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tkins13 (Atkins13)
2021-03-14 00:18:11※ 引述《takuminauki (史迪格里茲粉)》之銘言:
: 勞退提繳
: 高雄 34804
: 台南 34298
: 台中 33353(六都最低)
: 家戶所得中位數
: 高雄 62.2萬
: 台南 60.9萬
: 台中 60.0萬(六都最低)
: 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
: 台中 94.3萬
: 高雄 85.3萬
: 台南 78.1萬(六都最低)
: 註:家戶所得以所得稅推算
: 家戶支配所得是訪查家庭推算
: 如果以上資料都正確
: 那麼台中就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所得不低但薪資低
: 我猜有幾種原因
: 1.台中攤販多(課不到稅爽)
: 2.台中房東多
: 3.台中很多領現工人(領現金課不到我超爽)
: 大家怎麼看?
原篇推文差不多都有說到答案了,台中是中小企業,特別是機械類工廠的大本營,
國外對於台灣的介紹或是認知,都是視台灣中部地區為機械走廊,
(定義是大度山/八卦山麓/台中盆地的大規模製造業聚落)
後來連我們自己官方這十幾年都這樣稱呼,另一個更多人耳熟能詳的叫做隱形冠軍。
就連電子業也不例外,一堆大廠研發單位常常放新竹,台中跟桃園幾乎都是工廠。
所以就由於中小企遍布,人人當老闆科層化深度自然不大,薪資天花板就低了。
加上199X~200X期間,台中因為很多中小企業西進及中國削價競爭造成產業蕭條,
那陣子台中都會區就只能靠外地移入造成大量的服務零售業內需所維持。
服務業幾乎都低薪這大家都知道,但因為隔壁彰化產業爛得更快,
根本替台中墊背,我原本住彰化也因為工作的關係叛逃到台中。
(幹,不要聽什麼彰化還員林有錢人多的都市傳說,那些大亨又不住彰化)
直到201X中科員工逐漸增加,台積中科廠出現標竿效應,
(同一時間精科園區創立也是助力,只是公司多半新瓶裝舊酒,薪資就......)
你問現在的台中人產業最大的改變關鍵是什麼,10個有11個會跟你講中科台積電。
所以最後這些中小企業為了留住人才一直往GG跑,都不得不開始調薪。
中科同業畢竟想法相對開明,調得很阿莎力,有公司甚至五六年內結構調了快兩成,
但中小的那些老屁股就很斤斤計較了,通常裡面的HR也都是一臉待退臉,
不是高薪低報(舉例:底薪26K+哩哩摳摳的加給到40K,然後用底薪為勞健保基準),
就是變相用各種方式讓你用加班衝到四五萬(例如某大型家族企業)。
再不然就是用各種暗盤黑包私相授給那些肱骨之臣秘而不宣,
換言之,薪資要多不透明就有多不透明。
像之前吵的勞基新制跟一例一休,就造成他們甚大的反彈,
以前規則愛怎樣訂就怎樣訂,現在明文寫死了沒太多模糊空間。
總之,各種遠因跟企業人觀念都造成數字不好看,
但你說跟六都比如何,說真的我不知道,看有沒有其他地方的人要分享,
大GUY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