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鳴鶴之應(上)總統級經紀人林鶴明專訪

作者: ismail (晴天就該是這樣)   2020-10-02 11:38:08
1.轉錄標題︰鳴鶴之應(上):西裝不敵白鶴戰袍?
「總統級經紀人」林鶴明沒有官味、盡顯人情味!
2.轉錄網址︰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77570
3.轉錄來源︰放言
4.轉錄內容︰
坐落於台北市區小巷弄裡,人聲鼎沸、布置精美的咖啡館中,林鶴明穿著傳說中的「白鶴
襯衫」赴約受訪,毫無違和感地融入在周邊場景裏頭。一名34歲的年輕人坐在這樣的地方
並不稀奇,彷彿尋常食客,來此靜覓一杯黑咖啡和一段辦公室以外的時光。不普通的是,
林鶴明曾任總統府發言人、現任民進黨副秘書長,也就是常被媒體描述為高深莫測的「黨
政高層」這一類人!
究竟是他將官味氣息隱瞞地太好?或他始終以這樣的「人情味」在黨政高層工作,方能接
地氣,把「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的極端狀況排除,隨時隨地連接民眾的心聲?也許
從他對於服裝的選擇能窺探一二。身為專訪的主角,林鶴明沒有一身西裝筆挺去著墨自己
「高層幕僚」的身分,反倒以最能代表他本人的「佈滿白鶴圖案」的襯衫現身,透露將以
「經紀人視角」傾訴的故事,就此揭開序幕。
小英「第一支影片」大成功:西門町吃播
光聽談話內容,不覺得這位侃侃而談的專業人士,職業和政治有關。林鶴明口中的蔡英文
,更像是他這位經紀人髦下最得意的「傑作」,能夠以非藝人、非演員、非網紅的身分,
在鏡頭前展現最真實的自己,讓閱聽大眾透過網路領略貓英大統領的魅力。其實,小英系
列影片的開端,源自於2018年執政黨大敗後的施政成果檢討,「我們讓小英嘗試用不一樣
的做法,去呈現她本來就在做的事情」。
回顧「小英去哪裡」第一支影片內容,幕僚團隊安排她去西門町吃魯肉飯、買老天祿滷味
和飲料,是一個很簡單的吃午餐行程。那隻影片的重點是:小英走在西門町的街上,有非
常多外國遊客跟她合照,藉此宣傳來台觀光人數破1千萬人次。林鶴明指出,以往用新聞
稿闡述政績讓民眾無感,但小英到西門町走一圈之後,可以看到加拿大、日本、泰國、英
國的網友跟他合照,就變成有圖有真相、有畫面,「也證明了我們的觀光不是只有『陸客
』而已。」
影片跟文字的傳播效果不同,原先比較乾硬的新聞文字和論述,在有了影片之後,就可以
看到小英跟這些人互動,呈現她關心的議題。林鶴明回顧,那支影片公佈後,第二天早上
他搭計程車,司機告訴他「昨天總統有去西門町,這樣很好,走出來就對了!」他驚訝的
是,只有透過網路發布這個訊息,可是這個計程車司機一樣知道這件事情,顯示影片的訊
息傳遞是有擴散效果的,證明這種模式的宣傳成效不錯。
貼身紀錄最真實的小英:授旗蔡阿嘎、開箱行李箱、眼神死
後來,小英開始到很多不同的地方去走踏。林鶴明感同身受,對於年輕人來說,影片內容
比較有趣,大家就會記得小英做了哪些事情。總統工作的紀錄從文字變成影片,過程中也
追加了幕僚人數,這個工作模式就會不太一樣。林鶴明指出,以前總統的行程都是官式拜
會,結束了就走了,但現在幕僚群要先跟對方溝通拍攝需求,活動當天要配合總統的參訪
並呈現影像效果,最後再剪一支影片出來。「影像記錄對總統來說有加分,對這個被參訪
的企業來說,他們也有被看到」,創造雙贏的局面。
