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油婆蘭取大小劍

作者: laxic (啦啦啦)   2016-07-26 21:18:06
圖文版
http://laxic.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25.html
2015年的最後一日,不像往年待在台北市區倒數的跨年活動,這回一下班,便立即驅車往
山裡移動。我們在黑暗靜謐的台7甲線前行,在南山村揮別了2015,來到全新的2016年。
我們在車內互道新年快樂,車窗外也有額外驚喜,一道道花火升空,照亮夜空。一直到半
夜1點來到環山部落,都還在放煙火,原來部落自行放的煙火,也是很嗨。
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與同是落腳環清宮的小雙、莫理斯、小杜相互預祝山行順利後,我們
先行離去。話說這開春第一發出隊,我們的大小劍與莫理斯的北二段都不太順遂,只不過
北二段又更加撲朔離迷、曲折離奇。
駛過台7甲線66.5 K不遠後,來到國光客運的中興路站牌,而站牌旁不起眼的農舍及產業
道路,是此行的起點 - 茂松林道。
隨著百岳數的增加,行程難度的提高,就更加覺得生不逢時,相見很晚。山友2008年的行
程記錄,還能一路開車到防火巷登山口才起登,不知道哪一年,樂山橋被大水沖斷。也不
知道哪一年的大雨肆虐,林道也崩了,翻開上河文化的步行示意圖,行車最多只能抵達台
電的松茂水文站。
登山防火標語看板,下方寫著大雪山示範林區管理處。這個行政單位存在於1960年(民國
49年至1989年(民國78年),後來改名東勢林區管理處,文字還是由右念到左,可見年代已
久。
如今,連車都開不進松茂水文站,中興路到仁壽橋這段林道,柔腸寸斷。車行10分鐘的路
程,變成1小時的重裝步行。
仁壽橋的檢查哨與流籠都拆的一乾二淨,取而代之的是山友自行投遞入園證的信箱。
大甲溪對岸的松茂部落再會了,4天後才會重見文明。
1月正該是即將進入隆冬時期,今年卻不怎麼冷,就連山區都滿是綠意,枯樹紅葉零星分
布,倒是挺像入秋時分。
我們花了1小時走到只需10分鐘車程的松茂水文站。多了這一小時的徒步路程,挺為尷尬
,在day 1的安排上,究竟是要直接推進上油婆蘭營地,先苦後甘,隔日在營地睡到飽;
還是僅前進到推論池營地,補足體力,隔日再上。
歸屬台電大甲溪電廠管理的松茂水文站,曾經用來蒐集大甲溪水位及流量,以及推論德基
水庫的流量。如今已經廢棄,僅過客會短暫借用。
不論最後選擇了油婆蘭或推論山營地,都要面對天然茶色的看天池水源。樂山橋下的溪水
,是最後的活水源,每個人依能力自行汲取,畢竟後面有天梯的考驗。
大水沖斷的樂山橋,靠著搖搖晃晃的木梯連結橋面與路面,已經很難想像能通車時的景象

樹林中穿梭半小時後,來到著名場景,防火巷天梯。看別人記錄中的照片,總覺得不過就
是座小山丘,沒多高,也沒什麼難度。親臨現場一看,這堵直立的牆,實在是又高又陡,
勢必一場硬戰。
翩翩飛舞的台灣鳳蝶,停在綠草上,與我們休息一會,便又振翅離去。風一吹,飛的又高
又遠,消失在我們眼前。
輕鬆寫意的林道,馬上180度大轉變成噩夢般的防火巷。陡上、陡上、再陡上,大家很快
就變得鴉雀無聲,在沉悶又無止盡的之字坡上奮戰。
好不容易爬到比底下林道的樹還高,終於探出頭,比對面的梨山部落還要高。後排是隔著
合歡溪的武法奈尾山與北合歡山,左前方被樹擋住的閂山,莫理斯小隊應該也在努力中。
防火巷的坡度實在太銷魂了,來張斷面秀。芒草是這樣長的!這種斜度怎麼不架個流籠或
