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窮得只剩下錢:需重塑文化教育的台灣社會

作者: vikk33 (陳V)   2018-10-01 15:01:35
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窮得只剩下錢:需重塑文化教育的台灣社會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sosreader.com/n/bleak-solitude/5bab417ffd89780001f8d3c7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sosreader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蕭瑟寡人
今天,我想聊聊個比較個人的話題:甚麼是好人生?
我們對於好人生的認定,又是如何養成的?或許,應該問說是如何被灌輸的?
要說甚麼是一位正常台灣人的正道,相信大家聽過的劇本八九不離十:都是讀好書、考好
試、找好工作、賺大錢,成家立業之類的荒腔走板。
不可否認的,在台灣這劇本演得好的人,每天走路有風,走到哪裡都是人生勝利組。從小
成績優異、直升前三志願、進入大公司任職的好孩兒們,在台灣社會無處不受人讚揚。連
要結婚生子,都被認為是優良基因。
這種教育模式塑造出來的價值觀自然是相當單調。就連後來高中分學科類組的風氣都可以
看出,雖然說硬是把人分成了文、理、生醫三大類,最後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最好的老師
和學生都被分到生醫的第三類組,而第二類組其次,被許多人認為最「弱」的則是去讀一
類組。讀文學、學藝術音樂是不切實際,體育好是頭腦簡單,大家最好是都不要太離經叛
道。
塑造出來的社會很容易管理,原因有二:首先,好壞的標準很二元,把社會事件通通搬上
電視讓大眾來審判,好人做好事與壞人做壞事,都能夠很輕易地依照該人的家庭和學術背
景進行「判斷」;再來,在嚴厲的升學主義和功利主義下,台灣社會和家庭早就習慣對不
會讀書的孩子進行言語霸凌。試想一人若不符合台灣社會的價值觀,二十多年的人生就注
定在如此疲勞轟炸下度過。當他出社會,早就成了夾著尾巴的受虐犬,安分地接受了自己
在這個社會中渺小的席位,鮮少再起反抗潮流。
當然,一切從正面思考,我們也依賴這樣的教育建立了一個價值單一的社會。如果不是醫
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其他都是不務正業。
而不務正業的結果,就是一輩子安靜地接受教誨、批評。
你快樂嗎?
因為讀書才是正途,因此大家都得讀書。台灣也因此成為了一個世上少有的安逸社會:大
多數人上過大學,人人知書達禮。台灣人很溫馴,不太會作奸犯科,從犯罪率、人均生產
毛額、教育普及率、平均壽命等統計數字看來,台灣社會是世界的模範生。
照理來說,大家應該都過得很開心,不是嗎?
但是,有個統計數字大家很少提及,那就是自殺率。
大部分的台灣人可能都不知道,根據資料顯示,台灣的自殺率在已開發國家中名列前茅,
每十萬人中就有15.1人自殺。這數字僅低於南韓的25.6人、比利時的17人、日本的16.8人
、烏拉圭的16.5人和奧地利的15.45人。
這數字遠高於全世界平均的10.1人、全歐洲的11.9人,以及全美國的12.6人。而不要忘了
這還些都是幾億人的平均數,在美國許多大州如加州與紐約,自殺率都在10人以下。
而開發中國家來說,通常自殺率都較已開發國家高出許多。如斯里蘭卡的34.6人是全世界
自殺率最高的地方,蒙古的28.1人也是亞洲最高、世界第三。
但是很有趣的是,很多台灣人認為很窮的前邦交國,自殺率卻遠低於台灣。如哥斯大黎加
才7.3人,不到台灣的一半;剛跟台灣斷交的多明尼加也只有7.3人、薩爾瓦多只有11人。
連兇殺率相當高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墨西哥等國家,自殺率也分別是6人、3.1
人、6人、5人,遠遠低於台灣。
到底算不算高?在全世界180幾個國家中排前25名,在已開發國家中排第六名,不管拿甚
麼標準來看都很高。當然這些數字都有作文章的空間,但是說真的,沒有一個人們過得很
快樂的地方,會有一堆人有事沒事跑去自殺。
至少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台灣人過得安逸富足,但是卻不見得過得快樂。
為何我們不快樂呢?
「喝酒享樂」,是件不正經的事?
