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教育政策的不同 造成兩岸的極端差異

作者: Dean00 (兩件)   2023-03-14 21:55:55
主導一個社會發展的群體,年齡多數都在40-65歲之間
台灣人現在的表現,和當時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四維八德的理念灌輸在教育當中
台灣的街道、路名也有很多這樣的名字
40多年前的台灣教育,當時推行了新生活運動
不要隨地吐痰、隨地丟垃圾,養成整潔習慣
學校推行禮貌運動常說 請、謝謝、對不起,看到長輩、老師要問好
現在到處都可以聽到謝謝 也是從當時推廣開始的
那些人長大後也這樣教育他們的孩子
現在20多歲的年輕人,小時候父母帶你出去,你拿了別人的東西
父母都要你跟別人說謝謝,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
送禮文化:當時常聽到的口號是 禮多人不怪 禮輕情意重
逢年過節,到朋友家拜訪帶個伴手禮 禮尚往來
這和中國大陸送禮是為了利益交換可不一樣
在學校都可以看到忠 孝 仁 愛 信 義 和 平
還有 禮 義 廉 恥 這樣的標語
教科書也教導這些理念
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教會了我們要效忠國家
二十四孝的故事,讓人知道做人要盡孝道
花木蘭代父從軍,不忍父親年老體衰還要上戰場 講了孝道
老萊子七十多歲了,還打扮成小孩模樣逗父母開心
當時政府還宣導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鼓勵三代同堂
台灣人結婚後還跟父母同住的比例,比起臨近的韓國,日本都還要高
這些都和當時的教育宣導有很大的關係
孔子講仁,孔孟思想也在課本中多次出現
禮運大同篇當中講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台灣對殘疾人士的照顧都比其它國家還要多一些
對弱勢的照顧也都有立法來支持
各縣市的社會局做了很多照顧弱勢的事
老師也教導對同學之間要友愛,關懷他人,愛護小動物,愛惜公物,不可以破壞公物
做人要誠實,拾金不昧,撿到錢歸還給失主,在全校面前上台公開表揚他的善舉
從小就教育不可以拿別的的東西
信:教科書講了守信的故事
古代有二個人相約在橋上見面,有一個人先到了 在橋上等
後來雨越下越大,河水都要把橋沖斷了,有人叫他先下來
他說,我跟朋友約在橋上見面,我不能走,他來了見不到我怎麼辦
最後橋被沖斷,他也被大水沖走了
現在人都會覺得那個人很傻,但這故事講了一個道理
做人要講信用,就算可能犧牲生命也要守信
論文抄襲都要退選,可見台灣人對誠信是很重視的
義:三國誌在台灣有另一個名字叫 三國演義
主要講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他的之間 義 的故事
諸葛亮叫關羽去捉曹操,最後關羽還是把曹操放走了
講了關羽是個有義氣的人,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早期台灣的戲劇、布袋戲也都是演忠孝節義的故事
台灣人也很講義氣,你助我三分,下次我還你五分
社團缺人,就算我不想參加也會幫忙湊個人數加入社團
下次你有困難我再廷你,就這樣相互力廷
和平:台灣人也注重氣氛的祥和,和氣生財,講中庸之道
做事盡量避免發生衝突,對岸的一再挑釁,台灣的表現也都是盡量的克制
教科書也講了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故事
西方國家二軍作戰,敵軍釋放毒氣 有一士兵看到了就開始大喊
毒氣毒氣 趕快戴上防毒面具 就這樣一邊大喊又跑到後方通知所有人
結果大家都戴上防毒面具沒事,他自己因為沒戴就死了
從小就教育為別人犧牲的精神,有這種品格的人,長大後也不會壞到那裡去
孔融讓梨的故事,教會我們要先禮讓別人
司馬光打破水缸救人 告訴我們看到別人有困難要出手相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