索道!好吧....就算伐木的那個年代有在這裡架索道,現在也會淪落到荒廢的命運,也沒
得搭。
休息倒是挺方便的,隨處坐,坡度剛剛好,不用刻意下背包。不過重裝加上帳棚還是挺艱
辛的,很想把剛才在樂山橋裝的水,全部到掉。
當然事情並沒有想像這麼簡單,可不是爬完我們在林道盡頭所見的這座天梯就沒事了。後
面可是天梯一座接著一座,愈來愈消磨意志。
第一座天梯就花了將近一個小時,後面就連時間都懶的記錄了,畢竟押在隊伍最後面,速
度只有愈來愈慢的份。時間花愈久,背上欲感沈重,索性看看晴空下的山景。
背後依舊是梨山部落、東捫岡、武法奈尾山、北合歡山,往西合歡山的稜線也露出了大半

前方出現此行的目標物,小劍山、佳陽山、布佚奇寒山、推論山、油婆蘭山、大劍山。
北方是雪山主峰與雪山南峰,想要撿大小劍,也是可以安排個5天從雪山主峰走過來。只
是我已經立誓不再背帳棚上主峰,等再經歷多一些,能力再強一些,再來破戒。
東方的中央尖山很顯眼,反倒是南湖大山就少了帝王之姿。
拉進一點來看,前方是武陵苗圃一帶及平岩山,後排則是南湖北山、南湖大山北峰、南湖
大山主峰、南湖大山南峰、巴巴山。
獨立的中央尖山,也來張獨照。
累了就休息,也難得有塊平坦的空地,趁機躺著補眠。
忘了翻到哪一年的記錄,防火巷是滿地松針,像是條鋪著地毯的通往山頂康莊大道。現在
全被芒草佔據,就算路跡明顯,看上去的心情就是會不一樣。
午後1點半,抵達獵寮營地。樹林遮蔽大半的日照,冬天爬山尷尬之處,爬的時候一樣熱
得要命,停下來休息身體馬上又涼了下來,像這種沒有陽光曬的陰影處,更是冷的想打哆
嗦。
前方隊友繼續與陡坡奮戰,好在獵寮營地之後的陡坡斜度,已經不如一開始那麼嚇人,稍
稍緩了一些,但還是很陡。
漫無止盡的天梯,防火巷景象也愈來愈雜亂。什麼防火巷,爬的火冒三丈,但除了繼續向
前,也無可奈何,內心愈走愈感淒涼。
高度接近海拔2,800m,閂山山頂看得一清二楚,後方的鈴鳴山與畢祿山也露出頭來。油婆
蘭上大小劍,與同是重裝、背帳篷、背水的畢羊縱走,艱辛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不知道背包現在是多少公斤。出發前整裝秤重已經21 KG,加上取水、接濟額外的公糧
....嗯....還是不要多想了,繼續爬比較實際。
接近5點,樹林中的天色漸暗,小何也走不動,每踏出一步都相當緩慢,行走一小段距離
就需休息。雖然還剩一個陡坡就上到推論山,但歷經超過8小時的背負,已經無法再頂上
另一顆背包,考慮到天色及紮營,還是撥了電話請已到營地的隊友回來接應。
差5分鐘5點,抵達推論山,H2,801M,三等三角點6311。要是推論山上沒有這顆基石,我
想應該是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座山的山頂,頂多就是支稜上的肩部。
謝謝抖樹支援,背走小何的背包,抵達推論池營地,終於結束day 1的硬仗。
日落彩霞染紅了輕柔雲絮,配著美景,享用素珍大廚的酸菜白肉鍋。不知道是不是肩膀太
酸太累,沒什麼胃口,倒是睡意卻十足。
原本預計摸早黑拔營的第二日,由於前一日的天梯太過摧殘,今日行程時間也充足,就睡
到天亮5點半才開始活動。
東方唯二沒被樹梢遮擋的的兩座山頭,朝日下成了剪影,一為中央尖山,一為畢祿山。
中央尖山,單攻行程更是遙不可及。
7點拔營出發,前方是佳陽山、布佚奇寒山,右上方的草坡,就是油婆蘭山。油婆蘭營地
也就在那兒,繼續爬坡吧。
佳陽山的稜線,垂直而下的崩壁,一瀉千里,看了就讓人退避三分。前往小劍山,必定得
翻越此山嶺,這道關卡頗不好惹。
