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黃暐瀚 FB pt.II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6-08-20 17:15:45
※ 引述《DJSHD2 (狂戰士)》之銘言:
: http://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92086744212775&id=457915217629934
: 努力討好所有人
: 上任才短短三個月,蔡政府所面對的麻煩,感覺像是有三年那麼多。
: 「國道火燒車26死」、「雄三飛彈誤射」、「總統私聘六萬御廚」、「苗栗法國菜爭議」
: 、「赴友邦署名台灣總統」、「台東風災慘重(總統趕回台北祝壽)」、「太平島變礁(
: 漁民登島反要受罰)」、「江春男酒駕事件」、「九二共識爭議(兩岸斷絕所有交流)」
: 、「陸客不來(衝擊觀光業)」還有「司法院長提名受挫」。
: 一連串的爭議事件,讓蔡政府面臨嚴峻挑戰,三個月前剛上任的時候,支持度還有七成;
: 沒想到短短三個月過去,支持度已經跌破五成,掉了20個百分點。下滑的速度有如溜滑梯
: ,蔡政府上上下下,豈能不驚?
: 其中受到最直接衝擊的,是「深綠評論節目」。
: 蔡政府上來了,政策不能罵了,官員不能批了,頓時間,政治不知該怎麼談了。深綠政論
: 節目收視率整個慘摔,反之過去被打趴的「深藍政論節目」,卻收視率大躍進,拼命罵政
: 府,徬彿罵的越兇,收視率越會跳起來。
: 於是,「罵政府的更敢罵」、「挺政府的不敢挺」,眼看藍營大罵蔡英文,綠營卻只能繼
: 續罵馬英九,沒有太多版面為政策辯護。蔡政府處於挨打的劣勢,只能想辦法「自行創造
: 議題」。
: 7月17日,執政之後第一次的民進黨全代會,總統兼主席蔡英文公開宣示說:「執政不是
: 輪流討好各方意見,執政是捍衛價值,我們不是要來討好哪一方」。
: 隨後7月27日,趁著在總統府接見「全國工業總會」的理、監事成員時,蔡總統當著這些
: 大老闆的面前,第二次說出「作為國家領導人,不是輪流討好誰,她的責任是要決定國家
: 發展方向」。
: 說了兩次不要「討好各方」,但事實上卻是拼命地「討好各方」!翻開過去三個月的言行
: 表現,「遇難題就神隱、遇抗爭就買單」,蔡總統不但沒有「不討好各方」,反而是拼命
: 的「到處討好各方」,用國家資源,用總統大權,「討好各方」。
: 然而,「討好這方」的同時,卻也徹底的得罪了「被討好的另外一方」。
: 用國家資源幫抗爭者「一口價買單」,花的是全國的本錢,總統敢做,民眾會痛,所謂轉
: 型正義的同時,蔡總統為自己的執政危機,埋下了更多變數。
: 「親手提名的駐星代表留不住,推薦的司法院長過不了」,此刻蔡總統的心中,或許更能
: 體會,過去八年,馬前總統「號令不出總統府」,是什麼感受?
: 面對持續下滑的民調支持度,蔡總統不能繼續遁入「神隱模式」;不能大大小小的事情,
: 不出面,不發言,全由「發言人」幫他轉述,甚至僅一紙新聞稿聲明交差。
: 台灣人民投下689萬選票,要是選出一位為台灣做事的總統,而不是一位「看不見的總統
: 」。
: 蔡總統應該更接近民眾,更貼近民意,更讓民眾看得到,也更看見民眾才行。
: 「別努力再討好所有人,不管多努力,終究無法令所有人滿意」。當然,不管總統做什麼
: 決定,都會有人「被討好」,有人「不滿意」,但不管誰被討好,誰不滿意,總統心中得
: 有「價值」,他必須很清楚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並且告訴民眾,他的理由。
: 別再神隱,別再試著討好任何人!面對未來三年多,甚至七年多的日子,蔡總統更該堅持
: 價值,並告訴民眾他心中的價值為何?這比讓部分民眾,一時感覺滿意,要更重要的多。
: 暐瀚 2016-8-19 de 台中
: #蔡英文 #馬英九 #上任三個月 #討好所有人 #民調 #神隱
: 這點我就蠻認同黃大記者的說法
: 真的不要去討好所有的人
: 尤其是壓根對你有所偏見
: 完全不會認同你的人
: 這點水母馬跟黃馬迷大記者就做的蠻成功的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03&i=TXT20160727145451WPD
《新台灣加油》收視跌,《少康》愈罵愈帶勁
綠營全面執政後,三立政論節目批判力道消弱許多,收視率也同樣軟弱無力,偏綠政論節
目面臨無話題可批的窘況;倒是藍營的政論節目收視率愈來愈好,中天新聞台甚至加碼再
開節目,企圖創造藍營政論節目的市場。
