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台灣、美國、新加坡:人才與環境

作者: oftisa (oo)   2016-07-23 05:10:31
台灣、美國、新加坡:人才與環境
http://rocket.cafe/talks/39248
其實問題不是在「碼盲」或是「薪水低」,這些都只是病徵,而不是病因。
要對症下藥,就是要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市場」。
如果你的公司是只做台灣市場,那肯定賺不到什麼錢;台灣的奧客文化、貪小便宜是出了
名的,只會想要免費、或是付少錢卻要求高價值服務。
其實這也跟長期台灣的薪資結構有關,iPhone/汽車在台灣叫做奢侈品。
──出處:PTT貼文
台灣的問題不是低薪
其實癥結不是在台灣低薪,而是在台幣過低的匯率。
跑遍全世界的朋友大概都會同意,台灣的生活水準大概和幾個國民平均所得四萬美元左右
的國家相當,那為什麼我們的國民所得就是一直停留在兩萬兩千美元?
答案是:為了台積電、為了聯發科、為了廣達仁寶、為了宏碁華碩、為了台灣廣大的外銷
廠商們,台幣的匯率與真正價值相比大概被低估了一半左右。
舉個例子,跑遍世界,就算到較落後的地區,也找不到任何地方像台灣一樣用一兩塊錢美
金就可以吃到不錯的一餐;用經濟學的PPP貨幣平價理論、或是大麥克理論,就可以輕易
看到台幣被低估的現象。
認為自己低薪的碼農或什麼農,可以試試看是不是把自己薪水乘以二,大概就差不多是國
際行情?也就是說只要台幣升值個一倍,一切就都正常了。
低匯率實際上就是犧牲全體國民所得,來讓台積電等外銷廠商賺錢;但台積電又有八成的
持股在外資手上,也就是你我少賺的錢都被這些外資拿走了,台灣等於被經濟殖民。
但是好壞都是一體兩面,台灣的生活開銷性價比也是舉世無雙。想要拿舊金山碼農的三至
五倍薪資嗎?那你就要習慣兩房公寓每個月五千美元的租金,中午隨便吃一頓飯都要二十
美元,停車一小時八塊美金起跳,跟動輒三四十趴的所得稅。
表面上是他們的收入比你高三倍不只,但實際上是你的開銷也比他們省了三倍不只。
所以不要再抱怨什麼台灣低薪了,台灣的日子根本就是爽爆了。想過得更爽嗎?想盡辦法
去矽谷紐約當碼蛇(不是人蛇)只會讓你被壓榨得更厲害。
真要過得更爽,那就學學怎樣賺國外的錢在台灣消費吧!
放眼國際,好好利用台灣的低匯率優勢;其實台灣只有國際低能問題,沒有低薪問題。
從台灣看美國
美國到底強在哪裡?從筆者這個在美國陸續待了二十年的外國人角度來看,它只強在兩點
:高等教育與移民政策。
美國用高等教育吸引全球菁英、用移民政策留住全球菁英;至於一般老美,用美國話來說
其實大多就是「普通路人」(average Joe)。
美國的高等教育多為私立大學,學費已經昂貴到幾乎非一般人負擔得起;另一方面,像史
丹佛、哈佛等大學的校產,大概也已經豐厚到快富可敵國的地步了。
前幾天我才看到史丹佛大學宣布,家庭年收入在125,000美元以下的學生可以學費全免,
所以這些學校雖然學費貴,但要的其實還是人才。
從新加坡看台灣
新加坡從1998年開始就跟MIT合作辦學,也在幾年前公開說過台灣的人才流失危機。近年
來新加坡用移民政策及稅務優惠,吸引像臉書共同創辦人 Eduardo 等國際高資產人士遷
居新加坡;Edurado 最後還娶了個美美的新加坡籍印尼華人(羨慕嗎?)。
很明顯的,新加坡這個超小國度從美國身上學到了富強之道;台灣比較大一點,但跟新加
坡一樣沒有廣大的內需市場,所以更需要轉守為攻。
最近幾年,我已經聽到太多在台灣的老美讚嘆台灣生活舉世無雙:高品質、安全、便利、
負擔容易、人民親切、加上不用怕上醫院(美國可是一個不小心生病,就有可能破產淪落
為遊民的恐怖之地);我們其實是有吸引優質移民的本錢的。
但我們也一定不想吸引太多名不符實的外國「人才」來到台灣(過去似乎吸引了不少);
所以道理其實很明顯,而且就放在我們眼前:我們需要有效的國際級高等教育與移民政策
,用高等教育吸引全球人才、用優越的生活條件跟移民政策留住全球人才。
新加坡做得到,我們沒有理由做不到。
作者: wuyiyu (mini)   2016-07-23 07:08:00
舊金山兩房公寓五千鎂的月租?普普的不用吧
作者: austar (austar)   2016-07-23 07:18:00
好文
作者: mmaxxgogo (南國山青)   2016-07-23 10:50:00
從這貨幣購買力這方面看是沒錯,台灣終究還是要賺外國錢會比較容易
作者: kabor   2016-07-23 12:58:00
蠢吱就是亡國代表
作者: mmaxxgogo (南國山青)   2016-07-23 13:22:00
馬水母和KMT實在是沒立場笑DPP搞經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