往油婆蘭這一段又一段的爬升,滿地箭竹,幾乎沒有林蔭可躲,直接曝曬在日光下,即使
冬天,還是炙熱難耐。天氣出奇的好,好處是山巒一覽無遺,連三星山、見晴山、馬武霸
山、魔葉名病山、拔都諾府山、巴都服山都一覽無遺。北一段的多加屯山、審馬陣山、南
湖大山北峰、南湖大山主峰、南湖大山南峰、巴巴山、中央尖山,再到北二段的甘薯峰、
無明山、鈴鳴山、閂山、羊頭山、畢祿山,都出現了。就連躲在甘薯峰兩旁的曉星山、清
水大山,以及畢祿山旁的立霧主山、帕托魯山也清晰可見。
再爬升一段,合歡山群峰、北三段能高安東軍、南三段甘卓萬群峰,以及玉山群峰的美麗
山巒,我就全都用眼睛收下囉。
下方碧綠的池水,是德基水庫的大壩攔截大甲溪所形成的湖水。那塊平坦的台地,是冰河
時期佳陽山沖刷崩塌而下的礫石,堆置形成的佳陽沖積扇。在日治時期曾發生屠殺泰雅族
人事件,因而佳陽沖積扇也有了惡魔島的別名,如今則是一塊平靜安詳的果田。中橫公路
還未受到921大地震摧殘前,早期也有山友利用台8線,越過新佳陽吊橋來到佳陽沖積扇,
再從圖中右邊的支稜上的防火巷,爬上佳陽山,再登大小劍。
北一段、北二段、北三段,百看不厭。
來到與布佚奇寒山和佳陽山差不多高之處,四周一顆樹都沒有,有的皆是黃澄澄的箭竹草
坡。最硬最遠的小劍山,靜悄悄從兩山之間露出頭。
登上油婆蘭山,H3,308M,光禿禿的草坡山頭,無基石。
飯店有無邊際游泳池,我們有無邊際草坡。在雄偉壯闊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山的襯托下,我
們渺小的不得了。
草坡凹陷處,是看似能遮風的油婆蘭營地,能遙望劍南尖山後方的巨大屏障 - 北稜角、
雪山主峰、甘木林山、雪山南峰。從推論池營地出發,花了2個半小時,約9點30分抵達油
婆蘭營地。卸下沉甸甸的背包,今明兩天都不用再扛上肩,光想就覺得開心。
我們選了上層的營,水池就在旁邊,也可以避開下層地雷區。營地旁是大家口耳相傳、有
口皆碑、營養價值豐富的油婆蘭池。油婆蘭池的池色深邃,撈出來像是梅子綠茶。若是不
想飲用,除了從樂山橋背上來的水之外,還有另一個選擇,從劍南尖山鞍部下切到樹林中
,找到志樂溪源頭的乾淨水源。位置就在眼前這鞍部下方的碎石坡底部,下切約200M....
我想,連白姑大山的司宴池都喝了,嚐嚐油婆蘭池也不成問題。
立起帳棚後,收起想要撲進去休息的慾望,因為天氣正好,此時不登大劍山,更待何時。
10點40分,往大劍山出發。
大劍山就在眼前青黃草坡上的裸岩,感覺很近,腰繞再上切,卻也沒想像中的快。
草坡山頭的優點,既平緩好走,又有美景環繞,就像在看360度的劇場。
回望劍南尖山與油婆蘭營地,明明從油婆蘭看過來就覺得距離就很近,位置互換後,卻覺
得遙遠。可能從日本槍穗連峰縱走回來後,一直都沒出隊登台灣高山,腦中一直停留在從
山屋出發不久就能登頂的模式,還沒切換回來。
底下的山谷,是我們於樂山橋取水的上游,右邊是我們爬上來的防火巷,左邊支稜之上也
有防火巷,其實打開Google Map,這山區的支稜上,多數都開闢了防止野火蔓延的空曠帶
。大甲溪上游支流把這些支稜鑿刻的皺摺猙獰,再與前方源自中央山脈南湖大山及中央尖
山的主流匯流。
背後的志樂溪的山谷更陡峭,侵蝕切割更加劇烈。陡峭的山勢一路上到山稜,這不看還好
,一看嚴重影響士氣。那稜線上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就是明日我們要去小劍的路線。其中
一座坡面只露出岩壁的,肯定就是佳陽山!那麼,要翻越四座山頭才會抵達的最後一座,
就絕對是小劍山了!
