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楊照專文:最可怕的就是國家把人變成法令

作者: vikk33 (陳V)   2020-05-16 11:11:33
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楊照專文:最可怕的就是國家把人變成法令下的機器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lVYlkd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風傳媒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我們必須佩服司馬遷精確且鮮明的刻畫,不只讓人看到了秦始皇的個性,更重要的是可以
體會到他的思想和價值觀。
秦始皇第三十四年,發生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歷史事件。事件之起源是「置酒咸陽宮」,在
朝廷的慶典上,有博士七十人到始皇帝面前慶賀。僕射周青臣趁機討好,說秦不久之前不
過是一個地方千里的小國,跟東方的大國相比一點都不強,但是最終平定了海內,又把侵
入境內的蠻夷趕出去,以至「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民安樂,再也不
用擔心打仗。周青臣顯然知道,要討好秦始皇就不能不講這幾句,因為這是他最在意的。
秦始皇創造的是空前的功業,在我們瞭解的經驗和歷史上,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何況這個
功業還會一直綿延下去,「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聽了當然非常高興

但是在場的博士官裡面,淳于越有不一樣的意見。他說:
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
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
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殷周的歷史都非常長,是因為他們封子弟功臣,用封建制度來輔佐天子。如今我們如果不
走封建這條路,子弟沒有自己的勢力,萬一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可怎麼辦呢?所以他明確
說:「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淳于越還指責周青臣是「面諛」,當著面拍馬
屁,而不提醒皇帝在這件事情上做錯了,不是忠臣。
秦始皇做出了一個姿態,「下其議」,讓他們去討論。這種時候通常有一個人的意見是最
重要的,那就是原來的太尉,現在的丞相李斯。李斯的看法是:
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
功,固非愚儒所知。
歷史沒什麼了不起的,五帝是五帝,三代是三代,他們有不一樣的時代和環境,有不一樣
的變局,就做不一樣的事。李斯支持秦始皇本來就相信的觀念:現在是一個歷史上從來沒
有過的時代,如果只知道從歷史裡面挖掘智慧,怎麼可能瞭解今天的局面呢?而且淳于越
說的三代已經過去了,跟今天有什麼關係?
淳于越為什麼會採取這種方法來批評皇帝呢?李斯解釋道:「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
」在天下分裂的時候,為了競爭,每個國君都到處招徠這些游士。游士有很多想法,但如
今天下已定,六國都統一了,而且有固定的法律,在這個新的制度下,每個人都有自己應
該做的事,是農工就去生產,不生產的士就去學習法令。
李斯接下來給出了一個非常凶狠的評斷:「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這些人不看當下的環
境,拿以前的事情批評現在,讓活在新時代的人抱持舊的觀念,就會產生種種混淆。如今
天下統一,要治理這個國家,基本的做法就是不要讓它再分裂,思想上也不能離散─在李
斯眼裡,諸生自然就是重要的離散力量。過去在戰國時代,各國對過去有不同看法,整個
思想都是混亂的,他建議─
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
,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
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
今天其他的都統一了,可是在思想上面還沒有統一。諸生最喜歡說古代如何如何,拿這些
來批評時政,抬高自己,好像比皇帝還厲害。他們還用這種方法來爭取民心,等於在教大
