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七頂峰之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斯峰(上)

作者: steelbomb (小鋼炮)   2020-01-06 23:56:52
簡介
厄爾布魯斯山(Mount Elbrus,俄語ГораЭльбрус)位於俄羅斯與喬治亞共和國
邊界,屬於高加索山系,為一座休眠火山。厄爾布魯斯山分為東西兩峰,西峰是歐洲最高峰
,海拔5642公尺,東峰則為5621公尺。雪線部份,南坡位於3200公尺,北坡則約在3500公尺
。山體由77條冰川環繞,覆蓋面積超過144平方公里。
大部分攀登厄爾布魯斯山的登山客,會選擇從較容易攀登、周邊設施也較為完善的南線登頂
,少數高手會選擇從較陡且遙遠的北線登頂,更猛的神級人物則會一次攻克東西兩峰。身為
時間、經驗與體能有限的我,自然只會把目標聚焦在從南縣登頂西峰即為功德圓滿,別無他
求。
在台灣,目前有常態出隊攀登厄爾布魯斯山的工作室有二:趣健行與丘山行。由於當我下定
決心時丘山行的團隊已經額滿,且過去也曾參與過趣健行的活動(2015年吉力馬扎羅山),
因此決定這回繼續與趣健行一同出發。
此次行程是從2019年8月8日至19日,共12天,其中登山行程為六天。大致行程如下:
8月8日:台北經香港轉機至莫斯科
8月9日:莫斯科飛礦水鎮(Минера льные Во ды),再搭車(約2個半小
時)前往位於Baksan valley(баксанское ущелье)的小鎮Terskol(Т
ерскол)。
8月10日:高度適應,攀登Mount Cheget(Гора Челет)。
8月11日:搭纜車抵達Islam山屋(海拔約3800公尺),下午進行雪地訓練。
8月12日:高度適應,從Islam山屋出發,攀登到Pastukhov rocks(海拔4800公尺)折返。
8月13日:休息日,學習扣環轉換技巧。8月14日:攻頂日。
8月15日:下山,返回Terskol。
8月16日:中午前往聖彼得堡。
8月17日:晚上前往莫斯科。
8月18-19日:晚間離開莫斯科,經香港轉機返回台北。
看得出來,這是個“登山為主,旅遊為輔”的行程。換個角度看,既然網路上已有許多
關於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遊記,我就不野人獻曝,專心分享登山的部分吧!
行前
由於我們其中一位團員的朋友參加丘山行7月30日出發的厄爾布魯斯山行程,在出發前
兩三天正好遇上他們準備攻頂,因此在LINE群組中開始每天轉播當地的第一手天氣概況如晴
雨、氣溫與風速等資料。在我們出發的前一天(8月7日),他們冒著強風在-15度C的低溫下
成功攻頂。看到這個消息,一股寒意竄過我心頭,下班後趕緊多抓了一件保暖上衣、排汗褲
與羊毛襪塞進行李,反正多帶頂多擺在山屋,少帶可就會變冰棒了。跟擔心香港罷工比起來
,我還是怕冷一點。
轉機時,香港機場呈現出的祥和與平靜大大出乎意料之外。也許是不想被當成某大國人
吧,我還是選擇使用英文與工作人員和店員交談,也得到相當不錯的善意回應。當然,對罷
工的不安全感直到起飛離港後才真正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四周大呼小叫,把客機當市
場的大國旅行團,不斷地擾人清夢,讓我即使戴著眼罩,仍忍不住直翻白眼。
降落莫斯科後,才剛呼吸幾口來自歐洲的新鮮空氣,又在入海關處再次見識所謂“大國
”的泱泱氣度,插隊、喧嘩、推擠等標準行為自然得正常發揮一下。想必俄羅斯人是把我們
與大國人劃上等號,用一貫的厭世臭臉相迎,畢竟他們也分不清台語與普通話的差異。只能
說,厲害了我的國,被牽連真無奈。
翌日清晨,我們轉國內線前往礦水鎮(Минера льные Во ды),與AlpIn
