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從愛好者角度來看SONY NW-ZX2

作者: q017 (SONY Fans)   2015-07-14 22:53:14
按照慣例,率先獻上圖文好讀版:
http://goo.gl/Cl2dUY
http://goo.gl/1tqkSq
http://goo.gl/ik6UXA
一段作為 SONY 愛好者的心路歷程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本篇不免老話重提,我是一名索尼產品愛好者,從小到大接
觸最頻繁的消費性電子品牌非它莫屬,想當然爾,並非為了標誌性的四個字母,而是那令
人著迷的工藝美感與細節著磨。
我主觀認為每一個世代、每一個系列的 SONY 產品都有其經典設計,無論 BRAVIA、VAIO
、PlayStation、α、Cyber-shot 抑或 XPERIA 智慧型手機系列盡是如此,細數曾經擁有
過的索尼產品,包括液晶電視 KDL-32EX500、現今已出售的 DSLR-α580、陪伴隨身聆聽
歲月的 PCM-M10,甚至是一款開放式 MDR-MA900 與一款封閉式耳機 MDR-Z1000,使用期
間甚至是過保固後,從未發生損壞或者不良之情形,也許該慶幸未遭遇網路傳言的「
Sony Timer」(笑)。
記得當年索尼愛立信時期,當年手機型號之多、外觀變化之豐富,無論海外或日本國內發
售版本皆具特色,讓當時的我不由地心之嚮往、渴望購入一款 SonyEricsson 設計出品的
功能手機。最後想法終於實現,隨後替換掉原先持有的 Nokia 6280,轉而入手強調拍照
的 C902,同系列尚有 C901、C903、C905,各自擁有不同的滑蓋機構,不得不想到滑蓋相
機始祖 K 系列與承先啟後的 SATIO(Idou),這款我認為最美型的手機之一。
除此之外,可別忘記日本 au 電信商客製手機 S001、S003,同樣採鏡頭保固蓋設計,初
看正面造型,是否覺得有 XPERIA X1、XPERIA X2 的影子呢?答案不言而喻了吧!
總而言之,SONY 製品陪伴過我多年歲月,即便現時已有更多品牌可以選擇,SONY 卻是首
要考量的品牌之一,現今最新入手的 SONY 製品當屬 XPERIA Z2,可以參閱早前撰寫的「
我的第一台智慧手機 - SONY XPERIA Z2」一文,不過在隨身播放器市場中,中國和韓國
品牌可謂異軍突起,特別是 Astell&Kern、Calyx M、COWON 等韓系播放器已逐步進佔中
高階份額,今年索尼公司推出更上位的 NW-ZX2、維持領導地位之際,同時敲響第二波數
位隨身聽戰鐘!
Wlakman | 曾經隨身聽的代名詞
提到隨身音樂播放器,不由得率先想到「Walkman」,當初蔚為風潮、幾乎是隨身聽的代
名詞,後續雖由 Apple iPod 所取代,卻已成為愛好者們的共同回憶,非常遺憾未能及早
體驗到 Walkman 輝煌時期 CD、Mini Disc 隨身聽,僅能透過發表會時的玻璃窗看著「時
代之淚」中的各款「經典」!
至於 Walkman 數位隨身聽時期歷史,由於接觸尚晚、許多早期型號印象不深刻,最令我
有感觸的是宣稱史上最高峰音質、肩負三十周年紀念[註]的 NW-X1050、NW-X1060,準確
地說是日本 SonyStyle 限定發售的黑冰鏡面版 NW-X1060/BI,感謝友人連同動圈旗艦入
耳 MDR-EX1000 一併大方借予,才有機會聆聽到難得的耳機組合。至於詳盡內容請參閱「
【紀念】SONY X1060/BI 告別作」,在此不贅述!
而今,有機會體驗到 NW-ZX2、PHA-3、MDR-Z7、MDR-1A、MDR-1ABT 等一系列索尼製品,
必須先說,即便作為該品牌愛好者,選購時依然會謹慎為之,撰寫評論時亦如此。在此為
節省閱讀時間,以下先進入 Strengths、Weaknesses 前導評析,第一時間把握 NW-ZX2、
PHA-3、MDR-Z7 的產品特性。
[註] 當年 SONY 第一位美籍執行長 Howard Stringer 在任時,原定將 X 系列作為 30
周年紀念機種,為節省多餘開銷而沒有多做宣傳,任職期間豪華品牌 QUALIA、
QUALIA-Project - 感質計劃亦被凍結,著實是音樂愛好者們的一大遺憾!
