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 決定台灣興廢的戰爭已全面引爆

作者: boy54188 (跳板中)   2014-05-08 11:00:23
吱友剛剛在臉書密我連結,我只嗆他一句:別人可能重新評估一下就這麼爽
小確幸撤不徹底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2030
318運動在410出關後至今已有一段時日,這場席捲台灣的政治大洪水到現在依然餘波盪漾
。不僅導致兩位民進黨天王級人物先後宣布放棄角逐黨主席,使蔡英文篤定當選,同時對
國民黨內部也帶來新的衝擊。原本在318前預料可以輕騎過關的連勝文,在馬金體制的全
力封阻下使其黨內初選領先幅度大為降低。馬英九藉此成功展現了連如欲勝選,就必須尋
求與馬合作的威脅力。此外,馬英九的「反跛腳戰爭」也沿著對參與運動的學生與教授之
司法追殺而展開。
這場運動也對中國及美國的對台政策產生衝擊。中國被迫重新評估對台作為,並有重組其
對台內部政治勢力工作的需要。美國則發現自己過去六年對台政策基調的戰略假設可能會
出現問題。雖然美中兩國會不會作出調整,或如何調整等還不明朗,但是318運動無疑撼
動了既有的美中台關係互動假設。決定台灣存亡的戰爭已經展開序曲,台灣正處於歷史的
十字路口,問題是,掌握核心鑰匙的台灣人民會如何面對。
318全面清算馬英九執政路線,但也協助了馬的內部鞏固
首先,318無疑是對過去六年馬英九傾中路線的全面反彈。服貿爭議的黑箱爭議以及服務
業擔心受損的Z>B問題固然引起台灣社會的疑慮,但在知道佔領立院行為的非法性質下,
學運依然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共鳴,顯示了台灣人民對於馬政府這幾年對中政策充滿了不信
任與擔憂。當同樣可能有黑箱爭議的台紐與台星自由貿易協定,台灣社會幾乎沒有反彈聲
浪,以及民調也顯示如果是與美國簽服貿協定,台灣社會的支持度還可能會超過六成等現
象,問題的本質就很明顯,就在於這是與一個公開宣稱要消滅台灣主權的國家(中國)所
簽署的協議。雖然台灣社會並不是「逢中必反」,但起碼對於「逢中必管、逢中必慎」以
確保台灣安全是有共識的。可是馬英九對社會關切不予理會,把每個質疑者都打成膽小怯
懦非理性的魯蛇族。過去幾年台灣社會對此早已有一股強大的不滿情緒在累積。林飛帆提
到「我們低估了台灣人民的憤怒」,指的正是這個現象。
318運動把馬英九的統治正當性全面打趴,而馬英九在面對社會多數要求所展現的傲慢與
強悍也令人咤舌。一般而言,統治者遇到這樣的事件,多會採取速戰速決快處理,以免夜
長夢多並導致自己的社會支持基礎被削弱。但是「馬金江吳」體制的對應卻反其道而行,
憑恃自己的行政資源,與議場內外的學生與抗議民眾大打消耗戰,堅持要戰到一方倒下為
止,即便這會強化社會對立,付出龐大社會成本也在所不惜。以敵我鬥爭方式對待自己統
治的人民,根本就是「逆天行道」的治理邏輯,但如果從馬英九求生存的權力鬥爭角度來
看,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馬英九統治合法性出現全面弱化,是去年六月到九月這段期間,從士林王家的居住正義問
題、苗栗大埔的土地正義問題、洪仲秋下士被凌虐致死等系列案件所衍生與積累的結果。
這幾件事與馬英九無直接相關,但到後來與馬英九的政策施為相聯繫,成為馬英九治理無
能的明證。馬英九在那段社會抗議風起雲湧期間的專注點,是國民黨主席選舉:希望自己
順利連任以確保在2016年從總統一職下來時,依然可透過掌控國民黨機器來護衛自身。所
