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中橫四辣之太陽下採白姑

作者: laxic (啦啦啦)   2014-11-09 17:59:59
圖文版
http://laxic.blogspot.tw/2014/11/blog-post_7.html
今年又再次走了小辣羊頭山、中辣畢祿山,接著也在軟腿的狀況下,堅強地嚥下超辣屏風
山。中橫四辣的拼圖,就只差白姑大山這座了。雙十國慶連假,終於可以把這片拼圖給拼
上。
2014.10 白姑大山
白姑大山的大山這兩個字,據經驗,名叫大山的通常都不好惹。動身之前,還是有點擔心
,可能是腿軟爬屏風,走起來特別辛苦,所以屏風山被我拿來當作基準,來與白姑大山相
比較。找了一些記錄,有山友覺得屏風山是激辛的等級,白姑大山僅是特辛,有些人則認
為剛好相反,還是無法確定白姑到底是比屏風輕鬆?還是更加嗆辣?就路線及地形來評斷
,各有千秋,難以有客觀的比較。只是在我自己的心目中,還是白姑辣了一點。
姑且不論辣度高低,這兩座山的活動天數都可以安排一日單攻、 兩日與三日來回。若是
遇到一日單攻者,就要立即抱以尊敬、敬佩的眼神,膜拜這位神之等級的山友。畢竟一日
來回這種境界不是人人都有能耐,還是三天的愜意行比較適合。
〈行程記錄〉
Day 1:
09:50 最後農家 → 10:00 登山口 → 13:05 三錐山 → 13:36 沼澤地 → 15:20 司宴池
營地(C1)
Day 2:
05:30 司宴池營地出發 → 06:30 白姑大山東南峰 → 08:23 一線天巨岩 → 09:05 2960
峰 → 09:40 草清池 → 10:08 亂石瀑 → 10:32 白姑大山 → 13:06 吉他營地 →
14:15 白姑大山東南峰 → 15:26 司宴池營地(C2)
Day 3:
06:00 司宴池營地出發 → 07:11 沼澤地 → 07:32 三錐山 → 09:20 最後農家
在霧社仁愛國小的司令台點著滿天星空入睡,早晨在清亮高亢的蟲鳴鳥叫醒來,當然還有
那定時播放的國民健康操廣播聲。霧社的海拔已經帶來高山空氣的清涼,校舍旁的霧社水
庫能直接與甘卓萬山對望,藍天、山谷薄霧、漂浮湖面的雲朵,所見如此清晰。
顧名思義,中橫四辣的四做百岳登山口都在中橫公路台8線上。打從921後,台8線及台8甲
線的谷關至德基路段殘破不堪,修復後又柔腸寸斷,一直到今日都僅能以便道通供維修人
員及梨山居民通行,基本上仍呈封閉狀態。白姑大山原本的登山口就位在封閉路段之間的
青山,青山山莊往梨山方向再往前約500M處,從海拔約1300M陡上高度2000M,12小時左右
的一日清裝單攻也是很艱辛。
路是人走出來的,舊登山口無門而入後,從德基經翠巒產業道路燈塔班山(東高山),再縱
走白姑大山東峰、白姑大山中鋒、白姑池山、白姑大山東南峰、白姑大山,不但不可能,
而且難度大增的路線,辣度馬上爆表。在岳界前輩從白姑大山東南稜進入探勘,一路披荊
斬棘,為後輩開出新登山口。到現在為止,白姑大山都從台14甲線進入力行產業道路,從
紅香部落的上方的最後一戶農家後方的登山口起登。
2011年有前輩再次試著從台8線上的馬崙山進行探勘,沿稜縱走至白姑大山。這並非不可
能,距離感覺比現在的路線還近,地圖上也有日治時期的警備道路線,只是高低落差苦不
堪言,一路缺水,探勘未果。
看了許多篇記錄的另一個結論,就是白姑這山區潮濕多雨,濕漉漉的箭竹,滑不溜丟的倒
木,陡上陡下的爛泥路,一度想在穿回在萬榮林道抵禦七彩螞蝗的雨鞋。只是很久沒穿了
,怕扭傷腳,還是乖乖的穿登山鞋就好。好在老天賞臉,給了個晴朗無比的好天氣,不然
下雨天的白姑,難度又提升到另外一個檔次了。
霧社享用完早餐,好整以暇的驅車前往紅香部落。要到紅香就得從台14甲線上的永賀會館
,轉入投89線的力行產業道路,深山內的高山蔬果及高山茶要輸出,重車進出頻繁,加上
地質脆弱,路況殘破不堪,這是一條號稱全台灣最爛、最險惡的公路。運氣倒是不錯,產
業道路已經進行改善計畫,改鋪設以鋼筋加強的水泥路面,,因此萬榮林道目前還是我心
目中的第一名。行車除了幾處較大的高低落差,一路皆算安穩,至少還能讓我補眠睡去。
