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圍堵戰略的成本考量──從阿富汗到台灣

作者: vikk33 (陳V)   2021-08-30 17:45:31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reurl.cc/Nr350p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voicettank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雖然美國會從阿富汗撤軍,主要是考量到龐大的軍費支出,與不斷上升的傷亡人數,在民
意的反對下,所不得不為的決定。但如果放大到長期的全球戰略上來看,美國退出中東、
中亞等產油區是必然的趨勢,因為綠色能源與電動車的興起,讓石油的重要性逐步下降。
同時石油開採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一些原本不具商業開採價值的油田鹹魚翻身,越來越多
國家成為產油國,美國甚至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歐盟正計畫在2035年全面停售汽、柴油車,這無疑將帶動北美、亞洲等地的先進國家跟進
。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系統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而這需要數量龐大的運算晶片,也讓晶片荒
衝擊全球汽車產業。晶片已快速取代石油,成為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再加上資訊時代的成
熟,讓手機、電腦與網路深入生活中的每個層面,已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這讓代工生產
晶圓的南韓與台灣,提供上游原料與技術的日本,成為了新的戰略熱點。
撤退是為了新圍堵
這是美國從敘利亞與阿富汗撤軍,並削減在中東的駐軍,將戰略重心轉移到西太平洋的遠
因。而與中國的競爭,肇因於中國的崛起與快速發展,大舉掠奪並嘗試控制這些新型戰略
物資,在幾個未來領域甚至已領先全球,威脅到美國的地位。拜登政府與美國國會,之前
相繼提出反制中國的政策與法案,都大幅著墨於投資基礎科學研究、培育技術人材、鼓勵
將生產線移回美國、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著眼於此。
美國一方面積極強化自己的科技實力,另一方面則全力圍堵中國。由第一島鏈國家、南韓
與澳洲所構成的圍堵網,不止是地緣戰略上的軍事圍堵,亦是科學技術上的知識圍堵。美
國近來不斷阻撓中國取得晶片這種新型戰略物資,嚴審中國學生的赴美簽證,就已說明了
一切。美國維持全球霸主地位的戰爭,已從窮山惡水的阿富汗戰地,轉移到了無煙硝的國
力競爭。
美國從冷戰開始,就以圍堵的方式來對付一樣擁有核武的敵人,嚴格來說阿富汗戰爭亦是
過去圍堵戰略的一部分。美軍在反恐戰爭中先佔領在伊朗東邊的阿富汗,隨後又佔領在伊
朗西邊的伊拉克,伊朗南邊則緊臨波斯灣、荷姆茲海峽與阿曼灣,美國強大的海上艦隊隨
時在這片海域巡弋,讓伊朗三面受敵,陷入被包圍的困境。再加上海空禁運與經濟制裁,
快速消耗伊朗的國力,這樣的方式也被用於對付北韓、古巴等國,是美國最厲害的武器。
不是窮國特別愛與美國對抗,而是與美國對抗後慘遭圍堵,才慢慢變的一窮二白。
但圍堵戰略需要耐心,因為這不會立刻擊敗敵人。當圍堵的代價過高,或圍堵的目標已不
再有那麼高的價值時,美國就會被迫改變圍堵的戰線。越戰與阿富汗戰爭的失敗,就是兩
個最好的例子。越戰的損失太大,圍堵共產勢力的目標又看不到盡頭,反戰的聲浪,讓美
國必須尋求成本更低的圍堵線。產油區的重要性下降,讓阿富汗的駐軍成本突然變得太過
高昂,只好選擇自己撤退。拜登政府所犯下的錯誤,只是沒有擬定一個完善的撤軍計畫。
從戰略模糊到清晰
拜登總統在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與盟邦動搖的信心時,除了選擇重申美國的安全保證不
容質疑外,也一併將台灣提升到與北約、日本與南韓的地位,以避免中國誤判情勢,卻打
破長期以來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雖然拜登此舉很明顯是為了化解目前的政治危機
,美國國務院的資深官員也立刻表示,對於台灣的政策沒有改變,但已引起不少學者與前
任官員的批評,因為他們長期支持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
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是要保留介入台海戰爭的彈性,在過去是要避免國民黨政府
反攻大陸,現在則是要避免民進黨政府片面宣布法理獨立,讓美國被捲入台海戰爭中。不
過在美國重返亞太,積極籌組新的圍堵網時,對於是否應該繼續維持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
策,曾引發不少討論。然而一向友台的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卻也公開宣稱,改變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將會非常不利。
從圍堵戰略的觀點來看,美國希望避免在台海發生戰爭,是想要以最低的成本來維持圍堵
線。如果真的不幸爆發戰爭,美國不是被迫投入大批部隊,就是要退守到第二島鏈,這都
會讓圍堵中國的成本大幅增高。對美國而言,最有利的情況,是擁有一個安定、繁榮、親
美的第一島鏈,再加上南韓與澳洲,逐步封鎖中國,並利用科技戰與貿易戰來削弱中國,
最後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以美國一方面出售各種先進武器給台灣,卻又不承諾一定會協防台灣,只是這個如意算
盤,被阿富汗的狼狽撤軍給全盤打亂了。不過拜登是在美國政壇打滾多年的政治人物,雖
然多次強調他當年投票支持《台灣關係法》,充分瞭解台海問題,卻也曾投書媒體,批評
過去的小布希總統打破戰略模糊政策。所以不能排除在渡過危機後,會以不同的方式,退
回到戰略模糊政策。比如為美國出兵設下限制,若台灣片面宣布獨立而招來戰事,將不在
承諾的範圍內。
對台灣來說,美國提出明確的安全保障承諾,當然對於維繫民心士氣有正面的意義,也更
能抵抗中國的心理戰。因此有必要思考,要如何避免美國再次退回到戰略模糊政策。過去
有些人認為時間站在中國那一邊,因此全力推動與正名制憲有關的各種運動,以確保台灣
不會被併吞。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也有其正面意義,但會不會引起美國的疑慮,認定戰略
清晰政策的風險的確過大,這值得台灣多方面來思考。
隨著美中關係的破裂,美國的圍堵戰略已逐漸成形,這應該會是一場很漫長的競賽。畢竟
以圍堵來削弱對手,需要時間,台灣目前最好的策略,應該是不斷強化自身的科技產業與
防衛實力,成為第一島鏈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國家。同時可以考慮靜觀其變,因為時間或許
已站到我們這一邊。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只要國內
能夠把黨國遺留下來的
統派
內鬼
或是投降了活更爽的後黨國威權遺孽
肅清
那將在戰略與戰術上
獲得史上最充沛的時間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作者: snakei14702 (sun)   2021-08-30 17:46:00
塔綠班
作者: amos30627 (Destiny)   2021-08-30 17:47:00
這次撤軍才死不少人 2011年後就死很少人了
作者: genheit (genheit)   2021-08-30 17:56:00
這一篇很像在幻想,幻想美國有一個清晰的戰略目標,要圍堵中國,但是阿富汗的撤兵明顯跟圍堵中國扯不上邊,事實上,在阿富汗大量駐軍反而才是圍堵中國擴展中亞的勢力美國離開阿富汗,純粹是因為不知戰略目標在哪裡,所以撤軍,如果你以為美國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你就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