天雨路滑,由於腳下經常踩著樹根,可能要注意避免滑倒。下山時,我就在這路段
滑了5-6次。
2、審馬陣大草原:審馬陣登山口-南湖北山
前往南湖大山,在審馬陣之前,多數時候走在森林中,直到接近審馬陣,會走出高大茂密
的森林中,印入眼簾的是無阻礙的高山展望,每一座看的到的山,都是我們台灣名號響噹
噹的大山,雖然審馬陣登山口距離南湖圈谷仍還一段路,但走到審馬陣山,不論視野上、
心情上都很明顯感受,南湖大山就在不遠處,對辛苦走到這的山友來講,這視野是一支激
動人心的強心針。
(1) 審馬陣山(海拔3141公尺,里程指標14.8k)
審馬陣山,台灣百岳排名83,三等三角點,嚴格講審馬陣山頂展望並不特別,但審馬陣山
頂距離審馬陣登山口僅約100公尺,把裝備卸在登山口附近,走個5分鐘即可登頂。審馬陣
山就是登南湖大山順路輕鬆撿取的一座百岳。
(2)、審馬陣大草原
從審馬陣登山口後一直到南湖北山,這一帶就是所謂的審馬陣大草原。網友莫名曾如此形
容「曾經站在審馬陣草原近距離看過南湖大山,絕對忘不了那極具震撼力的雄偉景觀」(

閱:審馬陣的一片銀白)。南湖大山聳立在審馬陣山的對面,中央尖山則在南湖大山的後
方?
遠處,新台幣兩千元紙鈔上的南湖大山,就是從審馬陣草原這一帶拍攝。從審馬陣登山口
,穿越審馬陣草原,到南湖北山登山口,坡度起伏不算大,沿途美麗景致相伴,雖然距離
也有4.5公里,需花1.5~2個小時,但走這一段路就在不知不覺中走完,完全不像前一段上
審馬陣山那樣累人。
(3) 南湖北山(海拔3536公尺,里程指標19k)
南湖北山,台灣百岳排名21,中央山脈上最北的百岳,三等三角點,也是蘭陽溪發源地,
山頂展望良好,天氣好可從山頂直接看到宜蘭出海口,亦是拍攝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的好
地方,若能將這兩座經典的台灣大山,以合適的比例放入鏡頭,搭配黃昏時的光線,相信
會是一張絕美照片。
南湖北山登山口(19K),是爬南湖大山一個重要的指標地點,往叉路走個200公尺(約5分鐘
)
即可上南湖北山。而再往南湖大山方向,就會進入危險路段「五岩峰」。
3、五岩峰斷崖 (危險路段)
五岩峰,可謂是前往南湖大山的最後一哩路,也是前往南湖大山的途中比較危險的一段路
。全長1.2公里,大約需費時1~1.5小時翻越。翻過五岩峰,南湖最美麗的圈谷即立刻的出
現在我們眼前。
五岩峰,就是南湖北山、南湖北峰間的一段連續斷崖。需上上下下翻過五座斷崖,一側是
斷崖,直下山谷。有懼高症的我,行前就知道,這會是比較辛苦的一段路,為此今年還特
別到劍龍稜、五寮尖進行克服懼高的訓練。不過實際走來,五岩峰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危
險路段都有架繩,真正裸露感高的地方也沒幾處,雖然免不了還是會腎上腺素飆高。但我
想有懼高症的人,頂多就是在此與網美照絕緣,稍為慢一點、小心一點,通過應該都不至
於有太大困難。
穿越五岩峰後即抵達南湖北峰(海拔3592公尺,非百岳、無基點),此時美麗的南湖圈谷即
出現在眼前。不過南湖北峰距離圈谷下方的南湖山屋仍有700公尺距離,必需沿著碎石坡

降210公尺的高度。這段路去程就一路滑下南湖山屋,而當走下圈谷回頭看南湖北峰,會

覺回程時應該不太妙。
三、南湖圈谷、南湖山屋
(一) 南湖圈谷
南湖大山除了以帝王般氣勢的雄厚山型聞名外,最迷人的就是台灣少見的圈谷地形。圈谷
對我這種「圈谷控」,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力,試問大自然中要有多少完美條件的偶然配
合,才能在造山運動及冰河侵蝕所蘊藏的龐大力量中,形成這完美的U型谷。
當然我不是地質學家,僅知道學界對南湖圈谷是否為冰河遺跡仍有爭議,甚至對冰河地形
中的:冰帽、冰斗、U型谷、圈谷等名詞定義,也搞不太清楚。頂多知道河流的下切會形