如何享受生活、享受好人生,這一定很主觀,畢竟每人喜歡的生活不一樣。不是說讀書無
法讓人快樂,或是人不應該讀書,而是讀書並不代表一切,更不是衡量好人生的基礎。
在台灣讀書長大,之後再出國念書、工作,最後整體感想只有一個:世界上真的很少有國
家的人民素養和價值觀可以像台灣一樣如此一致,也直到在國外長居後,才發現很多生活
層面在台灣是刻意被我們的社會教育忽略,甚至邊緣化的。
整體而言,就是我們以升學與功利為主的社會教育,完全不容許人以「享受」為出發點去
生活。因此,台灣社會有種假高尚的氛圍——享受是種禁忌。
也因為如此,在很多其他國家稀鬆平常的享受,到了台灣都是荒淫、都變得格外糜爛。
從以前的舞廳、撞球廳、卡拉OK店,到今天的夜店、酒吧,都是如此。我們的價值觀過於
二元,因此早睡早起不碰菸酒色的是好人,享受夜生活的自然就變成壞人了。
我們的社會中不能談菸酒,喝酒被認定為一件「不正經」的事。因此,大家要不就是不能
喝酒,要不就是糜爛地喝個爛醉。打個比方,台灣曾是威士忌進口第五大國,但是大家都
曉得台灣不興威士忌品酒文化,而是威士忌「灌酒文化」。
舞廳在台灣也是一件常被邊緣化的產業。很少人白天出去跳舞,通常都是下課下班,放鬆
的時候才會去跳舞,當然時間上也可能剛好是有些人會飲酒助興的時間。這組合,很自然
地就挑動了台灣人的敏感神經——會晚上精心打扮出去,過了午夜才回家、還會喝酒,多
麼「不正經」啊?
Kelsey Chance on Unsplash
尋歡享樂,是一件不正經的事?
亞洲整體而言是個民情相當保守的地方。不管是台灣在內的東亞、以伊斯蘭教為主流的中
東還是階級和性別意識明顯的南亞,這類單調的道德意識形態見怪不怪。
但一旦踏出了這舒適圈,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是從台灣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形態難以理解、
詮釋的。
以西方文化為例,有很多面向就無法用在地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形態去理解。簡單而言,
現代西方文化的源頭是希臘羅馬文明,希臘羅馬文明的特色就是多神論。
而多神論意味著甚麼?
就是多元價值。在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眾神各代表了不同的生活面向和人性需求。千年後
,尼采在其著作《The Birth of Tragedy》中,就仍以太陽神阿波羅(Apollo)和酒神戴
尼索斯(Dionysis)來討論人類價值的灰階以及非二元性。太陽神在希臘羅馬文化中代表
的是光明和榮耀,但是酒神代表的享樂和糜爛的人性。這些價值即便在羅馬帝國改信基督
教,仍能從其宗教文化和祭祀活動看出蛛絲馬跡。
說到這邊或許會有人認為,那正確的選擇當然就是光明囉?
錯,這就是癥結所在。
西方文藝復興後的哲學家,包括尼采和羅素,對於當時天主教會的批判,正是其過度強調
「光明」、「正派」的單一價值;這些正派的主觀認定,最後也只是教會少數人奠定的。
文藝復興後的歐洲,思想發展蓬勃,逐漸走向推翻教廷的思想控制。
這一切很重要的思想推手,就是認定了人性擁有多面向,好的人生不光是灌輸一些冠冕堂
皇的聖賢規範,也要兼顧人天生感官的享受;兩方擇一不可,必須兩者並行、取其平衡。
尼采本身並不認為人生的價值可以被一些先天注定的教條定義。(理所當然,畢竟是存在
主義的先行者。)
台灣目前的社會教育就如同過去保守的天主教教廷,用單一道德價值觀強行規範社會,永
遠都是矯枉過正。
舉實例討論好了,在國外長期工作生活且融入當地社會的台灣朋友,回到台灣一定很快會
對於台灣人(尤其是長輩)一些白目的問題超厭煩。
這類問題如:你吃飯點杯紅酒會被問說:「你為什麼要喝酒?不喝酒不行嗎?」
或是下班了跟朋友出去吃飯、喝啤酒到了十點多才回家,會被問說:「為什麼下班了不乖
乖回家?」
或許假日穿著較鮮艷的衣服、較輕便的衣服,會被問說:「穿著能否正經一點?」
或是想去外面聽樂團演奏,又會被問說為什麼要去聲色場所。
這些都是文化教育失敗的病徵。
一個窮得只剩下錢的國家
現在來接實質議題了。
在台灣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過,大家每天在追求學歷、追求金錢的同時,為什麼大家賺到
錢以後會想要去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家旅遊?