Strengths 前導評析
NW-ZX2 份量沉實、做工質感頗佳、零件用料及抑振設計均講究、Android 介面親合易於
使用、搭載 S-Master HX 全數位擴大技術、原生支持 Hi-Res、DSD 音源格式、率先支
援 LDAC 技術、提供 NFC 近場通訊配對功能、內置 128GB 大容量記憶體、可插記憶卡擴
充。
PHA-3 外殼用料皆講究、搭載單端與特殊規格的平衡耳機接口、防止音量旋鈕誤觸設計、
輸出入介面多元、提供增益調整和 DSEE HX 切換、耳擴輸出功率勝於 NW-ZX2、可當作隨
身耳機擴大器。
MDR-Z7 做工相當優秀、外型設計美觀、採用 70mm 鍍鋁液晶巨大振膜、可拆卸式線材更
換方便、附贈雙 3.5mm TRS 平衡線材。
Weaknesses 前導評析
NW-ZX2 介面操作偶有遲鈍感、採用 WM-port 特規傳輸介面、耳機輸出貧弱、難以驅動家
用耳罩、僅適合定點聆聽、價格高昂。
PHA-3 隨身體積碩大、電池續航力低(5hr)、長時間運作發熱量高、OTG 輸入線材為特殊
規格(新增特殊插針)、必須關閉電源後才能進行充電、平衡輸出亦無法推好 MDR-Z7、僅
適合定點聆聽、價格不斐。
MDR-Z7 隔音水準普通、耳墊更換困難、對於前端耳擴要求高、不易完整驅動、僅適合定
點和安靜環境下聆聽。
暢談 NW-ZX2 外觀設計
http://i.imgur.com/XOYvcan.jpg
接著暢談外觀設計,NW-ZX2 正面搭載一塊 4 吋 854 x 480pixels Triluminos 液晶螢幕
,如同智慧型手機顯學般,幾乎所有操作都可透過觸控完成,當然,必須從右側頂部的
Power 按鍵來開關機!
NW-ZX2 不同於前代旗艦 NWZ-ZX1 所搭載的單層鋁合金框體,特別採用兩層複合式鋁合金
配合塑膠層,內部搭載高剛性的全銅鍍金框架,極大幅度地降低鋁製外殼與電路板之間的
接觸電阻 ; 再來,左右聲道完全採獨立的正 / 負電源,採用純度 99.99% 以上的無鉛銲
錫、兩倍銅層印刷電路板,可發現細節著墨甚多。
http://i.imgur.com/MbX1jwH.jpg
NW-ZX2 鏡面玻璃輔搭配純黑襯底,相對不易保養、容易沾黏指紋,作為愛好者立刻聯想
到 XPERIA Z 系列手機,未如後者採用 OmniBalance 全平衡設計,一項令人愛不釋手、
欣賞不已的設計,有如當年見到 XPERIA X10、XPERIA Arc 流線美背與超薄圓弧造型,
相形之下,NW-ZX2 顯得既低調又樸素。
曾經將 NW-ZX2 借朋友把玩片刻,他形容為「一款透著極致黑的觸控手機」,沒錯!SONY
正是追求極致、精緻的純黑色,但 NW-ZX2 並非智慧型手機,畢竟沒有通訊功能與麥克風
配置,純粹以音樂播放為訴求。
至於左下角的 Hi-Res 標誌,各位想必在多數日系品牌製品中見過,最初是由 SONY 設計
並使用,此後無償讓渡給日本音響協會,定義高解析音響器材規範,提供給眾多品牌通過
送測標準後使用,簡單列舉幾間日本名廠 : SONY、Panasonic、Pioneer、TEAC、JVC、
Audio-Technica、VentureCraft,少數如中國品牌 OPPO Digital 亦通過 Hi-Res 認證,
此為錄音和硬體規範之下的完備。
提到隸屬 Hi-Res 陣營的高解析音樂販售網站著實不少,SONY 擁有索尼音樂娛樂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公司,本身掌握豐富的音樂資源和藝人歌手,旗下數位音樂平台
mora 佔據日本 Hi-Res 音源銷售的最大份額,再來不乏競爭對手 e-onkyo music、
OTOTOY、VICTOR STUDIO HD-Music. 等等,此為音樂內容和音源品質之上的完備。
或許您會發現似乎未曾出現韓國品牌,理所當然、不用太奇怪韓系沒有加入 Hi-Res 的陣
營行列,肇因在於 Astell&Kern 早已推廣 Mastering Quality Sound、簡稱為「MQS」的
高解析數位音源載體,音源紀錄規格為 24bit/96kHz ~ 192kHz,同樣超越
CD(16bit/44.12kHz)品質,最為知名當屬 groovers+ 音樂網站,涵蓋為數眾多的古典、
爵士、搖滾、西洋流行與地域性 K-POP 流行音樂。
話說回來,Sennheiser、beyerdynamic、AKG by HARMAN 等國際耳機大廠即便沒有標榜
Hi-Res,依然能夠製作出優秀耳機和重播器材,對應新時代的高解析音源,「Hi-Res 標
誌並不代表聲音 / 錄音品質優劣」,僅僅是一種規範認證機制,規定錄音麥克風、擴大
機、喇叭、耳機的高頻響應可以對應 40kHz 以上的音訊,錄音格式、輸入 / 輸出介面、
檔案播放、訊號處理、數位類比轉換可以支援或處理 24bit/96kHz 以上的音訊檔案
(FLAC / WAV),因此聲音表現得以實際聆聽後為準。
http://i.imgur.com/PoYHUho.jpg
NW-ZX2 實體鍵全數集中於右側,發覺音量鍵 [ + ] [ - ] 字體更大更精細,各項按鍵的
邊緣留有些許深度,坦白說我認為 35 周年紀念款 NW-ZX1 按鍵較精緻,特別是金屬髮絲
紋更添質感,至於按壓力道反饋應是 NW-ZX2 更棒,下壓時有感受到阻尼感。
此外,NW-ZX2 電源鍵左旁、接近音量鍵 [ + ] 的位置,巧妙地放置盲人點,興許考量到
「盲操作」的識別性,至於靠近底部位置可以發現吊飾孔,此為日系產品的常見共通點!
