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人渣文本】選舉中的數據派與傳統經驗派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6-02-05 20:42:12
1.轉錄網址:
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forum/20160204/34470916
2.轉錄來源︰
壹週刊
3.轉錄內容︰
【人渣文本觀點】選舉中的數據派與傳統經驗派
隨著大量統計工具在2014年被柯陣營引入選舉中並獲得驚人效果,「選舉數據派」在台灣
大興。(本刊資料照)
有本書和電影叫《魔球》,講述一個美國大聯盟球團經理人將統計學技術引進職業棒球圈
的真實故事。這一派後來被稱為「數據派」,他們以數據經營管理球隊,這也受到球界出
身的「傳統經驗」派很大的質疑,因為後者認為還是該看過球員後才能下決定。兩者間雖
互相學習,但矛盾至今未解。
這樣的矛盾也漸漸出現在台灣的選舉從業圈。隨著大量統計工具在2014年被柯陣營引入選
舉中並獲得驚人效果,「選舉數據派」在台灣大興,出現一堆分析單位,各界也持續生出
各種數據,民眾看得是眼花撩亂。
在選舉方面,我個人比較偏向「傳統經驗派」,主要依據過去經驗對選情進行模擬,但我
協助政治人物推敲選舉策略時,也會參考一些統計數據,亦尊重相關專家的意見。
不過在2016大選過後的一些分析場合,我看到了許多兩派之間的衝突。某些學者或專家在
沒有前往現地的狀況下,直接拿著數據否定傳統經驗派認為相當關鍵的操作,這種態度就
會產生一些問題。
數據的確能證明某些選舉操作沒有影響,像是造勢晚會已是越來越沒用,這點數據證據很
明顯,我們在現場的經驗也指出同樣的結論。
但有時數據派並沒有直接證據,就指稱選舉前期的組織操作(例如組後援會或拜訪樁腳)
沒有作用;又或是錯置原因,認為一些數據的變化是媒體效果所致,卻沒有考慮到板塊改
變的原因是私下的政策許諾,或是派系集體叛逃。
傳統選舉方法,像是拜訪、掃街、造勢等等,其效果與道德正確性當然有可討論的空間,
但輕率解釋數據,不但違反學術基本規範(我想量化研究者當然知道田野調查的重要吧)
,更可能在倫理面上有不良的影響,讓政治人物誤以為只要在電視上鬼吼鬼叫,打打網路
議題戰,就可以勝選。這不但可能提供政治人物錯誤的資訊,甚至讓選風往另一個方向惡
化。
選舉圈的確不應只講資格論,台灣在這一兩年也引進了許多新方法與新風格,但有些根本
的部份,還是該到第一線去接觸選舉實況,再來對數據做出詮釋,於實務和道德面上都會
更有說服力。
或許柯文哲與蔡英文的勝選讓某些人爽過了頭,誤以為自己已看透選舉的真相。現在激情
已過,是時候好好冷靜一下了。
4.附註︰
其實我覺得研究數據是一種科學化的方針,歐美行之有年,不必與所謂經驗脫鉤,
反覆驗證和檢查之後,數據自然會提供比較有用的資訊。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16-02-05 21:12:00
數據解讀也要小心 還有來源的問題 畢竟garbage ingarbage out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16-02-05 21:43:00
KMT信念:人民吃用粉紅緞帶包裝的大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