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國民黨當初不該開放黨禁的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5-10-24 20:44:15
我認真回你的文章,我相信蔣經國真的有想過要繼續維持黨禁;
回顧歷史,民進黨是在1986年成立,而解嚴、開放黨禁是1987年。
也就是說,是民進黨先偷跑成立,然後蔣經國承認這個現實。
而不是蔣經國開放黨禁,然後民進黨再依法成立並登記。
這中間的差別在於,假如蔣經國想要繼續黨禁、報禁,戒嚴並封殺言論自由,
他首先就要面對民間的社會力量已經集結成型得這個事實。
那很簡單,他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容忍,一種是鎮壓。
史實上蔣經國選擇了容忍,這可以說相當明智,這保全了他的名譽,至今還有人懷念他。
但蔣經國選擇維持戒嚴呢?那就只有鎮壓了
鎮壓就要付出代價,對照組就是中國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鄧小平選了另一條路。
假使鎮壓成功,付出了幾百條人命的代價,用鮮血震懾了那些爭民主的人。
國民黨確實有可能把政權再保持20年,但這建立在高壓上的政權並不穩定。
一旦被革命推翻,這些鎮壓者全都要面臨政治上、法律上的全面清算。
各位,當時(1987)蔣經國病痛纏身,長年臥病在床,大概也有自知之明,
自己掌權不了多久了,何必冒著這種死後可能被拖出來鞭屍的風險,做這種事?
流別人的鮮血很爽快,但後果難料啊!
反過來說,他開了解嚴的頭,然後交棒給李登輝。
固然現在很多人罵李登輝罵得要死,但李登輝自始至終都優待蔣家,從未批評蔣家。
由此可見蔣經國的遠見與睿智,他選擇了正確的歷史方向。
作者: CavendishJr (花學姐最高)   2015-10-24 20:49:00
原原po是反串的啦,您太認真了
作者: LiuSky (天空)   2015-10-24 20:56:00
蔣經國原本要培植自己的兒子做接班人 可是後來因為江南案惹怒美國 造成美國施壓 在加上之前的陳文成命案和林宅血案美國嚴重關切台灣的人權狀況 蔣經國迫於江南案的壓力 將預定接班人蔣孝武放逐新加坡 最後又因為台灣的黨外運動加據 加之國際因素的影響 (連蘇聯也開放了) 才不得不開放與其說是蔣經國對台灣民主有積極貢獻 不如說是由於國際因素的大局的轉變 (蘇聯改革 冷戰趨緩 冷戰期間美國放任盟邦的威權統治以換得盟邦能夠政局穩定圍堵共產勢力 等到冷戰趨緩 美國再也沒有理由去支持獨裁的盟友 使得美國的傳統盟友不得不透過政治權力放寬換得美國的繼續支持)
作者: sorrycar (redeem)   2015-10-24 21:08:00
當時民氣 蔣也壓不住 順勢開放是必然 不然只是更難看蔣很會看風向阿 現在會被鞭屍只有蔣中正 而不是蔣經國
作者: beagle2001 (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2015-10-24 21:09:00
開放黨禁後的 KMT 不長進啊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5-10-24 21:09:00
同意樓上 一定得加上這樣才完整 蔣經國是實際白色恐怖幕後黑手情報頭頭 他才不是真心什麼遠見 而是美國不支持
作者: fegu (詠棠)   2015-10-25 03:49:00
對歐,怪不得讀到經國到好人,讀到中正都壞人。長知識了。
作者: recruit   2015-10-25 04:31:00
他硬傳給他兒子 也稱不了多久 沒看kmt那4位蠢蠢欲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