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菜鳥差點爬不上去:南台第一高山 北大武

作者: roylu91 (Roy)   2018-12-27 22:25:35
圖文遊記:https://roylu91.blogspot.com/2018/12/2018-12-17.html
「壯麗的鐵杉、臺灣尾巴的屏障、排灣族的聖山,雲海壯觀。」國立台中科大文學院院長
退休的林金龍老師幾句話歸結出北大武山的特色。北大武山,位於屏東、台東的交接處,
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不僅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高山,也是
南台灣的最高峰,尤其在冬天時節,不僅南台灣氣候穩定,高山上也不容易結凍積雪,此
外這時也是觀賞雲海的好季節,因此跟其他台灣中北部高山相反,冬季反成為北大武山的
登山旺季。
一、北大武山
台灣五岳,雖然不是指台灣最高的五座山,但其實在地理上的記憶也不困難,就台灣主要
山系中最高的五座山,玉山山脈同時也是台灣的第一高峰的玉山(3,952公尺)、雪山山脈的
最高峰也是台灣第二高山的雪山(3,886公尺)、另外就是貫穿台灣南北的中央山脈,一般我
們可約略分為北、中、南段,北段最高峰就是南湖大山主峰(3,742公尺)、中段最高峰就是
秀姑巒山(3,825公尺)、南段最高峰就是北大武山(3,092公尺)。北大武山儘管只剛好過
3,000公尺一點點,但具指標性,形勢孤拔,山容挺秀,40公里內,沒有其他三千公尺高山
,這點當你踏上北大武山時感受會更深,視野望出自己一枝獨秀,旁邊的山全部都小一號
,也因此北大武山還有「南台灣屏障」的名號。
北大武山也是排灣族、魯凱族的聖山,在北大武山山頂的三角點有個標示北大武山名稱及
高度的牌碑,其中一面北大武山即用排灣族語KUVULUNGAN、魯凱族語TAGARAWSU並列呈現。
北大武山在排灣族人稱之為「卡夫農安」(kavulungan),而「排灣」不是人的意思,
Paiwan 原是指他們祖先發祥地—大
武山的一個部位,子孫繁衍後從大武山向各處分布,他們取靈地的名稱作為族名。北大武
山是排灣族人最早的生命搖籃,排灣族人也相信死後靈魂將回大武山頂永住。排灣族最重
要的祭典「五年祭」也也連結起排灣族與北大武山間的情感與認同,祖靈為子孫每隔五年
就從北大武山頂下山巡視各社,而各社舉行隆重的迎靈、娛靈和送靈祭典。對排灣族人而
言北大武山不只是原鄉、祖靈的居住地、神的居所或一個有形的物質環境,北大武山也代
表賜予福分之地;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終結之地,是祭儀的中心也是排灣族人學習生活規範
之地。屏東縣政府自1998年起即舉辦「大武山成年禮」,讓部落的泰武國小六年級生攀登
北大武山的活動,成為畢業典禮的一部分,藉由這活動,讓族人親近自己的聖山,找回敬
山護山、共享共存的文化。(參閱:邵定國、楊維琳著,卡夫農安 kavulungan(北大武山)
~排灣族聖山文化初探,2017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頁247~258。)
關於山,只有它願意讓你一窺面紗,你也才有機會一親芳澤,在這次爬北大武山的過程中
,自己才更深刻體會這句話意涵。我以一個菜鳥之姿,僅4個月前一次奇萊南華的登山經驗
就來走北大武,平日未有特別運動習慣而行前又未進行體能準備,自認能登頂已達體力極
限,靠著是隊友支持、其他山友加油、自己意志力、還有良好舒適的天候、吃好睡好、沒
有任何高山症狀的完美配合下才勉強爭取到機會完成。這其中只要任何一項出點小狀況,
我都可能無法登頂。站在山的面前,登頂,純粹是北大武山願意讓我上來而已。
二、北大武山行程規劃
這一次我們「山林涼登山隊」隊員共有七人,有幾個人登山經驗都不是很豐富,又是從台
北出發,所以領隊安排的是三天兩夜的行程,12/17(一)一早搭高鐵前往高雄,8:50在左營
高鐵站集合,然後包車前往屏東泰武的新登山口,從左營高鐵站到新登山口車程約需2小時
,包含在萬巒進行最後的物資採買補給。相較其他台灣知名大山的登山口,北大武山登山
口算是離大城市近,且容易抵達。
登北大武山,從海拔約1,520公尺的登山口,走到標高3,092公尺的北大武山頂,全長9公里
,然而前往登山口的汽車道路在八八風災被摧毀,因此現在需要再多走2.8公里,從海拔約
1,200公尺處開始走起,也就是現在登北大武山,須走約近12公里,爬升1,900公尺,而12
公里原本我覺得還好,但這1,900公尺的爬升,就讓難度高上很多,想想看陽明山最高峰七
