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關於日系低阻耳機與其他

作者: takase (............)   2014-05-29 14:17:15
最近跟朋友聊天
聊到2ch耳機板塊的指標廚之亂,以AD2000X配合HE&BI的量測來證明
AD2000X >>>>>>> HD800,T1,K812 這樣
撇開量測指標不談,因為這方面或多或少還有點羅生門
中間也有延伸到關於歐系耳機與日系耳機設計思想差別的問題
這其實蠻有趣的
日系高階耳機,比起Sony,可能ATH更好拿來舉例,因為資料夠多夠詳盡
和歐陸系統耳機從高阻方向演化的情況不同
日系耳機一開始走的就是低阻路線
簡單講,這兩者的設計哲學差異不小,也很難說哪個"比較好",只能說"比較喜歡哪個"
一言以蔽之
歐陸系統耳機大體偏向像蓮花跑車那樣的斯巴達風格,日系耳機就有點像是lexus或infiniti
那種豪華房車
阻抗的差異主要是來自音圈
歐陸系統廠商習慣用極細的不良導體(lol)做音圈,也不太強調音圈的材質或純度
拼的是人工,或工序安排這一塊
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的確能有效降低振膜的重量,一方面卻也有諸多限制
首當其衝的就是驅動──前端需要很高的增益、壓擺與擺速──平衡接法實際的"作用"
再來就是散熱,這導致歐陸系統的耳機最大承受功率普遍不高,只有幾百毫瓦
最後是靈敏度,相較日系耳機動輒100db/mW起跳的靈敏度,歐陸系耳機普遍只有9XdB/mW
驅動力 大致上等於 音圈的長度(音圈被磁隙所涵蓋的範圍,不等於實際纏繞的圈數)
X 音圈內流動的電流 X 磁隙間的磁束密度
日系廠商則習慣用較粗的,材質純度高的漆包銅線作音圈,也習慣
另外採用特殊材質,強度夠,散熱效果好的音圈套筒,拼的是物料成本這塊
這導致日系廠商振膜的重量實際上"不是那麼輕",或者說,比起運動質量,
反而有更強調振膜尺寸/強度的趨向在
驅動上,比起增益或壓擺,更重視耳擴的電流輸出能力,或者輸出足夠電流
而不太失真的能力
而散熱效率好,最大承受功率和靈敏度都拉高了
想像一下水管管徑、水龍頭水壓、水管內水的流速三者的關係,大概就能明白
再這裡要順帶提一下AKG,AKG雖然是低阻,但那是歐陸系統下,逐漸從高阻演化
而成的低阻,和日系低阻不太能夠相提並論
一方面,AKG還是用不良導體作音圈,只不過調整了圈數與繞法
想要讓音圈吃到足夠的電流,還是得需要一定程度的電壓
另一方面,比起靈敏度,AKG刻意壓低阻抗的目的其實是在於
1.補償振膜加厚後的重量 2.藉由和耳擴的適配特性拉高動態範圍
算是比較突出的特例
回到原本的話題,從音圈延伸到腔體設計層面
可以發覺這兩個系統對"空氣"的不同態度
在談耳機"瞬態"的時候,除了振膜本身的運動質量,另一個要素在於振膜前後的氣壓
所帶來的阻力
這個"阻力" 一方面可以幫助振膜動了之後能更快的回復原位,像氣墊一樣
另外一方面,卻也會妨礙振膜的起步,實際上也不是那麼"自然"
歐陸系統大體趨向越來越通風,越來越開放,像HD800或K812 最基本的結構就是
一個單體裝在一塊半透氣的隔板上
而 日系高階耳機通常趨向封閉式,開放式也有,但是手指頭數數就那幾支
而像ATH的木碗或DADS系統都是典型,Fostex TH900/600則是另一個有趣的case
實際上是刻意削弱了前述的"氣墊"效應,換取更自然的聽感,光就這點跟T5P可能
比較接近
omake.1
我想一定會有人問Grado,Grado的資料是很多,但是水分也很多
勉強說說看的話
我覺得Grado就像是Mig-25那樣"簡單有用"的設計
比起耳機,更像是高手魔改的小喇叭......
和其聲音印象 (開放熱情) 相反,其實是比較"小聲聽"導向的產物
omake.2
關於平板耳機
我一直覺得平板耳機的復興是很有意思的事件
但是後續發展如何,還有待觀察
平板耳機最大的優勢在於進入門檻低,蚊型廠商很容易就能做出足夠好的聲音
一方面受惠於 "推力大"的耳擴 其實不是那麼難找,
一方面也受惠於平板耳機自身的形式:平面驅動,沒有動圈耳機那一堆難搞的怪癖,
很容易就能推出足夠平衡寬鬆的聲音
不論音質,平板耳機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錢,成本
雖然平板耳機和Grado耳機很類似,都是逆向思考的勝利,但是問題在於
平板耳機固定的物料成本始終沒辦法降低,反而節節升高,這導致
廠商賺不夠錢 > 研發投入落後 > 產品更迭快速 的循環
長期來看,我不看好往後的發展,當然這也許是偏見
作者: leonhung97 (llleo)   2014-05-29 14:23:00
推專業~~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14-05-29 14:24:00
(看向TAD400
作者: donkilling (å’šå’š)   2014-05-29 14:44:00
AKG那幾隻阻抗不高 但靈敏度卻低得嚇人 = =
作者: gameguy (gameguy號:)   2014-05-29 14:47:00
沒購買ATH、Grado、Sony、Ultrasone任何型號耳機的人終極高調旁邊路過留 用這四家的人,不接觸 不討論 直接旁邊路過 直接旁邊路過 中原武術出少林,地球動圈出拜耳,動圈耳機血統最純正一支就是tesla No.1,獨一無二 其他廠牌動圈耳機旁門左道 旁門左道。
作者: Deltaguita (貝里斯)   2014-05-29 14:52:00
=====以上為路人,旁邊路過=====
作者: CO2 (吸嘔吐)   2014-05-29 15:03:00
精闢
作者: house09gbk (兔子)   2014-05-29 15:26:00
今天gg大好忙XD
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14-05-29 16:05:00
音圈用極細的不良導體有什麼好處呢?
