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一級嘴砲技術士 FB 台灣如何失去美國

作者: iphone15 (JeanValjean)   2025-08-05 19:40:28
完整譯文如下
How Taiwan Lost Trump
Losing on trade is only Taipei's latest misstep with the new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ew Right.
CHRISTIAN WHITON
AUG 05, 2025
https://capitalistnotes.substack.com/p/how-taiwan-lost-trump?triedRedirect=true
在未能與川普政府達成貿易協議後,台灣上週五遭到美國大幅提高關稅,大多數出口至美國的商品關稅從10%提高至20%。這一數字顯著高於日本、南韓和歐洲這些已與華府達成協議的地區所面對的稅率。
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及其新興的“美國復興”過程中,許多國家處境變得更加艱難,而台灣無疑名列前茅。台灣政府如今成為一個典型案例,說明在後全球化時代,應如何避免錯誤應對美國。
這次關稅上調緊跟著台灣總統賴清德訪美行程被羞辱性取消的消息傳出——據報導,這一決定由川普本人拍板。賴總統原計劃經過達拉斯與紐約,以“過境訪問”方式前往台灣在拉丁美洲僅存的少數邦交國之一。
據推測,取消行程的原因之一,是川普正全力與中國達成交易,而中國一貫將實際獨立的台灣視為自己的領土。隨著與中東富裕和能源出口國的貿易協議已基本完成,與日本、南韓和歐洲的協議也接近完成,若能搞定中國協議,幾乎就涵蓋了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貿易。至於加拿大與墨西哥,勢必也會達成對川普有利的協議。
台灣政府私下認為,川普的這項中國優先策略,不僅導致賴清德訪美行程被取消,也讓雙方未能在8月1日最後期限前敲定貿易協議。但這一說法遭到美方內部人士否認。川普的幕僚表示,如果賴願意取消紐約行程、只去達拉斯,總統本來是會批准這次訪問的。他們也質疑台灣的談判策略,並將其與如日本等較成功的國家做比較。
問題不僅僅是川普當前專注於對中談判,以及預計稍晚將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的峰會。事實上,台北目前這種令人遺憾的處境,已經醞釀多年,並非短期內可以扭轉。
台灣的錯誤策略早在去年川普再次當選的那一天就顯現出來——當時賴清德並未嘗試打電話向川普表達祝賀。相比之下,賴的前任蔡英文在2016年川普首次當選時就打了賀電。而川普竟然接了這通電話,成為當時國際大新聞,因為美國總統幾乎從不直接與台灣領導人通話,因為兩國並無正式外交關係。
儘管2016年的通話引發爭議,因此外界認為川普也可能為了避免激怒中國而不再接第二次來電。但也有可能,這位剛勝選的川普會再次接聽賀電,進一步強化美台領導人可以直接對話的新先例,並釋出關係良好的訊號。
據台北一些人士說,賴清德當時聽從了一些與川普關係密切人士的建議,才未嘗試致電祝賀。然而,這本身就是個問題:這些顧問可能沒有真實的管道接觸川普,因而提供了錯誤的建議。賴應該具備足夠的政治判斷力,讓川普自己決定是否接電話,而不是透過發言人發表形式化的賀電聲明了事。
這一行為在某些長期關注台灣的華盛頓官員眼中,與台灣政府四年前對拜登就任總統的熱烈歡迎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拜登作為奧巴馬時期的副總統,見證了中國在經濟、軍事、科技領域對自由世界構成的威脅日益擴大,而美國的軍事與經濟實力卻在衰退,對台政策也較為消極。拜登本人則是美國長年失敗外交政策的產物,長期在參議院的從政歷程中,一直堅信中國的崛起雖然不可避免,但會是和平的,前提是美國不要挑釁。例如,拜登在2011年就曾於《紐約時報》發文,對中國的寄生式經濟政策提出了近乎荒謬的寬慰說詞:“我仍然相信,一個成功的中國將使我們的國家變
得更加繁榮,而不是更少。”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當時獲准出席拜登的就職典禮。她與其團隊視之為重大外交突破,並在場外從觀眾席自拍影片表示“自由是我們的共同目標”。她在戶外卻仍戴著口罩,象徵著台灣在疫情期間的防疫措施,也讓許多美國人多年無法前往台灣。
令人遺憾的是,台灣外交官在拜登政府時期自稱處境良好,但實際上並無太多證據支持此說法。誠然,拜登曾打破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公開表示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美國將會防衛台灣。然而,他的幕僚總是迅速澄清他的說法——有時甚至是在他剛離開麥克風的幾分鐘內——如今我們已能看出,那是因為真正主導政府的並非拜登本人,而是一個對年邁總統進行控制的幕後團隊。許多美國選民之所以支持川普,就是為了終結他們眼中拜登政府對北京的軟弱立場。
