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台灣探險家專欄 ─ 江秀真】奇萊連峰

作者: icandoit (向遠方走去)   2016-04-09 10:06:38
http://www.natgeomedia.com/column/explorer/30605
「從合歡山遠望奇萊稜脊,常因背對陽光而顯龐大、漆黑,山嶽氣勢懾人;再者,奇萊山
素以險峻著名,氣候錯綜複雜,雲霧變幻莫測,是台灣發生最多山難的山區,所以有『黑
色奇萊』的稱號。」——《台灣百岳全集》一書這麼形容奇萊山。
IMG_7976 (2)
在奇萊山的銀白世界中,大夥踏穩步伐往上攀登。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親臨黑色奇萊的「黑」
生平第一次攀登奇萊山就遇上颱風,成為我這輩子難忘的回憶——白天雲淡風輕,一路攀
爬之餘,還能得空泡茶休息;下午抵達營地,欣見夕陽餘暉,喜悅心情猶如眼前雲海就要
溢出山谷。不料當晚狂風大作,眼睜睜看著帳篷被吹向天際,登山公司沒有備用營帳,我
和姊姊蹲坐其他隊伍的外帳下,勉強捱過一夜狂風暴雨,當下覺得奇萊山還真是難搞。
隔天一早陰雨綿綿,嚮導催促著所有隊員下山。早期登山為了省錢,許多人將平常上班、
上學穿的小飛俠式雨衣帶進山裡充當雨具,既厚重又不透氣,經常是外頭下雨,雨衣裡也
汗雨狂奔,同行一名女隊員因覺悶熱而將雨衣脫掉,任由風吹雨淋,在黑水塘附近被嚮導
發現已失溫,於是大夥趕緊進入搖搖欲墜的黑水塘工寮暫歇,由其他女隊員幫忙做共享體
溫處理,總算救回一命。那應是我第一次見識登山緊急狀況的發生及處理過程,也由此獲
取非常寶貴的經驗。
還有一次逮到秋高吉日縱走奇萊連峰,順利通過卡羅樓斷崖,正喜上心頭之際,崩潰的戲
碼再度上演——我們驚覺這一路上「沒有看見水」!溪溝完全乾涸,只見石頭表面緊貼的
地衣、苔蘚全都面目猙獰、扭捲不堪,只好殷殷企盼老天爺能降下甘霖。
一行人再穿過箭竹林,拐幾個彎,隱約聽見流水聲。只是天空無雲,我一度懷疑是自己幻
聽,也因為對水的強烈渴望,一發現水流像細線般穿引山壁而落,整個人渴到直接將乾裂
的雙唇貼緊山壁,痛快吮飲,已不在乎水中雜質或微生物會一起下肚啦!
冬攀黑色奇萊的「白」
IMG_7916
冬季奇萊成功山屋附近溪谷。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奇萊山一向被納入台灣百岳中的黑名單,是一座讓許多山友卻步的山峰,更別說在雪季有
人想主動靠近!我首次在奇萊山進行冬季冰攀,是為了海外攀登的行前訓練,而此行見識
到白雪皚皚的奇萊山峰,頓時洗刷掉它的黑名聲。
那時我們碰上年假塞車潮,抵達松雪樓時天色已暗,一進入黑森林,趕緊點上頭燈。參訓
的五個人除了好漢低頭、避免和冰雪直接掃撞外,必須和前一名隊員保持距離,否則可能
遭遇反彈的樹枝冰柱痛打臉部。
L1540925
黑色奇萊從鳶峰眺望。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當晚由三名隊員輪流開路,我因身高中等可輕鬆躲過積雪枝條,正得意個頭嬌小些的好處
,沒想到上半身還是被結冰箭竹狠狠勾住;好不容易撥開所有的枝枝節節,冰雪又全掉進
衣內,眼鏡也朦朧一片,冰凍的電池攔住頭燈亮光,心中不禁萌生些許挫敗感——回想第
一次登奇萊山至今,為什麼奇萊山總和自己過不去呢?這或許就是我的最佳登山試煉場域
吧!也算是破除自我心魔,畢竟「黑色奇萊」在山岳界早已是惡名昭彰。
夜行抵達黑水塘山屋,溫暖燈光和已進駐的山友吸引我們入住。黑水塘經管理單位整修後
,已不再是早期那番破舊模樣,成為很棒的登山中繼站。我們一早便往上攀,沿途雪況良