回到總統的角色,其實小英就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林鶴明再用有趣的方式去呈現在網
路上;跟網紅的合作,泰半跟公共議題、時事有關。比如,先前蔡阿嘎赴美國大聯盟開球
,林鶴明選擇用「小英授旗」的畫面,去呈現蔡阿嘎肩負台灣國際形象的使命。或小英之
前出訪很多友邦,但出訪是一個很官方的活動,找不到有趣的點可以發揮,林鶴明就想到
「影像紀錄的開頭,去開箱她的行李箱,台灣抱枕就變成話題」,把出訪這件事情變得更
具象。
「她也不是沒有情緒的人,有時候透過影片的互動,可以看到她的情緒。」林鶴明說,小
英的舉動都是自然的,不是用演的,因為她是個不會演的人。「我都開玩笑說,那是天羅
地網拍攝法」,因為沒辦法讓小英有什麼腳本,只好先拍回來再找東西剪。林鶴明印象深
刻,某次去水準書店,老闆一直要送很多書,但身為總統又不好意思讓書店老闆覺得她好
像快不行了,「有點翻白眼,有一些眼神死的畫面跑出來」。重點是,幕僚規畫讓小英去
挑書、產生互動,「那個人情味、情緒就出來了」。
https://www.fountmedia.io/source/2020/9%E6%9C%88/0930/%EF%BC%91%EF%BC%94.jpg
小英頻道粉絲數從5、6千暴漲到38萬
2019年小英拍了160支影片,主動拍攝的是60幾支,其他都是側錄幫忙剪輯。不過2018年
的影片數量其實是「零」!林鶴明坦言,當初沒有投入資源去做這件事,2019年才用心經
營去做了這麼多影像出來,產生0跟1百多支影片的差距:以前小英的YouTube粉絲只有5、
6千人,也都沒在更新,但現在已有38萬人訂閱;LINE的粉絲數從11、12萬人增長到6、70
萬人。「現在發一個訊息,能讓這麼多粉絲數收到,小英跟社會溝通的能量就進步很多。

也許有些人會說,政治人物「不要喜形於色」比較好,但林鶴明認為久了其實並不好。當
今世代,大家比較喜歡看真實的東西,透過那些影像能看到「原來小英是這種感覺」。影
片呈現的內容也都沒有辦法用腳本去演,幕僚群事先規劃讓她去融入那個情境,才會有那
些畫面,記錄小英做她自己最真實的樣貌。
他有被老闆罵過嗎?林鶴明回憶起,唯一一次被小英用比較嚴肅的方式質疑,是為了「
0-6歲國家養」等公托政策的議題。那天負責製作宣傳圖卡的小組,礙於篇幅取捨,內文
沒有寫出小英最Care的亮點,林鶴明下班後就接到小英電話詢問:「那個點很重要,為什
麼沒有寫?」他趕緊跟組員聯絡,重新修改圖卡後再回電報備,幸好就沒事了。「幕僚組
織基本上都是團隊多人合作,所以不太會個人直接面對炮口。」
業餘影評出身的網路操盤手
能利用巧思發揮小英的優勢,設定的影片主題又能合大眾的脾胃,有辦法對影像操盤拿捏
這麼精準,這位「總統級經紀人」吐露心聲:以前寫很多電影文,現在工作太忙都沒辦法
寫了,「我其實是念台藝大廣電系,我的興趣是在電影。」從台南負笈的林鶴明,愛看電
影也愛寫影評。沒有進入電影圈,反而一頭栽入政治圈,是因為讀大學時報名了民進黨的
營隊,參加完後就留在黨的系統裡面,「我家裡沒有相關背景,家人都不是參與政治的。

年輕時會參加政治的這種熱情,就是因為年輕人對時事議題都會有想法,比較好發議論。
如今身分從學生轉換為黨政幕僚,林鶴明背負了政治上的責任,一些評論很容易被人家誤
以為是代表黨政的立場,所以他會比較謹慎去斟酌字句。如果有想談論的時事議題,林鶴
明還是會在私人臉書發文,比較有空時會寫,倘若工作繁忙,也就很久沒有更新了,「學
