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科技部斥資7千萬啟動專案,陳良基:量子

作者: oftisa (oo)   2019-08-08 15:43:04
數位時代
科技部斥資7千萬啟動專案,陳良基:量子電腦發展需要「破風者」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4229/the-development-of-quantum-computers
當各國政府都重視量子技術前景,科技巨頭砸金投入研發,台灣該扮演什麼角色?身為半
導體重鎮,台灣該勇敢躍進下一個世代產業扎根技術嗎?
2016年歐盟發表量子宣言,同年,中國發射全球第一個量子通訊實驗衛星上太空。
面對歐、美、中等大國都投入資源研發量子資訊科學,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認為:「對台灣
來說,既有人才與投資資源無法和美國、中國等大國比較。未來若真的邁入量子電腦時代
,台灣是小國,很難光靠應用就能帶動整體產值,應用發展還是大國的強項。」
因此,台灣在量子科學全球科技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預期會和現在個人電腦產業分工角
色雷同,「台灣的戰略是成為量子資訊科學中,最重要的技術供應者與供應鏈,所以量子
晶片製造,將是台灣的發展重點之一。」他說。
陳良基形容,「沒有半導體技術,就沒有量子電腦,因為量子電腦的實踐,需要靠半導體
實踐。」然而若要把握量子晶片製造優勢,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霸主台積電是否會成為領
頭羊呢?
台積電的商業模式一直是以「客戶為中心」,也就是當台積電的客戶有需求時,才會推動
台積電往量子晶片製造邁進,也因此,在現今業界對於量子電腦未來發展還有太多未知,
且商機未定時,探討台積電在量子技術的投資仍言之過早。
鼓勵學界先行,鎖定四大領域
目前業界仍處於被動等待客戶需求的階段,台灣的量子資訊科學研究主要是以政府發起及
學術圈投入作為起始點。
科技部2017年委託學術研究團隊進行量子電腦發展規劃,召開10場量子電腦發展會議,並
向國外學術單位取經,2018年4月正式啟動「量子電腦」專案計畫,投入7,000萬元預算鼓
勵學界技術發展。2018年起補助清大、台大、中央大學研究計畫,期間5年,每年約投資1
億元,這預算包括和IBM購買的商用量子電腦IBM Q三年使用權。
整體而言,政府在量子電腦預算並不多,「由於台灣資源不多,因此在策略上我們要能站
在巨人肩膀上,才能有效率,看得夠遠。」陳良基指出。
他形容,「台灣的量子電腦發展策略,就像自行車比賽一樣,需要有人可以『破風』,像
雁群一樣需要高度的團隊協作默契。」
然而量子電腦從雛形到真正商業化與大量應用階段,至少還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台灣在此
之前,能夠做好足夠的人才和關鍵技術準備嗎?
目前科技部鎖定 量子元件與物理、量子演算法、量子通訊與量子電腦 等四大領域,據科
技部工程司的「量子電腦」專案計畫指出:若未來量子電腦能大規模生產,就有機會讓台
灣成為重要生產基地。
「台灣已具有低溫量測與量子位元樣品製作技術,可以結合台灣最具優勢的半導體產業打
造量子位元及其製程研發,精進半導體低溫微波操控技術與單自旋量測技術。」該專案計
畫如此指出。
從人才面來說,台灣在量子電腦領域的人才不少,單就量子力學來說,就有數十多位教授
,量子通訊也有十多位,甚至以相關論文發表數量與品質來看,台灣也排名在世界的前段
班。
量子電腦發展走到應用階段,至少預估還有十年空間,為提早準備足夠研發能量,台灣需
要培養大量物理、數學與材料等基礎科學人才,但現今台灣人才還是對電機、資工與醫學
等領域較感興趣,要如何吸引更多優秀的學子投入基礎科學的懷抱?
對此,陳良基認為,這個問題最適合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台灣的大學開始施行「不分系」制
度,「台灣太早就針對專業分流,讓學生所學廣度不足,也過早把學生定型框架住,這是
一種對人才培育方式的誤解,也是台灣高等教育亟需調整的地方。」
台灣要成為量子科學中,
最重要的技術供應者與供應鏈,所以量子晶片製造,
將是台灣的發展重點。
培養量子原住民,探索量子精采世界
另外,培育更年輕世代對量子物理的興趣,也是長期可行的人才教育根本作法。IBM就對
推動量子教育投入不少心力,比方為了讓更多學生理解量子物理世界,推出了「Hello
Quantum」遊戲,藉由遊戲學習量子電腦。
培養「Quantum native(量子原住民)」,由這群新生代接棒探索量子物理的精采世界,
並且把特性應用在量子電腦中,將可以讓量子電腦應用未來的想像空間更加擴大。
面對量子電腦的時代,培養年輕世代面對未知的自我學習能力,或許將比探討該訂定如何
的課綱內容更為重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