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Sennheiser HD820 首開箱 新增介紹與聽感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18-07-14 08:15:57
Sennheiser HD820 首開箱心得以及Phatlab 旗艦耳擴Phantom試聽
Sennheiser HD820介紹
在今年三月的CanJam SG第一次聽到Sennheiser的新旗艦HD820,就非常的喜歡,不只是聲
音,外觀實在是太美了,質感真的比起HD800S來的好很多,不管是塗裝,還是當初看照片
的玻璃面,這隻耳機不管是燒友或是廠商都非常期待,Aroma老闆飛魂,Effect audio
Suyang,Jomo老闆Joseph等人試聽過評價都很高,排隊等試聽的人潮絡繹不絕,很多耳罩
同業廠商也很興奮都都想一窺究竟,這也難怪,的確是非常經典的好東西,也是
Sennheiser大廠技術能力的展現,聲音來說密閉式有它的優勢,背景更黑,安靜,細節跟
動態也更好,但可能音場方面800S還是比較開闊,這個版本的聲音比較合我胃口,當時就
希望能收一隻來取代我本來的800S。
沒消息了幾個月直到上週在Headamp官網看到HD820即將開賣,馬上就來問問看新加坡哪裡
有的買,因為新加坡通常是跟歐美同步發售,上週末問到了Jaben SG,說這週到貨,沒想
到週一下午上班時Jaben就傳了一封訊息,Hi Eddie... The 820 is in,看到這個硬,整
個魂都飛走了,問了價錢後,又放了一張紙箱圖說我的名子已經寫在上面, hehehe,下班
回家吃老婆煮的飯時, 直誇好美味, 一直跟她洗腦說這個耳機我等好久, 很棒,聲音很好,
有點小貴(少報2-3萬) ,但希望妳能同意我買,點頭後,馬上轉帳,Jaben專人晚上八點送
到府,真的非常感謝這服務效率。
大家都知道目前高階旗艦耳機大都是使用開放式的設計, 如自家的HD800系列, Focal
utopia, Mrspeakers Ether flow,Grado PS2000e等,好像這樣的設計有它的優勢在,而目

出名的兩款旗艦封閉式耳機有Sony MDR-Z1R以及Mrspeakers Ether flow C, 之前比較過
Flow 跟Flow C這兩隻聲音差異, flow 開放式的寬鬆感以及音場讓人嚮往, 只是當換成
Flow C密閉式後, 背景變得安靜跟黑一點, 會讓人更專注於音樂本身的細節,以及人聲口
型的變化,當時自己很喜歡Flow C只是一直有消息要出密閉式的HD800,所以只能忍。
開放式耳機設計有一個特點就是,當動圈耳機在發聲時, 振膜會震動前方的空氣到耳朵,而
振膜後方的空氣也會跟著震動產生背波,如果它跑回耳機內就會影響正波(耳罩內),造成相
位失真,聲音跟著哀, 要設法抵銷或吸收背波,喇叭單體與腔體設計也是很講究這一點,所
以開放式的耳機無法將能量擋住,所以整體比較寬鬆,低頻也比較散一點,如果講求低頻的
衝擊以及聲音的細節還是密閉式會比較理想,而這次HD820使採用大猩猩玻璃來抵銷背波,
達到封閉式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玻璃設計從表面摸是凹的,原廠提到這樣的設計使HD820有跟開放式耳
機一樣的聽感效果(音場), 而單體配置方面應該與800s相同,可能細部材質有些改變。
原廠公布的規格
阻抗 300 Ohms
頻率響應(耳機) 12 - 43800 Hz (-3 dB) 6 - 48000 Hz (-10 dB)
音壓 103 dB at 1 kHz, 1V
插頭 6.3 mm / Pentaconn / (XLR4) 三條線
線長 3m
重量 360 g without cable(HD800s 是 330g)
設計原理(耳機) dynamic, closed 動圈,封閉式
好了,開箱
原廠的盒子非常大盒,比HD800s還要大,很有質感,打開來拿開說明書後才是驚艷的開始
裡頭竟然是用黑色的木盒裝耳機,搬開後耳機就躺在裡面,插著一條6.3 mm端子耳機線,
另外付贈了兩條升級線 XLR平衡以及4.4 mm五極平衡,好佛心,總共三條線,剛好可以
捅Aroma A100全平衡隨身擴。
耳機的塗裝真的很有質感,我不是一個有藝術跟設計美感的人,外觀樣貌就交由其他人來分
享看法了,我這邊就針對怎麼樣搭配達到自己喜歡的聲音做一個紀錄!
