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反送中之「城大一聚」(上)

作者: monopoliest (中肯無益於中出)   2019-11-22 22:43:56
一、前言
我把最近反送中運動走進校園把學校當成作戰基地的作法,引用陳某《火鳳燎原》
的概念,稱為是「城大一聚」的策略,其結果說是讓整個運動從劣勢變成敗勢,應該
並不為過。
實際上在強烈支持反送中運動的人中,也有人看出了這個戰況的問題,不過他們很
少可以真心注視隱藏在這過程中的矛盾與不協調之處。因此我想趁這個週末,比較仔
細去分析一下。
這個囉唆的閒聊,大體上我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我會解釋「城大一聚」策略
為什麼讓我感到矛盾,第二部分我會提出一些能夠部分解釋的理論,最後一部份則是
偏向於陰謀論。
大概就是這樣,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二、從「be water」到「城大一聚」
讓我們先從一些歌頌反送中運動的策略的觀點談起。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840001
奉行李小龍be water 香港反送中開啟社運2.0
〔中央社〕香港立法會昨晚一度遭反送中示威者攻占,但在港警宣布將強力
清場後,示威者並未如台灣太陽花運動選擇長期占領,反而在今晨0時撤離。
他們互傳be water的訊息提醒打氣,迅速解散消失。
Be water源自於香港已故武打影星李小龍,意思是武者不被形式所拘,要像
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既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
6月掀起的反送中運動,已開啟香港社運2.0模式,be water正是示威者奉行
的運動哲學。他們記取2014年「占領中環運動」的教訓,不迷戀占領大場,
而是伺機點火抗爭,然後快閃。
在七月份的時候,對於反送中運動的描述,出現了「be water」這樣的描述,被迅
速描繪成香港運動的創新、帶給世界的啟示。我們可以看到華文新聞媒體在報導世界
各國的群眾抗爭中,或多或少都強調香港成為啟發導師的地位。例如下面的例子: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3546
西班牙加泰示威民眾走香港反送中路線 《環時》總編:西方世界的報應來了
在西班牙最高法院14日重判加泰隆尼亞(Catalonia)獨派領袖後,大批示威
者上街抗議。他們仿效香港反送中,占據馬路、機場等,甚至以「像水一樣
(be water)」方式進行流動、迅速的抗爭行動。當地有年輕示威團體名言
是受香港的抗爭啟發,稱「我們要做一次香港」(We' re going to do a
Hong Kong)。
看起來這種「be water」的有效行動策略,已經成為香港抗爭運動的招牌標誌。確
實這幾個月的行動中似乎都帶著這樣的基因,逼著香港和中國政府要去做一些手段,
例如禁止蒙面的立法、要求蘋果等廠商阻止運動使用的軟體等等。我們必須承認這個
策略是相當的成功,讓統治者可以說是疲於奔命。
……然後咧?
十一月這次的抗爭手段,我稱之為「城大一聚」。抗爭者佔據幾個香港重要大學的
校園,不斷製造路障來癱瘓周遭的交通(有宣言說這是為了造成「被罷工」的事實)
,其中威脅吐露港公路通暢的香港中文大學二號橋,成為報導的焦點。
然而如同隨著時間所揭露的,這是徹底失敗的運動策略,它所造成的結果就像漫畫
中「城下一聚」的結果一樣,所有抗爭者被包圍在校園之中,讓香港警方來了個甕中
捉鱉。抗爭者只剩下臉書按讚和轉貼如此聲勢浩大的支援,找不到突破之口最後束手
就擒。
這個戰果是毀滅性的,因為警方得以掌握絕大多數行動者的名冊,使得蒙面失去了
匿名的保護效果,以後再有抗爭行動,警方知道要找哪些人,這就可以更快地控制整
個情勢。
另外清場的效果也剝下了運動者的一些光環,觀察最近的這些聲援文章,將可以發
現越來越少文章敢稱這些人是「中大學生」、「城大學生」。官方的公告有意無意強
調群眾中有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的參加者屬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交由家長帶回),
這些人連大學生都不是吧?
三、提問
此次「城大一聚」事件很可能是整個反送中運動的一次重挫的轉捩點,但是事件的
發生源由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為什麼之前三個月都可以以「be water」當成戰略
指導原則的運動,現在卻做了一個完全相反、根本如同自我毀滅的行動?這中間到底
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可以找到哪些解釋呢?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