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健康體態的定量化數據

作者: fadeeve (風霜落)   2015-09-28 23:26:18
blog圖文版: http://blog.xuite.net/fadeeve168/blog/345992696
健康體態的定量化數據
  目前時下流行的美感,偏向追求「苗條」與「纖細」,因此往往在門診時會看到很多
事實上身材已經很標準的女性,仍希望自己要更瘦一點,但這樣發展下去往往就成了另一
種的病態!可見國外很多所謂的名模瘦骨如柴,都可稱為「病模」了!其中因過度節食導
致營養失衡甚至厭食症離世者時有所聞,特此提出一些定量化的數據,供追求健康體態的
朋友們參考。
1. 標準體重──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為:
男性: (身高cm-80) × 70﹪=標準體重
女性: (身高cm-70) × 60﹪=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正負10﹪以內為正常體重,標準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標
準體重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如165公分的女性,標準體重為(165-70)x60%=
57公斤,正常體重範圍即為51.3~61.7公斤。
2. 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為了測量方便性及公衛統計的考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使用身體質量指數作為評
估指標,用來衡量肥胖程度,需注意歐美(世界衛生組織)及台灣(國民健康署)所建議
的標準有所不同:
歐美標準(WHO) 台灣標準(國健署)
過輕 小於18.5 小於18.5
正常 18.5-24.9 18.5-23.9
過重 25.0-29.9 24.0-26.9
肥胖(LV1) 30.0-34.9 27.0-29.9
肥胖(LV2) 35.0-39.9 30.0-34.9
肥胖(LV3) 40.0以上 35.0以上
3. 體脂肪率──「脂肪」占「全身體重」的百分比(%)
  很多女性朋友的體重在正常範圍之內,但是由於長期「少吃不動」下來,肌肉萎縮流
失,實際上的身體組成比例失衡,脂肪囤積量過多,仍是屬於「隱性肥胖」,體脂肪又分
為「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其中以「內臟脂肪」過高對身體的危害最大,會直接的
導致慢性代謝症候群的出現!當然脂肪率過低也是不好的,不管是皮下脂肪還是內臟脂肪
都有「緩衝」的作用,可用來抵禦外界突然的寒冷及衝擊。
全身體脂肪率 正常 肥胖
男 14-20% >25%
女 17-24% >30%
內臟脂肪率  正常  肥胖
男 4-6% >10%
女 2-4% >10%
4. 腰圍──也是慢性代謝症候群的標準之一,國民健康署建議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
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
  腰圍的量測算是定量化數據中最困難的一環,因為需量測在正確的位置、確實的水平
面、每次量測的水平面一致、患者在量測時的配合等,這幾點都考驗著醫師及護理師的專
業程度,而腰圍的量測確實也是必要的,不只是有慢性疾病及內臟脂肪含量的考量,也是
健康體態雕塑所強調的重點,體雕埋線一開始即應從腹部開始,腹部對線材的吸收率較佳
,副作用較低,並且埋線不只提升腹部局部的燃脂率,也同時增加了腸胃的蠕動及全身的
新陳代謝!
  國民健康署所建議的正確量測腰圍方法如下:
a. 受試者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b. 以皮尺繞過受試者腰部,調整高度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至肋骨下緣之中間點
」,同時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並緊貼而不擠壓皮膚。
c. 受試者維持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
  為了求每次測量的一致性,可同時應用直立式量尺來訂定測量腰圍之高度點(可選擇
由頭頂往下量或由腳底向上量),並記錄其數值於表單上,用來加以確認每次的腰圍量測
都是量測在同一水平面上。
5. 腰臀比──由腰圍延伸而來的健康評估指數
腰臀比指數
腰臀比 標準 異常
男性 0.85-0.9 >0.95
女性 0.7-0.8 >0.85
6. 基礎代謝率──人體在安靜狀態(通常為靜臥狀態)下所消耗的最低熱量,也就
是維持人體重要器官運作所需的最低熱量
  人體的熱量消耗的途徑主要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代謝率」,約佔了人體總
熱量消耗的65 ~ 70%,第二部分是「身體活動」,此項因人而異(若為職業運動員此項佔
比當然很高),一般約佔總熱量消耗的15 ~ 30%,第三部分是「食物熱效應」(TEF,
Thermic Effect of Food),指人體進食時為了消化吸收並代謝轉化營養素所消耗的熱量
,佔的比例最少,約10%。由此可見,維持正常的基礎代謝率對於健康減重非常重要,每
人每日攝取的熱量不應小於基礎代謝率,如進行過度節食或飲食中的營養素失衡(如高蛋
白飲食、無澱粉飲食等),都可能會降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往往都會從肌肉開始萎縮,
內臟反而囤積更多的脂肪!肌肉變少後,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更差(一公斤的脂肪只能消
耗4-10卡的熱量,但一公斤的肌肉卻能消耗75-125卡),且體力隨之下降,變成一種惡性
的循環,所以健康減重所追求的是「少吃多動」而不是「過少吃不動」。
  基礎代謝率(BMR,Basal Metabolic Rate)的計算較為複雜,可點選相關
的網址進去直接填寫較方便:
BMR(男) = (13.7×體重Kg) + (5.0×身高cm) - (6.8×年齡) + 66
BMR(女) = (9.6×體重Kg) + (1.8×身高cm) - (4.7×年齡) + 655
  另一個類似的指標為靜態能量消耗值(REE,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是指一
般人所需的最小熱能需求量,定義與基礎代謝率幾乎一樣,計算出來的數值也十分接近:
BMR(男) = (10×體重Kg) + (6.25×身高cm) - (5×年齡) + 5
BMR(女) = (10×體重Kg) + (6.25×身高cm) - (5×年齡) – 16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