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藍弋丰專欄:對「統一麵包」氣噗噗沒用 

作者: vikk33 (陳V)   2018-12-15 11:41:05
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藍弋丰專欄:對「統一麵包」氣噗噗沒用 關鍵在經濟自強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QLj99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上報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吳寶春發表聲明自稱是「一個生於中國台灣的麵包師」,還強調「身為中國人」,更明目
張膽的支持「九二共識」,引起大量抨擊,吳寶春麵包在網路上被稱之為「九二麵包」或
「統一麵包」,許多先前支持購買過吳寶春麵包的消費者,有網路名人,有普通網友,紛
紛貼出和吳寶春一刀兩斷的圖文。
雖然同仇敵愾的聲音不小,總體來說,這次吳寶春「統一麵包」事件,反彈聲浪比先前類
似事件冷淡,原因也很簡單,一而再、再而三,「統一麵包」層出不窮,光在烘培業先前
還有85度C事件,擴大到整個餐飲領域有海霸王,影視音樂藝人更是多不勝數,哭喪著臉
的周子瑜在大選前念聲明的那一幕到現在許多人還歷歷在目,更不用說2005年,連深綠企
業家的代表許文龍,都「被反分裂」,發表「台灣、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退休聲明。
國人早已逐漸從憤怒的反射式情緒中逐漸沉澱,有人麻木,有人陷入失敗主義,稱抵制無
用,還苦中作樂,嘲諷說吳寶春唯一的錯誤是沒有趁機「買一送一」,但也有越來越多國
人開始冷靜反省:義和團式的謾罵與抵制,的確真的毫無作用,發動這種膝反射式的口號
式反對運動,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終只會全面失敗,應該冷靜從基本來分析,
找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是什麼?
國人逐漸看穿,一切的根本,還是經濟問題,台灣淺碟型的經濟規模,每當企業發展到一
定程度,市場就容納不下,不僅是市場,甚至連基本勞動力、中高階人才,樣樣都缺,只
能往外發展,許文龍是最愛台最本土的企業家,都不得不投資中國,導致全公司上下成為
人質,釀成「被反分裂」慘劇,奇美投資中國並非要打入中國市場,產品仍然是要銷往全
球,問題的根源是:為何台灣容不下奇美,非得到中國發展?
是市場小還是人謀不臧
藝人又何嘗不是?試想,若周子瑜是在1990年代,台灣娛樂事業市場還如日中天的時代,
當時張惠妹參加《五燈獎》於1993年奪下「五度五關」,1996年與豐華唱片簽約,由張雨
生提拔,先是在張雨生專輯中與他男女對唱,之後更由張雨生親自製作推出首張專輯,銷
售輕易破百萬,走上天后之路;稍晚的徐懷鈺,不過在家裡陽台曬衣服時哼唱,被音樂製
作人翁孝良的助理聽到,就因而能進入滾石唱片,由國語事業二部經理姚鳳群提拔訓練出
道,1998年發行首張個人單曲與個人同名專輯,銷售量突破百萬。
若是周子瑜在那個年代,很容易能被台灣唱片公司發掘出道揚名立萬,不是只有韓國星探
發掘她,又何必小小年紀就到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的韓國,離鄉背井離開家人接受嚴苛
的訓練,只能成為韓團的一員,還要配合公司政策而「被道歉」受盡欺侮呢?
說是台灣市場小?1990年代的偌大市場可以出好幾個天后,淪落到現在,別說推出新人,
就是既有知名度的歌星,唱片連銷售萬張都很困難。說是全球唱片業都遭數位侵蝕,全球
唱片市場雖然萎縮,1990年代一線女歌星如席琳·狄翁、瑪丹娜暢銷專輯銷售表現約兩千
萬片上下,2015年愛黛兒《二十五歲 (愛黛兒專輯)》銷售兩千萬片,顯現全球唱片市場
尚有相當生機, 遠遠勝過台灣現在的一攤死水,到底台灣市場是天生如此,還是人謀不
臧,不問可知。
回到麵包問題,台灣整體烘培產業的年產值約為600億元新台幣,我們看看人口與台灣差
不多的國家,澳洲烘培產業2018年產值57.33億美元,合1763.56億元新台幣,約為台灣市
場規模的3倍,台灣與澳洲人口相當,台灣市場只有澳洲的三分之一,顯然不可能因為台
灣是人口「小」國。
如果台灣市場是現在的三倍大,麵包連鎖業將重心放在台灣的機率就更高,而非稍有發展
就得考慮前往中國,而前往中國的麵包連鎖業,要「被九二」成「統一麵包」的時候,也
必定更三思而後行,因為台灣市場這邊的損失將是現在的三倍。
現在每家企業都彷彿連考慮都不用考慮就立即「被九二」,抵制無效,為何?根本原因就
是台灣市場沒有發揮應有的潛力,導致籌碼不足,沒有籌碼,抵制個頭。
市場不正常萎縮
澳洲難道是特別比台灣了不起的國家,有超級偉大、舉世無雙的企業嗎?台灣總是羨慕美
國有蘋果、微軟、Google、facebook,許多人都說台灣不可能有這些全球超級企業,但是
,澳洲也沒有啊!
