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魏揚FB:關於公共領域如何談『性』的筆記

作者: winnerme   2014-12-24 11:23:15
https://www.facebook.com/dennis.wei.90?fref=ts
從「太陽花女王」到「小熊為廷」:關於「公共領域如何談『性』」的筆記
.
2014年12月23日 22:45
這次「陳為廷自爆襲胸」的事件,繼上次的「太陽花女王疑似援交」事件,再次引爆台灣
大眾輿論當中的爭論。
針對這個議題,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台灣社會整體而言已經浮現數量可觀的討論,激烈
地爭論這樣的事件是否會衝擊到陳為廷的選情、陳為廷為什麼要選擇「自曝」、誠實是否
本身就值得肯定,等等。
我認為,在此情況下,沒有必要再對「個人」去作更多的批評或護航,因為就「行為本身
」來說,陳為廷所自我陳述的行為已經很清楚了,該接續討論的是這個行為背後的性/別
結構與權力關係之問題。
我自己本身曾經在清華大學擔任過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學生代表,我相當清楚這個體制處理
性平案件的程序,亦瞭解在這種處理過程中,真正的性/別壓迫是如何在諸如「保密協定
」、「調查程序」等需求之下,被輕描淡寫、避重就輕地帶過。
因此我想要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個月來的觀察與想法,包括九把刀、阿基師、劉喬安乃至於
陳為廷這些「公眾人物」所帶起的議題,尤其是後兩個被大眾媒體與社會輿論標籤、定位
為「太陽花運動公眾人物」的人物,接續地成為一波「性/別議題爭議」的主角,實際上
是相當值得探究的現象,這對我們揭示了「公共領域」、「公民社會」等概念,是如何與
「性/別」作為一種結構,產生了矛盾與緊張關係。
1.「性」如何被討論?
在這幾波議題討論的過程中,「性(sex)」被談論是確定的事實,但是「如何被談論」則
是重點。更細緻地說,「性」確實是「被公眾討論(discussed by the public)」或是「
公眾地討論(discussed publicly)」,但是否是被「視為公共議題而討論(discussed as
public issue)」,則值得商榷。
公眾人物的「性(sex)」成為議論焦點,無論是「性」的協商與交易,或是「性」的壓迫
,或「情慾」的流動與當中的「性實踐」,都緊緊扣著這些「公眾人物」的知名度,浮現
為許多媒體、大眾的議題。然而,雖然看似所有人都在討論這些「性」的議題,「性」卻
仍然被視為是「不登公共之堂」的話題,被劃歸為相關「私德」的陋事/小事/甘你屁事,
與「公共議題」 畫出界線。
有些人認為討論這些人的「性」是「轉移(公共議題的)焦點」,有些人認為這些人的「
性」是他/她們自己的事,至於「為什麼」會有人「需要」性交易,為什麼各種親密關係
中的欺瞞、背叛等的現象如此普遍,為什麼性騷擾等性壓迫行為持續存在,都甚少被視為
與「公共」相關的議題而討論。
事實上,雖然說「公共領域」看似對參與討論的人或討論的議題毫無限制,但這個概念並
不認為所有的議題都可以作公共討論,通常只有被認為「事關公共利益」、「與公共政策
」相關的議值得被嚴肅討論。在這種脈絡下,「性」以及「性/別」等議題常常被以「這
是個人問題」、「私領域」、「私德」而被切除在公共領域之外。
2.公眾的「避性」與「逐性」
但這並不代表社會對「性」沒有興趣,並不代表「公眾」不喜歡討論「性」,實際上「性
」總是被討論,總是被挖掘。這就是存在於社會當中的矛盾狀況:
公共領域中趨向「避性」,媒體與整體閱聽大眾則表現出「逐性(追逐「性」)」的慾望。
如此共構了「性」的曖昧,神秘與矛盾性。這種狀況使「性」往往脫離人的真實情慾脈絡
、社會關係與壓迫/被壓迫境況,而平面地呈現為小道八卦、耳語、二元化的道德論、花
邊新聞等,或者是「性」成為「扒糞」的對象,用來作對「工眾人物」的「鬥爭工具」。
「性」,或者被放置在「私領域」,讓大家用揭密、扒糞、嘻笑怒罵、「站內信1000p」
的方式討論,或者被當成一把從「暗處」射往「明處」的暗器,用「私德」去作「公共」
的鬥爭,本質上不被視為具有任何揭露「公共問題」的價值。
回到我本文一開始的提問,在這種談論「性」的方式中,呈現出怎麼樣的性/別結構?這