家用什麼樣的方式批評皇帝和政府。如果不禁止,那麼在上面君主威勢就會下降,在下面
朋黨的勢力就會形成。這個建議後來就帶來了歷史上的大浩劫: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
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
黥為城旦。
這意味著要把過去各國的歷史,包括周封建的紀錄全部捨棄,只有一種歷史值得被保留,
那就是記錄秦歷史的《秦記》。正因為周代留下來的王官學傳統對歷史如此重視,才會有
淳于越這種人拿歷史來批評當下,所以要統統毀掉。這個做法相當於把學問的根本,也就
是過去所留下的書,徹底地中央集權化。
接下來,天下的學問必須要徹底掌握在朝廷當中。《詩》、《書》這些過去百家語的紀錄
民間不許私藏,只能夠官方收藏。更重要的是,「偶語詩書者棄市」─從這時開始,拿過
去的知識學問來討論、批評變成了特權,只有少數人在皇帝和朝廷的同意下才擁有這種特
權,沒有資格的人如果還敢私下討論《詩》《書》,就要接受嚴厲的懲罰。「以古非今者
族」─如果拿過去的事例批評現實,那你的整個家族都要接受最嚴厲的懲罰。如果你知道
有人偷偷地議論時政、以古非今,或者知道有人私藏《詩》《書》,但不報告,那就是同
罪,要受到牽連。令下三十天之後,如果還有人匿藏這些東西,就一定要受處罰。
不過在這條後來被稱為「焚書令」的條例後,還留了一個重要的「但書」:「所不去者,
醫藥卜筮種樹之書。」用今天的語言來說的話,就是實用的書可以留著。當然,還有一種
文書非但不可能燒掉,還要大力提倡,那就是法令。焚書令不只是要燒書,更重要的是要
以這種極端誇張的手法來統一思想和知識。
焚書令之後,思想和知識只剩下兩種,一種是實用的知識,因為實用,所以可以學,不會
牽涉到是非或者價值的判斷。在李斯的禁書令定下來之後,這種事情在歷史上一而再再而
三地出現,讓我們不得不整理出這樣一個歷史定則:如果希望人民不要思考、判斷,一種
做法就是只管學有用的東西,沒用的不要學;倒過來,如果一個社會、一個時代人們只追
求有用的知識,必然欠缺基本的人文素養,也就缺乏基本是非的判斷能力。
除了實用知識,普通人只能學法令。法令實際上也是一種有用的知識,只不過在這裡被特
別區分開來。它跟朝廷的帝國體制直接牽連在一起,讓人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
不能做。這種方式帶來了更可怕的破壞。如何評斷是非對錯本來有一個更根本的基礎,就
是道德人倫,可是秦用禁書令表示,道德不重要,只有法律可以作為標準。
禁書令在歷史上產生了長遠的影響,西周王官學傳留下來龐大的典籍、東周快速膨脹的「
百家語」差一點都在浩劫中徹底消失。到了漢代,人們為了恢復這些知識學問,耗費了巨
大的功夫和精力。不過也有幸運的,例如說《周易》,本來也屬於王官學當中很重要的一
支,但因為它是「卜筮之書」,不在被燒的範圍內,反而留了下來。
可是司馬遷著意強調的是,焚書令不只是把書燒掉,其背後同時反映了李斯和秦始皇的基
本心態,比燒書的影響更加可怕,那就是─人被取消了作為個體去自主吸收知識、得到學
問、進一步思考、判斷是非對錯的權力。如果國家要把每個人都變成法令底下的機器,那
必定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國家。
4.附註、心得、想法︰
然而
還有更可怕的
是連法令都沒有
而是淪為主子意志的奴才
機器還要電力開動
奴才會自動揣摩上意
連能量都不用
今天多少華腦
都已經成了這樣
作者: goetze (異教神)   2020-05-16 11:16:00
你是說空白授權嗎?
作者: wasely   2020-05-16 11:20:00
對綠媒網軍亂象描繪的很傳神
作者: pchunters (POWER)   2020-05-16 11:21:00
你的結論跟這篇有啥關連?
作者: goetze (異教神)   2020-05-16 11:21:00
三樓~因為文太長~他自己也不懂
作者: takuminauki (蚊子)   2020-05-16 11:23:00
楊照 哈佛歷史博班肄業
作者: riomusi (ads)   2020-05-16 11:29:00
楊照可惜了,跳不出中華王朝史觀
作者: ESL63 (靜電)   2020-05-16 11:50:00
最可怕的是把人肚子搞大了就人間蒸發 博士班都不念了的人
作者: chunpiao (chunpiao)   2020-05-16 12:57:00
跳不出中華史觀可惜,獨抱台灣史觀就不狹隘嗎?
作者: joy462110 (joy462110)   2020-05-16 14:01:00
悲哀的樓上世界只會二分法
作者: nsk (nsk)   2020-05-16 14:23:00
試解釋:楊照丶楊渡丶楊牧。(3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