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2020選後趨勢推估:產業、資本與人口變化

作者: girl10319 (凱莉)   2020-01-20 17:38:34
2020選後趨勢推估:產業、資本與人口變化如何影響未來選舉?
文:林邑軒
選後迄今,關於各候選人、政黨得票的分析琳瑯滿目,是歷次選舉之最。最主要的一個原
因是這次選舉的結果,顯露了許多過去已有跡象,但尚未完全成形的趨勢。光從數據切入
,並沒有辦法完整印證這些趨勢的成形,因此,本文將從歷史分析入手,輔以一些大膽的
假說,試圖為大家勾勒幾個重要的趨勢。
一、從隘勇線到板塊交換說,產業才是政治的社會基礎
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結果,以及各候選人於每個鄉鎮市區得票率的比較情況

https://i.imgur.com/AMfBFVs.jpg
這次選後,地圖客的一篇貼文,畫出了藍綠政黨票在地理上的分布,在留言處,有網友貼
出了1916年的隘勇線圖,藍綠政黨票的分布界線,幾乎與100年前的隘勇線分界完全重疊

1916年隘勇線圖
https://i.imgur.com/qzSwkGA.jpg
這並不是2020年大選才發生的現象。從民進黨創黨至今,隘勇線內的鄉鎮得票雖然穩定成
長,但綠營始終難以在此獲得多數選票。對於這個現象,在隘勇線邊界創業的邱星崴說的
很好:「山林邊區依舊頑強,結界如此強悍。壟斷租不破,下層結構依舊強固,上層結構
無法撼動。」
意思是說,由於山林邊區的土地資源、天然資源要嘛握在國家手上,要嘛需要與國家關係
密切的大資本家才得以開採、利用,沒有小資本階級發展的替代產業,進而形成不需國家
協力的資本積累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從產業而來的壟斷,帶來的就是政治投票的僵固
結構。
這個故事的反面,就是30多年前民進黨從都市核心發跡的歷程。由於土地改革創造了許多
中小地主,連帶創造了往後的「田僑仔」以及一大堆小資本家,還有周邊的知識份子。這
些力量,成為民進黨最早期的社會基礎。
即便經歷了2000年後民粹化與南北意識的催化,民進黨一度把小資本家、知識份子的支持
讓給了國民黨,在蔡英文職掌民進黨後,民進黨又回到了以都市化的小資本家、知識份子
為社會基礎的路線。
只是,在中美對抗的催化,以及日趨保守的政策取向下,民進黨也一併拿下了白領受薪階
級的支持。當年曾經狂熱支持阿扁的藍領階級、基層服務業群體,則轉向了強打庶民認同
的韓國瑜。這就是所謂的「板塊交換說」: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回到了李登輝,韓國瑜領
導的@國瑜黨」繼承了陳水扁。
從隘勇線到板塊交換說,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產業、資本的結構,才是政治投票的社會
基礎。過去30年來,台灣最大的產業結構變化,當屬科技產業的興起,在政治上,當然也
會有深遠的影響。
二、科技業的從業人口,未來會在選舉持續證明自身的獨立存在
1980年代起,台灣的科技產業自新竹萌芽,近年竹科、中科、南科在台中、台南、高雄、
桃園等地開闢園區。然而,2020的選舉,科技業終於找到了屬性與自身較為相近的政治代
表:時代力量與民眾黨。
在新竹市與新竹縣,時眾兩黨各拿下26.8%、22.7%的不分區選票,在雙北、台中、桃園也
都有20%以上的得票。根據國發會長期的人口推估,科技業廊帶的人口,在未來20年仍會
持續成長。因此,只要台灣科技業的總體從業人口持續成長的趨勢不變,在四年後,新竹
縣市時眾兩黨,很有可能能拿下超過30%的不分區選票,甚至強勢問鼎行政首長。在地方
議會,也能成為與藍綠兩大黨分庭抗禮的一股勢力。
這是40年來,科技業吸納的就業人口,繼200萬(加計眷屬)的「軍公教」之後,第一次
在選舉結果上證明自己的獨立存在。
然而,從這次的不分區提名名單來看,長期忽略、低估科技從業人口需求的藍綠兩大黨,
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個驚人的變化,在政治上找尋科技產業的盟友與代表。
三、產業變遷帶來的世代分裂投票,將會持續加劇且擴大第三勢力的社會基礎
當科技產業的就業人口持續增加,或是更寬廣的說,仰賴腦力勞動的白領勞動人口持續增
加,不同世代(嚴格來說,世代與年齡層是不同的概念,但日常經常混用,故此處不加區
辨)間投票意向的分裂,也會持續加劇。更重要的是,年輕世代的投票意向,會持續擴大
第三勢力的社會基礎。
從高中生、大專院校的模擬投票,或是新竹市、新竹縣竹北市的幾個工程師里在區域立委
、不分區政黨票的投票結果,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結果,30~39歲、20~29歲的世代,選擇
時眾兩黨的比例越來越高,甚至會達到國、民、時、眾,四黨均分天下的局面。這意味著
,每一年增加約20~25萬的首投族(2020年首投族約25萬,2028年首投族約20萬),就會
增加時眾兩黨超過10萬張的選票基礎。
也就是說,2020年拿下將近270萬張不分區選票的時眾兩黨,在2024、2028,很有可能拿
下超過300、350萬張的選票。這已經不是狗吠火車的第三勢力,而是能與藍綠兩大黨形成
三足鼎立之勢,而且持續擴大的一股政治能量。
當然,這個人口與產業相互交疊的「第三勢力人口紅利」,大概還有10年的時間。10年後
的2030,已經大幅受到少子化的影響,首投族的人口大幅下降,很難如同2020~2030年間
,帶來這麼大的政治板塊變化。如何把握這10年的黃金時間,就是時、眾等第三勢力政黨
的迫切課題了。
https://pse.is/P7L4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