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讓民主自己找出路

作者: GreenSoldier (我是綠小兵)   2014-09-15 21:18:59
讓民主自己找出路
2014年09月15日 04:10
劉曉鵬
1990年代初,面對六四之後的社會,中共亟需學習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維持一黨專政
,於是派遣大批幹部前往新加坡模仿其政治,新加坡成為中共實際海外黨校。20年來已有
約15000名中共高官前往學習,因此習近平曾說,「中國要向新加坡學習。這種學習過去
需要、現在需要、將來也還需要。」只是幅員相差太遠,中共官員來來去去,從無新加坡
經驗可適用在中國。不過最近在香港推的普選,透過「提名委員會」篩選候選人後再進行
普選的制度,不得不說是中國官員在新加坡學習的一大成果。
星國成中共海外黨校
1990年代初,李光耀要交棒給吳作棟,為免吳作棟拿了權力不放手,破壞李光耀由兒子接
班的計畫,李光耀在新加坡原有的內閣制上,架設不符學理的民選總統制。參選總統需通
過「總統選舉委員會」同意,而普選後的總統雖擁有全國最高民意,卻只有權過問國家財
政。李光耀的目的很清楚,如果吳作棟不交棒給他兒子,他就選總統,干擾吳總理。
不過吳作棟尚未造反,為避免閒話,還是由他人參選較適當。1993年首次選舉, 「總統
選舉委員會」稱參選的反對人士「道德未達標準」,只批准2位與人民行動黨關係深厚的
蔡錦耀與王鼎昌「競選」。王鼎昌獲得執政黨公開支持,蔡錦耀知道自己只是路人甲,不
但避免競選活動,還公開呼籲選民不要投給他。
這次選舉有兩個特別的結果。首先,安靜的路人甲竟然得了42%的選票,可見還是有許多
人透過選票反抗政府。其次,主角王鼎昌認為自己獲得過半選民的認同,因此上任後即要
求履行總統職權,了解國家財政。但李光耀是找他來當花瓶,不是來執政,於是向來以效
率聞名的內閣給總統的回答居然是,查清國家儲金要花56年,所以辦不到。
王鼎昌和執政黨衝突,令李光耀更了解民意的可怕,因為即使是執政黨的傀儡,獲得過半
選票後可能還是不服從。因此接下來1999年的「總統選舉委員會」,只允許納丹一人參選
,其他挑戰者統統「道德未達標準」。納丹一人競選,因此毋需投票就當選。他沒有民意
基礎、沒有事做、每年又享受約星幣400萬(近千萬台幣)的薪水,當然不會給人民行動
黨麻煩。
李顯龍夫人何晶在2002年接手淡馬錫,加上李光耀控制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李顯龍
2004年接任總理後,除了政治,李家在經濟上也全面掌管新加坡。為獎勵納丹配合良好,
2005年「總統選舉委員會」又指其他挑戰者「道德未達標準」,納丹繼續當6年舉世無雙
的0票民選總統。
普選潛力是香港契機
2011年5月國會大選時執政黨已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敗,接著8月總統選舉,聰明的「總統選
舉委員會」知道民憤極高,若再安排年高89的納丹進行一人選舉,未來6年更將成為腐敗
的證明。故這次挑戰者幾乎都「道德達到標準」,一次批准了4人參選:執政黨的陳慶炎
與其他3位挑戰者。「總統選舉委員會」的策略是盼挑戰者自己瓜分反對票,最後也沒有
猜錯,執政黨雖僅獲得35%的支持,但其他3人瓜分65%的反對票而落選。不過陳慶炎只
贏次高票陳清木0.34%。
中共可能運用在新加坡學到的普選經驗,認為有了「委員會」過濾候選人就可高枕無憂。
然而,選舉經驗豐富的台灣人民看法一定不同。新加坡選舉即使有嚴格控管,但透過普選
制仍可看到選票造就王鼎昌挑戰人民行動黨的勇氣、40%~65%的反對票、「選舉委員會
」面對的社會壓力,與未來「棄保效應」的潛力。雖然真正民主制度尚未到位,但這樣的
選舉讓公民再多經歷幾次,翻轉政局也非不可能。
中國在香港推的普選制也是相同。反對者不應只看到「提名委員會」篩選候選人的功能,
更應看到普選制的潛力。經過香港民意淬鍊的特首,即使經過中央的篩選,也不一定會完
全奉行中共命令。專政者或許覺得自己可以控制民主,不讓民主一步到位。然而新加坡經
驗也證明了,民主自己會找出路。中共如果只准一位參選,產生新加坡納丹總統式結果,
必定引來國內外訕笑,而只要有兩位以上競爭選票,就是香港未來全面民主的契機。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副教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5000396-260109
蔣經國當年與李光耀是好朋友 都是政治強人 卻採行了不同的民主改革路線
台灣的民主之路確實要感謝小蔣晚年的改革 而不至於走太多冤枉路
作者: zxvq ( )   2014-09-15 21:27:00
皇...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