http://i.imgur.com/afq3MrP.jpg
左側非常之簡潔、無任何按鍵配置,長期關注 SONY 製品的粉絲們應該可以發覺,NW-ZX2
、PHA-3 皆為兩側圓弧收邊設計,立時想到 XPERIA Z2 > XPERIA Z3 的邊框設計轉變,
降低握持時的不適感,可謂近期索尼製品的共通語言。
http://i.imgur.com/zdyamsa.jpg
SONY 非常擅長雙面美背設計,Walkman 最上位型號 NW-ZX2 自然而然地應用此設計語言
,背面底部有些微拱起,形成階梯狀的獨特造型,如果背部維持平面且一致,那麼
NW-ZX2 整體厚度勢必得一併增加,屆時可能會犧牲握持穩定度,實際上手感尚可,握持
時稍嫌「卡手」,食指和中指不易找到施力點,使用情況依據手掌大小而異。
接著談到內在部分,NW-ZX2 搭載 S-Master HX 全數位擴大技術,此項技術其來有自,發
展過程為 S-Master(家用) > S-Master PRO(家用) > S-Master for Mobile(隨身) >
S-Master MX(隨身) > S-Master HX(隨身),主要採用左右聲道共計四組獨立電源,減少
多餘電容與電子零件以及低頻段訊號衰減,旨在解決放大線路於 DC 電源產生的相位雜訊
,利用 PWM 脈衝調變減少數位放大所缺失的低頻及高頻細節,但不知為何,NW-ZX2 輸出
功率維持上代 NWZ-ZX1 的相同水準,唯有連接 PHA-3 時的驅動力才讓人初步滿意。
此外,NW-ZX2 如同上代旗艦 NWZ-ZX1 般採用三洋音響級 OS-CON、POSCAP 電容器,大幅
提高電流穩定性所採取的結構方案,同時抑振設計方面亦多有著墨,運用鋁合金機身框架
搭配鍍金銅製底盤,主要為減少共振及增強導電性,且額外採用 4 個接地於底盤處,降
低電流干擾之雜訊。
http://i.imgur.com/KtozO0y.jpg
除卻 NW-ZX2 的階梯狀美背、金字蝕刻的「WALKMAN」標誌之外,再施以荔枝紋的蒙皮皮
革包覆,不免想起復古化的 FUJIFILM X-T1 類單眼造型的無反光鏡相機,美觀之餘兼具
防滑效果。
誠然,相對於全平衡、雙玻璃覆蓋的 XPERIA Z2,常見於單眼相機的人造蒙皮可以提供基
本的防滑作用,美觀與否見人見智,個人覺得不難看亦未有驚豔之感!
續談 NW-ZX2 介面設定
http://i.imgur.com/QsSSoK1.jpg
開機畫面出現熟悉的「WALKMAN」標誌,下方附註「Power by Android」,Android 手機
用戶應該心有戚戚焉!
http://i.imgur.com/aNy4xIj.png
首頁可以隨意設置 Widget,為求音樂播放 / 暫停 / 換曲之便,第一頁放置「音樂播放
器」小工具,兼具專輯封面顯示功能,再來從內建四種背景壁紙中選用皮革紋路樣式,正
好能夠「前後呼應」呢!
http://i.imgur.com/YfTSXuG.png
更多應用程式內,清一色為 Google 自有服務,部分是專為 NW-ZX2 設計的應用軟體,手
指左滑、移至最右方即可設定首頁小工具,可惜習慣 XPERIA 手機操作邏輯之後,即長按
桌面設置 Widget,我認為 NW-ZX2 的人機介面體驗仍有改善空間。
因為 NW-ZX2 硬體規格約是一、兩年前的水準,基本操作順暢但偶有遲鈍感,若是習慣主
流旗艦手機、注重介面流暢度者須特別注意!
http://i.imgur.com/QpFaJ64.png
內建播放程式介面,相較於 XPERIA 手機內建的「音樂(原名 Walkman)」應用有諸多相似
之處,專輯封面幾乎達到 2/3 的顯示範圍,頂部是功能欄位,下方是樂曲名稱、演唱者
、樂曲類型、循序播放設定、播放功能鍵。
如果播放音源為 Hi-Res 以上等級,即所謂 24bit/48kHz 以上規格則會顯示「HR」標誌
,XPERIA 系列搭載的「音樂」應用程式亦是一斑,然後是最底部的海苔條,依然陰魂不
散阿(笑)!