最後農家前已經停滿車,看來這個國慶連假,白姑也是熱鬧滾滾。
最後農家已經在尾稜稜脈上,從水塔旁的登山口而入,走進樹林之中。一開始緩坡而下,
路寬平坦,柔軟的松針撲滿地,一點都沒有想像中艱難,反倒有種康莊大道的錯覺。
水管路之後,沿之字坡而上。之字的一處叉路,水管繼續往前延伸,而我們得轉右,繼續
爬升。3年前的2月底(2011年),當時就讀中山醫學大學的張博崴在登頂白姑下山後,於此
轉錯方向,迷失於山林中,走進遇難時最不應該選擇的溪谷,因為台灣的溪谷為幼年期,
坡陡急墜,多深谷斷崖。再發現時,已身亡於北港溪溪谷,年輕生命殞落。為了不讓憾事
再發生,此叉路口已經用鐵網圍住,以免再有山友誤入。
本來在回程在此叉路拍張照作紀錄,單眼相機卻突然故障,簡易的故障排除都無法修復,
直到走回最後農家才恢復正常。
繼續沿稜爬升。秋老虎發威前的陽光很和煦,松針、落葉、偶有箭竹,只要不下雨,不濕
不滑就好,走得相當舒適。10餘年過去,這條路徑已經被走的寬敞,唯一勉強挑剔的,毫
無展望。三錐山也是一樣,被森林緊緊包覆,H2570M的山頂,三等三角點6396。
從海拔約2000M左右的最後農家,爬升高度約600M到三錐山,離司宴池營地還要繼續爬升
300M,重裝行走、陡上直下,是白姑折磨人的地方。
遍佈爛泥的沼澤地,是讓我行前一直猶豫是否穿雨鞋的的地方,登山鞋一腳陷入泥沼,誰
都不愛。好在天氣晴,沼澤地的爛泥呈現乾固狀態,輕輕鬆鬆穿過滿是綠意的沼澤鞍部。
愈往上走,不少倒木縱向、橫向阻擋去路。四周林木參天,幾處已倒下或遭鋸斷的紅檜,
散發出高雅迷人的香味,令人心曠神怡、沈醉其中。
在主稜另一面的支稜,1911年(明治44)理番警察發現了紅檜林,1914年(大正3年)理番告
一段落,伐木計畫於隔年如火如荼展開。這座因為測量海拔為八千尺而命名的八仙山林場
,以佳保台作為據點,開始進行林業活動。一開始是以木馬道及修羅滑道將木材從山上運
下,直到1917年(大正6年)開始建設森林鐵道與索道,深入白姑大山西南稜脈。
八仙山森林鐵道包含了下列路線:
豐原線:豐原車站←→土牛
大甲溪線:土牛←→久良栖
佳保台線:久良栖←→佳保台
中平縣:第二伏地索道終點←→第三伏地索道終點
馬崙線:十文溪第二索道終點←→八仙山區第五十九林班
十文溪線:馬崙線1.4K處←→八仙山區第四十九林班
馬崙上線:馬崙索道起點←→八仙山區第五十九林班
十文溪上線:馬崙索道起點←→大甲溪區第六十林班
豐原林場線:豐原車站←→豐原出張所的貯木池
1955年(民國45年)四天王之一的林文安,從八仙山林場乘索道到新山,經馬崙索道抵達白
姑大山西峰東面的舊白仙洞招待所,在登頂白姑大山。
1959年(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及1960年(民國49年)的雪莉颱風,相繼重創中南部,豐原線
與大甲溪線嚴重受創,決定停止修復,改以公路運輸取代,並於隔年拆除。林場內的鐵道
則在1965年(民國54年)停止伐木事業後,陸續拆除。
拉繩爬上一段落差,走出樹林便見著一塊大草坡,還以為司晏池營地到了呢。眼前一頂帳
棚都沒有,遍尋不著黑水塘,奇怪人都哪裡去了?
沿著路徑,再爬上一處落差,鑽出箭竹,五顏六色的帳棚在陽光下閃耀著,熱鬧的程度讓
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爬白姑大山,畢祿、羊頭、屏風都沒有遇到那麼多山友。烏黑的
司晏池水,有著亮麗的倒影。
營地海拔夠高,沒有飛蟲蒼蠅來共舞,也許是時序入秋,連營地惡名昭彰的小黑蚊都消失
無蹤。我拿出偷偷帶來的折疊凳,坐在帳棚旁,在冷冽的空氣中曬著日光浴,眼前正在上
演一齣山與雲的壯闊大戲。
司晏池營地不太避風,半夜陣風呼呼拍打著外帳,反正不是雨聲,就無所謂。才剛這樣想
沒一會,雨就劈哩啪啦的掉下來。
準時半夜3點30分醒來,雨聲不知道停多久了。出帳棚外一探,地是乾的,頭頂還有星空
,雲系像萬馬奔騰的快速流動。表定4點30分出發,躲在溫暖的帳棚中吃早餐,邊想著半
夜的雨聲,一定讓後面路程的箭竹濕透了。加上Aaron在另一頂帳棚裡虛弱的哀號,也讓
我動搖了,究竟是選擇在箭竹中游泳攻頂,還是在溫暖的睡袋中等待天亮曬日光,然後下
次再來一次呢?