V行峽谷,冰河緩慢但龐大的移動力量會形成U型峽谷。但一知半解的地球科學知識,並不
影響我對這種完美壯觀地形的迷戀。
南湖圈谷,山友們都以上、下圈谷稱呼之。這代表著有兩條明顯、且一般人可辨識的圈谷
地形。這兩條圈谷主要就集中在南湖主峰、東峰鞍部,向北延伸到南湖北峰、南湖東北峰
。此即戰前日本學者田中薰與鹿野忠雄命名的 1號圈谷(上圈谷)、 2 號圈谷(下圈谷)。

中薰與鹿野忠雄發現南湖大山區共有19個冰斗,其 中 12個密集分布在上、下圈谷周圍(

究主持人:王鑫,研究人員:楊建夫、郭彥超,「南湖大山圈谷群古冰河遺跡研究初步調
查」,研究機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執行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
處,頁9、10 )。
(二)南湖山屋(手機訊號點、水源)
南湖山屋,位於「下圈谷」北邊、南湖北峰斜坡下方,路程指標21k處,海拔3394公尺,
2001年11月啟用,室內有40個床位,另南湖山屋已抵達圈谷,附近地形廣闊平坦,若沒抽
中床位,附近亦可就地搭帳篷。
南湖山屋西南側有一個小山坡,從山屋走過去約5分鐘,當地協作稱這裡是「網咖」,這

坡的西側可一路望向西邊的聖稜線,是南湖山屋附近欣賞日落的地方。而這裡會被稱做「
網咖」,就是有良好穩定的手機收訊。此外,行前資料說山屋旁5分鐘路程即有活水源,

過我們來的這天,在場的協作、山友跟我們說,水源必須從「網咖」下切南湖溪去取水。
我們沿著「網咖」西側的碎石坡下切,在穿越一片森林後,即可看到南湖溪上游。這段下
切取水路程,大概就是60~70度的陡坡,雖無危險路段,但來回大約需要30-40分鐘,背個
5~10公斤的水回來,也是滿頭大汗。不過下切取水也不是沒優點,這水源處就是南湖溪谷
,水源直接取自清澈的溪水,溪水冰涼、豐沛,附近環境清幽,用這冰涼乾淨的溪水,洗
洗臉、擦拭身體,很享受的一件事。前往溪谷水源處,由於並無指標、亦無明顯路徑,所
以要注意地面上的疊石,基本上沿著疊石一路往下走即可,如果是傍晚時前往,記得帶頭
燈。
四、南湖群山
南湖大山一帶,除了在來時已經過的「審馬陣山」、「南湖北山」,另有「南湖大山」(

峰)、「南湖東峰」、「馬比衫山」、「南湖南峰」、「巴巴山」,共7座台灣百岳。此外
從五岩峰過來時經過的「南湖北峰」、還有南湖東峰前往馬比衫山會經過的「陶賽峰」,
這兩座也都是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雖未名列百岳,卻都有迷人景致。
(一) 南湖群山兩條完整路線
抵達南湖圈谷後的路線安排,一般體力的山友,若要走完這南湖群峰,可能需要2個整天

間。如果時間不足,亦可僅安排主峰、東峰,大約半天時間,即可欣賞到南湖大山代表性
景致。
路線一:向東沿南湖東峰稜線延伸路線
南湖山屋-南湖東峰-陶賽峰-馬比杉山 ,需費時一整天,當日往返南湖山屋
路線二:向南的中央尖山路線
南湖山屋-南湖主峰-南湖南峰(巴巴山、中央尖山叉路口)-巴巴山,這路線也是北一段
前往中央尖山的路線,會安排此路,多數應該都會再從南湖南峰叉路口下中央尖溪山屋,
原路往返南湖山屋、或前往中央尖溪山屋,都是一日路程。
(二) 第三天:南湖群山實走的簡易路線(南湖東峰、南湖主峰)
花了2天上到南湖圈谷,根據氣象預報,這第三天開始,鋒面會通過台灣,但半夜起床看

繁星滿天,看來我們有機會不用只是在山頂看一堵白牆,但如何利用天氣轉壞前的時間,
我們也就只能且戰且走。
1、南湖東峰
凌晨4點即摸黑前往東峰,從南湖山屋側邊的小路先上到上圈谷,再沿著溪溝走向南湖東