以這是為了權力鬥爭而疏理國政的典型案例。等到馬英九確信連任黨主席後,但發現黨代
表選舉大失血後,同時這些案子累積的雪球效應已經巨大到無法處理。
去年八月凱道二十五萬白杉軍讓馬英九驚駭異常,體認到當年紅衫軍把陳水扁氣勢全面打
趴的狀況正在重演,自此之後馬的所有處理就是在進行政權保衛戰。這些包括嚴打黨內可
能的挑戰者(例如王金平)以防止後馬時代的跛腳效應在七合一選舉前提早出現,同時積
極向中國示好以尋求支持,並逐步降低要求以希望促成APEC馬習會,使兩岸議題再度成為
年底七合一選舉的話題,蓋掉地方性選舉必然會出現對其執政無的質疑,以使馬英九擺脫
從去年中至今的政治邊緣化處境。
318運動的出現,固然嚴重削弱馬已經低到谷底的支持率與正當性,但也因為其強大外壓
的性質,使得「馬金江吳」體制有了利用外在壓力以鞏固國民黨內支持的機會。面對外界
挑戰,「馬金江吳」體制順勢要求鞏固領導中心,並以此邊緣化所有可能的黨內反對者。
至於對已經公開對立的王金平院長,就利用對抗學運的時機點順便清除掉這個王式障礙吧
。反正只要學運是在馬手裏終結掉,馬再度一統國民黨江山就大有可為,屆時所有國民黨
還是要聽命於馬的指揮。至於尋求民間對其統治的認可,已經不再是不會連任的馬英九所
關心的,反而是如何避免卸任後的追殺與邊緣化,才是「馬金體制」的主要關切。
也正是在這個角度,我們才能理解為何馬英九會編造一堆莫名其妙的理由寸步不讓,畢竟
318運動拖得越長,馬金就可以此號令國民黨要鞏固領導中心,讓連勝文持續被邊緣化,
並消耗學生的集結能量。當王金平出手讓學生「先立法、後審查」的意見有可能被實現,
並提供本身能量已嚴重枯竭的學生一個出關的機會後,馬英九苦心佈置的一盤棋被全面翻
盤,氣急敗壞的馬政府立即表示要對王金平黨籍案進行二審上訴,同時對學生持續追殺,
希望激怒學生讓爭論持續。
雖然連勝文奪得國民黨內北市長初選,被外界認為是馬英九已無力控制國民黨的證明,但
是丁守中與連勝文在民調差距十分接近的事實,也讓馬英九取得與連戰在台北市長選舉議
價的政治籌碼。換句話說,如果連勝文想要贏得選舉,就需要馬英九的積極挹注,否則當
馬英九拒絕提供協助時,連勝文想要獲勝還是很拼的。在318運動開始前,連勝文的聲勢
大幅領先丁守中,但318運動後兩者的差距反而縮小。「馬金體制」是否一定會承認這是
馬對國民黨掌握的失敗,或認為這證明318焦土消耗戰的成功?是蠻耐人尋味的。
如果這個分析是正確的話,則一個早已不管社會觀感,一心只擔心2016卸任後自身政治安
危的馬英九總統來說,取得中國的認可反而是現在的重中之重。取得中國認可一方面是避
免其他人獲得先鞭,希望能延緩「中國的後馬時代」,同時如果中國願意幫忙,特別是同
意召開馬習會的話,則馬英九更能利用兩岸議題重回政治中心,推遲「台灣的後馬時代」
出現時間。相信這個角度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何在4月10日學生即將出關的前晚,馬英九會
在一場與CSIS連線的視訊會議上無緣無故拋出願在人民支持下,要與中國進行政治會談的
主張。
迫使中國重新估計對台作為
318運動對中國對台政策也出現重大衝擊。對於習慣以藍綠分析台灣政治動態,並透過分
析藍綠的政經人脈來操作其對台政策的中方官員來說,318是一批過去從來不曾接觸的人
所發動,其人脈關係與動員網絡也不是傳統藍綠光譜可以理解的。這個運動幾乎席捲台灣
20-35歲的世代,而其運動相當驃悍清晰的台獨屬性,但又無法被藍綠區分所掌握,還是
在對歷年來中國最親近的馬政府時代所爆發瘩,這些未知數不僅表示中方過去對台政治分
