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何不說清楚 非核的代價

作者: dh168 (dh168)   2016-06-08 10:40:32
1.新聞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748907
2.新聞來源︰
聯合新聞網
3.新聞內容︰
為何不說清楚 非核的代價
2016-06-08 02:26 聯合報 劉容生/清大前副校長(新竹市)
最近暑熱,用電量大增,備轉容量己近限電邊緣。核一重新運轉,迫在眉睫。李遠哲
聞訊而言:「非核家園」是此次大選人民共識!新政府官員最近亦曾宣稱核四停建,核一
、核二、核三不延役,二○二五年要完成非核家園,「沒有討論的餘地」。果真如此,台
灣人民不論藍綠將會一道走入一個悲慘世界。
選舉結果固為人民共識,但政治人物在競選過程,若對其政策及其可能造成後果沒有誠實
的向社會大眾揭露,選後反覆是一個背信行為。不僅是道德上的缺失,更可能有法律責任
。這些揭露包括:
一、非核電價必須調漲:台灣十八%的電力來自核能,發電成本每年約二六四億元。如以
燃氣取代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超過一千億元的支出;若以煤代之,增加的成本約二百億
。這筆支出是否要由全國人民埋單?最近僅核一廠一號機停機十七個月,燃料替代的結果
就是費用大幅增加卅三點三億元,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二、核四廢廠台電破產:核四建廠至今已投入近三千億元,加上原本已有負債約一千六百
億元,一旦作廢將等同負債,遠超過台電資本總額三千億元,這將導致台電破產。而這筆
費用是否由「全民買單」?
三、非核增加貿易逆差:台灣能源依賴進口,每年進口能源金額高達美金一點五兆,約相
當於我國進出口貿易順差的總額。能源輸入的增加,等於貿易順差的減少。福島事件後,
日本政府停用核電的政策,導致貿易逆差大幅增加,而不得不重新啟動核電。我們的主要
競爭對手韓國卅二%電力來自低成本的核能,二○三○年比重將達六十%,到那時台灣成
為非核家園,兩國能源成本已差一大截,談何競爭!
四、非核必然增加排碳:若以燃氣取代核能,每年增加的排碳量約一千萬噸;以燒煤代核
,更要多排碳約四千萬噸。台灣排碳總量每年約三億噸,約七成來自於能源生產。台灣人
均排碳量每年約十一噸,名列世界前茅,超越日韓,甚至大陸。如果新政府政策不做大幅
修正,國民生活方式不做徹底改變,非核勢必增加排碳,我們對世界減碳承諾又如何交代

其他還有缺電風險、國家安全等諸多項目,不勝枚舉。多年來台灣民粹文化盛行,政治人
物投機取巧,假藉民主正義為名,將能源政策訴諸政治手段處理,選後必須面對現實。政
治人物如果選前未做誠實揭露,愚矇選民,選後政策反覆,不僅將會導致國內政治鬥爭惡
化,更要承擔公民集體訴訟法律責任的風險!倘若如此,台灣二千三百萬全體人民皆為輸
家!
4.附註︰
好希望這篇說的都是錯的 XD
有沒有專家 要來發表一下意見阿?
作者: milk7763 (甘摳郎)   2016-06-08 10:42:00
好奇台電立場
作者: deann (古美門上身)   2016-06-08 10:42:00
不要核電 用愛發電就可以啦
作者: agwolf11 (蠢蛆蛆)   2016-06-08 10:48:00
台電養了一群肥貓 配合原能會在吃香喝辣
作者: poolplayer (喜歡撞球)   2016-06-08 10:51:00
綠:破產就讓它破產
作者: 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   2016-06-08 11:02:00
擁核幫兇。
作者: icar   2016-06-08 11:25:00
台電不可信,只能請林全或李世光提台灣供電計劃了
作者: sligiho (六年級大叔)   2016-06-08 12:26:00
在台灣沒人要聽真話。所有數據都顯示台灣2000年反核後經濟開始衰退!相比南韓經濟起飛,甚至在2010年輸出核能技術至阿布達比,韓國能,台灣不能?
作者: teyurd (秦齊楚燕韓趙魏)   2016-06-08 13:03:00
幫更正, 核1停3個月是損失34億,不是停17個月,停17個月更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