鞍部,這一段路雖然摸黑,但不難走,跟著離線地圖,還有地面不時出現的疊石,快速順
利的抵達東峰鞍部。
南湖東峰是由板岩地形構成,從山腰到山頂都是大片的碎石坡,路徑不是很明顯,又是摸
黑上山,然後不時飄來一陣陣的霧,結果我們稍微往陶賽峰方向走過頭,但在微微曙光下
,雲霧也散開,隊友忽然看到後方的山頂,有一根柱狀物,那應該就是南湖東峰的牌子,
此時南湖東峰就在眼睛可見到的不遠處。
南湖東峰,海拔3632公尺,台灣百岳排名14。坐在這冷冽寧靜的山頂上,屏息等待日出,
空氣彷彿要將世界凍結,就是這一瞬間,讓所有愛山者感動莫名、激動萬分。隨著陽光灑
上南湖大山、中央尖山,配合忽影忽現的雲霧,光影變化萬千,整整在南湖東峰頂上待了
一個多小時,享受美麗家園的日出饗宴。站在這萬籟俱寂的山頂,身為這片土地上的子民
,那是我無比的榮幸。
2、迷路的失敗陶賽峰亂走
南湖東峰後,要去哪邊,我們三個人都沒有個底。這時候變成一場路線選擇賽局,想往陶
賽峰、馬比杉山,回程再繞去南湖主峰,這會讓行程變的艱難,南湖主峰也勢必很晚才能
走到,而好天氣能否撐到那時候,我們也都沒把握。另一個選擇就是趁天氣好先上主峰。
最終我們選擇了妥協方案,先到陶賽峰。
南湖東峰前往陶賽峰,並無指標,亦無明顯路徑。一般前往陶賽峰、馬比杉山,去程會從
南湖東峰走上方接近稜線的路線前往,回程會走下方從石洞獵寮、陶賽山屋遺址路線回南
湖圈谷。我們與另一隊3人一同出發,當走入雲霧中,然後鑽進森林裡,在山腰繞了一會

拿出離線地圖,發現自己正處於上、下兩條路徑的中間位置,原本想直接往上接回應該走
的路徑,但前方等高線非常密,又在完全無路徑的森林裡,濃霧一陣一陣覆蓋著我們。最
終我們決定放棄陶賽峰,往回先去重要的南湖主峰,也就是這決定,讓這一天最後變成輕
鬆愜意的行程。
3、南湖大山主峰
南湖主峰登山口,位於南湖山屋往南湖南峰的路上(距離南湖山屋1.4公里,上河參考時間
55分)。另外南湖主峰、東峰鞍部間亦有一條平緩好走的路線,接到南湖主峰、南峰步道

我們這一天即是沿主、東峰鞍部前往南湖大山。在抵達南湖主峰登山口(主峰、南峰叉路

)後,大約就是20~30分鐘的陡升攀爬,其中僅有一小段比較有裸露感(有架繩),對能走到
南湖大山登山口的人而言,這段最後登頂之路,應該都不會有太大難度。
南湖大山,海拔海拔3742公尺,台灣百岳(排名第8),台灣五嶽的最北嶽,山頂設有一個

等三角點,路程指標22.9K。南湖大山登頂,除了一種象徵意義外,更有極佳的視野,還

俯視壯闊的南湖圈谷。這一天上午就抵達南湖主峰,接下來也沒有要去哪,雖然太陽大了
點,但我們就賴在南湖大山山頂上。跟我們一起走的另一隊山友,果然是完百高手,連爐
具、可樂、水果全帶上山頂,有幸在3742公尺的南湖大山上喝一杯可樂
南湖大山,海拔3742公尺,台灣百岳(排名第8),台灣五嶽的最北嶽,路程指標22.9K,山
頂設有一等三角點。南湖大山登頂,除了一種象徵意義外,更有極佳的視野,可俯視壯闊
的南湖圈谷、鄰近的中央尖山、遠處的聖稜線。這一天上午就抵達南湖主峰,接下來也沒
有要去哪,雖然太陽大了點,但我們就賴在南湖大山頂上。跟我們一起走的另一隊山友,
果然是完百高手,爐具、食物、可樂、水果一樣不少的帶上山,在3742公尺的南湖大山頂
上,大夥一起乾了這瓶可樂。
花了2個小時在山頂,再花了2個小時聊天打屁的慢慢走回南湖山屋(正常回程約1小時),