析的認知框架存在重大問題,也表示中方所經營出既有的經濟買收與人脈操作對這些學運
份子是起不了作用的。這對深信掌握台灣政治經濟菁英就可以掌握台灣的中國決策官員來
說,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目前中國對台政策存在重新檢討的挑戰。中國的回應,先是在服貿議題與馬政府切割,先
避免相對非敏感的服貿議題會燒到中國,讓原本是批馬的台灣民眾會轉而批中。接著中國
嘗試理解這個運動的藍綠因素,特別是想了解這個運動對於既有藍綠政治勢力的衝擊為何
。同時中國也在估計要對馬英九配合到什麼程度?畢竟面對一個即將下台,沒有未來的政
治領導者,是否習近平就一定要配合馬的要求以維繫這個日薄西山的政權?目前看起來中
國的做法是靜觀其變,不直接點名批評學運領導者,對於馬英九的期待採取高姿態,先看
馬英九兌現承諾的能力。但對於兩岸政治促談的工作,中方是持續在推進。
在318運動期間最有趣的發現,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說法與姿態都十分柔軟,但是國台
辦發言人卻表現得聲色俱厲,明確批判任何有關於台獨的指涉。這當然與國台辦主任張志
軍希望來台,因此不願創造負面印象有關,但同時也顯示國台辦藉由放出「反獨」信號,
希望318運動與台獨力量及政治主張切割,不讓「台獨勢力」取得新的世代養分。
318運動另一個令中共擔憂的面向,是其與港澳的連動關係,特別是來自香港對學運的支
持最為鮮明,而這是過去台港互動從未有過的發展。甚至香港有人主張仿照台灣的「佔院
運動」,在香港也來個佔據立法局的「佔局運動」,而不是原先的「佔領中環」運動了。
如果之後香港出現佔領立法局運動,難保現在在中國風起雲湧的反城管暴動,在哪一天就
會演變成佔領縣市政府、佔領縣市共產黨部的運動。國台辦發言人在318運動期間幾次幾
近咆哮的說法,其實也有著警告其他有意採取類似行動組織的味道:如果膽敢這麼幹,你
們就是在與台獨勢力合作,這是中共必須要消滅於萌芽之中的敵我矛盾。
這些發展或憂慮都證明了318運動在華人世界的擴散能力。這是具有台獨色彩,但其戰術
作為又有在中國境內產生擴散與激勵作用的運動,是過去從來沒有看到的現象。難怪中國
會如此小心翼翼,既擔心無能的馬英九也讓中國引火上身,又要對一個完全不知來歷的政
治力量畫下中方底限,同時還要避免中國境內其他省市,特別是香港,可能會群起效尤。
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受到重大衝擊
一般傳統的認知是318運動嚴重打擊國民黨的士氣,擔心被馬英九這個無須再選舉的負債
給拖累,但實際上民進黨也是「挫著等」。因為人民從其自己選出的代議士手中將議場奪
回,就表示這些人對執政與在野兩黨代議士的表現,及其政策論述與政治功能都否決了。
因此不僅執政的國民黨受到唾棄,連在野的民進黨也被這些人視為是廢黨一個。當學生一
開始就不認為民進黨立委可以做什麼事時,立委們淪為門房好像也無法避免吧。
由於這個運動及其受到的支持,與對馬政府傾中政策的不滿直接相關:對台灣無法提升充
滿無力感,對茫然的未來感到恐慌,對傲慢的政府感到憤怒。而學生所提的「兩岸協議監
督條例」,事實上也與過去好幾個曾經流傳的民進黨立委版差異不大,照講當學生拿的是
民進黨曾經主張的意見,為何民進黨反而消聲匿跡,甚至當這個議題開始在社會上蔓延時
,基本上應該最能詳細闡述並與馬政府對嗆的民進黨諸公們,卻往往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甚至擔心說出來後,有可能被外界懷疑民進黨是否想割稻尾?