星山主峰也才1,120公尺。因此北大武山的一般人標準安排是三天兩夜,當然也有高手安排
兩天一夜、甚至看到神人級的輕裝當天來回單攻行程,但這可能需要很好的體力與經驗。
北大武行程安排:
1.三天兩夜
DAY1:新登山口—舊登山口—檜谷山莊(宿)
DAY2:檜谷山莊—北大武山三角點—檜谷山莊(宿)
DAY3:檜谷山莊—舊登山口—新登山口
2.兩天一夜
DAY1:新登山口—舊登山口—檜谷山莊(宿)
DAY2:檜谷山莊—北大武山三角點—檜谷山莊—舊登山口—新登山口
3.單攻當日往返:
新登山口—北大武山三角點—新登山口,這應該是有相當登山經驗的山友才會挑戰,所需
時間網路上從8小時~15小時都有,其中最知名人物就是七十歲楊天攢的千次單攻紀錄(參閱
:自由時報《人物速寫》70歲山友 邁向北大武千次登頂)。
三、北大武山親身體驗
(一) 新登山口—舊登山口(距離2.8K,爬升約300公尺)
北大武山有新、舊登山口之分,前面有提及,主要是前往舊登山口的汽車道路在八八風災
被摧毀,因此現在必須從新登山口(約海拔1,200公尺)起登,徒步多走2.8公里,爬升300公
尺先到原本舊登山口,而從新登山口到舊登山口就是走在中海拔的山區林道中,途中有幾
處高遶,較陡處有架繩,而於距舊登山口1.5K處,有一叉路前往日湯真山,日湯真山海拔
1,702公尺,是個適合規劃一日往返行程的台灣中級山。而這次我也遇到有些人,就只規劃
當日從新登山口走到舊登山口往返的行程,這段新、舊登山口的路程,我們從11:30起開始
走,約略走了1~1.5小時抵達舊登山口(海拔1,520公尺),相較從舊登山口後的路程,這段
新舊登山口間2.8公里的路程,就像開胃菜。舊山口這邊有個管理站,需要進行入山登記,
大夥順便在此稍事整裝,準備開始北大武山的行程。
(二) 舊登山口—喜多麗斷崖、檜谷山莊(距離4.2K,爬升約600公尺)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路標的里程數,皆是從舊登山口計算。譬如檜谷山莊是4.2k、大武祠是
8k、北大武山頂9K,皆是與舊登山口的距離,每隔500公尺,會有一個里程數的標示。另外
比較特的是,沿途另外會看到一些有編號的木樁,除了編號外,還有經、緯度座標,這些
突兀的木樁是自導式步道解說資訊,木樁必須配合解說資訊,而解說資訊則可能必須先做
功課,若未先了解每個號碼代表的意義,則這些號碼並不太能對登山者產生太大意義。
從舊登山口(海拔1,520公尺)走到檜谷山莊(海拔2108公尺),路程約略4,2公里,爬升近
600公尺,主要也是走在中海拔的林道中,越往後坡度越陡,較陡處都有架繩,也有幾處接
近垂直爬升,則設有ㄇ字型鐵條供人踩上去,另幾處崩壁旁也設有護網,在這原始山林中
,這些細微的人工舉措,確實大大增加了登山人的方便與安全。約略下午1:30離開舊登山
口管理站,我們這隊走的快的人約4小時就到檜谷山莊,而我這種體能落後的,則走了約5
個小時才抵達喜多麗斷崖。
1、喜多麗斷崖(海拔約2100公尺,3.8k處)
喜多麗斷崖位於檜谷山莊前約400公尺,又有光明頂的外號,這裡有良好的視野,可欣賞
雲海、欣賞落日美景,是北大武山上一個重要的地標,我想喜多麗之所以有名,不僅是其
視野,更因其所在位置,就在檜谷山莊附近。這不是說北大武山沒其他地方可看落日雲海
,只是一般人不太可能行程安排上,黃昏時刻還在北大武山頂附近,因此日落黃昏時刻身
處於住宿地點附近的喜多麗斷崖,就成為登北大武山時很正常的選擇,黃昏時刻所呈現出
來的光與雲海,是更為迷人與美麗,喜多麗斷崖就佔了這種位置上的優勢。
2、檜谷山莊(海拔2108公尺,4.2K處)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範圍內禁止於指定以外之地區露營,步道約4.2公里處設置有檜谷山莊及
營位,以開放民眾申請床位數計42床,周遭營地數15處(4人帳營地)可容納60人露營,每日
共可提供住宿人數102人。檜谷山莊另外有外包提供訂餐800元/人(早、晚兩餐),也有提供
租睡袋服務(每個200元),對於像我們這樣屬於菜鳥級的人,能夠不用自己背睡袋、糧食,
差別真的很大。
檜谷山莊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山屋,40個人可睡在一間大通鋪中,外面的走廊就是用餐
的地方,比較須注意的是會有黃鼠狼出沒,山莊方面體醒我們,自己帶的食物最好掛起來
,不要放在登山包裡面。至於爬山時的睡眠,我覺得應該也是很重要吧!有好眠才會有體力
,我個人是睡得又深又好,不過一群人睡大通鋪,有人可能怕睡不好吃了安眠藥,我就在
半夜起床上廁所時,遇到有人因為吃了安眠藥搖搖晃晃的,因為檜谷山莊的廁所必須走出
