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香港民主抗暴對台灣黨國臣民新生代的試

作者: vikk33 (陳V)   2019-08-13 17:05:24
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香港民主抗暴對台灣黨國臣民新生代的試煉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maWaY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上報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支持香港民主運動,是在台的中華黨國臣民們之文明自我治療與現代性身份自我建構的選
擇契機。
在台灣民主歷史中,中華黨國臣民在精神上一直是有罪的;他們的罪在於從黨外時期直到
目前,空披民主之大旗,做的卻是跟共匪統治下的草民沒區別的選擇,即,只要有任何來
自人民草根的爭取權益與民主運動,黨國臣民與共匪草民一定是從精神上到行動上,自覺
站在掌權集團的穩定利益一方,發自內心的厭惡任何會動搖到黨國私利統治集團的穩定根
基。
然而自從台灣民主化的歷史正當性逐步在台灣取得主導地位後,黨國臣民不再敢明目張膽
的反對民主運動的正當性,至少口頭上還會承認一下黨外人士們,從美麗島事件直到民進
黨推動解嚴後民主化浪潮的諸多努力與價值,被動且真實的享受著民主人士流血流汗所爭
取來的現代性民主文明成果。因為他們內心也深知,自己從來沒有在爭取民主的歷史上主
動付出過什麼,所以總會不斷的為黨國領袖發明某種支持推動過民主的新解釋。
例如蔣經國是民主推手之類的故事,這種敘事的發明實質上沒有意義,真正的意義在成為
黨國臣民的集體救贖性神話共構,好讓他們也能夠在精神上自我說服,他們也曾經某種程
度的參與了民主浪潮的推動。但是這樣的自欺敘事就會在一次又一次的真實考驗中露出馬
腳,只要有來自受壓迫的人民站出來對抗政府,表達不一樣的政治意志,不管是國內或國
外的,黨國臣民們總是會流露出掩藏不了的真實靈魂氣味,對苦難無處可伸到只能出面抗
爭的人民抱持一貫的輕蔑態度,簡單的分類判斷出,都是一群吃飽沒事幹的暴民意圖在顛
覆安穩的社會秩序,而對於同情與支持抗爭民眾的人群或團體,冠之以「覺青」就成為最
新版的荊棘冠冕。
被動享受民主果實的黨國臣民的現代民主意識,始終缺乏來自自己真實的體會與感動經驗
,才會在過了紅海之後時時懷念法老王的威嚴,而繼續怨恨摩西追隨者的貧賤無勢。真正
的痛苦不是在不能繼續假裝若無其事的一起享受民主,而是在世界歷史不斷推陳出新的出
現民主突破浪潮的時候,自己不知為什麼的會不斷重複厭惡民主、厭惡群眾的矛盾情結湧
現,一次又一次被證明自己不過是反民主的威權勢力真實又無奈的待割韭菜與養分。
直到最新的維吾爾人民集中營情勢與香港人民反送中民主運動的來到黨國臣民的眼前,對
靈魂的質問就如弦月彎刀與廣東菜刀般,尖銳的來回劃過頸項而激刺自己,其實自己以中
國國民為名,從來就沒愛過中國的維吾爾人甚至香港漢人,以民主革命為政黨歷史自豪的
族譜,事實上自己從來就是大清老佛爺與宗社黨人一脈真傳的堅實信眾,因為凡是動搖到
每一個時代的當權統治權威的任何人,都是暴民。
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而自覺選擇卻是現代性生活中自我認同與自我建構的最基礎
磚瓦。選擇什麼生活方式不只是一種商品消費,而是對於自己要「成為什麼人」的文明集
體價值塑造生態工法的主動營造。政治領域的判斷與選擇對於現代公民的身份自我塑造更
是意義重大。當歷史的局面已經來到人民自覺成為世界重心在共同塑造未來的時候,黨國
臣民還停留在時時等待黨國領袖們為自己人生指引前途並為生命判決意義的階段,對於在
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真實事件沒有自己的認識與感受,不能產生普世大同的意義共鳴,還停
留在一套忠君愛國以外別無價值之落後與封閉的公共事務判斷價值體系中無法突破,這就
是黨國臣民們在現代性政治身份上最深沈的病痛。
病徵往往是自體治療的契機,因此比起台灣民主人士,黨國臣民們的精神轉型與自我治療
對於香港民主運動而言更有其他積極的意義。黨國臣民在精神上的轉型隨時可以成為革命
先烈回春的新生代,特別是對黨國的新一代青年而言,當年的黨國老輩對待美麗島運動的
黨外群眾,就是今天共匪與草民們看待香港人民的模式,沒有區別。如果黨國體系下的青
年想要重新證明自己是民主文明的現代人,而非大清宗社黨人子孫,正確看待香港民主運
動就是自我治療反民主靈魂病灶的最新契機。
此身以外無他身,此地之外無世界,肉身所在即世界,既然你始終無法否認自己是中國人
並且愛中國,就請你想辦法去幫忙比你更中國也更真心熱愛民主的香港人民反共抗暴的最
新呼聲。如果連這麼中國、這麼革命又這麼漢人的香港人民民主事業,你都認為是暴民動
亂,就不要埋怨這世界的文明國家與現代社會改用人類學案例或宗教研究的態度來理解你
了。
4.附註、心得、想法︰
事實上
黨國遺留的威權人格
若不是人格扭曲
就應該事精神疾病
若都不是
那就只能當作罪犯驅逐至大陸地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