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石明謹談民眾黨酸高雄道路規劃事件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25-06-18 08:23:05
※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MGhAJap4B/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石明謹臉書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昨天晚上看到這則貼文,原本以為應該很快就會刪文,畢竟這很明顯是缺乏交通常識,又為
了酸高雄市政府才會寫出來的文。
結果一覺醒來,不同政治立場的道路安全類型粉專,包括標線改造台灣路、理觀點、便宜網
紅等,都有回文說這個設計才是世界主流的交通安全設計。
然而小編不但沒有刪文還力戰群雄,真是不可思議,但基於教育理念,為了讓人本交通的精
神在台灣得到推廣,還是要不厭其煩的科普一下這個設計的核心價值。
首先,道路最右側(紅線跟槽化線右側)是自行車專用道,再往右是人行道,這樣自行車就
不用行駛在人行道,完成第一個目標「避免自行車騎上人行道」。
其次,自行車專用道跟一般汽機車車道中間,有停車格或槽化線做為分隔,這樣自行車的行
車較為安全,完成第二個目標「接近實體分隔的自行車道」。
第三,如果一般汽機車車道發生事故,跟自行車與行人之間,也會有緩衝區,避免車輛直接
衝撞自行車或行人,完成第三個目標「減少事故傷亡」。
最後,由於自行車、行人各自有足夠的路幅,還有停車格或槽化線阻隔,行人與自行車幾乎
不會進入一般車道,反而會讓車流順暢,完成第四個目標「增加行車效率」。
雖然還是有一些開口位置、減速區長度、汽機車停車格數配置等,幾個小問題可以討論,但
這絕對是一個可以同時保障安全,又能夠提升效率的設計。
有人提到公車上下車乘客會與自行車交織,如果在站牌處多設計一塊實體的乘客等待區,讓
自行車向右繞行一小段,加上自行車道的行人穿越設施,也是可以有效改善,但無論如何,
行人定點穿越自行車道,都還是比自行車騎上人行道安全。
在其他縣市早就有相關設計,只是多半是用標線型人行道,或在小路段用槽化線來區隔,完
整度比較不足,我反倒是佩服高雄市在這麼長的路段,用徹底且整體性的規劃來處理,這是
需要施政魄力的。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要強調一下,我是交通警察出身,我的專業是處理車禍跟取締違規,對
於這些交通方針只是有粗淺的皮毛認知,真正的施工、設計、規劃等項目,還是要相關專業
人士才行,敘述中如有錯誤的地方還請不吝指教。
https://i.imgur.com/4su2lYA.jpeg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前事見此。
#1eKO1xp7 (HatePolitics)
左盃以自己交通警察的經驗分析了昨天害民眾黨高雄黨部小編成為眾矢之的的博愛路道路規
劃。
明明其他縣市早有類似規劃。
但是就高雄市會讓民眾黨跳起來。
4%黨之名誕生地果然會被特殊對待。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