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什麼民主變成選爛遊戲?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9-11-02 15:09:43
※ 引述《artpoet (靈魂之舞)》之銘言:
: 為什麼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民主走到現在
: 最重要的台灣領導人選舉,卻只剩下兩個選爛組合
: 腦袋空心菜英文
: 空口白話韓草包
: 完全沒有心目中符合理想,願意把台灣未來交付給他的候選人存在
: 搞到自己跟周圍一堆朋友不是寧可不投不然就是忍痛投菜
: 就民調來看,至少也有25%以上的人是這樣認為的
: 想跟對岸朋友推銷台灣的民主有多好
: 結果對岸朋友說你們就只有韓蔡這兩個可以選有什麼好
: 還真的不知該怎麼反駁
: 極權政府領導人的好壞全憑運氣
: 我們貴為民主政治,結果卻是只有壞跟更壞兩個選擇
: 為什麼堂堂一個民主政治,走到最後卻會出現大量民眾無人可投的窘境?
呃,因為民主和你選誰本來就沒有關係。
選舉和民主是兩回事,不是有選舉就是民
主,民主也不是只能靠選舉。這個我在八卦回
過了,這裡就不展開。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64116810.A.9BA.html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民主與專制之爭,這
是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多元主義(pluralism)
與社團主義(corporatism)之爭。現代社會的實
相並不是人民與政府誰統治誰,而是充斥著各
種法人團體、職業團體、工會、非政府組織等
等所謂的市民社會,在與政府爭奪權力。
在多元主義的模式當中,市民社會的諸種
團體之間因為利害關係合縱連橫,游說影響政
府的施政;而對於執政者而言,統治的藝術在
於保持各個利益團體之間的均衡好達成統治的
標的。範例是西方各國。想想遊說美國國會的
專業團體。
而在社團主義(corporatism,這個詞有很
多翻譯,所以保留原文)當中,政府不是聯甲倒
乙,而是試圖直接控制這些利益團體。這類政
府通常被稱為極權或威權,範例包括法西斯納
粹與共產國家。想想開公司必須設立黨支部的
中共。
在高度專業化、分化、利益強烈分歧對立
的現代國家當中,真正對政府政策有興趣的其
實是作為群體的各種法人、社團,而不是單個
人民,實際上,個別公民也沒有真正影響政府
決策的能力,除非他在某個利益團體當中掌握
位置,話說了算。
那麼普選權算啥呢?總的來說,並不是所
有社會成員都佔得了話說了算的位置,無論這
個社會上的利益團體如何分化、專業化,都會
有競爭中的落敗者、失業人士、流浪漢、邊緣
人、隱士、部落民、不可接觸者。這是他們唯
一的救濟,聊勝於無。
(不過,他們偶而能發動民粹式的抗爭)
而許多學者在討論的民主,其實是在衡量
市民社會的強弱;市民社會當中的利益團體越
多越強,政府想直接控制就越難,也就越容易
發展出多元主義那種權力制衡的政治模式。但
是,即便是這種市民社會,其法人團體多半也
是各有紀律、「非民主」的--職業工會會員
有各自的職業道德,學術團體有學術倫理,公
司行號有內部SOP。總之一個團體越專業,他的
即事性越強--根據他從事的活動業務來制定
行為準則,而不是民主。
話再說回來,多元主義與社團主義之爭,
也不是絕對的,而是動態的。法人、利益團體
會爭取更多自主性,國家、政府也會強加更多
控制權。並不是「民主」政府就不想統治。想
想農田水利會為何要官派,想想為何那麼多臉
書側翼粉專。在先進國家,非政府組織接受政
府接濟的財源比例大約在六成到八成之間,而
在開發中國家,非政府組織的財源七八成來自
國外的非政府組織。總的來說,自1960年代以
來,市民社會其實是逐漸衰退的。
而一個衰退的市民社會,或者,從來沒有
好好發展的市民社會,國家面對的就是原子化
無組織無力量,最多可能有一票投票權的個人
。這是最適合統治者統治的國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