民進黨會陷入這個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的困境,與其在2012敗選後的「中國政策轉型」
的討論方向有直接關係。為了爭取5%經濟選民/中間選民,民進黨開始把掙脫外界「逢中
必反」的標籤視為轉型的關鍵任務。將能否與中共交流碰面,而不是提出對中情勢評估的
政策主張,做為評價民進黨有無務實轉型的重要判準,把這個思維推到極致後,就會變成
以「民共對話」的有無來評價民進黨對中政策轉型的成敗(當然也有人是以民共對話,作
為可避免國民黨獨佔兩岸議題發言權的工具,而予以支持)。
由於中共對於與民進黨的黨際交流設下嚴格前提,因此黨內開始有人思考如何改變民進黨
的主張以滿足中方的前提,之後形形色色的憲法說、凍台獨黨綱說、以中華民國決議文取
代台灣前途決議文說等,就紛至杳來,同時在面對中國的壓力時,不願其對中政策只有批
評北京導致社會大眾認為民進黨是「逢中必反」,還拼命要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來表示自
己不是如此。這給外界的印象就是,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轉型」是在向國民黨靠攏並與自
己先前主張保持疏遠的變化說詞。特別是在318前民進黨正值黨主席選舉「競而未選」期
間,有關改變中國政策,避免「逢中必反」印象的聲音就不絕於耳。這更使得民進黨整體
面對318運動清楚的「拒傾中」訴求時會左支右絀,尷尬異常。
郭正亮正確的認識到在318運動的衝擊下,這兩年民進黨「中國政策轉型」,會在重新發
現台灣社會對傾中政策有高度疑慮下嘎然而止。民進黨在傾中光譜沒有政策論述並不奇怪
,但後來連「拒傾中」光譜的政策論述也無法代言,這個現象就要十分注意了。這絕對會
是未來新任民進黨主席要馬上處理的重大問題。
318凸顯歐巴馬對台政策的盲點
318運動除了顯示中國對台的認識有問題外,也顯示了美國對台政策的兩個內在盲點。
在318學運發生近一星期後,針對台灣立委蕭美琴一封有關學運的對外公開信,幾位美國
對台政策界人士立即提出反駁。他們多認為這場反黑箱服貿的學生運動與民進黨脫不了關
係,即便看不出民進黨有直接參與的證據。他們依然認為此運動的反中色彩會對民進黨有
利,所以民進黨會為此助拳並希望延長,特別是民進黨年底有七合一選舉,自然會有動機
在背後策動這場運動以達弱化馬政府的目標。換句話說,這個運動與民進黨為了在年底選
舉取得優勢的操作有關。
這種與事實差距甚遠的分析立即被許多在現場採訪的外媒記者反駁,認為這些發言的學官
(很多是前國務院官員)只是憑藉自己的想像在毫無根據下捕風捉影。事實上,當時正忙
於黨主席選舉與縣市議員初選的民進黨,不可能有力量發動這種規模的操作。而學生對民
進黨的輕虐態度更不下於其對國民黨的厭惡。一個已經被學生看不起的民進黨,竟還有辦
法操控學生發動佔領議場活動,這與事實的距離也實在太大了。
會有這麼離譜的分析,問題不在於他們過去幾年是否到過台灣,而是這些學官在對台政治
的認識邏輯存在本質矛盾。幾乎這個群體都認為民進黨在2012大選的失敗與其中國政策不
夠務實,無法爭取中間選民有關,但他們在此時又指控民進黨會為了在年底七合一勝選取
得優勢,刻意操弄兩岸與統獨議題以爭取選票。如果民進黨2012大選的失敗是因為中國政
策不夠務實而失去中間選民的青睞,為何在七合一的地方性縣市長選舉,民進黨要刻意桶
兩岸議題的馬蜂窩來為自己加分呢?按照這些人的邏輯,民進黨更應該降低兩岸議題的分
量,讓七合一選舉聚焦在國民黨治理無能的問題上才是啊?如果認為民進黨可以透過煽動
學運為自己在年底的選舉加分,豈不表示他們認定2012民進黨敗選就不是其兩岸政策不務
實囉?