好;下午至主北鞍部的山屋旁整地紮營,為訓練獨處與適應雪地生活,三名隊員各自一頂
帳篷。黃昏時分,望著奇萊主稜雪白大衣鑲嵌著夕陽金箔,美景當前,所有疲累跟著轉化
為繁星閃耀的美好。
IMG_8032
雪地訓練的奇萊避難小屋基地。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儘管攀登過許多國外大山,我在面對地形、植被、冰雪岩混合複雜的台灣高山時,仍覺得
攀登技巧有很大的不同。台灣冰攀環境多為薄冰、鬆雪、碎岩石、溪溝、斷崖等複雜地形
;相對地,國外雪況較佳,攀登路線穩定,地形單純些。因此,在台灣山域進行各類技術
攀登,千萬不可大意輕忽。
那天寒風特大,彷彿在召告眾生切莫進入。越過奇萊北壁風口朝峰頂路線上攀,越近頂峰
冰凍得越紮實,且透明光滑。即使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沿途設置幾段固定繩點,此刻已
發揮不了任何作用,全被冰封住,寸步難行。面對奇萊北峰正噴著強烈氣流,毫不留情地
狂掃,我望著腳下必須橫越的溪溝崩崖,只能硬著頭皮踏穩步伐,獨自繼續上攀;越靠近
稜線風越大,臉頰如刀割般疼痛不堪。
一路上不斷自我鼓勵,告訴自己勢必得通過這一場嚴格考驗、突破恐懼。直到攀上峰頂,
赫然發現方才的風竟消聲匿跡,絕佳的視野令人讚嘆,也不再計較剛才是否是老天刻意捉
弄?
讓我雪地技巧突破最多的一座寶山
基於以上幾次經驗,讓我深刻體驗黑色奇萊的力道果真名不虛傳!此後要攀登較高難度的
山峰,我總會先查看天氣預報、登山裝備,以及確認路線調整等各方面資訊,做足了功課
、養好精神再前往。
IMG_8157
奇萊主峰回看北峰。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台灣現今社會生活富足,普遍以為登山裝備齊全就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安全,卻忽略了在實
際登山的過程中,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可能產生。例如,常聽聞朋友在周五下了班,便匆
忙趕夜車到登山口,這樣不僅睡眠不足、體力不佳,加上高山缺氧、溫度低寒、氣壓作祟
,所有行程又必須在短短兩天兩夜之內完成,等於為自己埋下許多不定時炸彈;一旦引爆
,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應該靜下來想想,登山健行無非是要暫時拋開工作壓力、享受自然環境的美,或是進
行自我挑戰、鍛鍊體能,絕非競賽式的蒐集山頭或拚業績似地趕路等,這樣實在沒有意義
,也逞強不得。
此外,國外高山環境確實和台灣環境非常不同,我們無須照單全收,但好的觀念、思維是
值得參照及改進的。台灣登山分級制度應該建立在:對高山環境的了解、登山者的知識與
技術背景、環境管理單位、商業經營者、搜救及學術單位等立場,以及跨領域、部會做溝
通協調與適當修正,進而達到完善的分級制度。
世上沒有絕對難爬或好爬的山,這完全取決於自己。謙遜於自然,尊重萬物,平常細心準
備,攀登時勇敢面對。奇萊山雖是台灣百岳中的魔王之一,卻也是讓我的雪地技巧突破最
多的一座寶山!我希望喜愛登山的人,都能靜下心來傾聽山的聲音,從不同角度欣賞、閱
讀與了解,像師友、知己、愛人般地經常探訪,相信你也能找到與自己心靈契合的那一座
山。
撰文:江秀真
江秀真為2013年國家地理台灣探險家
作者: changdito (做朋友吧)   2016-04-09 14:47:00
推江老師
作者: kuoa (^^)   2016-04-12 22:3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