台灣選民在2024年將蕭美琴推上副總統寶座。大多數在華盛頓長期關注台灣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賴清德在對美政策上多半聽從蕭的意見。這是個問題。與自1979年美國與台灣斷交以來歷任駐美代表一樣,蕭美琴受限於無法像正式大使那樣行事。然而,問題不只在此:她也明顯屬於一個對川普及其政策極為反感的政治圈子。
在她任內,她最得心應手的對象,是華府那個可以稱為「人權產業複合體」的圈子——這是一個由國際共和研究所(IRI)、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等機構組成的網絡,自稱超越黨派,但實際上是華府「全球化統一黨」的一部分,這個沼澤圈子將川普視為對民主最大的威脅。川普則曾試圖停止對這些全球主義組織的聯邦資助。
2022年,蕭美琴在左派色彩濃厚的《華盛頓郵報》上發表評論文章,有效地將台灣與拜登政府介入烏克蘭戰爭的決定站在同一陣線。她寫道:「烏克蘭戰爭讓全世界更加明白,民主國家在面對威權侵略時肩並肩站在一起有多重要。」在當時,這或許看似是一個政治上安全的立場,但對於了解川普政治基礎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個毫無必要的風險——川普的支持者普遍認為拜登干預烏克蘭戰爭是一個昂貴且危險的全球主義延伸。
在民主黨掌控白宮與國會兩院的那兩年內,蕭美琴在華府的存在就已不太說得通。她對拜登政府的熱情令那些共和黨人感到疏離,而台灣在軍售與對中強硬政策等議題上,長期仰賴的正是共和黨人。台灣總統府曾聲稱蕭「被國際媒體評為華盛頓最有影響力的大使之一」,但這樣的說法明顯是誇大其詞。
如今,共和黨全面掌控華府,由川普重返白宮領導政府,讓像蕭這樣的人仍主導對美關係與國際形象更顯不合時宜。儘管她並未直接譴責川普或與其決裂,但幾乎沒有人懷疑她更偏好拜登能贏得連任,而她與川普及其高層幕僚之間,無論政治上或個人上,都毫無交集。和她所屬的政治陣營一樣,她是全球主義左派的一員。
令人費解的是,儘管華盛頓局勢已大幅改變,台北方面的作法卻依舊如故。7月29日,賴清德在總統府熱情接待了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主席戴蒙·威爾森(Damon Wilson)。然而,川普一直試圖終止這個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基金會,該機構曾抨擊川普,甚至有一位董事會成員在公開文章中將他比喻為「希特勒、史達林與墨索里尼」。此外,NED 還是一起名為「國家民主基金會訴美國政府」的訴訟案當事方。那麼,賴總統公開高調地接見這樣一個人,怎麼會是明智之舉?是蕭美琴的建議嗎?
不幸的是,這些錯誤正發生在台灣在美國形象惡化、且仍在下滑之際。
對美國關注外交政策的人來說,台灣不僅未被視為抗中鬥爭中的資產,反而是個負擔。大多數人擔心,台灣可能會把美國拖入一場與中國的戰爭,而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文化連結又非常薄弱,使得美國人難以產生「必須保衛台灣」的認同感。台灣政府也沒有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為了生存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的自由資本主義堡壘,反而只是把自己宣傳為「全球晶片工廠」。
川普一向不關心外交政策的細節,通常交給幕僚處理,但有一件事他對台灣記憶猶新:在上屆奧運會上,台灣派出了一名經檢測顯示具有男性染色體的拳擊選手林郁婷參賽。該選手擊敗女性選手贏得金牌,返台時台灣政府甚至派出美國製的F-16戰機迎接她歸來。川普當時對此表示惋惜,並與一名擊敗女性選手的變性阿爾及利亞選手一併列為不公。
此外,川普相信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竊取了美國技術。他去年曾說:“你知道嗎,台灣偷走了我們的晶片產業……現在他們還想要我們的保護。”當時台灣機構與川普在媒體上的反對者紛紛出來“查核事實”,稱這是令人震驚的錯誤說法。然而,這其實並非全然錯誤——就像川普說過的許多“驚人”言論一樣,進一步審視後發現部分內容是屬實的。美國司法部在2008年和2018年都曾起訴台灣公民竊取半導體商業機密。2010年代初期,筆者親自與一位台灣資深半導體業者交談時,他也坦承自己在1990年代的工作是「反向工程」——也就是從成品推回設計與製造流程,用來進行技
術偷竊。(諷刺的是,筆者當時正參加台灣政府出資贊助的訪問團,而該政府現在則極力否認有任何技術竊取行為。)
川普與其幕僚也非常關注各國的國防預算。他可能知道賴清德曾承諾將台灣的國防支出提高到GDP的3%。但更可能的是,川普知道台灣實際支出低於此數字,且一度還打算在今年減少軍費開支。
