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以巴世仇 年輕歌聲期許包容和平

作者: GV13 (遠見13)   2024-05-07 07:06:37
※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946660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2024-05-07 00:02 聯合報/ 張璉/東華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新北市)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自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造成嚴重死傷,次日以色列宣戰,採取更激烈
的反擊,雙方流血戰爭白熱化,迄今滿半年,仍未見停火跡象。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結下梁子已有一百五十年。一八八一年流亡兩千年的猶太人,第一次大
規模從世界各地回到民族起源之地。廿世紀初,獲英國承諾協助猶太人在有九十%阿拉伯
人的巴勒斯坦地區重建「民族家園」。其後,二戰時納粹大屠殺,加速猶太人逃離歐洲重
返故土。猶太人終於在一九四八年建國,隔年加入聯合國獲國際承認。然而,以阿衝突、
以巴衝突並未因此停歇。
這次以哈衝突,可謂也是對各國角色的盤點,國際互動與角色關係都出現微妙變化,有支
持哈瑪斯而大力譴責以色列者,如卡達;有力挺以色列並藉機調整其全球軍力部署者,如
美國。一場他國的戰爭,卻折射出國際間各有各的算盤,無不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哪裡是
為公理正義?近日,以民主法治掛帥的美國,以大批警力逮捕大學校園內反猶挺巴的示威
學生,雷厲風行的作法也令人驚嘆。當年香港反送中的暴力抗議,眾人皆知美國在背後的
推波之力並不小。
在激烈戰火下,有一群由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組成的青年合唱團,他們有截然不同的歷
史與生活經歷,排練時要用三種不同語言,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及英語,卻能融合在一個
合唱團,以歌聲唱出對和平與和諧的期盼。創辦人邁卡.韓德勒(Micah Hendler)成立
於二○一二年,初衷就是期望透過音樂和傳統合唱訓練,建立一個可以融合不同政治立場
的新群體。如今在雙方戰火激烈下,這群以巴的年輕人更是期盼唱出和平之聲。
多年前我去以色列,自是必到耶路撒冷舊(聖)城,該城由以巴各管一半,見到荷槍實彈
的巴勒斯坦士兵,也見到虔誠禮拜的猶太人,都在同一個聖城裡,深刻感到以巴之間的恐
怖平衡。這群年輕的合唱團員分別來自東耶路撒冷與西耶路撒冷,同在一座城市卻又處於
對立的立場,他們無法選擇國家,卻能選擇彼此包容、彼此相愛,通過歌聲、交談與分享
,跨越了鴻溝,化解仇恨,療癒受創的心靈,用音樂傳遞和平與希望。
一位巴勒斯坦團員受訪時說,我們原沒有相同的觀點,在合唱團裡交談需要很大的力量與
勇氣,而我們無法改變這個醜陋的世界,但我們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平。邁卡.韓德勒
沉痛的表示,這場戰爭,以巴都不是贏家,只有極端分子獲勝,平民百姓都在承受失敗。
這個世界不缺仇恨、不缺戰爭,缺的是放下仇恨、彼此包容、彼此相愛,雖各有立場、文
化、習俗,但唯有愛能包容一切、遮蓋一切。亦期許在台灣的我們,勿因立場不同、理念
不同而彼此攻訐甚至仇恨,放下成見、彼此相愛、彼此包容,才能帶來真正的安和樂利,
如同合唱時,四部混聲因樂曲而和諧,方能達於悅耳美妙。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以哈戰火也改變不了年輕世代追求和平的決心
如同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 不再甩党的抗中保台 追陸劇陸綜、吃大陸小吃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