生時代那個才是日更,有時候下課沒事就開始寫了。」
不寫影評,要寫什麼?林鶴明坦言,臉書個帳還是比較私人性質的,貼文絕大多數都沒有
公開,「只限好友,所以請不要出賣我!」其實他每天工時很長,不管人在哪都離不開工
作,臉書就成了一個抒發的管道,「我不是用粉絲專頁,也不是候選人,所以盡量就只講
個人的想法」。他認為,每個人的朋友裡面都會有不同的專長跟專業,在網路上可以聽聽
看不同人的意見跟想法,他自己的業務又跟網路社群有關,「有時候有一些想法,我會把
心得放上來,看看大家的反應是什麼?」
幕僚練兵:萬丈高樓平地起
34歲的年紀,就有如此沉穩的職涯表現,是如何培養幕僚能力?「以戰養戰最好啦!就是
透過每一次的事件去累積,不斷地做,就會知道哪邊需要改進,才會進步,這是一個過程
。」林鶴明直言,幕僚每天坐在辦公室看報紙、看新聞、沒事做,這樣不會進步,要不斷
的去討論、溝通、聽人家操作的方式。
「有時候,你不一定有辦法創造自己想要做什麼東西,但可以去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如果
別人做的東西可以再增加一點,那就變成新的東西。很多人都在做一樣的事情時,你可以
想說:這個我也做了,那我還可以再做什麼?也不要說人家都已經做了,結果你還不會做
。」林鶴明舉例,記者會完要發新聞稿,菜鳥花3個小時寫一篇,比較熟練的助理可能1個
小時就寫完了,慢慢累積經驗之後就信手拈來,甚至最後不用打稿就可以直接口頭回應,
「這需要時間累積,騙不了人」。
「以前我也是有寫一篇新聞稿,寫得快死了!」林鶴明透露,第一次寫兩岸題目的新聞稿
,寫得很崩潰,覺得好像哪裡都不太懂,因為他不是學兩岸背景的人,是就讀媒體科系,
也許知道架構怎麼寫,可是內容就是不會。他覺得「專業」是很重要的,但自從社群發展
之後,傳播科系也多了很多工作機會, 因為本科生比較知道怎麼在一個簡單的Studio裡
完成事情,其他科系還是會有一些經驗學不到。
在黨部承接選舉的熱能
如今小英讓林鶴明到黨部來,當然是要承接選舉的能量。他指出,選舉是一個很大的社會
事件,社會各個層面都總動員,年輕人動員返鄉投票等能量也很多,「選完後要讓這些能
量,能繼續累積在黨的系統裡面。」對黨來說,必須把支持者跟黨還有社會的能量連結起
來,這是小英交代的課題。比如小英520回任黨主席,第一波推出辣台派入黨,從網路線
上申請的大概有2千8百多人,表示他們在小英的號召之下,願意加入民進黨、對民進黨開
始產生認同。
黨部有3個副秘書長,林鶴明主要負責新聞文宣的領域,媒創、網路社群、新聞部、民主
學院、青年部都由他主導,「副秘主責督導各部門,現在的工作模式都採複合式」。他利
用「辣台派入黨」舉例,組織部審核黨員,網路社群處理線上報名機制,媒創中心負責文
宣的主視覺設計規劃,新聞部規劃在新聞上的呈現,青年部和其他部門合作透過各個系統
去發送消息,林鶴明則確保大家執行的狀況都OK。
林鶴明提到,剛落幕的暑假3個營隊,設定了3種不同的定位,其實有分眾的效果。報名參
加的年輕人,有一些是新入黨的黨員,有一些不是黨員是學生,舉辦這種線下的實體活動
,年輕世代會站出來,對民進黨而言是面對面接觸他們的好機會。他認為,黨部現在可以
做的,就是透過營隊等方式鼓勵大家跟民進黨互動。執政黨也要輔助行政系統的施政,行
政部門的政策要幫忙辯護、說明,有一些錯誤的謠言要幫忙澄清,這些大概就是黨務系統
正在做的事情。
跟林飛帆在「這一點」合拍
副祕之間會有瑜亮情節或代溝嗎?事實上,每個人的專長和負責面向都不同,林鶴明徐徐