作者: takase (............)   2014-05-29 16:06:00
音圈質量降低,音圈內電流上升時間相對較快
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14-05-29 16:09:00
那用極細的良導體不好嗎?
作者: takase (............)   2014-05-29 16:11:00
純度越高,線徑一定越粗,這沒辦法....
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14-05-29 16:20:00
這樣聽起來用粗的一點好處都沒有阿 只有阻抗變低而已
作者: takase (............)   2014-05-29 16:22:00
容易驅動,音色漂亮是優點啊
作者: BIGNOSER (精銳肥宅)   2014-05-29 16:39:00
好文耶
作者: boris20050 (永遠的存錢中)   2014-05-29 17:54:00
(lol) 是指歐洲喜歡用的導線材質嗎?為什麼用高電阻的線繞成線圈會比較需要注意散熱呢?
作者: Amperex   2014-05-29 17:58:00
忽然覺得GG大很妙 從不接觸那四家 怎麼知道正宗是拜耳呢?我以為都是比較才會下定論 沒有針對性 只是一點疑問
作者: boris20050 (永遠的存錢中)   2014-05-29 17:59:00
不過,看瀑布圖,還是覺得TAD400>>AD2000他說沒購買,可沒說沒聽過?
作者: Amperex   2014-05-29 18:01:00
我也以為他只有不買 但他上面又說不接觸才忽然有疑問的XD
作者: leonhung97 (llleo)   2014-05-29 18:01:00
其實我對正宗比較抱持疑問...可能第一個做的是他
作者: boris20050 (永遠的存錢中)   2014-05-29 18:02:00
跟買這四家的人不接觸、不討論?
作者: leonhung97 (llleo)   2014-05-29 18:02:00
但做得最好的不一定是他.....(戰XDD~
作者: boris20050 (永遠的存錢中)   2014-05-29 18:04:00
附上golden ears 數據圖http://en.goldenears.net/21961 tad400http://en.goldenears.net/4490 AD2000
作者: leonhung97 (llleo)   2014-05-29 18:06:00
tad400這麼強= =? 實際去聽感覺比不上ad2k阿= =??
作者: Amperex   2014-05-29 18:07:00
哦 原來是人 謝謝B大說明XD
作者: boris20050 (永遠的存錢中)   2014-05-29 18:08:00
恩,TAD400 很強阿,AD2000 那篇的測試是AD2000X 的,不是AD2000 的不過,裡面找不到AD2000 的就是
作者: Amperex   2014-05-29 18:13:00
TAD400的RUN法好像影響也蠻大的?
作者: boris20050 (永遠的存錢中)   2014-05-29 18:14:00
就算run 好了,聲音也還是會變
作者: qv5pn7 (藁人形)   2014-05-29 18:17:00
作者: a690john (BlackHand)   2014-05-29 19:24:00
唉 別瞎扯 音量大小只和靈敏度有關 耳擴輸出是voltage follower 接什麼訊號大小都一樣 是負載 (耳機)的阻抗去決定流過電流大小看看電子學吧!!
作者: takase (............)   2014-05-29 19:45:00
樓上的意思是? @_@如果是說grado的話,我是指其頻響調整有點類似loudness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14-05-29 19:50:00
關於你的電流大小發言
作者: takase (............)   2014-05-29 19:50:00
我想水管的類比應該沒那麼難懂吧 =3=;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14-05-29 19:58:00
恩 "瞎扯" 不似理解問題 應是對錯問題
作者: takase (............)   2014-05-29 20:56:00
有錯的話請大家指正 <(_ _)>
作者: mos888tw (none)   2014-05-29 20:57:00
推耳機的原理需要一點電磁學 耳機是電感性 透過線圈共振帶出聲音 我不懂耳機 但我是做ac-dc的 這跟變壓器設計不良 開關頻率落入音頻產生高頻聲音的原理類似以前同實驗室的同學是做class d的power amp 略聽過一點算是路過看熱鬧XD
作者: kevinau (Kevin)   2014-05-30 00:45:00
看不太懂,但我喜歡蓮花跑車,要完全駕馭這台車需要很多技術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14-05-30 14:37:00
我覺得完全駕馭Lotus需要強健的背跟控吧控控的會員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