種「避性」與「逐性」的共存,如何允許某種壓迫性的性/別結構持續存在。
3.性/別結構中的單一敘事的壓迫性
在性/別相關的議題中,「誰能說?」、「誰說了什麼?」、「怎麼說?」等問題,是相
當關鍵的。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檢視當前各種性/別議題的討論,呈現了相當單一的敘事
結構。陳為廷是能夠對他所參與的性/別文本進行敘述與詮釋的人,就如同阿基師、九把
刀也是能夠對特定性/別文本敘述與詮釋者,然而在他們的各種陳述之外,由於某些性/別
主體的缺席與「被缺席」,則依然存在著敘事的空白。而這些敘事的空白,使最終的詮釋
權則落到特定性/別主體、媒體、「公民社會」的手中,造成了不均的、單一的性/別敘事

就性/別作為一種結構而言,女性及性/別弱勢者如同志、跨性別者,在面對性壓迫時,時
常淪為沉默的一方,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本身不願意去言說,更多時候可能是因為「言說」
會帶來---或者「被認為會帶來」---二次傷害。
例如,對同志而言,公開地談論自己因性傾向而遭受的性壓迫,可能意味著被迫出櫃,乃
至承受遭到整體性/別結構後續壓迫的風險。或者,對女性而言,當前的社會輿論傾向檢
討壓迫情境中的受害者,例如女性是否因「穿著打扮」,或「特定的言行」才招致性壓迫
。或者是,在多數的婚外情案例裡,具發言權的行動者往往同時也位處於性/別結構中具
高能動性的節點(往往是異性戀霸權與父權結構的疊合)。種種因素,使位居於性/別結
構中弱勢節點的主體,往往在性壓迫事件中成為沉默者,他們的敘事根本不成為敘事。
以這次陳為廷所自述的事件中提及的「性平會」為例,相關的司法過程或協調過程,更是
另一種不斷呼籲受性壓迫者沉默的機制。無論是何種性主體,都被迫在此過程中把自己的
發言權交給「調查委員」、「調解委員」等人,在此情況下,任何形式的公開自我陳述都
被認為是不妥的,因為「事實還沒調查清楚」,或是會造成任一方的傷害。我認為正是在
這種過程中,性/別弱勢的沉默被創造出來,並且被維持。
因為公共領域的「避性」傾向,使得弱勢性/別主體的敘事以各種方式被壓抑,或者被認
為「無涉公共利益」,或者被認為「公開討論會造成二次傷害」,總之整個「公共」傾向
於不談「性」這個議題中各種敏感的、壓迫/解放性的、政治性的面向。而「逐性」的傾
向,則用破壞性的討論方式,操著各種歧視言論與價值規範,批評、議論特定的人事物,
其目的不是要使性/別結構的壓迫性成為公共議題,而是要維持特定的價值觀、公共領域
純淨性或達成政治目的,如污名化援交、護航或醜化特定公眾人物等。
而弱勢性/別主體既已在「公共領域的避性」之下被噤聲,在整體社會「逐性」的聲浪中
,他們也就更難以在話語權的鬥爭中取得優勢了。
所以,無論是這次陳為廷的事件,或是之前任何涉及侵害、偷拍、「偷吃」的議題,真正
的問題都不是「該討論」或「不該討論」,真正的問題是「誰能發言?」、「被怎麼討論
?」。劉喬安是少數能堅持自己作為性/別主體的能動性,而為自己陳述的人,即使如此
,她也承受極大的壓力,甚至可能因為積極地為己發言而被批評「作秀」。
回到這次陳為廷的襲胸爭議,為什麼是由他出來談論、詮釋那樣的「性壓迫」?又為什麼
是由「媒體」與「公眾」來接續討論,沿著「陳為廷的私德」、「參選公職者的道德條件
」來討論這件事?
4. 「性」 被私德化,其「政治性」被「更公共」的價值給掩蓋
有些人會說陳為廷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選擇「自曝」,是因為若是由媒體爆料,則對受害
者所造成的傷害更大(對陳為廷本人而言亦是?)。因此,剩下的爭論似乎就導向「誠實
就是一種勇氣」、「他都誠實承認了,就不要再挖掘這件事了,避免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
害」,或是「這是為了選舉才進行的策略性發言」,甚至回到「私德有問題」的論點。
至此,整個議題的討論逐漸走向「避免媒體爆料、追蹤報導而造成進一步傷害」的是非爭
議,甚至是「陳為廷是否還具有參選資格」的私德爭議,但在上述公共討論中缺席的關鍵
問題卻是:
為什麼「性」總是必須以這種型式浮現於公共討論的地景之上?為什麼能決定議題走向的
是「陳為廷」、「媒體」、「公民」,而不是「結構下的弱勢性/別主體」?