http://i.imgur.com/YBGjaCV.png
從播放介面往右滑,即顯示當前分類的播放內容清單,真希望同樣功能可以下放至「音樂
」應用程式。
http://i.imgur.com/i2Am2EH.png
從播放介面往左滑,即顯示現今播放樂曲的詳細資料,非常之方便!
http://i.imgur.com/xrKbsQ9.png
令人眼花撩亂的「我的媒體庫」,選擇各種的樂曲檢視方式,最基本的所有樂曲、專輯、
演出者、類別、播放清單、資料夾之外,居然可以按照發行年分、最近新增樂曲、
SensMe 頻道、封面檢視等進行分類,任君選擇 ; 其中我覺得最不實用的是「封面檢視」
,封面排列方式交叉錯綜,反而不容易找尋到欲聆聽之歌曲。
特別提及,我最慣用的是「資料夾」分類,平時已將演出者、專輯歌曲整理好,分別對應
於各自的資料夾內,對我而言尋找樂曲時最為迅速!
http://i.imgur.com/lM6L2C6.png
專輯顯示格式之一,格狀檢視,對我而言更方便選曲。
http://i.imgur.com/r5gNXYN.png
專輯顯示格式之一,清單檢視。
http://i.imgur.com/VAfsbcc.png
為求播放器的原始聲音呈現,故關閉 ClearAudio+ 音效系統,ALVS 音量限制亦比照辦理
,至於細部音效設定,有興趣可以自行調整。
http://i.imgur.com/MoSKZFZ.png
ClearAudio+ 是一種偵測聆聽音樂類型、以此選擇最佳設定的音效系統,對於聲音品質並
無提高,視需求或喜好開啟 / 關閉,可以參考預載的「聲音設定秘訣」小程式。
http://i.imgur.com/3VjdJ0q.png
環繞音效(VPT)、DSEE HX、動態等化器全數關閉。
http://i.imgur.com/NnghJMy.png
再來是詳細設定,可以將 DSD 播放設置為慢速衰減,按照說明敘述適合高度表現力的音
樂,例如弦樂等,至於增益選項設為建議的 -3dB。
http://i.imgur.com/ZR9YiZ9.png
先前提及所搭載的 SANYO OS-CON、POSCAP 音響用電容,由於電器特性的緣故,正常聆
聽 100 小時候便達到穩定狀態了,即是所謂的正常熟化過程。
http://i.imgur.com/YDGcqPD.png
按照此音量設定秘訣,將媒體音量和通知提示聲設為最大值,再運用 Master 主音量進行
調整,據稱可以獲得最佳品質。
NW-ZX2 + PHA-3,體積碩大、份量紮實
http://i.imgur.com/KHRn74G.jpg
微逆光下的 NW-ZX2、PHA-3,碩大體積及厚度,內心不免浮現「黑磚」、「綑綁神器」等
念頭,若是在幾年之前,實在難以想像 SONY 會踏入隨身綑綁器材的行列 ; 而我認為綑
綁終究不是便利的隨身系統方案,相較於 HIGH END 2015 德國慕尼黑展覽中現身的超高
價位隨身聽 Astell&Kern AK380,大膽設計出專屬的配套底座,在額外驅動力與體積限制
之間達到平衡點,同時省略綑綁、連接線材等,想法概念非常之新穎。
然後是來自中國的 HiFiMAN HM-650、HM-802、HM-901(S)皆採取可拆卸耳放卡的模式,可
以為自己耳機挑選適合、匹配的耳擴電路,我認為上述都是可以參考的解決方案,畢竟綑
綁便利性不佳,NW-ZX2 純數位輸出又有浪費之嫌,誠然 PHA-3 有著 D/A 數位類比轉換
、DSP 數位訊號處理功能,僅須配合 Android OTG、iPhone Lightning Dock 輸入即可聆
聽音樂,手機正是你的播放器、你的隨身訊源,可視作隨身型一體機的共通優勢!
http://i.imgur.com/NZWgSdk.jpg
前文說那麼多,終究得聽聽官配套裝的實力如何?是否能體現如今 SONY 的聲音美學?我們
接著看下去!
順帶一提,PHA-3 隨附專屬規格的 Micro USB、Micro USB to WM-port 兩種線材,用以
搭配 Android 智慧型手機和 Walkman 播放器進行數位輸出,必須注意的是附屬線材在原
本 Micro USB 左方新增一個特殊插針,可能用來識別 USB DAC 或者隨身訊源
OTG(On-The-Go)兩種傳輸形式。
舉例來說,XPERIA Z2、NW-ZX2 必須透過上述的特殊連接線材,方能正常傳輸數位訊號,
幸虧將 PHA-3 作為 USB DAC,僅需使用普通 Micro USB 線材即可正常傳輸訊號。另外在
測試過程中,感受到 PHA-3 運作時發熱量不低,亦無法邊聆聽邊充電,建議未聆聽時關
閉電源,節省電力與多餘熱量發散(續航力約為五小時),免得燙手!