義大利這國家的教育水準和普及率跟墨西哥差不多,居已開發國家之末,若不是靠流行、
旅遊和設計產業支撐,義大利的工業和教育水準只能算是開發中國家等級。西班牙不用說
了,經濟狀況之糟,人才不斷外流,至今失業率仍然超高,年輕人超過四分之一找不到工
作。法國在這些國家中算是相對好一些,但是若從人均生產毛額的角度去看,也快被台灣
超越了。
其他地方就不用說了,談甚麼巴西、古巴、泰國、馬爾地夫,在台灣人價值觀中都不是甚
麼東西啊。
這不禁教人狐疑,這些國家崇拜的多元價值,在台灣人眼裡都被當作是屁。台灣人如此崇
拜金錢學歷,為什麼辛苦了許久,卻要去這些帳面上看起來就是魯蛇國家的地方花錢呢?
有沒有想過?
因為不管台灣文化教育如何失敗,台灣人依然是人,依然是嚮往藝術、享樂、美好的事物
。只是在台灣成長,我們的社會教育並沒有教導和允許我們去探索這些事物,變成我們在
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喪失文化的鑑賞能力,最後只能到別人的國家走馬看花。
沒錯,我們是個窮到只剩下錢的國家。窮到錢賺飽了,依然空虛、依然無法快樂。
並非說西方國家有多好,但是很多西方國家在工業實力遠超越台灣的同時,國民依然快樂
許多、開朗許多、浪漫許多,並不是注重工業發展就必須荒廢文化素養。
義大利的聖母百花聖殿。Photo source : wikipedia
說到浪漫二字,其實原文「Romantic」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羅馬般的」。
為什麼浪漫是羅馬般的呢?這就要回溯到之前提到的希臘羅馬文化中的思想脈絡。在一個
強調在聖賢思想和感官享受中取得平衡的文化中,若人沒有辦法享受,那即使舉止再合乎
聖賢規範,也不能說是在過好人生。
因此不管是希臘羅馬古物還是哲學、文學經典中,從來都不避諱談美食、美酒,甚至豪放
的性愛。因為希臘和羅馬人並不認為這些是污穢的,而是人的本性,只要不放縱,也是值
得重視的文化涵養。(附註:歐美歷史上有部分時期如維多利亞時代、清教徒時期,因為
社會和政治因素而進入思想保守時代)。
而這些思想,從數千年前一直流傳到今天的歐美,尤其是拉丁語系和希臘語系國家,都可
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其「浪漫」的文化氣息。
對夜生活的污名化
所以說,回到被碎碎念的問題上。
人為什麼不能喝酒?酒也是種產品,自然有其藝術和科學性,只要不是酗酒成性,為什麼
喝酒會被認為是壞事?
況且,若不懂酒,基本上就是不懂西餐了。西餐很多飲食文化,不管是歐美的高級料理還
是地中海的小點心文化(Tapas),重點常常都不是食物,而是酒跟食的搭配。尤其是葡
萄酒,其多樣性氣味,能夠幫助提升食材的享受。
其他很多像是菸草、舞蹈、服裝,都有很重要的文化角色。我們對於這些的觀點不應是二
元性、好與壞的規範,而是要鼓勵在不過分放縱的情況下去發展其藝術性。
講到這邊重點來了。
台灣長期下來為什麼發展不出甚麼像樣的文化產業?一部分原因,當然是枯燥至極的升學
主義人生。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個人認為是因為台灣文化中長期妖魔化夜生活導致。
世界上沒有一個文化強國是沒有多采多姿的夜生活的。自己想想,義大利、西班牙、法國
、泰國、巴西、古巴等,連日本、美國都不例外。
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工作後大家放鬆的時間,才是大家有時間去消費、去欣賞藝術、去推崇文化
的時間。如果今天夜生活被如此汙名化,大家為了要當個「正經的人」都不參與,請問台
灣有多少產業因此失去了客戶消費的空間?