地吐露:「我蠻佩服飛帆的。」他坦言,自己所處的時空背景沒有機會接觸學運,野百合
的時候年紀還太小了,到後來野草莓、太陽花的時候年紀又太老了,他們這個世代有參與
到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所以就沒有那麼多的學運可以參加。「不能說我很羨慕他,但是我
很佩服林飛帆和太陽花世代的年輕人。」
即便因馬政府執政,才發生政治上的「亡國感危機」,後續產生太陽花學運,林鶴明認為
,林飛帆等人在那個時間點願意站出來,表達年輕世代的聲音,也改變了台灣的命運,他
很佩服這樣的參與途徑。他自己是透過營隊進入黨務系統,從政路徑相對保守。林鶴明肯
定林飛帆在議題掌握、社會溝通上扮演了很好的角色,兩人經常交換意見。很多議題都是
複合式的,牽涉各種層面,透過工作群組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後的答案是比較好、比
較完整的,因此這種合作溝通每天都在發生。
前秘書長羅文嘉曾爆料,林飛帆總是琢磨再三,經常「阻攔到最後一刻」才讓黨去表態議
題。這一點林鶴明倒是跟林飛帆「所見略同」,他坦言自己有時候也會扮演這個角色,關
鍵是看題目,有的議題他們都會有各自在意之處,也會請相關部門給意見,大家一起討論
。他認為在出手前,多一點考慮跟討論是好的,總比出去之後才發現問題就完了;當然也
不會拖太久,畢竟每件事情都有期限。「某些議題他會想比較久,有些則是我會比較保留
一點,這個就是要見招拆招,有時候很難說。」
參與柯市府「一日雙塔」計畫
眾所皆知,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政壇嶄露頭角時,林鶴明曾被民進黨派遣去助陣,「2014年
出任柯P競選總部新聞部主任,是因為民進黨在台北市長期沒有執政,當時覺得跟柯整合
,比較有機會打贏國民黨。」他回憶起當時的網路社群跟現在不太一樣,Instagram和
YouTube沒有這麼發達,當時的市政宣傳只是把新聞資訊放上臉書去呈現。「當今世代,
整個網路趨勢變動太快了!我敢保證,到了2022年選戰的時候,肯定又跟2020年完全不一
樣。」
2014年12月25號到職,2017年1月離任北市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自己當時的業務重點擺
在「發言人的工作」,處理社群的幕僚另有其人。感慨於時局的變動太快,他回憶道,當
時都是很單純地把新聞內容放到網路上而已,不像現在操作這麼複雜,社群的變化已不可
同日而語。網紅跟政治人物合作的濫觴,起源於2017年8月的「台北世大運」,不過當時
林鶴明就已經不在北市府了。
林鶴明任內印像比較深刻的市政宣傳,是柯P騎腳踏車「一日雙塔」,全程從台北南下,
影像透過網路傳遞讓更多人知道他騎到哪裡了,當時整合GPS系統以及一些科技的應用,
宣傳效果顯著。他回想當時的盛況,大家都為之瘋狂,柯P共騎了2趟,一趟是北高,另外
一趟是從東北角-三貂角騎到墾丁-鵝鑾鼻,透過網路宣傳和媒體全程報導,曝光度與正
面形象的刻畫令人難忘。
柯文哲殞落:幹話講太多
從柯營賦歸,讓外界認為林鶴明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對於柯文哲的認識多了一點。被
問及,現在的柯文哲和以前相比,有什麼很重要的特質「變了」,導致支持者不斷流失?