本周電視政論圈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壹電視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正晶限時批》將在七月底
熄燈,主持人彭文正和李晶玉休息一個月後,九月份將跳槽到民視主持十點的政論節目。
其實,民視也正經歷開台以來最大的人事震盪。剛上任的新董事長郭倍宏能否通過NCC
審查仍是未知數,前任總經理陳剛信雖續任副董事長,是否有名無實也待觀察。
名嘴棚裡聊,飆出高收視率
歷史悠久的民視政論節目《頭家來開講》現任主持人謝志偉,扁政府期間曾任駐德國代表
,這次小英政府邀他再次駐德,讓晚間十點的時段出現空窗。然而開新節目並非易事,新
董事長乾脆直接從友台挖角,於是就把腦筋動到「微綠」的《正晶限時批》。
彭文正、李晶玉這對夫妻檔主持風格特立,走紅之後評價正反都有,之前慈濟事件、台大
教授兼職事件鬧得滿城風雨,加上節目開播不到兩年已換了四個製作人,壹電視高層主管
總是忙於善後,發生「轉台」事件並不意外。然而民視的收視族群向來是「保守綠」,是
否能接受他們與眾不同的主持方式還有待觀察。
以台灣電視生態來說,政論節目主持人換台後即便同樣主持政論節目,收視率不見得能移
轉,因為不同台的觀眾口味不盡相同,當年紅極一時的《大話新聞》主持人鄭弘儀離開三
立新聞台後,轉到高點電視台主持《新聞看透透》,收視率遠遠不及當年《大話新聞》,
就是最好的例子。
談話性節目對目前台灣的電視台而言,是重要的金雞母。因為成本低、利潤高,只要簡單
棚景加上來賓費用,一集節目費不到五萬元(不含主持人費用),就可以生出一、兩小時
的節目。尤其台灣人高度關心政治,政論節目成為重要訊息跟政治八卦的來源,收視率比
新聞播報還高。
露臉搏選票,政治人物最愛
選舉時,各黨候選人更是搶著要置入,不管是「人情置入」(動用人情拜託電視台高層)
或是「付錢置入」(一集二萬~五萬元起跳,下午或晚上時段不同價格),就是希望能跟
名嘴同台沾光,露臉時間又比置入九十秒的新聞還長,成為候選人的最愛,更是電視台選
舉時期的重要收入來源。
《正晶限時批》就是二○一四年壹電視為了縣市長大選新開的政論節目,據傳當年節目只
打算做到縣市長選舉結束,沒想到因為主持人彭文正冷笑話功力驚人,加上當時學運剛結
束,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原本只是為了區隔與其他政論節目的差異性,除了政治之外也討
論社會運動、司法改革、PTT鄉民焦點等,就此殺出一條血路,選後不但節目沒收,還
一路做到現在。
今年初總統大選後,政治氛圍丕變,政論節目也開始度小月。三立下午時段的《前進新台
灣》,收視率一直傲視其他台,選舉時候還常常進入前三十名排行榜,但主持人徐國勇選
後順利進入立法院,無法繼續主持節目,於是找來台北市議員梁文傑的妻子林楚茵主持。
一開始,或許因兩人主持風格不同,觀眾不太習慣,收視率上上下下,為了留住原來的觀
眾,趕緊把徐國勇以來賓的身分請回來坐鎮,並在收視漸漸穩固後,話題也略做調整,除
了政治,也試著跟著當天最夯的新聞話題,得以繼續穩住下午時段政論節目龍頭寶座。
有人不敢罵,有人調高音量
據瞭解,擁有最多政論節目的三立,曾經考慮在總統大選後收掉一、兩個政論節目。因為
照原本的火力批判下去,一定會得罪新政府、不批又難以滿足觀眾。幾次會議後,決定暫
時按兵不動,畢竟收掉節目後,原本愛看政論的觀眾還是會改去看其他台的政論節目,等
於把觀眾拱手送給友台。
選後的三立政論節目,批判力道的確較選前消弱許多,收視率也同樣軟弱無力。一名製作
人表示,過去馬政府聲望低落、執政團隊又三不五時凸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題材,名嘴
罵得激動,觀眾看得痛快。但換黨執政後,高達五六%得票率的蔡英文才剛開始執政,政
論節目馬上就轉向批評,未免不盡公平,觀眾也不一定買單,因此偏綠政論節目就面臨無
話題可批的窘況。
在這樣綁手綁腳的情況下,各偏綠政論節目收視率都大跌,三立《新台灣加油》、《五四
新觀點》、《前進新台灣》,年代《新聞追追追》、《新聞面對面》原本都可以排入前三
十名,但現在收視率都像滑溜梯一樣,狂掉到過去的一半,壹電視的《壹起來翻轉》甚至
捨棄政治改做一般新聞談話性節目。
倒是藍營的政論節目收視率開始愈來愈好,TVBS《少康戰情室》收視率從過去○.四
增加到現在約有○.七到○.九,中天《新聞深喉嚨》更一躍成為晚間同時段政論節目的
收視率冠軍,平均都有○.九甚至常常破一,食髓知味的中天新聞台甚至還加碼再開兩個
政論節目,分別是下午時段的《大政治大爆卦》跟晚間十一點的《夜問打權》,企圖創造
藍營政論節目的市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