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冷水坑到擎天崗 精彩解說呂主任

作者: oasis168 (pc)   2017-09-08 06:40:54
冷水坑到擎天崗 精彩解說呂主任
PCLin 0907
今天下午又隨著「中央社週四下午登山美食隊」,由冷水坑到擎天崗,再走環形步道回擎
天崗遊客中心。不同的是我們參加擎天崗站主任呂理昌的解說。
呂理昌係台大森林研究所碩士,經歷:林試所、台大植物生態及野生動物研究助理,玉山
國家公園薦任技士,陽明山國家公園觀光遊憩課技正、保育研究課課長、擎天崗站主任、
解說教育課課長、小油坑站主任、陽明書屋站主任。
呂主任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服務27年,在玉山國家公園七年間解說了120次、也就是爬過120
次的玉山。因為我們中途加入,未能參與全部解說,以下是他部分的解說: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歷史
陽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這一帶的山區,而非單指某座
山峰。清治時期,官府憂慮賊寇可匿於林中竊取硫磺,故定期放火燒山,因此整個山區只
能長出五節芒這類的芒草。
日治時期,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舉辦民眾投票,選出「臺灣八景十二勝」,草山獲選為
臺灣十二勝之一。日本人稱草山為「臺灣的箱根」。
1932年成立大屯國立公園協會,將大屯山地區列入國立公園的範圍。1937年12月27日,大
屯國立公園與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兩處國立公園同時成立,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
投降。唯當時的大屯國立公園尚包括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
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1950年,總統蔣中正為紀念明代學者王陽明,將大屯山、七星
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原名草山的山區改名為陽明山(成王敗寇,以落草為寇為忌
諱)。1962年,當時的臺灣省公共工程局開始規劃,初步規劃面積為28,400公頃,包括北
海岸、觀音山與大屯火山群。
1985年9月16日,經過多年規劃並解決土地資源糾紛後,陽明山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其範
圍以大屯火山彙的中心地帶為主,並未包含日治時期及初期規劃中的觀音山,北海岸亦不
包括在內。2002年10月17日,上述兩地區另行由交通部觀光局規劃成立北海岸及觀音山國
家風景區。
擎天崗人文歷史簡介
擎天崗昔稱大嶺、嶺頭、大嶺佧、牛埔等,地勢廣闊平坦,自古以來即為平埔族凱達格蘭
人金包里社(金山)、毛少翁社(士林)聚落往來、狩獵、採硫必經之地,金包里大路(
魚路古道)亦蜿延而過;經歷原住民、西、荷、明鄭、清朝、日據、民國政府至今,先民
們留下了許多豐富的人文史蹟。
日據時代各山野普遍造林,禁止放牧,農民甚感不便,於是台北州政府設立「大嶺牧場」
,以寄養耕牛為主,在農民需要耕耘時,隨時可至牧草領回,甚為便利,農民至表歡迎。
牧場當時也飼養試驗性肉用牛百餘頭,全場最盛時牛隻更達1768頭。近幾年整個擎天崗牧
場寄養的牛隻只剩40隻。後因牛隻撞傷遊客,減成10頭牛。
民國61年蔣經國先生改名為「擎天崗」,取名自「一柱擎天」,為了中國青年救國團,灌
輸青年愛國觀念,給予青年戶外活動參與社交的空間,培養團隊精神與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交通資訊:
捷運劍潭站搭小15公車上山-冷水坑及擎天崗
或在陽明山總站搭遊園公車108到冷水坑及擎天崗
地圖、影片、及照片請參閱:(照片均有解說,有靈感時或有詩詞)詳見:
http://lindavidtw.blogspot.tw/2017/09/blog-post_7.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