國語流行 專輯音源
弦子 < 同名專輯 >
金莎 < 空氣 >
金莎 < 不可思議 >
金莎 < 換季 >
金莎 < 他不愛我 >
王若琳 < start from here (SACD) >
J-POP 專輯音源
いきものがかり < メンバーズBESTセレクション >
いきものがかり < FUN! FUN! FANFARE! >
moumoon < moumoon >
moumoon < 15 Doors >
moumoon < No Night Land >
miwa < don't cry anymore >
miwa < chAngE >
miwa < 441 >
miwa < FRiDAY-MA-MAGiC >
Kalafina < THE BEST Red (Hi-Res 24bit/96kHz) >
Kalafina < THE BEST Blue (Hi-Res 24bit/96kHz) >
Suara < Special Place Recording -at 求道会館- (DSD 5.6MHz + Hi-Res
24bit/96kHz) >
K-POP 專輯音源
Lim Kim < A Voice >
Lim Kim < Her Voice >
Baek A Yeon < Shouldn’t Have >
Juniel < MY FIRST JUNE >
Yozoh < My Name Is Yozoh >
Davichi < Mystic Ballad >
Davichi < Special BEST >
leeSA < leeSA wiv Hcube >
Hi.Ni < Clutch Bag >
POP 專輯音源
Jason Mraz < We Sing. We Dance. We Steal Things. >
Taylor Swift < Speak Now [Deluxe Edition] >
JAZZ 專輯音源
Eva < Live At Blue Alley >
Classic 專輯音源
Accardo < Diabolus In Musica Accardo interpreta paganini (XRCD) >
Linda Matsuda < Violin Carmen >
Linda Matsuda < Ravel - Live >
Linda Matsuda < Ysaye Six Sonatas for Violin Solo, Op.27 >
NW-ZX2 + PHA-3 + MDR-Z7,不可隨身的定點聆聽系統
http://i.imgur.com/lVmgEh4.jpg
這次主要聆聽系統是 NW-ZX2 + PHA-3 + MDR-Z7,當前聆聽時將 PHA-3 全數設置為
DSEE HX OFF,因專輯歌曲皆是 16bit/44.1kHz 或更高規格的音源格式,少數為 Hi-Res
、DSD 音源檔案,實測後差異不甚明顯,所以關閉節省電力,至於增益設為 GAIN NORMAL
,降低失真提高的可能,而且在低音量聆聽之下,類比旋鈕較不會有微幅的左右聲道偏音
問題。
歷經一個月的聆聽體驗,兩件器材一副耳機的風格保持一致,並非是中性、少染呈現,畢
竟訴求為音樂愛好者欣賞用途,同時 NW-ZX2、PHA-3 在保有相當程度音響性的前提之下
,著重於音樂性表達,而且 MDR-Z7 本身亦是音樂性著重、中下盤豐腴的一款家用耳機,
100kHz 以上低頻段有所強調,為營造出一種舒緩、溫和且柔順的烘托感,我認為是
MDR-Z7 耳機的一大特色!
首先來評斷 NW-ZX2 + PHA-3 單端輸出的實際表現,興許是驅動不力之故,MDR-Z7 高頻
表現晦暗、略為感到壓抑,低音域樂器偶有蓋過人聲的情形,感受到能量分布趨向於中下
盤,低頻量感及飽滿度稍嫌豐腴,幸虧保有各聲部的分離度,唯可惜全頻段的層次感略為
平面。
然而,MDR-Z7 瞬態表現中規中矩,無法稱作優秀亦不會過於遜色,低頻伴奏偶有蓋過人
聲的情形,甚至空間感規模稍嫌狹窄,最多延伸至耳邊 2 ~ 3cm,音場呈現前後窄、左右
寬的扁平形狀,人聲與樂器呈現橫向 180 度排列,欠缺適中且合宜的縱深感。好在相對
於 NW-ZX2 直推來得優異許多,後者常為人所詬病的是耳機輸出貧弱,若是應付家用耳罩
實屬勉強,更何況是家用低阻抗耳機中,相對不好搞定的封閉式旗艦 MDR-Z7。
http://i.imgur.com/5TAv543.jpg
或許您會好奇問,如果是 PHA-3 平衡輸出,是否能夠讓聲音更進一步提升呢?答案是肯定
的!
