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小笠原欣幸週刊東洋經濟文章試譯

作者: NewYAWARA (朝霞之前奏)   2023-08-01 23:05:12
1.轉錄網址︰
https://str.toyokeizai.net/magazine/toyo/
2.轉錄來源︰
週刊東洋経済2023年8月5日号
3.轉錄內容︰
民進黨能否繼續執政 中國的動向對選舉的影響
明年1月13日的台灣總統大選距今已不到6個月,3位有力參選人已經展開激烈的
論戰。
民進黨的賴清德參選人,承諾將延續蔡英文政府已執政8年的政策路線。最大在
野黨國民黨的侯友宜參選人,則批評蔡政府造成了兩岸關係的惡化,主張應該政
黨輪替。此外,第二大在野黨民眾黨的柯文哲參選人,雖然也主張政黨輪替,但
同時對兩大黨提出批評,呼籲應該壯大第三勢力以改變台灣的政治。
自從1996年第1次總統直選以來,歷經四分之一世紀,這次將進行的是第8次的總
統直選。雖然這與韓國、法國等地的總統選舉在性質上相同,然而卻具有獨特的
台灣意義。在台灣(以及其離島)的地理範圍內,台灣的選民每隔4年就能選舉
台灣的領導者,逐漸讓「台灣意識」廣為深植人心。
台灣總統大選每次都會成為國際政治上的焦點。尤其是美中兩強,他們都會將台
灣由何政權執政視為重大關注議題。中國期待能出現有利於促進統一的政權,而
美國則期待出現能穩定維持現狀路線的政權。
儘管統獨問題常被認為是台灣選戰的爭點,然而在每次選舉中,實際上並無參選
人將統一或獨立作為公開的政見訴求。台灣壓倒性多數的民意都認同現狀自由與
民主的台灣,中國雖然國力遠超過台灣,但台灣的民意並沒因此被吸引。
對美、對中立場的差異
成為選舉的爭點是對於中國/美國的關係處理。台灣雖然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
,但是中國卻想要統一(併吞)台灣,採取如果不聽從中國的要求,將不惜動用
武力的態度。人們對於是否應以較婉轉的方式交流以免觸怒中國,還是為了防止
被併吞,應該盡可能保持一定距離,而感到猶豫不決。
台灣兩大黨與美中的關係也經歷了意義深遠的變化。在冷戰期間,國民黨持有反
共親美的立場,而之後登場的民進黨則是反中華民國、反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
間並無關聯。然而在90年代之後,中國對台灣的強大壓力促使民進黨轉變為反中
親美的立場。另一方面,國民黨在2005年時,轉換方向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在馬
英九政府的第二任期中,予人更為深刻的親中印象。國民黨雖然主張並沒改變親
美路線,但在美中對立後激化後,立場變得為難,而採取了「不做美中任何一方
棋子」的立場。
2016年上台的蔡英文政府,在面對習近平政權的強大壓力下,選擇強化與美國的
合作來確保台灣的安全,並提升了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承襲了蔣介石反共親
美路線的不是國民黨,而是蔡英文。由於台灣社會主流民意偏向親美,因此美中
對立對民進黨來說相對有利,反之對國民黨則帶來了相當的壓力。充分展現類似
情況的是上回2020年的總統大選。
若將3位參選人的立場作統整的話,民進黨的賴清德主張和美國合作,並且不屈
從中國壓力的態度;國民黨的侯友宜與民眾黨的柯文哲,則是採取在美中之間妥
善確保台灣利益的立場。侯友宜與柯文哲皆批評蔡政府過度對美一面倒,侯友宜
主張推進與中國間的對話,同時也與美國維持緊密的關係。
柯文哲則批評民進黨對中國的挑釁態度,以及國民黨對於中國過於順從,主張超
越意識形態,用務實的態度來應對。由於中國的目標是優先終結民進黨執政,所
以應該會認為侯友宜或柯文哲都是可接受的人選。
另一方面,從台灣的內政角度來看,非核家園、居住正義、延長兵役等問題雖然
也是爭點,但最大的爭點則是是否要讓民進黨繼續執政。蔡政府的支持率大約是
四成多,較過去的馬英九政府、陳水扁政府高出不少。然而,在台灣的民意中,
有著根深蒂固「每隔8年就應該進行政黨輪替」的觀念,這源於台灣的民主理念
,即台灣過去曾有靠自身力量將威權政體民主化的歷史。事實上,李登輝之後也
