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獨立觀察:外交部捲入論文門串供事件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23-04-15 15:21:10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bit.ly/3GLoyYQ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林環牆粉專 獨立觀察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中華民國外交部捲入蔡英文論文門海恩串供事件
本人4月5日在「獨立觀察」公開對外交部提出這項指控,為什麼外交部不敢回應,反而
保持沉默?這是刑事犯罪,台灣方面有多少公務單位、多少公務人員涉入,台灣的檢察
官敢啟動調查嗎?
在英國端捏造兩名口試委員,並透過中華民國外交部駐英代表處轉交台灣法務部的刑事犯
,就是倫敦政經學院 #LSE 的法務主管 #海恩先生(Kevin Haynes)。
英國 #一審行政法庭 去年6月21日的裁決文就已證實海恩先生提報的兩名口試委員,是
無中生有的捏造。
「#海恩串供事件」,是護航 #蔡英文詐騙醜聞 的犯罪事實,我在這裡不斷提出,而且
我首度提出時的時間點更是早早超前英國行政法庭一審的裁決。到今天為止,沒有任何
公務單位敢出來否認反駁。
太丢臉了,這是什麼違法亂紀的Team Taiwan? 總統府蔡英文女士、外交部、以及法務
部,你們敢出來面對嗎?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總之就是林環牆曾透過電子信箱向LSE詢問EE口委姓名,當時LSE從學生資料中找出兩個
人名。說可能是口委姓名。
而在後來(2021年11月)的ICO資訊請求中確認了LSE不負責保管口試資訊,不需提供口試資訊。
並提到該資訊由倫敦大學保有,並在其他判決中確認不需公布。
(2021年9月First tier tribunal information rights )
在針對該決定的申述中,英國法院糾正ICO說LSE還是持有部分資訊,因此根據FOIA,
LSE必須針對自己持有的部分回應資訊請求。
也就是文中提到的去年6月判決。
然後論文門一派就認為這表示當初LSE提供給林的名字是串供的結果。
所以才冒出英國法院判決確認LSE串供的說法。
然而法院講的是LSE有一定權責回應訊息請求。
我是不知道這如何確認LSE就是串供。
甚至其他論文門相關判決是否受這兩個被他們認為是串供名字影響都不能確定。
至少2021年9月針對ICO審查倫敦大學資訊請求一案的判決就確認倫敦大學的確持有相關
資訊。不是因為LSE提供名字。
假設論文門支持者真的確認LSE當時提供名字的行為是有心串供。
那麼就該針對這點做出投訴,而非拿不同宗旨的判決當成論證根據。
https://m.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613965
從去年六月判決結果看來,LSE也已經提到這些資訊可能不確實,因此提議索取資料者
向倫敦大學請求資訊了。
那麼LSE真的是串供,還是只是因為持有的資訊不完備,所以在回應資訊請求時,無法
提供正確資料呢?
外交部根本沒有理由理會這種在臉書上發表的推測文。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