再次探出頭查看,不安分的雲系已經完全消失無蹤,深藍色的天幕也漸漸退去轉為魚肚白
。這下沒理由偷懶了,整裝出發。
整個營地的山友都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發,很容易就塞車了。大家在黑夜中,點著頭燈,在
箭竹林中排排隊。先是不情願的下切到鞍部,鞍部又是一片已乾的爛泥,然後在爬上白姑
大山東南峰。全程就是順著稜線前進,直上直下,不囉唆,很乾脆直接。
天亮登上白姑大山東南峰,H3033M,無基石,無展望。
在山頂廣大的空地稍事休息,繼續鑽入進竹林中,緊接著陡下高度250M。這可是最打擊內
心的一件事,雖然下坡不喘不累,走得很開心,但是前往登頂之路,下切多少就要爬多少
還回來。
下切到H2784M的吉他營地後,要開始還債了。不但要還剛才借的兩百五,還要附帶利息加
碼爬上草清池,然後各隊就開始玩著一場遊戲,一場你超我、我超你的遊戲,因為稜線上
沒什麼休息處,只要前隊一坐下休息,後隊就只好超車。
沿途除了濃密的箭竹外,開始有幾處展望。回望白姑大山東南峰,等下登頂回來,還要在
爬上峰頂,想到就無力。
走進冷杉林中,看似雜亂無章,空間擠的像是冷杉各自張開雙臂,相互推擠,就為了爭高
上青天。寬岩、瘦稜相繼而來,地形不再單調,有岩石要攀,有倒木要翻,就連山徑旁的
一線天,岩石上都留有扁帶可上攀。只是長路漫漫,不適合浪費體力去攀爬一線天。
隨著海拔的升高,山岳給予的獎勵愈精彩。南方出現展望,能高安東軍與甘卓萬的層層山
巒映入眼簾,那夢寐以求的安東軍綠地毯,暫時無緣走訪,我貪婪地多看了幾眼。
前方也能望見草青池的草坡,以及白姑大山那渾圓的山頭,再也不是無盡頭似的悶著走,
目標就在前方。
攀上岩壁,寬闊的草地上,用帆布蓄著水,終於走到草青池了。好奇走進一看,草青池的
水可比司宴池還混濁呢。眼前是被蒼翠冷杉包圍的山頂,有那麼一點不真實,只要爬完最
後一段的亂石瀑,山嶺就在那了。
穿出樹林,走了5個小時,終於登上山頂。
白姑大山,H3341M,一等三角點,十翠之一,屬雪山山脈,在大甲溪的切割下,行成獨立
山塊,又名白狗大山。白狗的來源跟狗一點關係都沒有,是因為泰雅亞族中的賽考列克群
(Sekoleq),其下的福骨群(Xalut)長期居住在山嶺的南面區域,日治時期日語音為Hakku
,因此音譯為白狗或白姑。
不能帶白狗上山,另外帶了象徵物,拿出偷藏在攻頂包內的白色杏鮑菇,大家來合照吧。
北北西的展望是雪山西稜,南面只看得到守城大山與關刀山,水社大山、阿里山山脈、玉
山山脈都沒入雲中。
登頂能有藍天與展望,實在是心滿意足了。在山頂打混了好一會,懷著輕鬆的心情下山,
雖說是下山,回營地的路還是陡上陡下,沒有比較輕鬆。
白姑的箭竹狀況比西巒郡大好多了,比人高許多,形成青綠色的隧道,免去一直乾泳撥開
擋路的箭竹,只是通道窄了點,免不了吃幾條鞭刑。陡下時,箭竹又成了可以抓握的好幫
手,以免滑倒,這可叫人又愛又恨。
切到底,又再回包覆箭竹林城牆的吉他營地,開始面對意志力大挑戰,陡上回白姑東南峰
,就離營地不遠囉。一鼓作氣、奮力往上吧。
歷經一整天的努力,10小時候回到營地,比預計的時間還快,本以為會走到快天黑。當看
見那棵獨自矗立在司宴池旁的枯木,心情如釋重負,疲累感瞬間侵襲全身,只想窩進睡袋
好好補個眠。就連晚餐都懶得煮白飯,大夥一致通過只炒配菜,六個人擠進四人帳切菜備
料,就又嘻嘻哈哈充滿了活力,好像登頂白姑是很久以前的往事。
入夜後的風依舊呼嘯的吹,帳棚內稍微反潮,醒來後內帳、外帳、背包套全部結冰。早餐
後的晨間運動就是甩手運動,狂甩硬挺挺的帳篷,整整抖下一大碗的刨冰。
曬到日光後出發,營地下面那塊草坡也擠滿了帳篷,昨夜的白霜都還未融化,灑了滿地。
從這片草坡營地要走入樹林前,遇到了一件小插曲。正當我們要進入下坡路段時,發現有
位山友蹲在樹林庾箭竹間的空地,正拿著噴槍焚燒垃圾,垃圾中還包含不可燃的塑膠袋。
看見後當場出聲質問:你為什麼要在山上燒垃圾。
對方居然言不慚地說::在山上燒跟在山下燒還不是一樣。
我又不客氣的說:那你不會拿下山燒!
