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灣需要一個李光耀

作者: Swashbuckler (不怕睡多時)   2015-03-25 17:31:07
※ 引述《isaluku (山本君)》之銘言: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4000382-260102
: 台灣需要一個李光耀
: 2015年03月24日 04:10 劉屏/華盛頓23日電
: 李光耀過世,舉世哀悼。一個面積排名全球第190、人口排名第114的國家領袖,卻能夠享
: 有這樣的殊榮,在歷史上絕無僅有。原因當在於,李光耀主政時不計毀譽,只要胸有定見
: ,雖千萬人吾往矣,對照現在的台灣,豈不是也需要一個像他這樣的領袖人物?
: 李光耀的威權統治,在國內及海外都招致不少批評。但是正如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唁電中所
: 說,「李光耀很務實,唯亦有其堅持」。李光耀不會「看報治國」,不重視所謂的民意,
: 他說自己「從來沒有對民意調查太過憂心」;不論施政滿意度或針對某些事件的民調,他
: 「從來不會陷在其中」;因為他認為,「身為領導人,如果無法跳脫民調,就是軟弱的領
: 導人」。
: 此外,李光耀瞻顧世局,見人所未見。例如他評論美國打越戰「讓東南亞國家因此有了更
: 多時間發展」。這就是從歷史的縱深及地緣的廣闊看當代的事與人。
: 雖是華人背景,但他從不講究溫良恭儉讓,反倒是「很多人對我不是敬愛,而是畏懼」。
: 他以「政治上的街頭小霸王」自豪,因為他會毫不客氣的扼住敵人的死脈,「要打倒我?
: 試試看」。這一切強力作為,原因是他認為「管理華人社會,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 李光耀是不折不扣的「統派」,認為新加坡沒有資格成為獨立國家,所以他致力與馬來西
: 亞合組聯邦,免得在馬來、印尼兩大之間難為小。不過當新加坡被逐出聯邦時,李光耀只
: 有噙著眼淚,走前人未走過的路,在西方媒體所稱「蚊蟲滋生的蕞爾小島」上建起自己的
: 多種族國家。也印證了他強調的「新加坡沒有意識型態」:走不通的路,就別走;另覓他
: 途。
: 主張台獨的人對李光耀很有意見,一些追求西方民主的人也對李光耀很有意見。不過看看
: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悼辭「過去以及現在世代的許多領導人,在政府效能及國家發展等方面
: ,尋求李光耀的意見」;再看看《紐約時報》評述的,「對於李光耀模式,許多亞洲領導
: 人崇敬或研究,包括中國在內」;也許可以給台灣一些啟發。
《海峽時報‧要弄清楚自己定位 李光耀:我是華族》,2011/09/25
 ◆問:在之前的訪談中,你曾提到,自己對身為華人這事,是很清楚的。你是華族,但
不是中國大陸的華人。
 ◇答:是的。
 ◆問:不知道其他華族新加坡人是否也有這方面的認知。
 ◇答:老一輩新加坡華人是浪漫主義者,就如我姨丈;他說:“把我的屍骨葬在中國。
”他的說法簡直荒謬。姨丈去世后,葬在吉隆坡。對我而言,根本毫無疑問,先輩的這塊
祖地只是讓我來到這世界——那裡並沒有我立足之地。
 我很感激曾祖母當年沒跟隨丈夫回老家去。這也就是為什么我會在這裡。我是個幸運兒
。是的,你我一樣,都很幸運。
 ◆問:但隨著中國逐漸發揮軟實力,可想像自己作為一個在新加坡長大的年輕華人,可
能也會很自然地開始留意起中國來?
 ◇答:如果你常到中國,就會知道你所說的是錯的。你可以隨時去看,他們越是成功,
就越不把你放在眼裡,對你的態度也會更傲慢。
 那種一廂情願要回到祖國懷抱的浪漫情懷,是癡心妄想。我們已變得很不一樣了,就是
這么簡單
 ◆問:中國人對新加坡的態度是否會隨著自己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影響力,而有所改
變?
 ◇答:那是當然的。他們會期望我們更尊重他們——你必須尊重我。他們口口聲聲對我
們說,國家不分大小,人人平等,說他們“不稱霸”。但只要我們做不合他們心意的事,
他們就會說,看吧,你們讓13億人不高興。“13億”。要是反過來,他們讓我們不高興了
呢?我們也只不過“百萬”,讓幾百萬人不高興而已。所以,請弄清楚自己的定位。
-
是的
台灣需要一個李光耀
使還在癡心妄想一廂情願要回到祖國懷抱的人清醒過來
認清現在的中國
弄清楚自己的定位
作者: LiuSky (天空)   2015-03-25 20:06:00
李光耀腦袋很清楚啊 在新加坡建構新民族認同取代中國認同台灣這點太晚了 到了90年代才開始做 剛好碰上冷戰結束 新加坡所在的東南亞都剛好是新興民族主義蓬勃發展的狀態例如馬來族的民族主義 還以印度尼西亞的民族主義這些國家都是族群複雜 部落林立的國家 獨立後開始整合一個民族國家 當然這種民族主義是由上而下強制灌輸的 天知道新加坡民主化後會不會有散掉 變成華人和其他民族的鬥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