Phatlab audio 介紹
來自台灣的Phatlab是一間專注於製作真空管耳擴的廠家,其著名的作品包括隨身真空管耳
擴Sassy ll, Phantasy,以及去年新發表的新旗艦家用耳擴Phantom,其實在國際的
Head-fi展常常可以看到老闆Eric的身影,我自從2015年已經連續三年在新加坡Canjam遇到
老闆,同鄉倍感親切, 之前聽過Phantasy 俗稱大擴,是少數推起IEM耳道不會過衝,平順
溫潤的隨身耳擴,很多隨身管耳擴如ALO Audio家的,大部分是前管後晶, 這樣的架構推起
IEM如VE或是Empire Ears Zeus XR很容易推過頭,而推耳罩HD800s感覺又有一點粗糙感,只
剩下推一些動圈耳機如IE800, RE2000或是Dita Twins會比較適合一點, 而當時對比CDM以
及CV2,很驚豔Phantasy的表現。
之前很多燒友提到Phantasy甚至推起HD800這樣的搭配下也可感受到同樣的優勢,除了動態
與音場不及家用擴之外,其它沒什麼好挑剔的。
這也是為什麼購買HD820時, Jaben老闆毒我 希望我能一起試試看Phatlab的新旗艦
Phantom, 很適合HD800系列.
http://www.phatlabaudio.com/
搭配的耳擴是Phatlab 的全新旗艦全平衡管耳擴Phantom, 這台真空管耳擴不但是全平衡
而且還是純A類的架構, 使用10bit R-2R Ladder做數位音量控制,尤其是管擴要做平衡輸
出,實不容易,不是需要用OPT來達到平衡輸出就是需要兩倍的用料,很多便宜管耳擴標榜
有平衡XLR輸出的,你只要拆開看一下VR 是不是四連式就知道是否真平衡,而且很多付的
連Apls都不是,用便宜的可變電阻。
背面輸入
它有兩組類比輸入,一組RCA,一組XLR,如果捅RCA輸入但用XLR 4 pin 輸出,內部有四顆
反向OPA轉平衡訊號再送,之前請教過設計者Eric他提到RCA輸入經過轉換過後與XLR輸入後
的平衡訊號, 其聲音沒有太大的差異, 這點因為我沒有XLR線材,就由其他人分享了,背部
有接地孔可以讓用家玩玩地盒,對聲音的提升也明顯,背景也黑一點。
音量控制(A high precision 4-channel volume control)
VR音量控制的設計當初也讓Eric 傷腦筋,本來有考慮用級進式但段數太少,且因平衡訊
號, 在調整精度上類比類的音控很難精準用電阻差異達到, 誤差太大容易造成失真,就像
是Mass kobo 404在平衡XLR輸出下所用的VR轉一點太小聲, 再轉一下則太大聲,尤其推起
IEM如VE系列還容易過頭,輸出無法精準控制外,還可以聽到雜音,而Phatlab Phantom最後
以數位式10bit R-2R Ladder設計搞定追求極致平衡設計,實際上轉起來好順手感很好沒有
太多阻力。
機箱與電源設計
整體的重量高達12公斤,重量來自於全機10 mm厚的鋁製機箱,以及20 mm厚的面板,但當抱
起來時發現重量都集中在後面,原因在於電源供應,三顆指定製程的訂製變壓器, 一顆用在
電源,兩顆用於輸出,配上腳墊除了抑震效果好之外,金屬材質對純A類的架構散熱也有很大
的幫助。
輸出變壓器設計
在輸出變壓器的部份,傳統是以推挽(push-pull)的方式驅動,是由中間抽頭連接到正電源
來提供兩側的靜態偏流,但也因為這樣的架構變壓器的初級需要有適當的地圈數來提供正
確的阻抗,而Phantom的變壓器則省略中間抽頭直接由兩個正反相放大器的輸出驅動變壓器
兩端,這樣的架構優點在於變壓器本身只需要考慮耳機的阻抗來設計變壓器的最佳圈數,可
以避免過去阻抗不易匹配的情況。
真空管放大設計
使用四顆3Q4(DL95)直熱真空管做平衡放大,直熱管的好處是當開機後,管子很快達到最佳
的狀態,這顆管子也是屬於低壓管,減少不必要的功耗也是,在內部的電路板是一塊獨立的
放大模組,而且真空管座的底部還有配置阻尼,可以減少因為熱所產生的振動,開機時管子
周邊有桃子色的光發出,附了四根壓克力真空管保護套在旁邊,有趣的是燒友分享,連這個
保護套的材質對這台耳擴的聲音都會有很大影響。
前面面板設置從左到右
‧ 輸入選擇開關(XLR平衡或是RCA單端)