這麼明顯的自我矛盾只是問題之一,他們分析的另一特點,是完全從選舉角度看台灣的政
治發展與議題動員,這使得他們只注意到政黨,政黨以外的力量對這些人來說是不具意義
的,因為其力量還未能大到可在既有體制支撐出政治代表。在他們的視角中,是看不到以
議題為導向的公民社會與政治力量的存在。因此對於這個獨立於國民兩黨以外的318學運
,他們完全失去了掌握與分析的能力,但宥於自身知識的傲慢及其對台灣社會的厭煩感,
會使其堅持從學運中找尋與民進黨任何可能微小的連結以坐實對學運的指控。狹隘的視野
與傲慢態度所累積的結果,就是這種錯得離譜的分析。悲哀的是,這些學官們在美國對台
政策上還很有影響力。
另一個盲點,是歐巴馬政府為了降低台海緊張的需要,往往會積極鼓勵兩岸展開各種經貿
交流與政治溝通。2009年的歐胡會聲明,美國就表示樂見兩岸展開包括政治在內的各種交
流對話,而在今年四月台灣關係法三十五周年聽證會上,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羅素表示樂
見王張會的發展,也對於兩岸經貿交流等表示正面態度,認為這有助於降低台海緊張。但
另一方面,拒絕承認六大保證是美國對台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對於是否願意支持台灣加
入TPP,美國也始終不願鬆口,台灣在2006年就提出之66架F-16C/D軍購需求也沒有下文。
當看到美台經貿關係進展有限,安全合作也陷入瓶頸,但對於中國對台的經濟買收操作,
美國卻以這有助於降低台海緊張而積極鼓勵,同時對於台灣人民深感疑慮的兩岸政治對話
,美國也表示樂觀其成,這些作為所送出之訊息並無助於讓台灣人民安心。
為何美國政府三番兩次表示「棄台論」不是美國對台政策,但是台灣人民對於「棄台論」
的憂慮卻日甚以往,難道不是因他們看到美台關係在弱化時,美國只是找各種理由解釋為
何對台沒有作為,但在台灣人民最擔心的中國併台政經操作時,美國卻對此加以背書的矛
盾發展嗎?特別是此次當台灣人民在學運中已經明確對世界發出希望減緩兩岸趨近速度的
訊息後,美國的政策卻依然故我,對對台其政策已引起台灣人民普遍憂慮的狀況,似乎毫
無所悉。
在2007年扁政府執政時,美國曾提到對台灣堅強的安全保證是讓台灣有自信與中國採取交
往政策,不希望台灣把這些措施解釋為美國對台安全承諾的空白支票。但一年後當馬英九
上台執政,面對兩岸急速接近的現實,反而在美國的政策社區出現了可以利用這個「和平
紅利」撒手不管台灣的論調。由於此次318運動所反對的不僅是台灣馬政府不平衡的傾中
政策,也表示不認同中國的立場,更是對這六年歐巴馬政府對台政策提出了強烈疑慮。當
歐巴馬政府所認可兩岸政府從事所謂降低兩岸緊張的作為,卻被台灣民眾所直接反對。這
個訊息的嚴重性,不知道歐巴馬政府有沒有感覺?
陷入政權保衛戰,馬英九將加速向中傾斜
一個已經失去統治正當性的馬英九,面對學運明確宣布要退場出關的第一個動作,不是去
檢討自身的問題,反而是透過台美視訊會議向中方主動釋出願意進行政治談判的訊息,直
接與學運訴求採對立路線。這樣反其道而行的作為,當然與馬個人為了捍衛權力的政治攻
防戰有關。
由於內政搞得天怒人怨,馬英九更需要在其最熟悉兩岸議題取得主導地位,特別是如果「
馬習會」可以成局,就能幫助他脫離政治邊緣化的跛鴨處境。這些考慮會使得馬英九會更
配合中方的要求,以期待拿到馬習會或其他兩岸議題的相關門票。因此馬選在學生退場的
前一天主動釋出政治談判訊息,除了是希望透過這個善意以向中方證明自己有意積極配合
的意願,同時也是向中方表示,馬英九依然掌控局面,所以可不管學生與群眾,執意推動
這些人本身最最憂慮的事情。前者表示自己願意配合中方的主張,後者則向北京表示自己
依然掌控局面,勸阻中方不要輕易啟動其後馬時代的政治操作。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已經籌碼盡失的總統,由於擔心自己在國民黨內權鬥的位置與卸任總
統後的可能處境,所以並無回應社會要求的動機(反正自己也不尋求連任),因此馬英九之
後的作為很可能其向中傾斜的速度會加快,而不是減緩。
至於從中方的角度來說,之後的國民黨可能會出現馬、連競向中靠攏的親中競賽,但是其
在台灣部署許久的民進黨「中國政策轉型」之努力已經受到重挫,本身對學生的社會基礎
更是一無所知,因此中方會在公共政策上盡量與馬英九切割,避免因為馬英九無能所出現
的台灣內部爭論會燒到自己,但在統獨議題則會先劃清楚紅線,以不指名方式批評某些作
為,來告訴學生與民進黨何為北京的紅線。因此現在中國在服貿議題與馬切割,張志軍釋
出出考慮與學生溝通的訊息,但另一方面國台辦在記者會上,卻頻頻以不指名、不定性方
式強硬抨擊學運某些涉及台獨的立場與主張。可看出中方目前是處於守勢。
面對馬英九的訊息,中方的態度是被動回應,並利用馬英九想透過中國強化自己在台灣的
