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台灣的第三勢力尚難形成

作者: KaedeRed (KaedeRed)   2015-07-18 23:55:11
這篇是上禮拜詹順貴在民報的專欄,對第三勢力的看法寫得滿中肯的
詹律師有些人不太認識,但第三勢力那些人士應該跟詹律師有些交集
台灣的第三勢力尚難形成
2015-07-13 12:10
去(2014)年318佔領立法院行動、323佔領行政院、324血腥鎮壓、330的50萬人集結凱道
怒吼抗議,促成國民黨於1129的九合一大選全面潰敗。而政治素人柯文哲於台北市大勝連
勝文,除跌破所有人眼鏡外,也讓許許多多公民,倍加期待跳脫傳統政治窠臼並足以制衡
藍綠的第三勢力出現。
於是,一堆長期參與社會運動的有志之士、以及本已計畫從政而藉參與社會矚目事件打開
知名度之人,各自看到他們的希望,鼓舞他們不約而同地組黨往立法委員選舉窺伺。可惜
,以近況觀之,根本談不上有何第三勢力可言,頂多僅有許多只會彼此分散票源(不管是
區域或不分區政黨比例)的第四、第五、第六…等勢力。
會參與公共議題的人,通常有較高的理想性格,但也容易為堅持理想而不願輕易妥協,反
而會與管理眾人之事的政治,需採納多元意見、折衝兼顧多元利益的特性格格不入。在各
有理念的堅持之下,針對個別特定議題的合作還算容易;想透過組黨問鼎國會席次,則必
須將各自的理念與行動步調熔冶於一爐,顯然遠遠困難許多。這正是由林義雄先生發想,
一開始備受看好的「公民組合」走向分裂,以及後來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下稱社民黨
)與綠黨,明知應該整合為一個參政聯盟,卻始終無法整合成功,徒令希望能有第三勢力
出現的公民失望的宿命。
時代力量與社民黨都在過去屬於民進黨的艱困選區提名候選人,初生之犢,勇氣可嘉。但
去年九合一選舉之後,政治勢力軸線大翻轉,民進黨聲勢大好,過去屬於民進黨的艱困選
區,現今是否仍為艱困選區,恐怕也須重新評估。這兩個初成立的政黨,迄今也未提出令
人驚豔或有足夠實力的候選人,究竟有無1、2人能有勝選機會,令人懷疑?
柯P現象並非人人可以輕易複製,柯P擁有20年以上急救醫療經歷累積堅實人際網絡,加上
2006年起即經常為媒體所注意報導的雄厚基礎,才能在台北市順勢爆發白色力量。現有時
代力量與社民黨所提名的候選人,誰有類似實力?憑什麼在一句「讓國民黨不過半」的口
號下,就可以要求或吸引公民投票給他們?於此情形下,林義雄先生要求民進黨應該禮讓
,顯然不符政治實力原則,強人所難。
熱度已逐漸冷卻的時代力量,原本想藉由擁有學運戰神封號、最有號召力的黃國昌宣布參
選,而重燃新聞熱度,同時推向吸票高峰。可惜一連串陰錯陽差,讓話已出口的他為顧及
尊嚴,很難再回頭於台北的內湖南港或新北的汐止參選區域立委。然而,時代力量即將面
臨更嚴苛的挑戰是,因為全面支持民進黨蔡英文主席競選總統,而招來屬於民進黨側翼之
譏。如無重大意外,蔡英文即將是下一任台灣總統。如要自詡為第三勢力,首要任務,乃
是擔任堅定的在野黨,監督任何上台執政的政黨,怎能直接擔任即將執政的民進黨側翼呢

社民黨背後雖有婦女新知、勞工陣線與婚姻平權組織等社運團體支持,但因為所提名的候
選人同質性太高,加上知名度普遍遠不如時代力量,所以聲望與民意調查支持度遠遠落後
,也讓時代力量更加無意重新與之整合。
1996年1月成立的綠黨,算是一個老牌專注於關心環境保護、公平正義與弱勢人權的團體
與政黨,雖然在都會以外地區,經常被誤以為等同民進黨。但於前任召集人(相當於黨主
席)潘翰聲離開另組樹黨之後,此次由李根政領軍,再無過去禮讓參選的困擾因素,反而
堅持需檢視各總統候選人政見,僅針對理念相符之政見個別支持,於總統選出後,則扮演
全職在野力量,全面監督總統與其閣揆、全體閣員的施政。
綠黨對於跳脫藍綠,純粹做監督政府的在野力量的理念,與社民黨較為一致,所以兩黨對
於整合的意願一直很高,但耗費太多時間、心力在與時代力量的整合之上。而且迄今為止
,也面臨與社民黨相同的候選人實力有限、知名度不足窘境。綠黨因為是「老牌政黨與社
運團體」,所以,雖然經常於政治人物討論第三勢力時被忽略跳過,但仍擁有僅次於台聯
、親民黨與時代力量的民意支持度。
2001年8月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下稱台聯),在台灣統獨的光譜上,比民進黨更左,加
上有李登輝前總統光環的加持,自2005年任務型國代選舉後,取代親民黨成為國民黨與民
進黨外的第三大黨,但現在也相同要面臨由蔡丁貴教授領軍的自由台灣黨與由包括彭明敏
、吳澧培、陳師孟、高俊明與金恆煒等諸多獨派大老甫成立的台灣獨立行動黨瓜分深獨票
源的窘境。
國民黨目前的總統提名人選是洪秀柱,其「一中同表」與「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的急統
形象,雖獲馬英九支持,但卻是台灣目前的票房毒藥,不僅國民黨內部本土派緊張,也會
間接讓新黨更無競選空間,更快泡沫化。
唯一會漁翁得利的,就是由目前檯面上藍綠政治人物競相討好的宋楚瑜所領軍的親民黨!