台灣的年度國防預算僅約200億美元。相比之下,以色列人口只有台灣一半,卻長年面臨安全威脅,其國防開支卻超過台灣的兩倍。川普與他在國防部的首席政策官布里奇·科爾比(Bridge Colby)都曾建議,台灣應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10%左右,這與以色列的歷史常態較為接近。至於這是否合理,台灣內部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實質性辯論。在華府看來,台北雖口口聲聲承諾會小幅增加國防預算,但連這樣的小目標都無法達成。
川普陣營中專注於台灣事務的官員可能了解並同情賴清德,畢竟他面對一個由反對黨主導的立法院。但原本人們對賴可能改善局勢的希望,最近可說以極為慘烈的方式破滅。民進黨在7月試圖罷免12位國民黨立委,結果全數失敗——這在台灣政治史上幾乎前所未見,堪稱一次重大民意挫敗。儘管民進黨官員將罷免行動歸咎於基層民間團體,但該行動部分是由時任黨秘書長林右昌與立院黨鞭柯建銘主導與推動的。
這一失敗凸顯出一種觀感:賴清德與民進黨正陷入選民支持困境,無法有效處理基本民生與民意問題,反而寄望於高調抗中,以及持續攻擊國民黨與中國之間的曖昧商業關係與親中立場來維持政治能量。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民進黨內部對於企業界真正關心的重大議題,完全缺乏辯論與關注,例如:放寬對臨時居民的移民限制、對銀行與保險業的過度監管、以及能源成本過高等問題。台灣對美國農產品設有極高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也限制來自中國的投資,即使有些資金根本不帶任何政治條件。自2020年北京實質終結香港法治後,大量資金出逃,但台灣幾乎未能吸引到這些資本,反而讓新加坡成為最大受益者。
而對於想在台灣生活或經商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常常面臨各種不便。儘管表面上沒有明令禁止,許多外籍人士表示在台灣開設銀行帳戶非常困難,除非有台灣配偶,即便如此也常需要耗時等待與繁瑣手續。即使是信用良好的美國人,也難以在台灣取得信貸。
為了討好環保人士,民進黨政府關閉了全國的核電廠,現在必須對消費者補貼日益昂貴的電費。由政府經營的台電去年虧損高達130億美元。一些民進黨官員對台灣在廢核後轉而依賴進口能源反而抱持「樂觀」看法。他們認為,從美國進口天然氣有望降低美國對台灣貨品貿易逆差的一部分——目前高達740億美元,是美國第六大逆差來源。不過,天然氣進口實際上無法在任何有意義的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在川普官員眼中,民進黨主導的政府被左派文化議題(如去核電化與跨性別政策)綁住,對美國商業漠不關心,對國防不認真,對縮小貿易逆差毫無誠意。
台北當局意識到與川普的關係不妙,但即使有意圖改變現狀,努力也是無效的。今年5月,台灣駐美代表處以每月6萬美元的費用,聘請了Ballard Partners進行「策略倡議與政府關係」活動。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個聰明的決定:該公司與川普關係密切,曾聘用前佛州檢察總長潘·龐迪(Pam Bondi)及其他川普陣營人士。然而,實際上,這樣的舉措對於那些長期在政府內外努力協助台灣的人而言,反而是一種侮辱。在他們看來,民進黨長期與歐巴馬與拜登團隊中的左派人士眉來眼去,理所當然地認為共和黨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台灣。等到意識到一個對台灣冷感的新右派(New
Right)正在美國崛起時,台北才匆匆拋出一塊骨頭給幾個據說與川普關係不錯的遊說公司。(順帶一提,坊間傳聞Ballard在川普核心圈內部的受歡迎程度已明顯下降。)
而這正是台灣「失去川普」的真正核心——也是即使日後台美達成任何貿易協議,這種衰敗狀態依然會持續的根本原因。問題不僅是對川普的外交冷落、不足的國防投入與誤導性承諾、外界對台灣是否真會自我防衛的疑問、美國智慧財產權被盜用、將奧運金牌頒給實質上是「家暴」行為的案例、迎合各種覺醒(woke)議題、或不利商業的政策,更嚴重的是——台灣連嘗試正面回應這些問題的誠意都沒有,完全無法理解或對應美國新右派的觀點與價值。這種缺失,不可能單靠丟錢給一間可能根本無法影響川普的遊說公司來解決,更無法靠邀請那些退休官員來台接受款待、發表
樂觀空泛的言論、並從總統那裡領一條綬帶就能修補。
川普已實質上為全球主義與冷戰後秩序劃下句點。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幾乎沒有哪位主流外交或經濟專家曾預測或真正理解這股浪潮。這是一個由全球眾多行為者與力量組成的變動格局,但其核心是美國新右派。這股勢力不會贏得每一場選舉,卻正在崛起,並將成為不僅在川普任期內,甚至在任何共和黨接班人領導下,都必須認真面對的長期政治力量。台灣必須與這個截然不同的政治環境對接——而這也可能需要台灣自身政治形態的重大轉型,尚待浮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