對方救無回應,一副別來礙事,懶的理我們的態度。
之後隊友又折回拍照,對方見著還問說你是在拍照嗎,仍繼續焚燒垃圾,完全無慚愧之心
!可惜照片不清晰,而且當面冷嘲熱諷也無效,對方還認為是理所當然...我們下切了好

段路,依舊能聞到燒焦及燒塑膠的那種味道。
對於這件事,不知道對方的名字,而且不在國家公園內,實在是難以進行舉發,這種無能
為力感令人沮喪。私認為不論是否在國家公園內或外,對於脆弱的山林生態,除非危急生
命等緊急狀況時,根本不該生火,更何況是燒垃圾!有本事背上山,卻貪圖便利,不願意
將其帶下山,既沒公德心,也不知羞恥!
一路上都想著這件事,覺得好熟悉,在哪裡有看過。後來一查,原來今年6月底有山友來
爬白姑大山時,也遇到相似的狀況,對方也回著相似的話語。如果我們遇到的是同一人,
那麼,如此頻繁的來攀登白姑大山,很有可能是商業隊伍的領隊。只是沒有更多的資訊可
以佐證,只能請有如此行為的登山者自律,自律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展現出您個人修養
的水平。
回程的時間比預定來的快,特別放鬆。接下來就是水管路了,不用一個小時就能走出登山
口,所以我們在水管路上方的平緩空地多停歇了一會。落葉鋪成地毯,日光搖晃樹影,林
蔭下的微微涼風,同樣的路線,上山與下山又是不同的滋味,那就再多品味,再多享受一
會。
登山口到農家短短的幾百公尺,山巒橫列於前,像衛士,像屏障,展現壯闊挺拔的一面。
在後方從雲中探出頭的,應該就是甘卓萬山吧?可惜從發生山難的叉路口到農家這段路,
單眼相機突然出現Error 01的故障狀態,試了重新開機、重裝鏡頭、電池、記憶卡,怎麼
試都無法正常運作,直到走回農家才復原,眼前的景色就用手機來捕捉。
不免俗!下山最期待的事,非泡溫泉莫屬,北港溪上游的瑞岩溪的紅香溫泉距離最近,絕
對是首選。除了山友之外,今天還有許多民眾前來泡湯,可見就算力行產業道路的惡名,
也無法掩蓋紅香溫泉的美名。這裡屬碳酸泉,泉質很不錯,溫度較一般溫泉低,只可惜為
免費的公共浴池,今日池中較多雜質,沒有久泡的慾望,單純將三天的疲勞洗去。
開出紅香支線,從這岸望那山,翻越幾座山的漫長稜線,白姑躲入白雲之中,自遠處遙望
青翠山巒也是充滿迷人風情。看的心花怒放的King,亂許Long Stay的願望被對岸的白姑
娘娘聽到了,車開一陣、熄火一陣,原來車的油錶壞了,油將耗盡,居然讓我們差點開不
出力行產業道路。
一路驅車回到霧社,中橫四辣的最後一塊拼圖終於拼湊完成。回想這三天,天氣大好的加
持下,特辣的白姑倒是對我們手下留情,僅是路程長,累積爬升高度多。
獨特的白姑山群,大甲溪的切割分隔,使其獨自兀立,稜脈由東北向西南走勢,塔班山、
白姑大山東峰、白姑大山中峰、白姑大山池山、三錐山、白姑大山東南峰、主峰白姑大山
、白姑大山西峰、白姑大山西南峰、馬崙山、九仙山、基隆山、八仙山,皆赫赫有名,群
峰會聚。中橫封路後,少了人為的干擾因素,一定更添一分原始及神秘色彩。有朝一日,
盼能相繼造訪。
2014.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