若以 PHA-3 平衡輸出驅動 MDR-Z7,基礎音響性會有顯著提升,至少相對於單端口而言,
取得稍稍寬闊且舒展的橫向音場,樂器形體感及輪廓更加清晰,可以明確地分辨,有別於
單端驅動下稍嫌絮亂、相互干擾的情況,無論電子樂器抑或是真實弦樂演奏,當聆聽
Taylor Swift < Better Than Revenge > < Haunted > 等樂曲都能感受到可聞的聲音變
化,特別是鼓聲伴奏相當分明,人聲亦相對飽滿且厚實,至於單端表現實在差強人意,平
衡輸出才是 PHA-3 的精華所在。
若是表現 Accardo < Rondo galante . Andantino gaio > 弦樂演奏,MDR-Z7 微細節呈
現在水準之內,瞬態表現中規中矩,唯缺少琴音箱體共鳴的美感,細微運弓和擦弦力道無
法暢快呈現,而且縱向音場進步幅度也不大,始終覺得 MDR-Z7 真正聲音不僅於此,是否
真是隨身系統的侷限尚有待觀察吧!
當聆聽金莎 < 最後一個夏天 > < 最近好嗎 >、弦子 < 天真 >、moumoon < Do you
remember ~English ver.~ > 等歌曲時,我注意到 MDR-Z7 的其中一項特點,那就是呈
現低頻段時,依稀能聽到大振膜推動空氣的「嗡嗡~ 噗噗~」聲音,雖然下潛不足以稱作
深沉,不似它款耳機做到有如敲擊心臟、充滿震撼力的低音域表現,但是順順聽、輕鬆聽
、不追求極致,PHA-3 + MDR-Z7 這套隨身耳機組合尚能接受。
既然是當代的 Hi-Res 耳機,總得聆聽高解析音源來測試潛力。這次選曲是 Kalafina <
夏の林檎 (24bit/96kHz) >,雖然錄音品質和後製手法不盡相同,可是經由 PHA-3 平衡
驅動的 MDR-Z7 詮釋之後,初聽會覺得 CD 音質的節奏起伏更強,容易聽見細微的唇齒音
和氣音,低頻烘托感更勝 Hi-Res(24bit/96kHz),相信會有人喜歡 CD 音源版本。
延續上段,在我依序比較過 CD、Hi-Res 兩種版本,後者詮釋的 Wakana、Keiko、
Hikaru 三人演唱尾音更有延伸之感,歌聲彷彿經過細細梳理過般,極輕微的齒音、氣音
與顆粒感已然消失無杳,完全呈現出柔和、舒服卻不損及細節的聽音感受,樂器伴奏更為
自然、摒除刻意強調低頻烘托感的手法,因此我會更偏好 Hi-Res(24bit/96kHz)版本的演
繹方式。
緊接著細聽 Suara < キミガタメ at 求道会館 >,同張專輯共有 Hi-Res 24bit/96kHz、
DSD 5.6MHz 兩種版本,想必差距會更加微幅吧?沒錯!至少我多次比較之後確是如此,
Hi-Res 稍稍銳利些,可是 DSD 有稍許柔化、美化,線條感卻更加清晰且細緻,除此之外
,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延伸自前文的自問自答,那麼 PHA-3 平衡輸出可以完全推動 MDR-Z7 嗎?那就未必了!從
親身經驗來說最為準確,記得今年初舉辦的玩家交流活動 - 鐵趴 2015,有位熱心玩家展
出未引進的 Pioneer U-05 DAC/耳擴一體機,說巧不巧,友人正好攜帶 MDR-Z7 輔搭配
Kimber Cable 原廠單端升級線,如此大好機會豈能錯過!
當時以家用器材 Pioneer U-05 單端驅動 MDR-Z7,立即獲得立體、相對寬敞、具邊界感
的音場表現,高頻依舊柔和且舒展,不會刻意強調高音域細節,人聲保持適度的欣賞距離
,歌手咬字與氣音皆能完整、清晰地呈現,原本不易控制的低頻更為凝實有力、收放自如
,強弱音還原非常之明確,鮮有含糊不清之情形,代表 MDR-Z7 聲音風格已定型,卻有不
少可挖掘的潛力,當然,若是想聽到 MDR-Z7 中上水準或者更好表現,建議直接選擇家用
器材為佳。
http://i.imgur.com/tux2BMS.jpg
由此看來,NW-ZX2 + PHA-3 隨身套裝有其侷限性,最大可能是受制於電池供電,導致耳
擴控制力不足以令 MDR-Z7 振膜完整發揮,特別是低頻段表現,即便是 PHA-3 平衡輸出
印象中亦不如 U-05 單端驅動所達到的聲音高度,若是以隨身角度看待,儘管聲音素質仍
然有著極大的改善空間,卻是非常不錯的「隨身定點聆聽系統」,在音樂性和音響性之間
取得一個平衡點,我認為是官配套裝最大的著眼點。
最後談點個人的主觀想法,無論原廠如何定義 MDR-Z7,我始終認為 MDR-Z7 是一款完全
家用取向的全罩式耳機,本體碩大導致收納不便,儘管封閉式結構框體造就一定程度的隔
音能力,上側和後下側的透氣孔卻犧牲少許遮蔽性 ; 加之配戴起來又非常「Big」,即使
在安靜場所聆聽,恐怕會大幅提高注目率和回頭率(笑)。
MDR-1ABT、TE-05 搭配聽感
http://i.imgur.com/OGrTCXY.jpg
同場加映 MDR-1ABT,這副耳機是藍芽版的 MDR-1A,亦支援 NFC 近場通訊,全系列使用
SONY 產品的好處是功能支援性高,XPERIA Z2 在開啟 NFC 設置後輕觸 MDR-1ABT 即瞬間
完成配對,方便得很!