時間足以再多走1、2座山頭。甚至另一隊的一名隊友,已經第6次來南湖,這次連登頂也

登,直接在山腰等我們,拍攝他心愛的「玉山圓柏」。「山,永遠都在」每一位山友都能
朗朗上口的一句話,但意境的體會、語意的解讀、甚至價值的取捨,卻是每個人獨一無二
的經驗累積,我也還在慢慢體會這句話的過程中。
五、返家
行程的第四天還是風和日麗,但我們還是根據最後的氣象資訊決定下山。把身上多出來另
外4天份的糧食送給山上協作,凌晨4點從南湖山屋出發,摸黑走過五岩峰,依來時路走回
勝光登山口,用了近13個小時、踢了20公里,終於下山。
後記:
山,如此迷人,吸引那麼多人前往,但山也是如此危險,最終不是每個人都能安全走回
家。
在束穗斷崖墜崖身故的前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曾在日記寫道:「我對山的浪漫想像使我
走上這條路,希望大家在怪罪我之餘,也能因為這個浪漫本質而用另一個角度欣賞我的莽
撞」。我相信不只林克孝,每一位愛山者,DNA中或多或少存有這種冒險、浪漫因子。
每當有山難發生,排山倒海的批判多數未必有錯。但實際在山上,每一個狀況發生,都涉
及到下一步的應對,有時候所處環境是遠比想像複雜。
還記得這次上南湖大山,在抵達南湖圈谷那天,聽到直升機的聲音,後來再聽到山友說,
中央尖山那邊失蹤2個星期的山友遺體找到,直升機戴下山了。當聽到這消息,雖然感到

憾,但也鬆了一口氣,終於找到了。王先生9/16獨攀北一、北二段,在中央尖山頂與家屬
通聯後失蹤,最後被發現在北一、北二段間的死亡稜線墜崖。
王先生與我素未謀面,僅於fb社團相約,及私底下聊了幾次,知道他是完百及走過多條高
難度路線的高手。9/16我原本要前往羅馬縱走,做為此次南湖的行前訓,因順路原本要戴
他前往登山口,因此讓王先生原9/15要出發的行程延後了一天,但我最後因公司事情而必
須取消行程,原本對他即非常不好意思,本來還期待他下山後分享極少人攀登的北一北二
段連走,直到噩耗傳來,在這件事情上,總覺得有些罪惡感。我也僅能將王先生跟我談話
的內容轉知他兒子,以減少可能搜尋的範圍,並祈禱他平安。
當然結局不是很完美,在事情告一段後,有一天他兒子傳了訊息給我「請你別自責,爸爸
的事情也是天意,也因為你臨時有事,我才能盡最後的孝道,送爸爸最後一程,戴爸爸去
爬山。……爸爸也很奇妙,沒有任何興趣就唯獨愛爬山!至少爸爸待在他最喜歡的地方!也
希望這件事情可以讓很多人學到跟爬山有關的資訊」。最後以同樣是愛山者的身分,感謝
最辛苦的救難人員,在那麼危險辛苦山區,不論生死,都要帶回每一個人(【中央尖山死

稜線山域事故】臺中市政府消防局第二救災救護大隊梨山分隊)。
作者: jolyhsiao   2020-10-28 21:54:00
辛苦長篇用心文,不過南湖大山的高度寫錯了!是3742公尺!
作者: roylu91 (Roy)   2020-10-28 22:15:00
感謝指正,已更正4處錯誤
作者: xxctsd (喔.....也還好)   2020-10-28 22:59:00
作者: jj1993620 (傻傻傻蛋)   2020-10-29 09:27:00
詳細給推 十月初也才剛去完四天七座
作者: shengder   2020-10-29 09:46:00
推,寫得不錯
作者: ok032898 (000000)   2020-10-29 10:02:00
作者: jxigjll (jxigjll)   2020-10-29 11:39:00
推推
作者: jean108p (jean)   2020-10-29 12:36:00
感人推
作者: becker1124 (becker)   2020-10-29 16:27:00
推,寫的很好
作者: yenchun (98degrees)   2020-10-29 19:29:00
作者: antx (哈~)   2020-10-29 21:27:00
推,好看
作者: jheart   2020-10-30 07:25:00
作者: yf90047 (阿冠宇)   2020-10-30 10:24:00
推推 上禮拜完成四天五座
作者: n0029480300 (NicK)   2020-10-30 15:04:00
推推,上次走5座,馬比杉山來和回雖然累,但途中的景色真的很讚,陶塞峰、南湖東南峰非常值得去看看
作者: ethen008 (樣本跟樣本)   2020-11-12 12:55:00
推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