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1980年代的行政院八部省籍分佈

作者: monopoliest (中肯無益於中出)   2016-05-06 16:40:26
以下是一個很簡單的莖葉圖,是依照1980年代擔任過內閣閣員的比例來繪製的。上
色的四位人士(林金生、張繼正、連戰、徐立德),都曾擔任過兩個部會的首長。
本省籍 出生世代 外省籍
1900 - 1904
1905 - 1909 高
1910 - 1914 光 趙 海 汪 鄭 匯
林 1915 - 1919 朱 宋 郝 繼 煥
1920 - 1924 簇
港 邱 張 1925 - 1929 丁 呂 陸 純
婉 蕭 水 1930 - 1934 徐
施 伯 連 郭 1935 - 1939 錢 履 煊 毛
此時國民黨的閣員中,外省籍的人數正好是本省籍的一倍。如同這個表呈現的,主
要是1910年到1919年出生的一群,也就是1938年時來台的那一群年輕人。1920年的世
代,外省籍比例上的優勢明顯縮減,而到了1930年以後的世代,本省籍開始佔多數。
1910世代中,這裡面最「年輕」的代表是誰呢?國防部部長郝柏村。他1919年出生
,在70大壽之後才當上國防部部長。國防部是最老、外省籍(軍隊)堅挺把守住的部
會,五任部長中郝柏村已經是最年輕的了,而且他還不是最大年紀當上國防部部長的
人:鄭為元74歲時擔任國防部部長。
外省籍另外還百分之百把持住經濟部和教育部。兩部會八個部長中,五個屬於1910
年的出生世代。
不過很有趣的一點,其實本省籍在1980年代也「壟斷」到了兩個部會首長。一個是
交通部,從1972年高玉樹擔任部長之後,一直到1990年都是本省人的天下,另一個部
會則是內政部,更早到1960年連震東開始,一路到現在幾乎都是本省人的天下(好吧
,連震東之後的第17任、基隆出生的江宜樺,可以算是是「閩南外省人」第二代)。
這也就是我一直想要談的主題:「省籍」不見得是個歧視現象,有一大部分其實是
時間問題。等到1910年的那批「老賊」從政治舞台退下之後,政府部門內省籍間的比
例失衡將快速縮減;再隨著1920、1930世代的陸續消退,本省籍自然而然會抬頭,毋
須政客的炒作。
現在已經是2016年,就算是整個表最下面的1935年~1939年出生的人,也已經老態
畢露了。最簡單的例子,連戰1936年出生,今年正好要過80大壽。
但政治就是有種「時間暫停」的魔力,可以讓一些人對現況的理解和想像,停留在
30年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