‧ 增益轉換(高/17dB與低 10dB)
‧ 輸出阻抗選擇開關(高阻與低阻), 意味著這台耳擴有阻抗匹配性用來應付不同阻抗的
耳機,意思有可能用IEM也能適合
‧ 音量旋鈕
‧ 4-Pin XLR平衡耳機輸出
‧ 輸出選擇(平衡或非平衡)
‧ 電源開關與LED指示燈
‧ 6.3 mm非平衡耳機輸出
輸出面非常齊全, 除了沒有 雙 3 pin XLR平衡輸出外, 其他基本上都具備了
Phatlab Phantom
規格
Frequency Response 5 Hz – 50 kHz (-3dB)
Output power 2000 mW + 2000 mW (30 ohm)
Headphone impedance 16 ohm – 600 ohm
Max. Input Voltage 2V(RMS)
Inputs 1 x RCA; 1 x XLR
Outputs 1 x 1/4" TRS; 1 x 4-PIN XLR
Power supply AC 115/230
Dimensions 275 mm x 405 mm x 170 mm
Net weight 12 Kg
Head-fi 心得
https://tinyurl.com/ycgmokba
https://tinyurl.com/y8fjwkrq
https://tinyurl.com/ybflkyd2
關於對家用系統的想法
我入家用大概是2005年時,老Andaudio時期大家因為當時耳機市場不像現在這麼熱絡跟多
元選擇,資源有限的情況很專注於每樣器材的搭配與調整來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玩得不多
,但是精,自己在台灣已經有建立一套好的系統,一個家用系統可能包括電源專線,壁插,電
源處理(再生)再到轉盤,DAC也許還有時基處理或是原子鐘,再到前後級(或耳擴)輸出到喇
叭或是耳機,其中彼此連接的訊號線就好幾對,電源線也好幾條,而又考量抑震, 音響架以
及角椎帶來的影響,這些東西環環相扣,調整得宜才能好好發揮出一隻耳機該有的實力。
只可惜我在新加坡租屋打拼,工作忙,小孩又小,機會不屬於我,所以才玩晚上聽完可以收起
來的耳道系統所以這邊分享HD820的聽感,不是在我認為很好的情況下發揮,只能針對現有
相同的資源下對比HD800s,以及一些搭配的心得。
試聽器材
電源:很爛 不提也罷
轉盤: Sony WM1Z 金磚 mod
DAC: Aroma N10 mod/
耳擴: Phantom
耳機:HD820與HD800s
試聽音樂
1.Olivia Ong-Best of Olivia
Fly me to the moon測試人聲的細緻度,
2. Adele 25-send my love to you
測前奏的低頻跟Adele 充滿爆發力的人聲
3.鋼琴演奏
名琴的朝聖-史坦威之美
4. Hans Zimmer-Man_Of_Steel-OST 超人鋼鐵英雄電影原聲帶
關於Burn-in
大家都知道動圈耳機需要多一點時間去熟化,我週一拿到後就開始煲,剛好五天接近100
小時,HD820肯定還沒煲開,但已經足以讓我知道與HD800s差異。
HD820 對比 HD800s
在試聽前,先把Phantom耳擴先裝好,小心翼翼的把四根真空管跟壓克力保護套裝上,一
開機果然管子秒亮,低壓的直熱管相對一般高壓的管機溫度比較低一點,預熱速度也比較
快,先使用Phantom的low gain聽,並且因為HD800系列是300歐母,output調到Hi-Zi,先
聽HD800s在人聲的表現,在low gain下僅需調至11點鐘左右即有足夠的音壓,表示
Phantom的推力還算大,Olivia Ong的Fly Me To The Moon,我很喜歡聽她的歌,獨特的
嗓音給人一種很慵懶的感覺,就像Susan Wong或是藤田惠美這類的人聲都讓人很陶醉,前
奏的樂器演奏呈現的是非常立體與延伸的空間感,Olivia的歌聲給人一種寬鬆厚實的感覺
,動態以及樂器演奏的力道,音場的深度,是我之前在Mass kobo 404耳擴所沒有聽到的
,大改的404也沒有,且維持一定的透明度。