不過在 NW-ZX2 開啟 NFC 配對時偶有無法成功配對的情形,如有碰到類似情況請多試幾
次吧!
http://i.imgur.com/WPHFO9U.jpg
聲音表現方面,藍芽無線連接的 MDR-1ABT 自然無法企及上位機 MDR-Z7,我認為調音趨
向流行化,更加強調節奏感和電子伴奏音,與兄弟機 MDR-1A 如出一轍,除此之外,我亦
感受到 MDR-1ABT 藍芽連接時,不可避免帶來的細節缺失,優勢在於無線藍芽的方便性!
後續搭配自用的入耳式耳機 FOSTEX TE-05,或許是 NW-ZX2 足量低頻加成之故,彌補本
身偏薄的低音域厚度,原先樂器的輪廓描繪能力、專擅於弦樂器演奏等優勢皆獲得保留,
TE-05 聲音優劣早在「【遲開箱系列IV】既冷門、且平價、卻有特點的 FOSTEX TE-05」
一文有詳盡描述,在此略過不提。
可惜這套組合令 TE-05 的高頻趨向柔和、美化方向發展,稍稍損及 TE-05 相當透明的高
音域表現,因此有得必有失,端看個人喜好和耳機搭配而定了,我不敢斷言 NW-ZX2 是否
匹配各款耳機、符合口味,所以親身試聽是最準確、最可行的方式了。
承先啟後的 NW-ZX2
http://i.imgur.com/jdAujo2.jpg
我與 SONY 之間的相遇過程,可稱之為緣分吧!不知不覺間持續入手索尼製品,撇開早期
僅支持獨家規格的諸多不便,現在我的產品選購哲學逐漸歸於理性,畢竟沒有人會和預算
過不去(笑),因此把握住自身需求,兼之謹慎抉擇,以此找到相對好或者相對適合的產品
,正是為何撰寫文章的意義所在。
再回到 NW-ZX2、PHA-3、MDR-1ABT、MDR-Z7 等產品本身,上述一系列標榜對應 Hi-Res
高解析音源,正如前文所提及硬體、軟體上的完備,可謂軟硬兼施,軟體帶動硬體銷售,
硬體支撐軟體內容,而且根據網路資料,早在 NWZ-ZX1 播放器發售至 Walkman A10 系列
、XPERIA Z3 推出期間,Hi-Res 音源販售有著顯著地增長,至今旗艦 ZX 系列歷經兩代
變革,漸漸發展至成熟階段了。
未料這次 NW-ZX2 宣傳詞沒有出現「Walkman 史上最高音質」,不過諸多技術特點、零件
用料、抑振設計皆延續自 NWZ-ZX1,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強化和細部著墨,暫且不論奢華
定位的 QUALIA 017,NW-ZX2 代表著當今索尼的隨身聽旗艦之作,技術宣示意味濃厚,價
位亦來到 Walkman 歷史上的新高度,如此高昂定價確實讓不少愛樂者難以消受!
總而言之,我認為 NW-ZX2 的出現和價格訂定有值得思考之處,不免想起音響界流傳的一
則定理 : 「在聲音各方面達到相當水準,是否可以為 1% 提升而付出額外的 99% 代價?
」我想答案因人而異。事實上而言,中高端的音響耳機產品已經無所謂性價比了,因為追
求極致本來不是一條好走的道路,NW-ZX2 正是扮演著承先(繼承過往)啟後(高端定位)的
角色,未來 Walkman 會發展到何種地步尚未可知。
為此,本人作為一名索尼產品的愛好者,總會期盼 SONY 持續發布令人讚嘆、不自覺發出
「WOW!」的隨身聽,並且提供價格親民的款式,好造福更多喜愛音樂重播及追求感動的耳
機玩家們!
作者: chunyulai (裙)   2015-07-14 23:05:00
本來想給箭頭 看到是AA的板主 推了
作者: GR10 (GR10)   2015-07-14 23:14:00
索尼大法好!酸酸退散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15-07-14 23:20:00
沒有跟Hugo的比較太可惜了。ㄎㄎ
作者: q017 (SONY Fans)   2015-07-14 23:24:00
Hugo 大法好,如有預算建議直上,話說NW-ZX2 + PHA-3價格差不多等於一台降價後的Hugo了.....喔不,Hugo現在已經58K了,我覺得也不太需要比較,畢竟不是同一等級的產品,若以個人喜好來說,聲音明顯更中性的Hugo會更適合我。
作者: chunyulai (裙)   2015-07-14 23:39:00
$ONY這次的價格實在有扯
作者: Yazilightar (Yazi)   2015-07-14 23:40:00
Z大的好文章幫推,這邊的ID怎麼有點連不起來?
