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鄭弋觀點:無節制撒錢催生只會製造更多

作者: vikk33 (陳V)   2023-04-09 13:30:08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69423?mode=whole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風傳媒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少子化,成了歐美亞各國的「國難」級威脅,為要搶救生育率,各國想盡辦法大撒幣,但
多未見效,日前,全球生育率最低的韓國拋出「役男30歲前和妻生3胎可免除兵役」新措
施,招致「對女性不公平」等各國議論。
台灣也一樣,為了提升生育率,行政院提出「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從107年到113年撥出
4851億元總預算,用在育兒津貼、托育、就學及住宅補貼,這預算自107年的193億元,逐
年調高到112年為1088億元,成長四倍多,但生育率卻不升反降,109年起總人口數還轉為
負成長。
目前看來,撒幣一策儼然「催生無效」,為要拉抬生育率,近來有政治人物要推廣「非婚
生子女也是寶」,這讓在東部婦幼醫護現場服務十一多年的筆者及同僚們憤慨不已,如此
喊話,實在是「歪樓」,不但看錯問題,也給錯解方。首先,每個孩子都是寶,非婚生子
女本不該被汙名化,但也不該鼓勵。筆者在東部醫療群組,隨便一把就是各種稀奇古怪的
個案,「一位家長兩胎都沒結婚,不同父親,孩子生病住院只關心團保理賠多少,令人非
常難過,好心疼孩子。」「我們一直想要如何才能讓國中高中的女生自己醒悟,不要當小
媽媽!」
也許花東醫療現場,只是少數個案,但卻是冰山的一角。在醫療現場,就診的非婚生子女
,不少是家長不想負責、所以不結婚,當然也就不會好好照顧孩子。
筆者服務的單位這幾天接一個未成年媽媽生的寶寶,小媽媽單親,父亡,住叔叔家.從未
產檢。小爸爸也來自破碎家庭,小媽媽堅決把寶寶留養,醫院的高風險個案管理師跟社工
操碎了心。
另一個罕病男童,母亡,父親在外縣市工作,住山上就醫不便,沒控制飲食結果爆肝送
去慈濟。這孩子年幼時就常因低血糖智力受損念特教班,後續照顧問題讓台東跟花蓮的醫
師社工傷透腦筋。
不只是這個孩子,筆者遇到另幾個罕病的孩子,父母根本無心照顧,丟給祖父母,不按時
返診。每次跟父母說要控制飲食,就推說「平時都是阿公阿嬤帶,小孩哭鬧阿公阿嬤就給
零食」;肯回來的還算好的,筆者還有個案找個幼稚園特教班給他念,家長說:「我沒時
間去接去接送」就不念了,不來醫院,不做復健,這下連孩子是活是死都不知道了!
去年兒童節前夕,筆者曾投書疾呼,傳統生育補助津貼及社福制度「會削弱人民的責任心
」,在偏鄉公共幼教任職的老師常說,「遇到過很多,生很多的,大多是小媽媽,一路生
,小孩發展遲緩比例很高。」為何沒錢還一路生?「因為可以請領政府補助過日子」,這
樣的補助制度助長了「世襲的低社經地位家庭」,也才會發生此區小學生立志要當低收入
戶如此荒謬的事情。
生育補助等措施有其必要性,但花錢讓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父母生出一大堆帶著創傷的小
孩,這樣的補助政策裡「孩子」只是生育率裡的統計數字,並沒有被當作「寶」。
台東很多留守兒童,偶爾年輕父母打扮光鮮亮麗帶孩子就醫,用手機育兒。問他們孩子的
狀況只能支支吾吾,根本不了解小孩。再不然就是家中成人抽菸,小孩氣喘鼻子過敏不會
好,反覆中耳炎。小朋友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自然不會健康。
筆者去小學做衛生教育,會帶著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簡稱
ACEs)給學生評分,表裡有10題.失去一個親生父親母親、生病沒人帶去就醫、父母不關
心孩子、家中成員有藥酒癮都是ACE。有次,一名孩子一直強調:「我沒有爸爸!」筆者
回說「你一定有一個生物爸爸,不然你不可能出生。」孩子才錯愕地說,「我沒見過爸爸
。」
依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於1995-1997年,詢問超過17,000名成年人ACEs,研究發現每
3人就有1人ACE1分(經歷過一種童年逆境經驗),每8人就有一人ACE4分,童年創傷指
數越高的人,日後更易得癌症、心臟病、肝病,更易有肥胖、酗酒、物質濫用等問題,自
殺機會也比較高。台灣兒福聯盟於2021年對全國高三學生進行ACEs調查,發現逾三成有童
年逆境經驗,而只要有一個創傷經驗,就足以對他們生心理產生影響。
各界議論少子女化對策之際,筆者還要提出另個被社會集體漠視的真相,就是「墮胎」。
究竟台灣一年墮胎的真實數字多少,官方民間只能推估,但婦產科醫生們心照不宣,「醫
院一堆未婚女性來人工流產」、「婦產科子宮內膜取檢體病人,幾乎每個人都有人工流產
過」、「不管已婚或未婚,都是一模一樣」。從醫療現場很難不想到一個結論:台灣人根
本不重視生命,連帶地讓台灣社會婚育價值崩壞於無形。
既然今年編有千億元的「少子女化對策」預算,與其無節制撒錢催生,懇請行政院及立法
院回頭檢視相關政策中,台灣社會是否重視生命、是否將每個孩子都當作寶? 除了改善
就業及經濟環境,還要重新建立婚育價值體系,幫助年輕人敢婚敢生,有選擇當「好父母
」的能力,讓下一代遠離ACE。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有一個觀點
叫做反出生主義
何必生來人世受苦受難
就算不如此
也應該推動要生就要經過相關心理測試
以免社會負擔太高成本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