這時,白姑山系也來湊個熱鬧,夾在布佚奇寒山與佳陽山與小劍山中間,分別是白姑大山
東南峰、白姑大山主峰、白姑大山西峰。用來當作對照組,安慰自己,從司宴池經東南峰
到主峰,輕裝來回也是12小時左右,跟小劍沒什麼兩樣啦。
2013年12月底的黃姓青年在大劍山遇難,隔年三月才被發現,正值壯年,而且完成傲人的
一日谷關七雄,實在令人惋惜。事件後,雪霸國家公園在大小劍的沿線設立了黃色指向牌
,相當顯眼。從雪山主峰經翠池而來的雪劍線,就不知道有沒有設立指向牌了。
來到裸岩地帶,穿過低矮盤踞的玉山圓柏、玉山杜鵑,樹叢中還藏有刺柏及小蘗,一不小
心就中招,刺的精神都來了。
岩石節理的破裂面,像撕牙裂嘴的鋸齒。
從油婆蘭營地出發2個小時後,來到稜線山頭,要再走過石塊錯落堆疊的瘦稜,才抵達另
一端的大劍山山頂,
被拉線之處,是提醒切勿走錯的路徑,就是當時黃姓青年誤闖之路。說真的,要是上來時
沒有記牢路線,下山沒有抓對方位,以當時同隊隊友描述起大霧的天氣狀態,很容易就踏
錯一步。先前在濃霧中登頂向陽山,返回離避難小屋較近的登山口,險些迷失在開曠又霧
茫的岩塊堆上,也遇相同的狀況。只是我們懸崖勒馬,發現不對勁,便折返找回正確路徑

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山頂,馬上跟進。
過瘦稜時內心居然產生一分恐懼,可能是久沒上山,鈍了。但登頂的喜悅很快就壓過那絲
恐懼,也趕緊讓悶很久沒上山的枇杷膏出來透透氣。
大劍山,H3,594M,三等三角點6610,又稱巴多瓦諾敏山,是雪山山脈的第三高峰,列為
十峻之一。
山頂展望一級棒,從東北面到東南面,雪山主峰、北稜角、雪山南峰、志佳陽大山,一直
到北一段、北二段、北三段、合歡群峰、干卓萬群峰、玉山群峰,峰峰相連。就連中海拔
的太平山山區,以及奇萊東稜上的帕托魯山、磐石山、太魯閣大山,藏在最後排也不難發
現。
西北到西南面,則從雪山二號圈谷到翠池三岔山、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用眼睛走了
一趟雪山西稜。西稜後方有中海拔的鵝公髻山、加里山、北坑山、東洗水山。當然還有白
姑大山群峰,及其後方幾座谷關七雄,但視力不太好,超出能辨識的範圍。
放大一張鵝公髻山,若不是山下漂浮著雲層,新竹縣及苗栗縣的市鎮就能望見。
不安分的雲開始從東面強勢撲天蓋地而來,天空藍色的部分很快就被遮蔽。趕緊拿出張爸
的揮毫,就算昨日才是元旦,晚了一天還是要大勢慶祝,用喜氣洋洋的春聯迎接新的一年

大家還集思廣益,為我、小何、子豪設計了上下聯和橫批。大劍山的既成四十,就是我的
第40座百岳。
隔日的佳陽山,將會是小何何不只30的第30座百岳,及子豪一泊二十的第20座百岳,怕被
天氣沒收,也先來慶祝一番。
返回營地前,視野都還不錯,想不到雲霧席捲而來的速度之快,還沒通過劍南尖山下,就
籠罩再強勢襲來的濃霧中。
預報的壞天氣,提前兩天來報到,降雨率提高到80%,讓我們放棄明日小劍的行程,直接
下山。這倒是有點鬆了口氣,畢竟前往朝聖小劍的路,可非輕而易舉。出發前翻了幾篇記
錄,還有兩篇是從營地摸早黑出發,走到日出時,理應該在布伕奇寒山的方向,卻居然又
走回營地,甚至走往劍南尖山的方向。在這草坡山頭上,居然如此容易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3點回到營地,一鑽進帳棚,雨就開始落下。這一下,就沒完沒了,雨勢還隨著強風愈來
