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高鐵一分鐘30億

作者: qa17b (聖猿降臨 眾酸退散)   2014-07-19 02:49:49
在此前一年,中山高速公路也通車了,這是一條縱貫臺灣南北4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
也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
當初建成時,許多人批評這根本是一條超大型的養蚊場,因為根本沒多少車子在上面
跑,是富人專用的。但事后幾十年證明,這條高速公路對臺灣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讓商品貨暢其流地在臺灣西部三大港間流通。甚至到了后來,臺灣私家車變多后,這
條高速公路根本不敷使用。許多我這一代臺灣人的成長經歷里,一定都有過年爸爸開
車載著全家走高速公路回中南部老家的印象,并且一定會被堵在路上好幾個小時。整
條高速公路變成一個大停車場。在晚上看來,車尾燈就如同一條紅紅的龍,盤到地平
線的另一邊。
此后,當局又建了好幾條方向重復的高速公路,以減輕車流負擔。但高速公路在臺灣
除了交通功能外,還有很重要的戰備功能,在某些路段上,是特別設計來供戰斗機起
降的。
那幾年,“十大建設”陸續完工,它們分別是:核能發電廠,中正國際機場,鐵路電
氣化,臺中港,中山高速公路,大煉鋼廠,大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蘇澳港,北回
鐵路。其中6項是交通運輸建設,3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
但當初蔣經國決定“十大建設”的計劃時,是冒了很大風險的。當時臺灣經濟尚處于
起飛初期,民眾經濟所得尚未提高,以及當時遇上第一次石油危機和“退出”聯合國
等外交困境,可以說,當局是沒有經費的。有部分官員表示反對,但蔣經國以一句“
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后悔”力排眾議,后來通過找沙特借款才得以解決。也就是說,
“十大基礎建設”是舉債建設。后來也證明蔣經國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確實推動了
臺灣經濟起飛。可以說,臺灣經濟完全起飛是在“十大建設”之后。
以當時蔣經國的觀念來說,他認為,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富可敵國”與“貧無立
錐”如果形成兩個極端,卻被理解為經濟真的成長了,這應是一大諷刺。所以,為了
避免像許多高度開發國家那樣財富集中,貧富懸殊,他認為發展不僅要財富增加,也
要合理分配,這樣人民才能在均富的標準下愉快又勤勞地工作,社會才能穩定。
“十大建設”所帶來的經濟方面影響,的確給臺灣帶來煥然一新的生活風貌,但另一
方面也牽動了政治與社會的演化。在人民知識與經濟能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要求政
治開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原來嚴密的政治控制體系已逐漸不能應對人民的要求了。
(摘自《我們臺灣這些年》,廖信忠著,重慶出版社)
作者: yule1224 (支持自經區服貿貨貿)   2014-07-19 06:21:00
推 很慶幸十大建設在民進黨起來之前就建設完
作者: hmnc (香菜黨終身黨工)   2014-07-19 08:56:00
看過資料 黃信介還說中山高是KMT蓋給有錢人開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