2018年,以營收排名,澳洲最大的企業是西農集團(Wesfarmers),西農集團的本業可不是
台積電這樣全球赫赫有名的科技產業關鍵環節,而是內需為主的通路業,主要營收來自旗
下經營超市、百貨的各子集團,製造農藥、肥料與煤礦等其他事業只佔營收的小部分。
第二大企業也一樣是通路業,澳洲最大超市連鎖體系沃爾沃斯超市(Woolworths
Supermarkets)。
接下來是金融業,澳洲四大銀行都列名澳洲十大企業: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位居第三大,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oration)位居第
五大,澳盛銀行(ANZ Banking Group)位居第七大,澳洲國民銀行(NAB)位居第八。澳洲電
信位居第九。第十大是新南威爾斯州醫療體系。
台灣也有超市百貨、金融業、電信業、醫療體系。澳洲十大企業中,台灣唯一沒有的產業
,是第四大的必和必拓(BHP),以及第六大的力拓集團(Rio Tinto)兩家礦業公司。但是兩
家的年營收相加起來,也不過跟西農集團相當,澳洲真的會因為有了兩大龍頭礦業公司就
造成市場是台灣三倍大?相信各位讀者用膝蓋想也知道不可能。台灣的市場與人口不成比
例,必然有總體經濟結構上的根本障礙。
台灣市場不成比例的萎縮早就該是全台灣人關切的重大問題,不用中國惡霸來提醒才對。
另一則警訊,11月底,德國知名行李箱品牌RIMOWA台灣代理商慶真國際發表聲明,表示德
國原廠從2017年11月開始停止停止供貨,導致無庫存只能決定關閉台灣RIMOWA所有門市,
僅保留仁愛創始店做品牌維修服務。
這個事件的根本原因,是RIMOWA由LV購併,之後經銷策略將會有全盤改變,預計將收回代
理權自營,為了避免轉換期間各種麻煩,乾脆停止供貨,這看似合乎邏輯,但你能想像在
RIMOWA在歐洲會因為「怕麻煩」而在荷蘭市場加上比利時市場停止供貨一年嗎?這種事卻
會在台灣發生,其實是奇恥大辱,表示以台灣的人口基數,市場卻小到國際品牌認為寧可
「怕麻煩」也懶得賣,徹底被瞧扁。
至少要被中國惡霸敲醒
市場嚴重不成比例,影響所及,可不只是RIMOWA關店,或企業一天到晚「被九二」害得台
灣人「氣噗噗」,在個人層面也影響巨大,在台灣,大體上同性質、同工作量、同樣專業
程度要求的工作,薪資只有歐、美、日、紐澳的三分之一,這就是為何台灣年輕人寧可到
澳洲做盡各種吃苦的勞力工作,回到台灣卻人稱草莓族,一看到薪水就懶了。
台灣白領人才也一樣,工作量是別人的好幾倍,回報卻是別人的幾分之一,做牛做馬卻還
沒有多少工作機會,而往上海一看,卻隨時有5~6個工作機會可挑選,許多政治立場深綠
的白領,為此不得不成為許文龍,考慮離鄉背井前往上海,一旦真的前往,當中國要求各
種統戰政策,如逼迫接受身分證,人在屋簷下,還能不低頭嗎?
即使世界上沒有中國這個惡霸國家,光是人才流失,就足以讓台灣企業難以發展升級,這
又造成人才更難找工作,這樣的惡性循環才是台灣最大的威脅,企業出走,人才出走,企
業更不得不出走,人才更不得不出走,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即使沒有中國,台灣也會
亡國滅種,台灣人被迫流浪海外成為台勞,島上只剩台灣獼猴。
台灣市場的不正常萎縮不是一日之寒,許多領域從幾十年前就一直如此,有些領域如娛樂
產業是曾經輝煌卻快速惡化,但是溫水煮青蛙,台灣人只覺得日子越來越難過,卻始終沒
有痛定思痛檢討原因,要求政治人物提出解決方案,如今中國惡霸威脅,或許反而是一個
敲醒台灣人的好機會:根本的底層原因盤根錯節,非短期可以解決,但最起碼要先停止惡
性循環。
釜底抽薪之計,始終是經濟自強,若台灣真正發揮應有的市場規模潛力,台灣人再看到有
「被九二」的「統一麵包」時,一點都不需要「氣噗噗」,只會笑著說:「去啊,快走不
送,順便關心一下:你在中國的錢匯得回來嗎?」(中國經濟問題嚴重,外匯管制越趨嚴
苛),因為全球一流的各品牌麵包,排隊要進台灣市場,吃都吃不完呢。
4.附註、心得、想法︰
那你去學人家弄被打臉團體又能...?
作者: arabeske (arabeske)   2018-12-15 11:50:00
我們主食是米飯.飲食習慣不同的澳洲來比,白癡論點
作者: mystage (亭)   2018-12-15 12:42:00
這篇不錯。問題在經濟萎縮,轉型失敗。
作者: simata (gogogo)   2018-12-15 13:28:00
台灣有17%+40%的人 自私自利 早就沒救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