宋楚瑜自己正積極拉攏台灣本土政治人物與討好公民,並不時有比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
頻率更高的媒體專訪,未來可能還會獲得聘他為台北市政府首席市政顧問的柯文哲站台支
持。在國民黨即將全面潰敗之際,只有宋楚瑜是有計畫性地掠取或吸收其資源與票源。但
依宋楚瑜過去的所作所為,以及從國民黨吸取來的人力資源,親民黨代表的仍可能是保守
的人權價值觀,能真正做捍衛弱勢人權、環保、公平正義的第三勢力嗎?
奉勸未必有多少實力卻崖岸自高的時代力量,放下心結,重新定位自己,要嘛快與綠黨、
社民黨整合,做堅實的在野力量,要嘛乾脆併入民進黨成為另一次級勢力,切莫不上不下
,浪費公民期待與票源;自由台灣黨與台獨行動黨,也請好好與一直尚屬稱職在野力量的
台聯協調整合。否則,表面上百家爭鳴,但結果不過是玉石俱焚而已。如此,不僅辜負了
此次千載難逢的契機,也將於明年大選過後,為後人所棄、所鄙。
http://www.peoplenews.tw/news/a5e1b81c-96a5-45c5-94d4-683f5d63b034
作者: kazekaze (原點 *黃涓凰)   2015-07-19 00:08:00
為何沒人討論這篇? 我想看說...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5-07-19 00:08:00
柯說過不幫蔡宋站台,最後一段是重點轉去八卦版看反應如何?
作者: likeaprayer (Dreamlover)   2015-07-19 00:09:00
這是社論 八卦版不能貼社論@@
作者: victoryman (聖立祐 彭馬利哥)   2015-07-19 00:10:00
推likeaprayer大我正要打這是社論 會被刪
作者: likeaprayer (Dreamlover)   2015-07-19 00:12:00
這篇談的是很多人心裡都清楚的事實 只是部分檯面上的
作者: KaedeRed (KaedeRed)   2015-07-19 00:12:00
找篇第三勢力的新聞回文呢?
作者: FatalLuna (風の恋)   2015-07-19 00:14:00
這些社運團體最會的就是不合就分裂
作者: likeaprayer (Dreamlover)   2015-07-19 00:15:00
我對這些新政黨的感想就是 這是社團 不是政黨連稍為容納不同意見的心態都沒有 才會不斷分裂如果用他們的心態經營政黨 DPP早變成20個小黨了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5-07-19 00:17:00
蔡英文北市幾乎不提名,是想把政黨票給小黨?
作者: KaedeRed (KaedeRed)   2015-07-19 00:18:00
有板友分析說DPP北市不提名,一是要國親互鬥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5-07-19 00:19:00
理想結合本來就比利益結合難,盼別玩壞第三勢力名字
作者: likeaprayer (Dreamlover)   2015-07-19 00:19:00
但PFP在台北市不強 其實這說法頗多疑點
作者: KaedeRed (KaedeRed)   2015-07-19 00:19:00
二是讓那些小黨這次選不好就一舉殲滅
作者: likeaprayer (Dreamlover)   2015-07-19 00:20:00
PFP目前台北市僅有一個黃珊珊撐場 反而其他縣市才有比較多支持者跟人手之前聽到的PFP之後第二波立委提名會鎖定台中
作者: KaedeRed (KaedeRed)   2015-07-19 00:21:00
DPP這次立委主力放在中彰跟新北啊,這幾區贏的>北市放棄難怪有2個台中市KMT議員表態挺宋,是要脫黨選立委?
作者: rahim (money making money)   2015-07-19 00:40:00
DPP在台北市不提名跟政黨票給小黨有什麼關係?你投小黨的區域立委候選人,不分區票就ㄧ定會投小黨?
作者: abc06 (阿咧)   2015-07-19 00:48:00
柯文哲:台大醫院/外科主任/葉克膜小組...太難找
作者: rahim (money making money)   2015-07-19 00:49:00
上次區域立委選舉,DPP禮讓的綠黨潘翰聲在松山信義拿23.99%,綠黨在松山跟信義的不分區票各拿2.95%跟2.98%,DPP在松山跟信義的不分區票則分別拿27.22%跟27.21%,事實證明區域立委沒有提名不會影響不分區的票
作者: gogen (gogen)   2015-07-19 04:00:00
中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