領導權之心理,中方順勢將條件開得很高,同時還對馬英九的統治威信訂下指標,作為是
否願與馬英九合作的判準。就在4月9日馬英九在視訊會議釋出願與中國談政治議題後,第
二天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立即在「博鰲論壇」提到原先因學運而被延期的訪台行,希望可以
在七月前成行。這就是中方用以此測試馬英九能否控制局面的政治操作。
現在中方應是在考慮,到底是要利用馬的極端弱勢而加大施壓力度讓政治促談一次過關,
希望創造一個無可逆轉的統一框架。但由於這是與一個不被台灣社會所信任之領導者所達
成的協議,台灣民眾對這位領導者的憎惡也很可能會轉嫁到北京身上,讓中國陷入與台灣
社會對立的處境。當然北京也可能採取放緩等待策略,放棄馬英九,同時劃出自己的紅線
,並爭取與台灣任何新任總統的合作默契,但這個路徑對北京的風險,是無法確認新領導
者會比馬英九更配合中國的政策。北京正是在這兩種選擇中進行權衡。
一場決定台灣興廢的戰爭正全面展開
馬英九為了保住政權,在未來採取的路徑會對內高壓,以達到排除其他挑戰者,同時讓中
國知道他還能夠掌控局面的雙重目的,並且也會積極向中國示好,希望透過中國的可能配
合,讓馬英九能夠憑藉兩岸政治議程的新發展而使自己重回政治的中心以有效掌握國民黨
。由於國民黨內傾中勢力當道,因此我們將會看到執政黨內出現競相向中國表態示好的媚
中競賽,這樣的政治動力關係,會使得台灣在馬英九剩下的兩年任期,可能會有進一步向
中國政治暴衝的發展。
換句話說,318運動甫結束的短期發展,是台灣的民主崩壞與向中傾斜的速度都會加快而
不是放緩(雖然318延緩了張志軍來台行程,並使2014馬習會基本上破局了),但這並不
是318運動的錯,而是318運動在撼動了既有的政治結構,挑戰了既存的動力關係後,但又
還沒創造出一個新的政治替代時的必然發展。不論如何,318運動已經是過去式,潘朵拉
的盒子也被打開,我們除了加大力道向前推進,任何的遲滯與退卻都會給台灣主權與民主
帶來全面毀滅。接下來,就是我們大家的事了!當知道馬英九大概會幹什麼鳥事後,排列
在我們面前要做的事,不就很明顯了嗎!
==========================================================================
DPP是要金主還是要免洗外圍團體?
作者: tina1007 (L'appernti sorcier)   2014-05-08 11:10:00
"318運動把馬英九的統治正當性全面打趴"???????????????
作者: bingoking   2014-05-08 11:12:00
8.4%應該算打趴了 還是說要跳針民調無用論?
作者: akb49 (永和藤木直人)   2014-05-08 11:12:00
瘋吱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真是無上限 XD
作者: tina1007 (L'appernti sorcier)   2014-05-08 11:13:00
民調這麼有用,為什麼現在不是小央女王?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4-05-08 11:14:00
紅衫軍都動搖不了扁的統治正當性了,318? XDDDDDDDDD
作者: bingoking   2014-05-08 11:14:00
台商沒算到 台商都被kmt政策綁票了
作者: bingoking   2014-05-08 11:15:00
以後民調要算台商和生意人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4-05-08 11:15:00
8.4%,那為什麼不釜底抽薪,罷免總統?喔,我想DPP也知道,吳敦義上臺他們就沒戲唱了
作者: aaaazzzzsung (李彧)   2014-05-08 11:19:00
欸 到底要不要罷免?
作者: jrm798283   2014-05-08 11:19:00
自我安慰的文章 不解釋
作者: Darksider (以退為進大法)   2014-05-08 11:20:00
中共:馬的台灣一群猴子出爾反爾 吱:迫使中國重新評估
作者: chewei1226   2014-05-08 11:31:00
斷了3次線,我居然看完了
作者: viviya (^_^)   2014-05-08 12:41:00
舔不知恥 每件都是民進黨故意炒大 現在又來當明證?馬的 對爛黨跟爛政客完全投不下去
作者: Illidan   2014-05-08 12:48:00
學匪最多人時才11萬多 打趴???
作者: annie91084 (小豬)   2014-05-08 13:31:00
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