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四一二政變 不知對岸說法

作者: monkky0120 (滯銷品)   2014-06-13 23:01:02
這是維基百科上的說法
1926年,中國共產黨在政治顧問鮑羅廷影響下,以:「黨的力量在前,革命的武力在後」
為理由,在國民革命軍中發表北伐必敗論,並於廣州市區散發傳單反對北伐。
7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10月,中國共產黨組織上海工人反對北洋
軍閥政府,武裝起義失敗。11月,北伐軍控制長江流域,國民政府決定遷都武漢,蔣則極
力主張遷都他控制的南昌。11月22日,第三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大會,布哈林批評中
國共產黨在暴力奪取土地所有者土地方面不夠堅決,要求中國共產黨在支持民族革命同時
,著手解決農民覬覦地主土地問題。會後便採取所謂土地革命與國民革命上的雙重支持策
略。
927年2月21日,中國國民黨武漢中央決定召開二屆三中全會。南昌方面,蔣介石相應召開
會議。蔣手下少壯派陳果夫、陳立夫、溫建剛等,一面全力奪取其軍力所及之各地黨政權
力,一面加緊準備與武漢破裂之條件。其中關鍵之處,是取得北伐軍所過法理上之黨政大
權。隨著南昌會議召開,原本蘇聯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左派佔優勢的在江西中國國
民黨部,相繼被搗毀。3月6日,中國共產黨員、江西省總工會執行委員、贛州總工會委員
長陳贊賢,被槍殺。隨著蔣軍向北向東推進,這股奪權風潮由江西、安徽、福建、浙江,
迅速擴展。[9]
1927年3月10日至3月17日中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後,其執監委暨候補委員八十名中,中
國共產黨員約佔三分之一,中國國民黨左派亦佔三分之一,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各部部長
暨其秘書,中國共產黨員亦佔一半以上,至此國民政府已由蘇聯顧問與中國共產黨全權把
持。[10][11]
會議增設勞工部、農政部,中國共產黨員蘇兆徵任勞工部部長、譚平山任農政部部長、林
伯渠任軍事委員會秘書長。另組成武漢中華全國總工會,以向忠發、劉少奇、李立三為首
組織武裝衛隊,動私刑殺害他們判定之工賊。史達林派羅易到武漢協助鮑羅廷,組織農工
階層展開土地革命,農民協會、土地委員會成為有武裝權力的組織。
2月19日,國民革命軍白崇禧東路軍佔領杭州。2月22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發動第二次武
裝起義,再次失敗。
在武漢,鮑羅廷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暨國民政府委員會臨時聯席會議」,憑
藉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左派取得政治主導權,以「提高黨權」、「反對軍事獨裁」
、「打倒新軍閥」為理由,於1927年3月10日,中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統一黨的
領導機關決議案》,通過「統一革命勢力」、「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案」等反蔣方案,隨即
在蔣介石北伐途中剝奪蔣的主席職務,將其降為普通委員。[12]。全會結束後不久,武漢
國民政府有一個俟機逮捕蔣介石的秘密命令,交給江右軍總指揮程潛執行,但程潛沒有執
行。[13][14][15]蔣在南昌發表《告黃埔同學書》,表明不接受該決議。面對親蘇勢力倒
蔣,蔣決計和中國共產黨斷絕關係,與剛回國的汪精衛商討發動清黨,驅逐蘇聯顧問,與
中國共產黨決裂。汪精衛提出避免過激解決辦法,建議蔣親自去武漢說服中國共產黨,把
國民政府和黨部遷到南京。
不知對岸怎麼教這段歷史的,若要統一誰對誰錯還是要說清楚的。
作者: GreenSoldier (我是綠小兵)   2014-06-13 23:58:00
老實說 這真的不太重要
作者: supdoraking (大中華哆啦王)   2014-06-14 00:07:00
根據1983年北京師大的近代史課本 中共稱412為反革命政變 標題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國民政府」的成立」之後是 武漢政府走向反動 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嚴重危害 國民革命的失敗
作者: monkky0120 (滯銷品)   2014-06-14 03:18:00
只是念個口號而已,難道維基說的就是事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