沒有夜生活,你發展得出像樣的釀酒文化嗎?
當然不可能,這也是台灣除了金車、台灣菸酒和一些小型精釀廠商苦命在做以外,大部分
台灣夜生活就都只會大口大口灌外國的商業酒買醉。
沒有夜生活,樂團要去哪裡表演?白天演給誰看?白天演了晚上不能演,那你是不是失去
很多客源?這也是扼殺台灣各類樂團的主因,沒有觀眾、沒有錢賺,自然曲風種類和人數
都很少。
舞蹈就不用說了。
而同時,因為對於酒的汙名化,台灣的飲食多樣性也受到了侷限。以鄰近的日本為例,因
為日本人並不排斥飲酒文化,因此其飲食文化中有許多食材和清酒、啤酒、葡萄酒搭配的
發揮。也因為如此,日本在世界飲食一直佔有霸主地位,米其林總星數前三名的城市都在
日本。
說到這邊,個人只能心痛地想像台灣有多少「非主流」的職業是一輩子被打壓?
先前還聽到台灣許多人在談甚麼日本的「職人精神」,看有一些日本人一輩子就是專注於
釀清酒、做蕎麥麵、做木屐,多麼值得台灣學習,聽罷真是差點沒笑破肚皮。
拜託,好好深耕美好的文化、發揚人人欣賞的藝術本來就是人該做的事情,像是台灣社會
教育這樣除了讀書甚麼都不用想,才莫名其妙吧。
4.附註、心得、想法︰
儒教與三民主義教的悲慘後果
作者: sleepcat612 (睡貓)   2018-10-01 15:03:00
M型社會誰理你文化啦,安居樂業都做不到了
作者: formatted (ゴミ丼 わがんりんにゃれ)   2018-10-01 15:04:00
說得很好完全點到問題。
作者: hidog (.....)   2018-10-01 15:05:00
唔 窮得只剩下錢 確定我們還有錢..??
作者: DustToDust (抱著她想著妳 )   2018-10-01 15:07:00
先賺錢養活自己吧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5:08:00
窮得只剩下錢? 根本放屁吧 連錢都沒有才是真的所有文化都是建立在能先活得下去上面好嗎
作者: DustToDust (抱著她想著妳 )   2018-10-01 15:09:00
一堆連自己都養不活的 講文化 講台獨 不覺可笑嗎
作者: Marchosias (living mob)   2018-10-01 15:09:00
台灣沒那麼窮 真的至少撇除買房 大部分人都過的不錯有沒有錢跟有沒有文化不互斥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5:12:00
是阿 平均五萬
作者: poeoe   2018-10-01 15:12:00
台灣真的很窮啊 哪來只剩下錢
作者: Marchosias (living mob)   2018-10-01 15:12:00
真的給了你五萬 你也不會覺得文化重要啦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5:16:00
五萬先拿出來給大家阿 再來談大家不重視文化
作者: yuxds (cody)   2018-10-01 15:17:00
沒有錢 要怎樣去歐洲玩啦幹 以為去歐洲玩很便宜嗎
作者: Marchosias (living mob)   2018-10-01 15:19:00
他文章已經引述出文化貧乏造成產業單一的關聯 當然你們可以不以為然 但很可能就是台灣現今的窘況沒有這些東西 大家就是繼續複製上一代對生活的焦慮恐慌
作者: talesb72232 (aa)   2018-10-01 15:19:00
整篇文章強調不要二元性 但這文章本身就二元性感覺作者寫的臺灣跟實際生活的臺灣有出入@@
作者: yuxds (cody)   2018-10-01 15:27:00
講些很抽象的東西 然後說造成台灣缺乏夜生活
作者: talesb72232 (aa)   2018-10-01 15:27:00
第一段寫得不錯 後面就....