Olivia飆高音時沒有刮耳的尖刺或是毛邊感,即便是我這裡的鳥電源也能有這種表現,難
怪很多人推薦這台耳擴配HD800系列,耐聽到連聽了好幾首,換聽HD820,背景音樂瞬間變
的很乾淨跟黑,Olivia的聲音線條感很清晰,人聲沒有800s這麼厚實,凝聚力變的很好,
尤其是高音飆上去時,本來覺得800s不尖刺很平順,但820上去時,嘴裡會不自覺喊出挖
賽!高頻延伸明顯更好,因為它的背景黑,更容易讓我專注於Olivia人聲的口型變化,很
意外的是經過這樣的AB測試,本來開放式音場有優勢的HD800s在換成820聽時也不覺得差
到哪裡,真如Sennheiser工程師所說的,820擁有不輸開放式耳機的音場,這部分試聽大
編制或是OST音樂類型就能更清楚,這樣的結果蠻意外,因為本來在Aroma N10隨身
DAC/AMP上沒發現這樣的差異,肯定是Phantom榨出實力,有機會也應該試試Aroma的家用
台擴Cygne 10(推AKG K1000 的好物)。
接著換聽Adele 25 send my love,前奏HD800s呈現的是力道與擴散感兼具的低頻,速度
很快,下淺不深,但比起手邊的任何一支耳道的擴散感都棒(天限沒辦法),Adele的聲音
在800s的詮釋下厚實,爆發力十足,非常適合,換聽HD820,可能是還沒有煲開,低頻的
力道很猛,表現下淺比800深,但打下去彈不起來(散開),也難怪,我的800s已經煲超過
一千小時,但Adele的聲音很明顯相對來說過於解析,少了一點感情,聽Adele的歌會比較
喜歡800s,低頻與過於解析的問題相信在煲久一點肯定會圓潤很多,只是厚度不會變的,
800s肯定還是較厚,這邊老實說可以換線來搭配。
接著試聽鋼琴演奏類型的音樂-史坦威鋼琴之美
這是一張我非常喜歡的鋼琴演奏專輯,2009年入手至今陪我測試過各種音響器材的聲音,
它有一個特點是整張專輯只用了一台史坦威GRAND鋼琴來演奏,為了創造獨特的空間感跟
背景凝聚度還特別在教堂錄音,用來測試這兩隻耳機非常適合。(容我再copy)
先聽HD820,琴鍵第一敲就嚇死我,Crystal clear就是這樣形容,音色的結像以及凝聚力
很棒,這也反應在人聲的表現,由於背景比較黑,當閉上眼睛時可以感受鋼琴就在面前演
奏,靠的很近,800s相對中頻鍵比較飽滿,溫潤一點。
在電影原聲帶的部分選擇聽Hans Zimmer-Man_Of_Steel-中的Man of Steel (Hans’
Original Sketchbook),這首歌長達28分鐘,但是就像是一個故事一樣,有起承轉合,
一樣是HD820的動態比較強,線條感較清晰跟細節較多,尤其在需要比較多資訊的樂器演
奏,明顯有優勢,至於音場的部分,這首歌就聽出800s還是相對比較開闊一點,但聽過
HD800詮釋後,覺得另外兩隻音場還是差不多XDD
小結來說,這兩隻的差異很明顯,HD820因為是密閉式,細節較多,解析度好,背景黑,
高頻延伸較好,人聲屬於Crystal cable duet 那種,不是韻味型,而HD800s因為是開放
式,音場較寬,擴散感好,人聲屬於像是金銀合金那種厚實型,老實說兩隻都是好耳機,
只是看喜好跟搭配,其實線材搭配,HD820我會想要配一些溫潤的銅線或是鍍金線(Ranko
金銀合金線)應該也適合,可能不太適合CCD,而HD800s我會配一些解析度好一點的線材,
如Toxic BW22 V2銅或是銀線如Thor ll+等。
Phantom 單端與平衡差異
因為我的輸入是RCA輸入,之前提到過Phantom如果是用非平衡訊號輸入而使用XLR平衡輸
出的話,訊號會先經過四組反向OPA轉成平衡,這次來比較一下輸出使用單端與平衡的差
異,剛我我有XLR母轉6.3 mm公轉接線。
這邊都使用HD820耳機聽,再聽Olivia Ong的Fly Me To The Moon於6.3mm單端的表現,又
煲了一晚的HD820好像毛邊又更少了,聲音刺激感也沒了,6.3 mm的聲音比較細緻柔順,
她的歌聲有種空靈感,但比較薄一點,而XLR很明顯動態與力道比較強一點,厚度也有變
厚,如果是聽Olivia的聲音,反而比較喜歡單端的特色,平衡相對有點轟,果然不見得平
衡一定適合所有的音樂類型,得看喜好。