是每隔8年就政黨輪替一次。
柯文哲與年輕游離票
統整台灣7月的民調來看,支持率居首的為賴清德、居次為柯文哲、第三則是侯
友宜。在5月份,柯文哲超越侯友宜成為支持率第二,這在台灣引發了相當大的
討論。由柯文哲所領導的民眾黨,是於2019年新成立的年輕政黨,其組織基礎薄
弱,處於仍只能依靠柯文哲人氣的情況。柯文哲由於擅於對答,吸引到以年輕人
為主的游離票關注,但同時失言也很頻繁。隨著投票日的接近,柯文哲的施政規
劃將被更具體的檢視,而關注柯文哲言行的人也可能會增加。
雖說國民黨失去中央執政權,但長年積累的組織與基本盤仍在,也在去年的地方
選舉中大勝民進黨。但要向民眾解釋如何與表現出強烈統一意志的習近平對話,
則是一大難題。地方選舉對於對中立場的問題較少關注,但總統大選則會特別重
視這個議題。而且國民黨的黨內步調並不一致,侯友宜窮於應付鞏固同陣營的支
持,有起步較晚的感覺。
民進黨在地方的支持基礎很穩固,而且反民進黨的選票分散到柯文哲和侯友宜兩
大陣營,處於相對有利的位置。此外,蔡政府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上的表現普
遍受到好評,這也會對其支持起到正面作用。然而有不少選民對長期執政反感,
這是賴清德最大的課題。
影響到今後的選戰的是中國的動向。共軍的軍機及艦艇還在侵擾台灣周邊對台施
加壓力。然而進入今年後,與去年裴洛西眾議院議長訪台後的軍演相比,今年的
軍演規模較小,台灣社會也已習於這樣程度的軍事行動。國民黨這次的選舉雖然
定位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但還沒獲得廣泛的認同。
此外中國也釋出若國民黨能重掌政權,將重新開放原先部分禁止進口的農產品恢
復進口的訊號,不過目前尚未看到明顯的成效。中國並沒有坐看民進黨繼續執政
的選項,今後也將持續以「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來應對。對國民黨來說,他們
會希望在選舉中更有效地活用中國釋出的訊號。然而,中國的壓力也有產生反效
果的風險。
柯文哲的第三勢力的吸引力,在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較為和緩的情況下會更具成
效。若競爭焦點轉向內政議題,將會對他產生正面作用。然而,隨著秋季的來臨
,與總統大選同時進行的立委選舉將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在地方選區裡具有較強
參選人的是民進黨,其次為國民黨,而民眾黨的實力則極為不足。由於台灣的總
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有連動關係,對於柯文哲而言可能會造成負面作用。
台灣的選民向來有「我最大」的強烈意識,投票行動很「阿莎力」,這可以說是
台灣民主的一大特色。民進黨如果過於傲慢,就會被「我最大」的選民所厭惡,
而馬上被揚棄。去年的縣市長選舉裡,即使8年來在地方施政廣受好評的縣市,
民進黨的繼任人選也很「阿莎力」的被擊敗,侯友宜及柯文哲就是期待這一點發
生。不過台灣在安全保障環境變得更為嚴苛下,此時,「政黨輪替是否真的沒問
題」的心理作用也會產生影響。賴清德應該會希望以此為基礎來擴大支持。
日本近鄰的民主
這次台灣的總統大選,是在中國習近平第三任期開展後的選舉。雖然3位參選人
的競爭極為激烈,但是習近平所提倡的「一國兩制」則是受到一致的反對。台灣
選民的投票行為,並不是依照習近平的喜好,而是根據台灣自身的邏輯。
雖然每次的選戰都很熱烈,但從過去到現在,都能有序順暢的進行投開票,顯示
了台灣民主的穩定。透過選舉,台灣向世界證明了自己並非受到中國所統治。
期待日本能從旁支持台灣行使民主意志的表現。為了能讓台灣平穩地迎接投票日
的到來,期待日本的政府與民間都能不厭其煩向國際社會傳達「台海和平與穩定
」的重要性。
4.附註、心得、想法︰
小笠原欣幸教授在週刊東洋經濟最新的「台灣特輯號」裡,
針對近期選戰的情況及過去發表的文章內容做了簡要整理,
算是對日本人的科普文章。
裡面也對三位候選人的情況及立場作了統整與分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