「柯市長一直被檢驗說,他現在講的話跟過去不一樣,這對他是影響最大的,解鈴還需繫
鈴人。」林鶴明直言,柯文哲受傷最深的就是「說話立場前後不一」。比如柯曾說要效法
國父精神,後來又改口稱國父革命十次成功在唬爛,「坦白說就是在講幹話,講幹話不是
不好,大家也喜歡聽他講幹話,但講多了就令人反感」。
林鶴明強調,執政者應該透過解決問題讓人民受惠,或在解決的過程當中,至少讓人民覺
得你是真的有在做事情,這是需要時間累積的。對公眾人物的標準放諸四海皆然,會面臨
「以前這樣講,但現在換了一個說法」,此時就要交代清楚,解釋以前為什麼這樣說,現
在有哪些調整和改變,要去面對社會、與之溝通。如果可以讓大家接受就OK,如果說服不
了社會就要承擔起來,否則支持者會覺得,為什麼跟以前說的不一樣?
「我不知道柯市長現在怎麼經營社群?他們的團隊策略是什麼?」但林鶴明指出,以小英
為例,她花了更多時間在傾聽地方上的意見,2020大選期間,一週以內沒有花超過4個小
時在拍影片。「請問小英總統勝選的真正秘訣到底是什麼呢?當然不是只有影片社群經營
這一塊而已」,核心本質必須回到總統要解決人民的問題。自己的工作做好了,人民就會
感受到,倘若做不好還一直要宣傳,只會讓民眾越看越反感,「宣傳的拿捏,就是在這個
點」。
解讀鋼鐵柯粉的擁戴思維
愛講幹話還有人支持?林鶴明倒覺得不意外,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關心的議題、優先順
位,那柯粉的Priority可能就跟普羅大眾不一樣。也許柯粉覺得柯P不藍不綠這點比較好
,但他們忽略了柯其實自己也有組黨。不過也不能說柯粉的想法不對,畢竟他還是因此獲
得了一部分的支持,「就像共產黨或統促黨也都有人支持」,台灣是民主社會,一定都會
有支持者,就看社會能量大或小。
退一步說,如果大黨表現得不好,小黨一定有成長空間,社會結構是動態的。倘若小黨可
以承接社會能量,就能藉此崛起,如果沒辦法承接,社會就會瀰漫著不滿,因為問題沒有
被解決,「重點是問題如果有人解決了,就會得到民眾支持。」不過也是有少部分打死不
退的鐵粉,「反正我就是支持你啦!你做壞事,我都會幫你講話,那種少數者就是不顧一
切了」,但林鶴明認為這並非常態,身為一個政黨要超過5%、爭取多數支持,還是要有
一個中庸之道,不可能都走極端路線。
如果要在同溫層取暖,鞏固一小部分的族群,林鶴明認為那也很簡單,就每天複誦同樣的
事情就好;可是不斷地講到最後,社會裡的其他人就會覺得:「你為什麼變成這個僵固的
樣子?」他坦言,如果要從自己的同溫層往外走,就是要慢慢地讓這些原本不屬於圈子裡
的人能夠接受;想要接觸外面的人,一定會有減掉的地方和增加的地方,如果害怕往外跨
出去,就會一直待在同一個地方,這樣很難有所成長。
5.附註、心得、想法︰
另外一篇也很長就不另外貼了,有興趣的請自行點閱
鳴鶴之應(下):小英「逆轉勝」獨門祕訣?
林鶴明揭:「真材實料」才是網路社群操盤的必勝心法!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77573
鶴明這兩篇專訪講了蠻多東西
無論政黨傾向是什麼,從他的話中可以去比較驗證幾個主要政黨的幕僚團隊程度跟操作策略
作者: loveup (赤木)   2020-10-02 11:39:00
網軍頭子
作者: silentence (小飛號:號:)   2020-10-02 11:40:00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才念兩輪 靈魂的汙穢都被超渡掉了
作者: Molester5566 (孟萊斯特)   2020-10-02 11:42:00
自從鶴明哥離開阿北後 阿北的空軍就一落千丈
作者: elainakuo (黑黑)   2020-10-02 12:02:00
林鶴明就民進黨的人 柯文哲就是靠民進黨包裝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 現在柯文哲只剩幾個沒用的記者能幹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