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空汙 中央要負最大責

作者: esther918 (Esther710K)   2020-01-07 22:04:12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空汙 中央要負最大責任
2020-01-06 23:4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中部及雲嘉南空氣汙染物濃度上升,環保署表示是受渦流影響;偏東風使得位於背風側的西半部,垂直及水平擴散條件轉差,導致境內汙染物持續累積,因此空氣品質在新竹以南出現橘色提醒等級,中部大多為紅色警示,雲嘉南近內陸地區也亮起紅燈。
由於去年12月底台中市長盧秀燕曾以台中火力電廠三度違規,且生煤用量超過市府核定的標準等情節重大,廢止2、3號機組的操作許可,而中火近日僅運轉十部機組中的六部,且都降載,台中空品仍然惡化,馬上引發政治口水戰。
前市長林佳龍批「市長換人,空氣換新」是謊言;盧市長則指出,今年空氣品質不佳的天數確實減少,中火是市內最大的單一固定汙染源,若沒有市府的強力稽查及落實生煤自治條例,台中的空氣會更糟。
其實,空氣品質和溫室氣體排放一樣,是跨縣市區域的問題,從政策到執行,絕非地方政府獨力所能勝任,中央政府本來就應負起最大責任,這也是中部七縣市首長聯合要求中央檢討環保和能源政策的原因。林佳龍逮到近日空品仍然惡化的機會,轉而批評單一縣市首長,對中市府要求台電少用生煤發電的努力視而不見,也罔顧中南部其他八個縣市也為空品惡化所苦,選擇性地忘記要負更多責任的是中央的環保署、經濟部和交通部,凸顯的是自失格局。
不過林部長講對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該將中火當作唯一汙染源,而輕忽其他改善空汙的措施,包括固定汙染源中還有許多工廠需要改善,移動汙染源的汽機車排放以及逸散汙染源的工地、河川保育等,也是防治空汙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從環保署的細懸浮微粒來源資料來看,三分之二是境內因素,其中有近40%來自於移動汙染源(若含道路揚塵10%,則近一半),30%來自於工業(電力業占工業的三分之一)。
因此,民眾不免要問,中市已對中火開鍘,而空品仍然惡化,顯然應負空汙一半責任的移動汙染源,尤其是老舊汽機車排放空汙,應是主要原因,則交通部長怎麼不自我檢討交通政策成效?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2035、2040年禁售燃油機、汽車的政策,蘇內閣突然喊卡,交通部又要如何解釋?
交通部何妨也建議經濟部和環保署,依據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要求國營事業中的大汙染源如中油、中鋼、中龍和台肥等帶頭加入空汙減排行列;農地違章工廠或未登記工廠的空汙排放量也很高,經濟部還放水延期並就地合法化,怎不加速汰換或納管?既然說沒有缺電問題,何不要求所有的火力發電廠繼續降載減汙,讓反對黨沒有批評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能源政策有必要痛切檢討。針對中市府對中火開鍘,行政院曾表示施政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但製造空汙,傷害民眾健康最嚴重的發電廠就是燃煤,而蔡政府上台後火力發電占比就超過八成,用煤發電比例超過四成,在2025年綠電還未到位之前,更可能火力全開,等於還有五年期間要用肺發電,尤其台中對全國的發電貢獻最大,讓中部七個縣市民眾的健康受到最多傷害,這怎麼算是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
再說,2018年11月底台灣人民公投決定以核養綠,但蔡政府卻沒收了民意,第二天就表示2025廢核目標不變,浪費三千億民脂民膏,一邊又啟用核二廠的老舊機組,根本就是「把發電拿來當成政治籌碼」。如果敢講改善空汙已見成效,則請環保署提高空汙標準,以符合WHO的目標。
更何況,減少燃煤電廠已是國際趨勢,南韓今年3月要關閉27座,法、英、加將分別在2021、2025、2030年完全淘汰,蔡政府卻背道而馳在2025年燃煤發電還要占三成,可見能源轉型的結果,還是達不到「減少空汙、穩定供電、保護環境」的目標,更不要說將來還要民眾付出更昂貴的電費。
https://reurl.cc/nV3A2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