山莊,再走下一段石階,我原本還在疑惑那個人是喝酒、還是爬山爬到腿軟,但看他摔了
兩次後覺得不對勁,才趕快護送她下去跟上來,也才知道是吃了安眠藥的原因。
1、紅檜神木(約5.4K處)
大概位於5.4K處,也就是距離檜谷山莊叉路1.4公里的地方,有一顆紅檜神木,高度約25公
尺,胸圍有11.7公尺,推估超過1,000歲,神木巨大,但就僅能匆匆與之合照一下,畢竟這
一天還有好大一段路。
2、最後水源處(約6.3K處)
最後水源處,約位於步道的6.3K處,就是從岩壁中滲出的水,這水我個人覺得是冰涼好喝
,基本上從檜木山莊到大武山頂這段路,除了這最後水源處,大概也沒其他裝水的地方,
不過一般人應該都會從檜谷山莊帶足夠的水才是,我自己則是裝了一些來喝,畢竟滲水量
不是很大,要靠滲水裝滿水壺也會花上一點時間。
3、台灣鐵杉
台灣鐵杉的樹高可達30公尺以上,生長於2000-3000公尺的山區,北大武山是台灣鐵杉分布
的最南界,也是台灣最大的鐵杉原始純林。隨著高度的上升,周圍的其他種類樹木逐漸變
少,僅剩下台灣鐵杉與北大武山互相輝映,難怪林金龍老師會說:壯麗的鐵杉。
4、懸崖斷壁
從大武神社前方不遠處開始,一直到大武山山頂,經常會走回到陵線上,兩側有時候就是
懸崖峭壁,雖然不到像錐麓古道那種90度直抵山谷的地步,但如果有懼高症,可能多多少
少還是會被驚恐到,偶有會感覺需要飛簷走壁的時刻,但其實岩壁上也都會有採點,小心
就是了。我想這段比較驚險的路段,也應該是北大武山最漂亮的一段路了。
5、大武山神社(大武祠)&高砂義勇軍紀念碑(海拔3028公尺,8K處)
在接近步道的8K處,有一個比較大型的平台區,下方是高砂義勇軍紀念碑,昭和19年
(1944年),日本政府為了感念這些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的義勇軍成員,為日本在太平洋戰場
上作戰,特別在此處立碑以紀念他們英勇的事蹟,這段歷史常常在台灣內部引起兩種極端
對立的史觀論戰。而平台較上方處,則有一個日本人蓋的神社,據說神社原日本人是蓋在
山頂,但排灣族力拒,後來神社屢遭雷擊,才遷下來現址。
6、北大武山頂三角點(海拔3092公尺,9K處)
步道9K處,就是北大武山頂,標高3092公尺。從神社到三角點這1公里的路,雖然海拔僅上
升60公尺,但就像W型的山路,大幅上上下下,要越2-3座假山頭,尤其最後一段路,真的
是必須努力往上爬。現在回想起來,我都不知道怎麼走上來山頂,只記得在神社時就覺得
自己體力耗盡,原想放棄到山頂,但從山頂下來的山友,幾乎每個都說:都走到這裡了,
當然要上去。於是我就一步、一步地向前,從神社走到山頂又花了近1個小時的時間。直到
站上山頂,感觸萬分、五味雜陳。
我這篇文章,對真的要爬山的人可能根本幫不上忙,專業登山人士可能會笑我,怎麼從檜
谷山莊走到山頂來回要花超過12個小時,而跟我一樣的菜鳥,可能更需要的是專業領隊及
隊友幫忙。或許這樣的爬山,某個角度好像是有自虐傾向的人在幹的事,有舒服的床不睡
,有安全的環境不待。但只有接近山,才更能見識到自己的渺小,當賺大錢口號響徹台灣
時,山,足以讓我知道自己是誰。順利登頂,感謝山林涼隊友的協助,還有北大武山對我
的愛護。
作者: wowann (那些無所謂的反而很難忘)   2018-12-27 22:44:00
個人覺得兩天一夜還比比玉山單攻累
作者: Allenichiro (ㄎ水)   2018-12-27 22:56:00
我也覺得北大武2天1夜超累
作者: oodin (Roc-A-Fella)   2018-12-27 23:02:00
還好你的願望只是賺大錢 不是娶到周子渝
作者: theW (噓,I'm W)   2018-12-28 01:36:00
兩天一夜很累啊
作者: gmoz ( This can't do that. )   2018-12-28 11:20:00
兩天一夜真的很累 一早出發回到檜谷很累了 還要再踢下山單攻真的都很猛
作者: up3vmp (玄月)   2018-12-28 12:11:00
可以第一天先上去再下來睡,比較不累XD
作者: gmoz ( This can't do that. )   2018-12-28 14:37:00
這樣也算2/3單攻了吧XD
作者: JudgmentLin (奶油馬搜)   2018-12-28 16:38:00
凌晨攻頂 然後要一路下山超累
作者: baiweilo (一生科科)   2018-12-28 21:05:00
關山表示
作者: newpopsong (踏出第一步)   2018-12-29 03:09:00
單攻比兩天一夜簡單多,不比兩天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