推耳道耳機
我把Output調成Lo-Z然後low gain,插上單端推Aroma八音盒旗艦堯,插上後沒放音樂,
雖然不明顯,但聽的到底噪,因為堯的阻抗雖高26 ohm,但靈敏度高達113dB,而且
Phantom甚至不用轉VR,就有足夠的音量聽堯,推力對於低敏高阻的耳機還是太大了,不
太適合,換成RE2000就撥開雲霧見青天,熟悉被推好推滿的感覺,果然用家用擴伺候很棒
,其他動圈類型的耳道耳機如Dita Twins, dream, 隼跟IE800s應該也會適合才是,但音
量不過九點鐘即可。
Y佬特製管耳擴對比Phantom
Yy517是非常出名的DIY前輩兼學長,在MYAV或是Andaudio很常看到它的機器討論文,他們
有個群叫做YY宮,大家玩DIY機器或改機是想省錢,學長玩是為了追求極致,小弟手上也
很多他做的機器,前陣子請他幫忙用6as7/6080架構下去改的終極燒料版的杜蘭 Duelund
版管耳擴終於搞定了,全Nordost Odin 2 機內線,左右聲道各一丹麥杜蘭銅箔輸出電容
,芬蘭Khozmo 48段音量控制器,Tango輸出變壓器,唐竹6061鋁殼,西電WE 421A真空管
,德律風根TFK真空管cca,這台光是料錢就相近十萬,來比較看看這樣的耳擴對比
Phantom,先聽管耳擴,Oliva的聲音厚實充滿韻味,卻維持一定的解析與線條感,
就好像是Toxic GW24金銀合金鍍金線一樣的感覺,杜蘭銅箔味真毒阿,燒料的闢性很重,
搭不好容易太過於偏,但功力就在那,不互相影響還能交織出綿密的音樂性,其實這樣的
韻味底聲蠻搭HD820的,換成Phantom單端後,聲音變的比較瘦一點,少了一點味道,
但線條感還是很清晰,比較乾淨,以線材來形容就像是Toxic SW24一樣(抱歉我比較熟悉
Toxic線材),其實各有所長,管擴音樂性好,推力來說兩台推HD820都僅需要轉至約11點
鐘方向即有足夠音壓,還算不錯,但底噪的控制還是Phantom較好,雖然管擴已經更換
高壓穩壓,改善明顯,但沒放音樂時還是聽的到一點點嘶聲,而Phantom很乾淨沒有,
管耳擴的機箱溫度也是較高一點,因為穩壓功率晶體鎖在鋁殼上散熱。
小結來說Phantom真的是一台優秀的耳擴,它的驅動力對於目前大多數耳罩來說絕對夠
用,除了有燒友分享推平版如LCD3等可能還推不動,這點可能我機會有試試看,聲音特色
單端跟平衡的聲音不太一樣,單端比較細緻透明度高,比較瘦一點,平衡的動態比較好
,音場也比較寬一點,底聲相對單端比較厚,阻抗匹配功能足以提供各種不同阻抗耳機
很好的選擇,只是推高敏低阻的動鐵IEM還是沒有這麼適合,動圈可以,
但VR轉一點就有足夠音壓,底聲不是韻味甜美型的。
有趣的是那個四個壓克力真空管罩拿起來聲音會更乾淨,毛邊也更少,很多Phantom用家
還客製不同材質的罩子,聲音也都不同。
一點簡單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參考
感謝
接下是升級線搭配心得
跟對比其他耳罩耳機的差異
感謝
好累
阿斯
https://i.imgur.com/UulrUaj.jpg
https://i.imgur.com/AQFqOO4.jpg
作者: fabulousWeng   2018-07-14 09:55:00
推!
作者: yenchieh1102 (香蕉史塔克)   2018-07-14 10:35:00
那個報價,老婆不會上ptt看您打了什麼嗎xD
作者: CactusFlower (仙人掌花)   2018-07-14 10:42:00
天哪 看得好想聽...難得住的地方附近有擺Phantom 只求日後老闆願意也進820了XD
作者: gogoboytoman (gogoboytoman)   2018-07-14 11:18:00
推心得,期待之後的比較
作者: purplesky911   2018-07-14 13:39:00
推好文。不過第三段z1r打成zr1, 還有封閉式比較著名的有th900 d7200 和ath等“日系”品牌及木殼耳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