作者: q017 (SONY Fans)   2015-07-14 23:55:00
回覆chunyulai,這次錢......索尼價格有貴到!回覆Yazi,若干年以前申請PTT時就是這個帳號了,雖然帳號不同,但是喜愛SONY的心是不變的(誤),這次SONY新調音不是非常喜愛,懷念以前NW-X1000系列以及MDR-Z1000時期的聲音風格!
作者: aegis43210 (宇宙)   2015-07-14 23:59:00
和ZX1比起來就不會覺得ZX2貴了,ZX1根本是個未完成品
作者: q017 (SONY Fans)   2015-07-15 00:01:00
如果是索尼的耳型職人 松尾伴大先生主導的耳機製品,我會比較有興趣,MDR-EX800ST、MDR-MA900都是平價好物,雖然現役旗艦MDR-Z7也不錯,至少技術上有突破,可惜偏暗高頻與增量低頻實在不合口味!回覆aegis43210大,NWZ-ZX1算是索尼搶攻高端播放器的初代作品,後續的NW-ZX2是再完善品,不過看到NW-ZX1的價格落差......特別是日本二手抛售價......嗯!
作者: Spurs5566 (刺刺的56)   2015-07-15 00:41:00
看著手機上的Sony Ericsson跟小綠球標誌 再看看ZX2...差一點就忍不住下手了 但定價太令人退火了
作者: kevinau (Kevin)   2015-07-15 02:24:00
SONY耳機就是價錢跟預期聲音有落差,但是沒人嫌拜耳貴因為拜耳的聲音大眾買單,SONY要再拿出更貴的可能才會好聽這家公司的高價限定版的產品可能難招喚,活下來再說吧差點倒掉某些部門
作者: Layase1 (Layase)   2015-07-15 04:33:00
zx2也跳滿快的?
作者: q017 (SONY Fans)   2015-07-15 07:18:00
回覆Spurs5566,相當環念SonyEricsson時期的小綠球標誌阿!回覆kevinau大,我也一直想擁有拜耳的耳機呢!現今SONY沒有再推出高價位的限定版不是很意外,這類產品本身是小眾市場,先活下來至少不虧本。回覆Layase1大,NW-ZX2最近有跳水?
作者: s803310 (機哥)   2015-07-15 07:54:00
Hi-Res就是棒 bj4
作者: shcjosh (來吧!都來吧!)   2015-07-15 09:25:00
zx2最大敗筆就是android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15-07-15 10:38:00
沒錯,P1操作順太多,android就是廢又醜
作者: q017 (SONY Fans)   2015-07-15 11:14:00
Andoid如果沒有高規格硬體支持,操作依然會頓,手邊的XPERIAZ2即便升級到5.0、重置原廠設定,現在流暢度都是普通而已。如果能使用A15或者Linux為內核的COWON PLENUE 1那樣的嵌入式系統,相信可以改善操作體驗,而且 Android 2.3 版本以後移除音頻獨占模式了......
作者: Mutsumi (シリアナード・レイ)   2015-07-15 11:25:00
ZX2有隱藏設定,四極耳機頭啊,有興趣的可以換個頭去聽看看照日方,對岸的說法是聲音有比較好
作者: m3365789 (demo)   2015-07-15 13:40:00
好文章,第一支高階耳機就是EXK,真的蠻不錯的。再來就是Sony的老CDP真的很經典。
作者: q017 (SONY Fans)   2015-07-15 13:55:00
回覆Mutsumi大,我倒是忘記NW-ZX2有支援四極平衡插頭,不過現在有支援四極平衡的耳機,特別是3.5mm規格,似乎僅有HiFiMAN RE-600了!回覆m3365789大,MDR-EX1000推出至今依然是索尼的經典動圈入耳,可惜現在都力推圈鐵混合式了,至於SONY老CDP聽過不多,ES後綴名的器材僅在HM2013、HM2014聽過兩次,期待SONY後續可以發展家用器材!
作者: MitsuhideA (《雅》みやみや~)   2015-07-15 17:47:00
Sony is guilty, he makes our people angry
作者: cwjchris (飛碟)   2015-07-17 02:52:00
閣下是旅居韓國嗎?(注意到背上的韓文安規)
作者: ttping (ttping)   2015-07-18 18:22:00
喜歡Sony推
作者: brookuma (Brook)   2015-07-19 18:28:00
現任用戶推。考慮到大容量、用料、(也許很多人用不到的)功能,我覺得ZX2仍是可以入手的產品。但對於原廠拿來配頂級隨身耳擴的定位感到不解。如果都要老背少,那應該是設計一款輕薄、處理能力強的音源才對。我自已是用來直出配耳道時隨身使用,可聽自己的無損檔案(和逐漸增加的HD檔)也可聽串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