dustria登山嚮導Edward會合,驅車前往位Baksan valley(баксанское у
щелье)的小鎮Terskol(Терскол)。
Terskol海拔約2100公尺,如同台灣的清境,是俄羅斯著名的避暑旅遊勝地。許多
戰鬥民族與歐洲各國的戶外愛好者喜歡來此從事越野跑、登山、滑雪等活動。
我們的嚮導Edward雪地攀登經驗豐富,而且幽默風趣,唯一的限制,就是他的英語
程度和我們的俄語水準不分軒輊= =(有解嗎?有的XD)。約莫下午三點,我們終於抵達了落
腳處 – Smile Hotel(Смайл Омелб)。(我們此行在此住了三晚,住宿環境
舒適、餐點美味、工作人員有點靦腆但非常親切友善,個人十分推薦)
8月10日:高度適應
早餐後,我們走到Cheget(Челет)纜車站,搭滑雪纜車(沒有車廂只有座椅
,手腳都露在外面的那款,讓人捏一把冷汗)上升至2700公尺的半山腰,開始第一階段高度
適應。今天的目標是3400公尺的Mount Cheget(不過我們抵達的並非真正的山頂,該處是軍
事管制區)。
天氣和栩、陽光溫暖,走起來的感覺很類似台灣的百岳,唯一的差別是由於緯度與
雨量不同造成的林相差異。與台灣的高山杜鵑和玉山箭竹不同,Mount Cheget在3000公尺以
下生長的是小花小草,在3000公尺以上則是“XX出征,寸草不生”,轉為石階與碎石坡交錯的地形。
在前進的同時,Edward把握機會教導我們登頂時的休息步法與呼吸策略,重點就是
“交替休息,慢吸慢吐”。經過近三小時,大夥在約莫中午時分登頂。向左看,是俄羅斯與
喬治亞的界山,險峻的Tonguz Orun(Гора донгуз орун)以及懸掛山腰的7
型冰河(ледник семерка),向右仰望,則是白雪皚皚的厄爾布魯斯東西峰
,在群山環繞間用餐,實在是一大享受。
午餐後,下行到3000公尺處搭兩段纜車(好可怕~)回到山腳,再去登山用品店租
冰爪、冰斧、吊帶等技術裝備,準備明天一起帶上山。
疲勞指數:3分/10分
厭世指數:1分/10分
8月11日:雪地訓練
上午,行李上肩,搭車前往厄爾布魯斯山的纜車站,搭乘三段纜車(這次終於有車
廂了)由2200公尺一路爬升至3847公尺。眼前的景致快速的從果樹變成草地,漸漸轉換成冰
磧碎石坡,最後成為雪白的冰河。把行李放進山屋後,大夥便出門穿上冰爪,朝4100公尺的
雪坡邁進,開始雪地訓練。
由於在台灣我還沒上過雪訓的室外課程,對於雪地行走、冰斧使用、滑降制動等都
只能根據YouTube影片腦補,因此這半天的臨陣磨槍可是一點也馬乎不得。從上下坡步法、
之字形上下坡、冰斧與登山杖互換、到面向/背向下坡滑降制動,Edward都很仔細而嚴謹的
指導與修正每個人的動作,要求做到迅速確實,成爲反射。每次只要他大喊“слип”(英文
slip),我們就要馬上趴倒,進行制動。練著練著,腦中突然浮現假摔練習的影片XD。
生平第一次雪訓就能在這種一望無際的雪坡,真是個緊張而興奮的經驗。有良好的
場地加持,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在回山屋途中意外滑倒兩次,剛學會的技巧馬上派上用
場,良好的制動效果也讓我對雪地的適應更加有信心。
疲勞指數:4分/10分
厭世指數:1分/10分
由於篇幅關係,攻頂日的精華我將在下篇文章中分享,歡迎繼續收看!
想看完整圖文版,歡迎光臨我的網誌:
https://martinhucsmu.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23.html?m=1
作者: ismeisme (me)   2020-01-07 15:06:00
我就是那個7/30出發的 登頂那天真的是要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