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走過美援台灣記憶:美援15年,讓體弱的臺灣開始長骨轉大人

作者: ykkdc (ykk)   2023-05-30 08:35:55
1.轉錄網址︰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2568
2.轉錄來源︰
天下雜誌 換日線
走過美援台灣記憶:美援 15 年,讓體弱的臺灣開始長骨轉大人
3.轉錄內容︰
詹宇/讀者投書2019/11/15
日治末期的臺灣,比起長年戰亂的中國,在許多方面已較為進步,但原有的基礎建設在戰
後多待重建,而敗退來臺的貪朽政府和百萬大陸軍民,對熱烈回歸「祖國」懷抱的社會卻
有著莫大的「衝擊」。戰後的臺灣如同風中殘燭,美援為這微光點起希望。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對日本抗戰時,美援便已開始,持續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在
南京還成立了美援運用委員會。不過,戰後美國繼續慷慨相挺並非臺灣政府得道多助,乃
因北韓搶在中共犯臺之前於 1950 年引爆韓戰。美國參戰之外,也在東亞築起一道高牆防
堵赤色洪流,本要被美國「棄養」的臺灣正處於戰略中心位置,因而成為美國極力扶持的
小老弟。美國國會於 1951 年 10 月 10 日通過《1951 年共同安全法案》,對臺灣正式
提供大量及持續的多項援助,宛如是中華民國政府收過的最貴重國慶禮物。
1960 年代,在臺北萬華的街邊,排隊民眾無不盯著救濟物資。一名用棉布纏背著嬰兒、
面容清癯的婦人從志工手上接過一袋麵粉,另一隻手再接下一盒脫脂奶粉,這一手給一手
拿的畫面投射到美援 logo 裡象徵中美合作的緊握兩手,這些民生物資的日常救濟是美援
臺灣的多年縮影。
麵粉製成的各種麵食、水餃、饅頭、蔥油餅誘人味蕾的同時,也改變戰後臺灣的主食習慣
;美援帶來的影響逐漸擴及生活與文化等各項層面。當年對很多國人而言,喝可樂、穿牛
仔褲、聽西洋音樂這種跟隨美國流行的次文化,彷彿可貼近那遙遠的美國,滿足對那富有
進步社會的憧憬。
從家庭到小學午餐,奶粉沖泡成牛奶補充國民的營養;從民生經濟到公共建設,美援也大
大改善政府的羸弱體質。1951 到 1965 年的美援期間,臺灣政府有 11 億美元的財政赤
字,高達 14.8 億美元的援助正是雪中送炭。
美國的經濟援助,先是平抑臺灣戰後初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並紓解外匯短缺的困境,後來
也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幕後推手。在水利、電力、通訊、交通等各種基礎建設上,除
了資金援助,也進行技術合作和移轉。美援 15 年讓體弱的臺灣開始長骨轉大人,1960
年代末開啟的一連串經濟奇蹟,可謂這段補血養氣造就的身強體健。
當年民間窮苦物資匱乏,沒有快時尚,棉被也可以當。美援時期純棉的麵粉袋常被平民人
家拿來剪裁再利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穿著「22 公斤裝」、「美國人捐贈」內衣褲的孩
童。從這些小屁股上的中美握手國旗圖樣,可以窺見美援的痕跡已逐步印在臺灣各個角落。
不讓美援專美於民心,國民黨政府也需要在文宣上扳回面子。以中橫公路為例,國民黨總
稱之為「政績」,歸功於蔣經國與榮民;但事實上中橫也是美國軍援中軍用道路計劃之一
,從 1956 年動工耗時近 4 年期間,營造經費、主要技術人員與機材皆來自美國軍援。
美國援助臺灣亦非含仁懷義,國家利益永遠是最主要的動機。拉長時間的軸線,這也是對
臺灣的長期投資。美援除了影響臺灣經濟、軍事、技術、文化,也間接鞏固國民黨的一黨
專政,而臺灣對美國的依賴與忠誠像是這項投資的巨大紅利。
2004 年 1 月,臺灣清償最後一筆美援貸款,比起其他接受美援的國家例如南韓、越南等
,臺灣是最早結束接受援助、償清借款的國家。我國的爭氣不只在還錢與自立,從政府到
民間,臺灣對國際社會的回饋見樹也見林;例如派遣農業技術團協助友邦布吉納法索,經
過十多年橫跨兩世紀的努力,終於在非洲荒漠開墾出涓涓流水穿越的千畝良田,在上帝恩
泉到不了的土地,那是臺灣寫下的傳奇。從受援到援外,從手心向上到向下,希望臺灣追
求的進步與價值不只在經濟數據,也在環境、人道與國際責任。
走過上個世紀的美援記憶,我們望向困苦的眼珠裡,沒有那迷人的煙波藍,但那股助人的
良善力量,願在寶島福爾摩沙持續蕩漾。
4.附註、心得、想法︰
為什麼現在國民黨不再提過去美援?
民進黨也不提台灣曾受美緣,直接跳回到日治?
過去美援台灣,是不是幫助台灣走過困苦的日子,奠定日後的基礎,也很多留美人才歸台
查西螺大橋也是過去美國國務院130萬美元經援鋼材,在西螺端的橋頭,分別插有日本、
中華民國及美國國旗,象徵西螺大橋是日治、國民政府規劃興建與美援的三重意義存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