作者: DustToDust (抱著她想著妳 )   2018-10-01 15:36:00
我也很想找kiki 去喝一杯
作者: Marchosias (living mob)   2018-10-01 15:39:00
這有點雞生蛋蛋生雞了 不就是因為大家對錢的慾望 才會讓責任制成為我們上班文化的一環嗎
作者: yuxds (cody)   2018-10-01 15:42:00
台灣人反對高工時的人有少過嗎 還不是政府在裝死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5:43:00
這只是常見的責任轉嫁一般人而已 事實上這類東西問題還是出在掌握大多數資源的人手中 但他們最常狡辯的方式就是
作者: talesb72232 (aa)   2018-10-01 15:43:00
馬克思都說經濟是下層建築 文化是上層建築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5:44:00
因為你們百姓自己不懂得爭取 不夠努力 沒有文化 沒有意識
作者: Marchosias (living mob)   2018-10-01 15:44:00
更多人是為了賺錢願意加班 你看看上一代就知道了 其實他們還比較不缺錢 但你從他們身上看到的幾乎都是對物質匱乏的恐懼
作者: talesb72232 (aa)   2018-10-01 15:44:00
沒下層建築 就沒上層建築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5:46:00
但大部分的上一代幾乎都不太希望子女和自己一樣 絕大多數都
作者: talesb72232 (aa)   2018-10-01 15:46:00
會想加班是因為薪資太低吧 只能靠加班
作者: Marchosias (living mob)   2018-10-01 15:48:00
責任制不會有加班費吧
作者: yuxds (cody)   2018-10-01 15:49:00
我看台灣人不是很多都不爽責任制嗎 還不是公司幾乎硬性要求
作者: Marchosias (living mob)   2018-10-01 15:49:00
我覺得這不是檢討誰對誰錯的問題 看大家是否願意重視這個現象吧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5:50:00
能夠休息沒事談詩論經 培養嗜好誰不愛? 這不是意願問題 是現實能不能問題 說穿如此
作者: yuxds (cody)   2018-10-01 15:52:00
我是不認為 台灣人有多熱愛工作就是了 還不是為了生活如果薪水高工時又少 馬的最好是沒人會想去多搞休閒活動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5:53:00
當那邊高談工作要符合興趣 不要當放縱慣老闆幫兇時 旁邊那個養一家五口的可憐人只能含淚吞下去責任制 這才是現實阿所以我不會說那些人應該要怎樣怎樣 該問的是有能力的人為何不出手
作者: yuxds (cody)   2018-10-01 15:56:00
有能力的那個 說叫你自己跟老闆說 不要讓她公雞變飼主
作者: Marchosias (living mob)   2018-10-01 15:56:00
他文章講的多半是社會價值的問題 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都是社會這個大群體在影響你
作者: yuxds (cody)   2018-10-01 15:58:00
有錢有閒 就會想去找休閒娛樂了啦 哪有這麼愛工作的之前砍公務員的月退 不就一堆人出來靠背了嗎說政府這樣砍我們的錢 我們要怎樣出國玩
作者: zenan321 (Ryan)   2018-10-01 16:08:00
柯文哲所提的城市光榮感,以一位偶爾去台北出差的高雄人來看,我覺得柯文哲的執行達成度有明顯上升
作者: talesb72232 (aa)   2018-10-01 16:11:00
從喝酒享樂這段開始 感覺都是作者想像的台灣吧
作者: Aggro (阿果)   2018-10-01 16:18:00
我不反對文化議題 只是很討厭這類型文章最後都會意有所指的把責任推到老百姓自己不自覺上面 這完全就是權責不相符你民間匯集力量再大要和中央有資源的比根本天差地遠 但兩邊檢討的程度卻完全不是同一個標準 柿子軟得比較好打對吧就像你再怎麼宣導下班後培養第二興趣 但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卻是工時正常化 這東西是民間自己自發能辦到的嗎....
作者: neetcat (姆珠)   2018-10-01 16:52:00
不好意思 我沒錢
作者: amare1015   2018-10-01 17:00:00
真的餓過才會知道錢的重要 快餓死的時候啥理念都沒有~
作者: yudofu (豆腐)   2018-10-01 17:52:00
不同的價值觀只是悲慘的職業不同而已,沒有可能消除偏差。這種扯儒教就算了,跟三民主義有三小關係?有誰哪一天真的被人拿三民主義當行為準則要求過的?這種文章就是標準的鬼扯。
作者: oscar19 (卡卡歐)   2018-10-01 18:22:00
可悲的覺青,連文化都沒有,比憤青還不如
作者: matthewcheng (matt)   2018-10-01 18:26:00
窮的只剩下錢指的是追求錢的態度吧
作者: jerrylin (嘴砲無視)   2018-10-01 19:55:00
到底寫這麼長的廢文在講甚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