愈大。由於太久沒出隊,大大疏失,沒有檢查帳棚,外帳縫線處的膠條大多都硬化脫膠,
入夜後擋不住下個不停的雨,滲入的水滴入內帳。加上帳棚底的積水也漸漸滲入,天還沒
亮,睡袋就濕了一大半。
真是個悽慘的夜晚,睡也睡不好,夜晚還有陸續從小劍回來營地的隊伍,想到有隊伍也在
一起淋雨,就不感到孤單。這並非幸災樂禍,而是覺得就算發生狀況,也還能相互照應。
草坡山頭在黑暗中容易迷失方向的論點,在這個濃霧大雨的夜半12點就驗證了。一男一女
也是從小劍歸來,飽受淒風慘雨的摧殘,完全失去辨識回營地的能力,對話也有氣無力。
若非素珍恰巧上廁所後見著他們,引領他們回下層營地,他們很可能就往劍南尖山的方向
走去,後果不堪想像。
在這風雨交加的夜裡,唯一有活力的,非屬黃鼠狼了。先是來拍打我的外帳,探一探帳棚
內的反應,不一會,刷的一聲,就把我放在前庭的乾豆皮整包幹走。
避免冬粉也遭殃,趕緊收入內帳。黃鼠狼這回更加大膽,伸手來摸內帳,碰觸到我大腿,
實在太囂張。
天亮後,一直在等待雨勢變小的空檔,好拔帳及整理背包。老天賞臉,給拔營時沒降雨灑
水,我們9點開始下撤,甚至到推論山都沒雨,索性脫了雨衣雨褲,涼爽些。
山嵐化開,我們的下山之路顯得翠綠,雲煙飄渺,宛如將步入仙境。
脫了的雨衣褲,在獵寮營地又穿了回去,雨就再也沒有停過。下天梯沾了滿腿的爛泥巴,
在樂山橋下的溪水刷洗乾淨,順便洗洗裝備,今晚要入住計畫外的松茂水文站,至少不要
把屋內弄得更髒了。
松茂水文站即使荒廢了,還是能遮風避雨,至少門窗都還能關上。簡單打掃後,過個夜還
算不錯。一切安妥後,開啟神秘的召喚儀式,消滅剩下的糧食,看著YouTube影片,歡樂
度過撤退的夜晚。
松茂水文站的門外,隔著大甲溪,對岸就是松茂部落的燈火。
開燈後,松茂水文站門前的模樣,其實是凌凌亂亂。正前方立了支電桿,卻沒電可用,有
點遺憾。不打緊,今天的路程就只從松茂水文站走回仁壽橋,雨在夜裡也停了,悠悠哉哉

登山挺令人扼腕的,莫不就是離開山區後,發現山下天氣晴。我們行駛在沿蘭陽溪而行的
台7甲線,看著頭頂逐漸開朗的天空,遺留小劍山未行的些許遺憾,也煙消雲散。
遠方的龜山島在渺渺雲煙中,更顯真實,特意繞上牛鬥橋,一睹奇景。
天梯啊天梯!傳說中路像站起來的牆,看來我又要找時間再來翻牆了。
2016.01
作者: scholar3 (臨陣當先)   2016-07-26 23:03:00
寫的真好!!去年十二月下旬也去了一趟,讀之歷歷在目
作者: sparking (我的靈魂不在家)   2016-07-27 00:01:00
好文筆! 紀錄文推~!
作者: kingjay (開水冰冰開水)   2016-07-27 11:00:00
推一個 紀錄詳實文筆很讚
作者: s813141 (阿超)   2016-07-27 11:35:00
其實重裝上雪主應該比又踢一次防火巷好!!! XD
作者: tenmor (為自己的人生上色)   2016-07-27 18:23:00
好文筆 感覺自己又爬了一次天梯一般
作者: blackbrid (blackbrid)   2016-07-27 21:20:00
羨慕文筆這麼好.....
作者: onepiece0413 (BGG)   2016-08-03 23:09:00
好棒的紀錄!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