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浩然正氣】英國國會為何首次認證台灣

作者: vikk33 (陳V)   2023-09-05 22:00:41
※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172019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放言
【浩然正氣】英國國會為何首次認證台灣為「獨立國家」?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就在英國外相柯維立8月30日出訪中國之際,英國國會首次在正式報告中將台灣認證為「
獨立國家」,打破英國數十年來的外交禁忌。
預示英國政策的重大變化
具有高度影響力的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8月30日公布的官方報告寫著:「台灣已是
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台灣擁有具國家地位的所有資格,包括常住人口、界定的領
土、政府,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只是缺乏更廣泛的國際承認。」外委會主席
柯恩詩指出,這是英國國會報告首度做出這樣的聲明。她說:「我們認知中國的立場,但
我們並不接受。外交大臣必須堅定、公開地站在台灣這邊,並明確表示我們將維護台灣的
自決權。」
英國是內閣制國家,政府部長都同時是國會議員。國會的這一報告預示英國政府對臺政策
的重大變化。
先來回顧一下英國對台政策的演變。英國是西方大國中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
1950年1月6日,英國正式外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撤銷對中華民國的承認。但是,
同年2月15日,英國外長貝文強調:「一九四三年,臺灣是日本帝國的一部分領土;英王
政府認為臺灣法理上仍是該領土的一部分。...... 目前,島上實際行政由吳國楨負責,
就英王政府了解,他並未否認國民政府的統治權威。」這項聲明發表在英國承認中華人民
共和國之後。
1950年6月26日,韓戰爆發後,英國副外長楊格告訴英國議會:「福爾摩沙法理上仍是日
本領土。...... 福爾摩沙的處理將與對日和約一併決定」。楊格的這項聲明發表在6月27
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臺灣地位未定論」之前。事實上,楊格的說法事先並未與美國諮
商,卻吻合杜魯門的新主張。
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和約》簽訂,和約第二條規定「日本國放棄對於臺灣及澎湖群島
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英國作為《舊金山和約》的主
要發起國,承認「和約並未預先判定該島嶼的未來,它仍將由聯合國討論,但未來如何解
決是開放的。」
1952年1月18日,重新執政的邱吉爾首相告訴美國國會「我很高興 ...... 你們不讓福爾
摩沙的中國反共政府遭到大陸的入侵和屠殺。」1954年7月14日,邱吉爾向英國議會表示
,他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在未來某一天為什麼臺灣不應置於聯合國的代管之下。1955年4
月27日,第一次外島危機時,外相麥米倫強調,英王政府的政策是看到臺灣及外島問題以
談判去解決。可見,1950年代英國對臺政策確立了若干要素:雖然英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但臺灣法律地位未定,臺灣並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未來臺灣問題應該和平解決,
考慮到臺灣人民的利益。英國一再努力尋求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想把它提交聯合國討論及
管轄,但當時「兩個中國」政府都反對這種方式。
外交狀況的轉變
1971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會見英國駐北京代辦譚森,提出中英全面建交
互換大使的三點要求:一、撤銷英國在臺灣淡水的領事館;二、在聯合國大會上,英國不
能既投票支持恢復中國席位的議案,又投票支持把中國代表權問題作為「重要問題」須經
大會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必須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三、澄清英國
過去鼓吹的所謂「臺灣法律地位未定」的論調以及製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任
何謬論。英方願滿足中方前兩項條件,但對臺灣地位問題並未明確表態。1972年3月13日
,中英雙方經多輪反覆談判,達成協議。在聯合公報中,英國政府「認知中國政府關於臺
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的立場」,這句話與「上海公報」的措詞類似。但這次,英
國下院外委會主席柯恩詩明確指出:「我們認知中國的立場,但我們並不接受」。
2007年3月28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稱,根據聯大第2758號決議,「聯合國視臺灣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是聯合國秘書長有史以來第一次援引第2758號決議聲稱「
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臺灣駐美代表與美國國務院溝通,國務院向聯合國秘書
處抗議說,美國注意到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事實上「並未確立臺灣係中華人民共和
國之一省。該決議僅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政府為在聯合國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並
驅逐蔣介石之代表在聯合國及所有相關組織佔據之席次。2758號決議並未提及中國主張對
臺灣擁有主權。」美國還邀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國共同抗議潘基文引喻失當,
在美英等國的強力介入下,潘基文終於在8月15日正式道歉,並保證不再引用2758號決議
來論斷臺灣主權。
2018年7月11日,針對中國施壓多家國際航空公司更改臺灣名稱,英國外交部副部長費爾
德表示,英國企業不應為政治壓力所迫做出改變,英國外交部已就此事向中國政府表達關
切。費爾德同時指出,英國政府長期以來的對臺政策並未改變,英國政府向來以「臺灣」
稱呼臺灣,如有列表則將臺灣個別列於country/territory(國家/領土)或world
locations(世界地名)之下。
美國聯邦眾議院日前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該法案指出聯合國2758號決議只處理了
中國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台灣,並強調美國反對任何未經台灣人民同意下試圖改變台灣
地位的倡議。
春江水暖鴨先知,英國常常是國際政治和國際法變化的領導國家。這次英國下議院外交事
務委員會比美國眾議院更進一步,主張「台灣已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既是對
中華民國台灣獨立事實的承認,也是對蔡英文,賴清德「務實台獨」路線的認同。近年來
,英國作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已經在G7和北約多次國際場合支持「台海問題國際化」
。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後,英國認識到,普丁用烏克蘭自古以來就是俄羅斯一部分作
為入侵理由,這和中共統一台灣的借口,即「一中原則下的台灣問題內政說」類似,因此
,英國要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如果國際社會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兩岸衝突是中
國內政,中共攻打台灣時,國際社會就無法干涉,台灣會變得孤立無援。「台灣問題國際
化」是台海安全頭等重要的法律戰。
現在英國國會出手來撥亂反正,幫助台灣打贏這場國際法認知戰,打敗國共兩黨把兩岸關
係拉入「一國兩區,國共內戰延續的框架」這種錯誤認知,台灣人民應該感謝英國國會。
台灣得道多助,中國失道寡助。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其實不要忘記
第一個注意到台灣地位未定的法律狀態的國家
就是英國
只是她長期沒有主動去講
也是非共產與第三世界中第一個不再承認蔣介石政權代表中國者
由英國第一個撕破假象
其實也合乎歷史脈絡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