我們必須問,當「性壓迫」成為議題,而關於性壓迫的一切陳述與言說,為何都呈現為「
受壓迫主體的缺席」?當關於「性」的「自我揭露」(自曝、坦承)或「被揭露」(爆料
),不斷成為性/別結構中具有高度能動性者的「策略性行為(strategic action)」時,
緊接著我們所迎來的便是弱勢、邊緣性/別主體的被抹滅、被代言與被噤聲,而各種「性
」在其發生當下所鑲嵌的情境、脈絡、社會關係與情慾多樣可能,則都因為敘事結構的單
一化而被取消。
整體而言,這即是一種性/別結構:
一方面,「性」被塑造為不容於公共領域的「私德」問題,然而又因為「性」被「私德化
」,使社會一方面在將「性」排除於公共議程的時候,另一方面仍以意淫、窺探的方式滿
足自身的好奇心。如此造成性/別結構的「不被檢討(因為「非公」)」,以及整體社會在
性/別方面的持續獵巫與私刑。而在獵巫與私刑過程中,佔主導邏輯的仍然是保守道德價
值觀,以及「異性戀霸權」跟「父權結構」的合謀。性/別弱勢作為性主體,被取消發言
權,無論是愉悅,恥辱或傷痛,都被迫消匿,或者說不出口,或者說了也不被認為值得聆
聽,或是被以更切合「公共」的「價值」給壓下去,例如「為了台灣的民主」、「為了不
要轉移焦點」。
性從來都不只是私德,「私德」的概念就如同某種結界,將某些壓迫與失聲的痛苦框限與
特定的範疇。一方面阻止了這些邊緣主體「公開地」解放自己的可能,另一方面這些主體
依然無法抵禦它者奇觀式的窺探與議論。
5. 走向「性」的除魅
因此,簡短地評論這次的事件:「性主體」為什麼在這次的爭議中消失了,不僅是被「偷
摸」的「女性」,「感到偷摸慾望的陳為廷」也被「勇敢誠實認錯的陳為廷」所遮掩了。
可能具有「主體欲望」或是「處於經濟困境」的劉喬安消失了,被「可能說謊」、「可能
想要搏版面」、「可能轉移焦點」的「太陽花女王」給遮蔽。似乎一切「性」議題的討論
,最終都需要回歸到這個議題對「公共議題」的貢獻或傷害,來決定是否值得大眾討論。
「性」所具有的壓迫性、解放性、政治性、社會性面向,一概臣服於「性」的「公共衝擊
」或「八卦價值」。
唯有對「性」的「除魅」,使其中的壓迫性、解放性、政治性、社會性等面向被正視,才
能避免與「性」相關的一切議題持續被用貶低、避諱卻又八卦的方式存在於「公眾」的認
知視界。正是藉由這些既「避性」又「逐性」的討論方式,寄居於性/別結構中的單一敘
事傾向被複製與強化了,性/別議題的討論最終無可避免地終止於「評判道德是非」、「
重申傳統性/別價值」、「不要模糊公共議題焦點」等論述節點上,而個別性/別現象(偷
吃、偷拍、性交易、性騷擾等…)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則未被探討。當最終塵埃落幕,只剩
下一次次的「記者會」、「聲明」與「公開道歉」、身敗名裂的「公眾人物」以及依然沉
默的邊緣性/別主體,與他們未曾被聽聞的敘事。
作者: ben108472 (ben108472)   2014-12-24 11:24:00
一個陳為廷,讓他寫了那麼多關於性的文章
作者: kurt1980 (大K)   2014-12-24 11:25:00
講這麼多屁話,只要不是對方同意就是錯把作者名字遮起來還以為他在為吳育昇和王世堅辯護哩
作者: kayama (天山)   2014-12-24 11:27:00
別在秀下限,真丟人
作者: neiger (夢見心地)   2014-12-24 11:27:00
寫那麼多不如去看劉黎兒。
作者: nnkj (井上吃雞)   2014-12-24 11:31:00
中國體的文章
作者: yevvi (yevvi)   2014-12-24 11:35:00
先抓去關一關再來講拉
作者: gundam0079 (隨意挑選歡淫試插)   2014-12-24 11:37:00
很標準學院派的分析
作者: AwokeN   2014-12-24 12:07:00
不知道該不該認真看完的文章
作者: GreenSoldier (我是綠小兵)   2014-12-24 12:44:00
屁話一堆的低能兒
作者: lunatich   2014-12-24 13:09:00
這次就不寫懶人包了喔?
作者: ebi (Prince Siegfried)   2014-12-24 13:13:00
只贊同一點 性平會的內容不要被輕描淡寫帶過
作者: mindarla (...........)   2014-12-24 16:13:00
假掰一堆文青屁話 就是要大家原諒摸乳鴿zzz
作者: starfury (紅茶與西洋棋)   2014-12-24 17:19:00
這就是為什麼我看社會學論文會頭痛的原因:用一堆華麗的詞彙去唱高調,繞來繞去玩文字及自以為的邏輯遊戲全文其實只有一句話:你們不是當事人就別再砲轟陳為廷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